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凤凰网看了个《“越南邓小平”如何学中国改革开放》的视频。其中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讲到:1990年9月3日中越领导人成都秘密会晤,江泽民总书记曾引用清代诗人江永的两句诗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两句诗中国人应该很熟悉,近年来国家领导人也频频将其用于中日、陆台关系,不过过去一直记得说是引用鲁迅诗句啊!
我们可以很容易在网上搜索到这两句诗的“出处”,鲁迅1933年诗《题三义塔》: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日本侵沪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后来遭遇黄鼠狼的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日中两国友好的愿望。鲁迅先生于是写成上述著名诗篇。据1933年6月21日的《鲁迅日记》:“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
但江泽民说这两句诗是江永的,是很有可能的。因为江泽民祖籍是婺源江湾,而江湾的历史名人首推江永。江泽民应当是在江永诗文集或年谱或地方志书上看到过这诗句。若此说真,比江永晚200年的鲁迅,便是借用了江永诗句了。
查网上如贾庆林2005年迎接连战,仍说这二句诗是引鲁迅的,而越南人却知道是“清朝诗人江永”的,亦一可叹处。
但查民国十四年(1925)版葛韵芬、江峰青编和清道光六年(1826)黄应昀、朱元理编《婺源县志·艺文志》之《诗词》及《题咏》,均不收江永作品。而诗文集及《江慎修先生年譜》,均难查考。
转录《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八》之《江永传》,很难从这位经学大师、音韵家、天文历法家、教育家的著作名中看出这里有无其诗文集名。江永其实还有不少著作,如《孔子年谱》等,而《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在佛教网上很易查到,也证明了其学生戴震说他是大儒却精佛家因果的说法。
江永,字慎修,婺源人。为诸生数十年,博通古今,专心十三经注疏,而於三礼功尤深。以朱子晚年治礼,为仪礼经传通解。书未就,黄氏、杨氏相继纂续,亦非完书。乃广摭博讨,大纲细目,一从吉、凶、军、嘉、宾五礼旧次,题曰礼经纲目,凡八十八卷。引据诸书,釐正发明,实足终朱子未竟之绪。尝一至京师,桐城方苞、荆谿吴绂质以礼经疑义,皆大折服。读书好深思,长於比勘,明推步、钟律、声韵。岁实消长,前人多论之者,梅文鼎略举授时,而亦疑之。永为之说,当以恒气为率,随其时之高冲以算定气,而岁实消长勿论,其说至为精当。其论黄锺之宫,据管子、吕氏春秋以正淮南子,其论古韵平、上、去三声,皆当为十三部,入声当为八部,而三代以上之音,始有条不紊。晚年读书有得,随笔撰记。谓周易以反对为次序,卦变当於反对取之。否反为泰,泰反为否,故“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是其例也。凡曰来、曰下、曰反,自反卦之外卦来居内卦也。曰往、曰上、曰进、曰升,自反卦之内卦往居外卦也。又谓兵、农之分,春秋时已然,不起於秦、汉。证以管子、左传,兵常近国都,野处之农固不隶於师旅也。其於经、传稽考精审多类此。
所著有周礼疑义举要七卷,礼记训义择言六卷,深衣考误一卷,律吕阐微十卷,律吕新论二卷,春秋地理考实四卷,乡党图考十一卷,读书随笔十二卷,古韵标准四卷,四声切韵表四卷,音学辨微一卷,河洛精蕴九卷,推步法解五卷,七政衍、金水二星发微、冬至权度、恒气注历辨、岁实消长辨、历学补论、中西合法拟草各一卷,近思录集注十四卷,考订朱子世家一卷。乾隆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二。弟子甚众,而戴震、程瑶田、金榜尤得其传。震、榜自有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