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生平】
768年韩愈出生,其家为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博读诗书,较有名气。
770年两岁时其父亡故。
771年韩愈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
771年三岁时其母随父而去,韩愈养于其兄韩会家。
775年韩愈7岁时开始读书。韩愈就是这个时候正式取名为“愈”的,关于取名,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779年韩愈只有十一岁时,其兄韩会(时年四十二岁),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
779年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此后,由于其三个哥哥均已亡韩,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韩湘)两个人,零丁孤苦,由嫂郑氏抚养成人,没有一天离开过。
781年韩愈13岁时,文章已小有名气,他跟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
787年韩愈19岁时,恰逢皇科开选,他便进京去应试。由于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他却名落孙山。
792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一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被拒之门外。)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
其间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韩愈字退之,就是由卢小姐的劝诫而取的,这又是一段有名的典故。
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一方面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外,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800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803年写了名作《师说》,这是韩愈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804年36岁时任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二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遭权臣谗害,被贬为阳山令。
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呤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尤其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805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
806年,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
808年,韩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韩愈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813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
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二年晋升为中书舍人。
817年(元和十二年50岁)时,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因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819年即元和十四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后移袁州。
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
821长庆元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823长庆三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824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韩愈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纵观韩愈一生,业绩最为巨大是文学,是唐代古文运动开宗立派主帅,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评论已为定评,尊仰韩愈为中国文坛之"泰山""北斗","百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