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德妃乌雅氏 康熙是怎么宠德妃的

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

康熙帝德妃乌雅氏

母。

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生前最高封号即德妃。

出身微寒的乌雅氏,比康熙帝小6岁,在康熙早期的后妃中是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个。

出身微寒

她原是隶满洲镶蓝旗包衣,官书上只提其属正黄旗,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却绝口不提孝恭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其本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微贱的事实。雍正也一再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这样说,或许是母家地位的卑微,对于雍正而言,是一种隐痛,出于政治政治宣传的需要,他必须神话自己的出身,抬高母家的地位⑸;亦或许是他为了缓和母子间紧张的关系,而故意作出的姿态。而这样一个身份低微的包衣(奴隶)之后,却能得到康熙如此宠爱,能够为身为55个孩子的父亲的康熙大帝,生育三子三女,的确不一般。

史书中的德妃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二十岁。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

  雍正元年(1724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

  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孝恭仁皇后崩,终年六十四岁。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

  乾隆、嘉庆间累加谥,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这个记录的真实性你就不用怀疑了,尤其是在册妃时间是康熙二十年和乾隆嘉庆为她加谥这个问题上)

  (中间省略的那一部分是一些丧仪和德妃死后雍正的悲伤,具体在后面)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后事圣祖。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为德嫔。二十年,进德妃。世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未上册。雍正元年五月辛丑,崩,年六十四。葬景陵。上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子三:世宗,允祚,允禵。允祚六岁殇。女三:其二殇,一下嫁舜安颜。

  ——《清史稿 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

德妃册文

命侍郎额星格、持节进封德嫔吴雅氏、为德妃。册文曰、朕惟治本齐家、茂衍六宫之庆。职宜佐内、备资四德之贤。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綍。咨尔德嫔吴雅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印、进封尔为德妃。尔其祗膺晋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清实录》

十年之宠

由此,德妃从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端茶送水等细活的“宫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的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康熙二十年册的四个妃子,她们的地位或者说是在皇帝和众宫人心里的位置,是后来的其他宫妃难以相比的,或者说,后来的宫妃再牛也牛不过这四个人。

 可是这四个人中,德妃的出身最低,只有她是包衣之后,不是以秀女而是以更低一级的宫女子的身份入宫。只有德妃是十八年单独册嫔。可是德妃的女儿是唯一一个下嫁满人的公主,德妃的两个儿子又都是争储风暴的中心。

  从画像上来看,德妃的身上隐隐含着一种雍容华贵的大气。能够稳居后宫三十三年,她一定是一个聪明女子,当然,没有家世的她一定要美,这是她在康熙十七年被康熙看中的唯一资本。之后在宫中的三十多年,她一定会有心计,幸运的是她并没有把这当成一种手段,而是利用这份敏感和睿智暗暗地保护着自己和孩子。淡泊名利的性格或许是皇上欣赏她的原因,史书上没有德妃的“圣祖甚爱之”,也许正是因了她从不张扬的性格。六个孩子,足以说明康熙对她的宠爱。

  不错,荣妃也同样生育6个孩子。不过···在康熙二十年册妃的时候,按照四妃的顺序,荣妃已经在德妃之后了。

  于是德妃和荣妃并肩成为生育子嗣最多的后妃,她们同样十年间生育六个孩子。但是,荣妃的辉煌,主要集中在康熙十二至十六年,她连生四孩,可是六个孩子中只有两个长大成人。在康熙十六年之后,她就再未生育。可是,此时的康熙皇帝还很年轻啊!为什么荣妃却从此沉寂了呢?难道说仅仅是四个早殇的孩子才让荣妃再未生育么?这一段时间康熙是20~24岁。可以想象那是一段轰轰烈烈的、属于年轻的康熙帝的、充满活力的爱情。而康熙宠德妃,是在十七年~二十七年间,康熙帝是25~35岁,个人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康熙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但德妃仍然盛宠了十年,这说明德妃是很得康熙帝的喜爱的。在诸多后妃之中,德妃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

  再说到孩子,荣妃的孩子的命运和德妃之子是没法比了,

  生的少的不如生的多的,生的多的不如活的多的!

  德妃有3个孩子长大成人。比起一连生四个儿子都早殇的荣妃马佳氏,她是稍幸运的。而胤祚是6岁夭折,皇十二女是12岁夭折,这两个孩子都比荣妃夭折的孩子活的长的多,德妃的丧子之痛不如荣妃那样强烈。

  德妃生育十二女的时候已是27岁,而生育胤禵的时候已是29岁“高龄”,这个可以说是破了康熙朝后妃生育年龄的记录。因为她们基本过了25岁就可以让位后来人了,而唯有德妃,这样特殊,在接近她自己的而立之年再次生育,也再一次证明了康熙对德妃宠爱与其他宫妃的不同。

  对比一下,荣妃在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能有多大呢?荣妃的生日清史稿上没有记载,只说她“待年宫中”,她是第一个给康熙生孩子的女人,那年康熙15岁,她也不会大到哪去,就算她17岁,在康熙十六年的时候也就是27岁,还是没有超过生胤祯时29岁的德妃。(当年15岁的康熙应该不会和19岁的荣妃生孩子吧~~那样年龄差的也太多了···)

  而且乌雅氏是那种从无奢望的女人,珍惜已经得到的是她的天性,面对年复一年、平淡无奇的嫔妃生活她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三子三女

胤禛

  雍正皇帝,他就不用说了吧~~诸多皇子之中能登上帝位,一定不一般,无论是才能还是心智。

母子不和

  由于生育胤禛的时候乌雅氏没有身份,甚至连嫔也不是,她就更没资格抚育皇子,于是胤禛,也许是刚刚出生不久的胤禛,就被送到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怀中,(当时佟佳氏还不是皇后,是皇贵妃,但这也是当时后宫嫔妃中身份最高的女人了。康熙如此安排,也许是让她们母子大树底下好乘凉)也许是由此,她们母子之间有些疏远。当时的佟佳氏以皇贵妃之尊,掌管后宫,是圣祖康熙皇帝的贤内助,亦是诸位皇子之嫡母,她的尊贵一定让年幼的雍正产生一种依属感和安全感,出于生存的本能他必定会竭尽全力地去讨养母的好,以期获得她的欢心,久而久之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则难免“沦为”一个懂得如何察言观色、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儿”,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的态度想来也会由于养母的存在和在宫廷之中生存立足的需要以及祖宗的成法,而不敢过分亲近。胤禛甚至很有可能在有意或无意中表现出自己为皇贵妃所养育的自豪、高傲的情绪,生母德妃看在眼里心中定然很不畅快,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便会蒙上一层阴影,结也越结越死了。而德妃也不是只有胤禛一个孩子,她还有幼子胤祯(即允禵,雍正即位后为避讳,所以改名允禵),这让雍正更加不平衡,不仅与她们母子间关系更加冷漠,他同样与亲弟胤禵关系紧张。

  而在雍正即位后,德妃说了那句著名的“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所以很多人因为这句话而不理解甚至咒骂德妃为什么如此偏心。可是,我没有在任何史料中发现德妃偏疼哪一位阿哥。

  这句话也为雍正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请注意,“钦命”意为皇帝的诏命,

  皇帝诏命我的儿子继承皇位,(这件事)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过”。

  如果说吴雅氏因为这句话否定了雍正,那么同样是她的儿子,她也否定了十四。为什么这句话就不可以这样理解,她没有想过是因为

  “胤禛在做皇子的时候没有僭逆之心。”???雍正即位之后,同样说过没有想过康熙会把这副担子交给自己之类的话。

  而且,在我见到的因为这句话而攻击德妃和雍正的人列出的理由中,只有这一句话,这就显得很突兀,难道···她无缘无故说这句话?

  我个人有一点猜想,她一个后宫老太太了,对局势就那么了解?

  谁知道是不是有人故意在她耳朵边吹风说雍正的坏话?八爷党在康熙面前失去优势之后他们支持了谁?最终他们支持的这个人有没有登位?没有,那么,为新帝制造点小麻烦···不是不可能吧。

  不然,儿子继位,她就立马感慨什么实非吾之所期···总觉得那不现实。

  我一直没有找到这段完整的史料,所有的资料都是德妃孤零零的这么一句话,引起后人无数诟病。骂声一片。

  可悲。

  还有,卡家小克(引用一下咯)反驳过,

  康熙死了,为康熙帝守灵的时候,宜妃竟在新君雍正生母德妃之前离开。在宫里待了三十多年的人,宜妃会不懂礼节么?可见,德妃的太后之位不那么名正言顺吧。雍正即位5个月后,德妃就逝世了,她的身体情况,想必也不大乐观。既然如此,这个太后的桂冠,谁知道要戴多久?不要也罢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身体孱弱,几个月后就离开人世。谁还在意那轰轰烈烈,赫赫扬扬?推辞受尊,不离开永和宫,少些担惊受怕,少些繁文缛节,那么难以理解么?

  的确,不受尊号是让雍正很为难,拒不受尊,德妃并不是头一个。孝庄在康熙在平定三藩叛乱的战争后,康熙皇帝要给她加上徽号,孝庄说:“皇帝应受尊号,以答臣民之望。予处深宫之中,不与外事,受此尊号,于心未惬。此典礼不必行。”难道孝庄不受徽号,也是不承认康熙皇帝?不承认康熙皇帝的帝业?

  胤祚

  虽然六岁即殇,史料很少,但从他的名字中,我们同样能得到些信息。观千古帝王家事,皇子出生便以这个“祚”字话事的也就两个,又同出于满清。其一为顺治帝第四子,时为皇贵妃董鄂氏所出,董鄂妃,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顺治能娶自己兄弟的媳妇,不顾汉家的伦理纲常,不怕被冠以乱伦的帽子,足见他有多爱她。这孩子刚一出生就被封为和硕祚亲王,明明是第四个儿子,顺治却当着孝庄皇太后和诸宫人的面称这个孩子是“朕之第一子也”,也算开了清朝皇子一出生便为皇储的先例,但这位祚亲王出生三月即夭,孝庄以国祚担命为由迫使顺治改了这个死孩子的号,入陵谥为荣亲王。其二就是康熙帝的第六子胤祚,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所出。读〈康熙起居注册〉的时候就曾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便是这位千古一帝在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以“自朕承嗣大统、胤祚家国以来..”为开头。足可见“胤祚”是一个词,也不单单是一个皇子的名字,同样类似顺治第四子和硕祚亲王,有以国祚托付此子的念头在里面。顺治大抵是爱乌及乌,毕竟董鄂妃的事迹地球人都知道,但我想说的是康熙和德妃乌雅氏的关系。德妃乌雅氏先后给这位千古一帝生过六个孩子,三男三女。时因皇贵妃佟佳氏无所出,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出生不满十天便由乌雅氏名下转为佟佳氏养子,所以说皇六子胤祚才真正算是康熙和德妃的第一子。关于德妃这三个儿子,各个都不简单啊!老四大家都知道,雍正皇帝!老六虽然六岁上便夭折了,但他的名字都叫胤祚了,若是不死,将来也必是个人物,剩下的十四也不一般,大名鼎鼎的大将军王!为什么德妃的三个儿子都这么出色?我想这是大家应该思考的地方!因为这个女人不简单啊!她极有可能是康熙这位千古一帝非常宠爱的女子,如果不是,康熙也不会学他爹顺治对董鄂的态度,在皇六子出生的时候便给儿子冠上一个祚字!祚即国祚,这在封建时代连想都不用想,给人交代的信息就是这个儿子必是储君。也就是说,如果胤祚没有夭折,他便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不然他名字里的这个祚字也白叫了,康熙的心思也白用了!

皇七女

  这是个早殇的孩子,她只活了两个月。那时的德妃,应该在崩溃的边缘了,这可是她的第一个女儿,却这么早就去世了···但康熙是不会委屈德妃的。

皇九女 固伦温宪公主

  皇七女是二十一年去世的,温宪二十二年就出生了。 

  按照玉牒,温宪是皇九女,即五公主。

  (九公主的说法是错误的!)。

  固伦温宪公主即和硕温宪公主。

  

  温宪自幼是被孝惠章皇后(即太后)抚养长大的,不仅深得祖母疼爱,亦颇受父皇宠爱。

  在《为皇太后皇子公主等预备猪鹅鸡等数目清单》中,(选自《康熙朝满文朱批》感谢稽古论坛!)在对公主的供应中,四公主恪靖和六公主纯悫都只得猪肉四斤,(时间是康熙三十六年,其他公主更小得的也更少了),而五公主温宪得猪肉五斤不说,还要多加“鹅半只、鸡一只”···(感慨一下···温宪的早逝是不是因为消化不良啊···老康啊···难道你是按唐朝的审美标准来养女儿的么???)如果说仅凭这一件小事就得出康熙十分疼爱温宪公主的结论,那未免不足服人心。但是由此亦可见,康熙对于这个女儿,一定是很呵护的。

  自小,温宪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温宪也很聪明,后来温宪公主的祭文上说:

  “尔公主秀出紫微,祥开银汉,爰从襁褓即育慈闱。爱每笃于兴居,日无违于左右。弱龄受教,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行每谐于箴史。谓诞膺夫景福冀永享,夫修龄作聘元舅之家,仰慰慈亲之恋”

  女性册文和祭文上用聪慧之类词的很少,很难得。貌似见过的也就和硕和惠公主(雍正养女,还体现在封号上了),而温宪嫁的也较晚,在康熙出嫁的八个公主中,温宪十八岁受封和硕温宪公主。因为嫁给了树大根深的佟家,所以她的公主府(嫁后住处)在京城。她嫁给的是当时有“佟半朝”之称的佟佳氏家族的,舜安颜,原任銮仪使叶克书之子。这些出嫁的八个公主中有六人嫁到蒙古或西藏,这些公主从此是没有什么机会再见到父皇和母亲的了,这也许是因为康熙和孝惠皇太后舍不得温宪嫁到那么远的地方。而剩下没有远嫁蒙古的两个公主中另一个公主悫靖是嫁给了汉人孙承运,悫靖的母亲袁氏就是一个汉人且并无名分,悫靖因为是康熙的小女儿一定也是受父皇疼爱的。她的婚姻我觉得也可看做满汉间的一种联姻,毕竟康熙作为守江山的满人皇帝要处理好满汉间的关系。孙承运也不过袭的区区一等男,舜安颜好歹还会有一等公的爵位可袭。而温宪的婚姻,她嫁给满人舜安颜,嫁给孝懿仁皇后的娘家人,实际上舜安颜也是康熙皇帝的侄子。(康熙与孝懿是表兄妹)还嫁在京城,不仅仅是太后抚养的原因,亦有康熙对于温宪的疼爱。因此温宪的婚姻不会像姐姐妹妹那样有什么政治成分在里面。然而不幸的是,温宪出嫁仅仅两年之后,康熙帝侍奉皇太后往热河行宫避暑。皇太后带着出嫁的温宪公主同往,结果半路上老太太没事,温宪公主却中暑倒下了。时年20岁。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秋七月 

  上驻跸热河。闻和硕温宪公主薨。日晡未进膳。扈从诸大臣奏曰、皇上闻公主讣过哀、此时尚不进膳、恐圣躬太为劳瘁。奏入、上传谕曰、公主系已嫁之女、朕尚可宽释、但皇太后自幼抚养、忽值此变、皇太后伤悼弗胜、膳尚未进、朕亦何心进食乎。诸大臣复固请。上乃诣皇太后宫、视食毕。然后进膳。随谕领侍卫内大臣等、左右两翼各派大臣一员、侍卫十人、送公主柩回京。 

  亥。命诸皇子及文武诸臣、送和硕温宪公主柩起行。 ----------《圣祖实录〉

  雍正元年,3月,和硕温宪公主 追赠为 固伦温宪公主。

皇十二女

  是十二岁时去世的公主,那年德妃38岁,此时的她已丧胤祚、小七、十二三个孩子,不知当时的她心里如何感伤呵。

胤祯(允禵)

  我想不用我隆重介绍了,大家去查他的资料就好,会很全。大名鼎鼎啊!当年他出征西藏,康熙应该就是怕他皇子的身份镇不住众属下,抑或是表明对他的信任,毕竟老爷子没有害怕过胤祯拥兵自重,特意封了一个“大将军王”。如果大家想了解的话,还是去专查胤禵的资料吧,这里说的很少。⊙﹏⊙

  雍正元年,64岁的德妃与世长辞,葬于景陵。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德妃生平

顺治十七年生。

  康熙十七年,19岁,生皇四子 胤禛。(雍正)

  康熙十八年,20岁,胤禛1岁。 封为 德嫔。

  康熙十九年,21岁,生皇六子 胤祚

  康熙二十年,22岁, 封为 德妃。

  康熙二十一年,23岁,生皇七女。(六月生,八月即夭)

  康熙二十二年,24岁,生皇九女,温宪公主。

  康熙二十四年,26岁,胤祚夭折。

  康熙二十五年,27岁,生皇十二女。

  康熙二十七年,29岁,生皇十四子,胤祯。(允禵)

  康熙三十六年,38岁,皇十二女夭折。

  康熙三十九年,41岁,温宪受封和硕温宪公主,嫁给佟氏舜安颜。

  康熙四十一年,43岁,和硕温宪公主去世。

  康熙六十一年,63岁,康熙帝崩,胤禛继位,雍正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63岁,晋为皇太后,执意不允诸臣上徽号。

  雍正元年,3月,64岁,和硕温宪公主 追赠为固伦温宪公主。

  雍正元年,9月,64岁,德妃去世。封为 孝恭仁皇后,

  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省略的部分:(还是写上全部的吧)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二十岁。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帝即位,德妃晋为皇太后。诸臣为皇太后上徽号,她执意不允。雍正元年(1724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孝恭仁皇后崩,终年六十四岁。皇后梓宫奉安于宁寿宫,雍正帝于苍震门内设倚庐缟素居丧。倚庐为古代遭丧者所居,倚木为庐,于中门外东墙下起庐,先将一根木头放在离墙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东墙,以草苫盖之,南北两出口也以草帘屏之,向北开口,里外不涂抹灰泥,即草棚。雍正帝时年四十五岁,每日赴母后梓宫前上食品三次,哀号不止,群臣莫不感泣。皇太后死于康熙帝大丧期内,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后梓宫,安奉在寿皇殿。六月二十日总理大臣等官会议,恭请四后同祔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雍正帝谕旨:“朕惟母后升祔太庙,大典攸关,欲伸臣子之孝恩,必准前代之成宪,务得情理允协,乃可昭示万年。”诸王大臣等引据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庙之礼,雍正帝以此为例,谕旨:“恭惟孝诚仁皇后元配,宸极,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孝恭仁皇后诞育联躬,母仪天下。按先儒耐庙之仪:一元后、一继立、一本生,以次并列。今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孝诚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乾隆、嘉庆间累加谥,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有关德妃身世的资料:⑶《清史图典?雍正朝》,故宫博物院编,朱诚如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页6:“胤禛的生母吴雅氏出身护军参领之家,原为包衣人家之后……”《清代皇后册立与八旗大姓氏族》,刘潞,《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1期,明清历史,页52-65:在所有被抬旗后妃的家族史上,多少都有过一些记录,唯独孝恭后家族为正黄旗,在清宫文书的记载中只提属正黄旗,毫不涉及其他。孝恭祖父额参之传,列于《八旗通志?正黄旗满洲世职大臣卷》:“额参,满洲正黄旗人,姓吴雅氏,世居叶赫地方,初任布达衣大,累擢至内大臣。”雍正在为其母家颁爵的敕书中说:“仁寿皇太后曾祖额布根者,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太祖高皇帝时,抚育禁庭,视同子侄。”【《八旗通志》卷150】查后金与清初所有官职中,未见“布达衣大”一职,与此发音相近者,仅"包衣大",即包衣(奴隶)之首领。联系到“抚育禁庭”,正是世代生活于主子家之包衣的特点。不过,若确立此说,还需旁证。关于额森的职务,《通谱》说:“额柏根,正黄旗人,世居哈达地方,国初来归,其长额森,初任膳房总管,历升内大臣。”【《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29】尽管《通谱》与《通志》中关于吴雅氏世居之处不同,但在额森职务上却为孝恭出身包衣之家提供了旁证:膳房总管即是包衣大。这表明,孝恭出身内务府包衣家庭之说是成立的。雍正在赐敕中吹捧吴雅氏为“本朝旧族,创世名家”,无非是想掩盖母家卑微的出身。不过,历史真象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全部被掩盖,《通志》中在涉及佐领编核时便露了马脚:“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将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及阿萨纳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合编一佐领,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八旗通志》卷4】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是康熙帝逝后第四天,“旨”中所说太后应指雍正母孝恭,而“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正是孝恭之弟博启。因此,旨中所说“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即孝恭之亲族。由此可知,孝恭母家实为镶蓝旗包衣。联系到雍正即位前后朝中尖锐复杂的斗争,他为母族带上“正黄旗创世名家”桂冠的心态便不言而喻了。

  ⑷《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黄山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页20,《双全等奏缴雍正元年正月谕旨折》:散轶大臣舅舅白齐等奏,蒙皇太后之福,皇上之鸿恩,我族俱准入旗。其中六品官一人,七品官一人,蒙古护军校七人,佐领二等侍卫颜德,及原在正黄旗包衣佐领时之笔帖式三人皆为承恩之人。伏乞皇上给予何差效力。等因,于正月初三日具奏。奉旨:该人等俱问大将军王,区别优劣,缮写绿头牌,与人一并引见具奏。钦此,钦遵。将颜德等二人衔名绿头牌具奏。奉旨:该人等交阿尔松阿、舒鲁、白齐引见具奏。钦此。

雍正的述哀诗

母后周年述哀一首(有序)

康熙德妃乌雅氏 康熙是怎么宠德妃的

  母后升遐,倏经周岁。痛色笑之难追,想音容而切慕。潸然泪下,赋此哀辞为念。

  慈恩重,难禁涕泪悬。尊荣心莫罄,恍惚岁云迁。

  物候常如此,音容独渺焉。寝门空在望,一望一凄然!

  母后二周讳辰

  自隔慈颜杳,重临此日悲。音徽徒有慕,尊养已无时。

  恩念劬劳重,心惊岁月驰。朝来益为怆,抚序泪空垂。

  母后三周讳辰

  鞠我恩深重,违颜梦渺茫。三年成逝水,百感对流光。

  黯黯慈云在,迢迢仙路长。朝来又临讳,含怆仰空苍。

  ——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卷之二十八·诗·四宜堂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集一

(本文来自百度百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2483.html

更多阅读

眼角痒是怎么回事 眼睛痒处理小窍门

眼角痒是怎么回事——简介很多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眼角莫名的痒,揉的话就会感觉简直停不下来。如果是偶尔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没什么关系。但是要是经常性出现就一定要注意了。眼角痒是怎么回事——眼角痒的原因眼角痒是怎么回

月经推迟来是怎么回事 月经推迟是怎么回事

月经推迟来是怎么回事——简介每个月如期而至的月经,偏偏总是晚来几天,甚至十几天,这让女性患者非常的担心,到底月经总是推迟来是怎么回事?专家介绍,导致女性月经推迟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女性需尽早的调理,才能避免更加严重的后果出现,所以,

王志新是怎么当上中科院的院士的? 中科院院士名单

王志新是怎么当上中科院的院士的?王志新这样推荐方舟子的《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方舟子博士是一位具有良好生物学专业背景、行文严谨的优秀科普作家。这是一本引领读者感受生命奥妙的科普力作。——王志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

经济是怎么被玩垮的 老龄化拖垮中国经济

一、中国经济奇迹是怎么来的  其实“土地下户”让老百姓从饿肚子到吃饱饭这个时期是最翻天覆地的,但这不叫“奇迹”,因为只要不搞农业集体化就不会饿肚子,这是常识,算不了奇迹。  接下来的经济数据也很不错,但也就是个学习倒数的孩子

声明:《康熙德妃乌雅氏 康熙是怎么宠德妃的》为网友逞豪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