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那样去爱——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弗洛伦蒂诺 穆里尼奥


像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那样去爱——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这个周六的下午没有以往的晴朗,外面的雨一直下个不停,哗哗的雨让外面的光景显得衰败:地面是黑色的,雨水让地面的一坑一凹显露无余,整个天空都是阴郁的,看书的心也一直平静不了。心烦意乱的我走到窗户边,看着楼下被雨洗过的的树叶益发青翠,像萌芽一般,预示着希望,原来哀景之中亦有乐景,在这即将送走无限美好春天的暮春时节,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一缕曙光,虽然微弱,但依旧闪烁。

序曲:认识马尔克斯,得到《霍乱时期的爱情》

上周有一个不幸的消息——大文豪马尔克斯去世了,由此马尔克斯还有他的著作成为了我的小伙伴儿们议论的话题,什么看了几页便再也不下去的《百年孤独》,什么马尔克斯原来是现代的人以为早就去世了的无厘头见解都出现了。后来聊到马尔克斯的另一个经典著作《霍乱时期的爱情》,就索性去图书馆借一本看看。结果去借的时候找不到这本书了,还好有一个爱读书的好伙伴儿帮我借到了,而且当时还给我打了电话让我去拿,当时还下着雨,我一路狂奔跑到了图书馆去取,因为快五点了图书馆就要关门了,小伙伴儿帮我借到了,心里满满的全是感动......
今天下午读完了这本绝世之作,像以前一样,每读过一本好书后,好像自己的灵魂上升了一个档次,心里有了巨大的震动,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书中主人公的经历一样。记得初中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品三国的时候,在同学的推荐下看了《三国演义》,当时就有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为何不能生逢乱世,去成就一番伟业?当时最喜欢的就是赵子龙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酣畅情节,还有曹操与刘备枭雄之间青梅煮酒的片断......而今天读过《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后,惊叹文学伟大、文字奥妙之余,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增进了对爱情的理解:爱,不是一句话,而是一生的承诺与行动。
正如书中的最后一句话:
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准备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说。

高潮:对“爱情”的具体理解

《霍乱时期的爱情》不愧是出自魔幻现实主义大家马尔克斯之手,如果一个冒失的读者怀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去看这本书,那他肯定看不了多少就放下不看了。书中人物的名字很长而难记,开篇也没有那种开门见山式的让主人公直接登场,而是先以一个长长的自杀案件做铺垫,由其他人物引出了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而且采取倒叙的手法,情节前后穿插,比较复杂。但是如果仔细看了前篇,那就好办了,你就会一直循着线索,舍去那些无关紧要的情节和人物,这本书肯定会引人入胜,就像看电视剧的人们急着看下一集一样。
本书是以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女主人公费尔明娜达萨的爱情为核心,讲述了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间的霍乱时期,加勒比地区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一个城市中的一些人的爱情,和东方的爱情思维完全迥异,读了之后有一种对爱情理解的豁然开朗之感。
开篇是一对龙套、酱油爱情,类似于《三言二拍》里面的故事之前的引子。目的是引出另一个男主人公——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及其婚姻。这个酱油爱情是六十岁的流亡者赫雷米亚德胜阿莫尔自杀了,之所以要在六十岁的当天自杀是因为他“以一种毫无意义的热情热爱着生活”,他要让自己永远也不会变老。而那个爱他的女人早就得知他要自杀的消息,但是并没有说出去,因为她说“我太爱他了”,她要完成她爱的人的心愿。
这种西方的爱情用东方的思维不是特别容易理解,但在魔幻现实主义下,可能是合理的。
本书核心情节说得通俗一些是一个“三角恋”。两个男主人公:情场失意、终身未婚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女主人公费尔明娜达萨。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是一位享有全国声誉的医生,从法国学成归来制止了霍乱的流行,是令人称赞的杰出人物,凭着他的才干和家族声誉,他娶到了女主人公费尔明娜达萨。而情场失意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由于不是“高富帅”,也由于少年时期的不成熟,没有得到费尔明娜达萨的垂青,在失恋之后,虽有小小的消沉,但是并没有放弃爱。在等了五十一年四个月零九天——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去世之后,继续追求着费尔明娜达萨,最终等到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时候,费尔明娜达萨最终接受了他的爱,而此时的他们都已经七十多岁了。
书中关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那五十多年的等待中有这样的描写:“自从青年时代就完全献身于这项胆大妄为的爱情事业以来,他连这一刻最微小的细节都预想到了(本文作者注:向七十多岁的费尔明娜达萨表白)。为了她,他不太计较手段地得到了名誉和财富,为了她,他细心保护着自己的健康和外表,其严谨程度会让同时代的其他男人觉得缺乏男子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为了什么人或事物像他这样等待:片刻也不曾气馁。终于证实了乌尔比诺医生的死,为它注入了足够的勇气,在费尔明娜达萨成为寡妇的第一个晚上,他便向她重申了他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终其一生,都是在做那“胆大妄为的爱情事业”,比如:
为了表达他对费尔明娜达萨的爱,他读了无数爱情故事和诗歌,写了无数的情书,到最后他帮别人写情书促成了一对情侣,而且甚至可以出版一部爱情指南之类的书;
而当费尔明娜达萨的父亲威胁要开枪打死他要他放弃对女儿追求的时候,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如是回应:“没有什么比为爱而死更光荣的了。”;
面对费尔明娜达萨乖戾无常的性格、无数次无礼的拒绝和排斥,还有被退了的无数封信,若是常人,早就放弃了,怎么还能忍受得这般等待的痛苦?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没有这样放弃,而是更加理性的去对待。尤其是在费尔明娜达萨成为寡妇之后,他这样鼓励自己继续战斗下去:“她那孤独的寡妇焦虑与痛苦没有其他出路,唯有向他放下吊桥。”但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他继续写信,最终得到了费尔明娜达萨的认可,“那(信)是对人生、爱情、老年和死亡的思考:这些想法曾无数次像夜间的鸟儿一般扑扇着翅膀掠过她的头顶,可每当她想抓住的时候,它们就惊飞四散,只剩下散落的片片羽毛。......一个陌生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他的真知灼见和他年轻时那些炽热的情书不相符,也和他一生阴郁的举止不相符。他的话更像是出自一个埃斯科拉迪卡姑妈所认为的收到圣神启示的男人之口......最令他安心的是,她确信这封由一个睿智老人所写的信,并非试图重申葬礼那天的无礼言语,而是意在抹掉过去,可谓高尚之举。”
......
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熬过漫长的半个多世纪?也许他那句“灾难中的爱情更加伟大而高尚。”回答了这个问题。
是爱,让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度过了这艰苦难熬而又充实幸福的一生;爱的力量,也许是人世间最可贵的力量;爱,在霍乱时期,超越了一切,打败了疾病,打败了时光,打败了误解和偏见。在那最后的时光里,“像他这样一个跛着腿、后背像被磨破了皮的驴子一样火辣辣疼的老人,像她那样除了死亡已不再渴望其它任何一种幸福的女人,未来究竟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但阿里萨不这样想。在灾难的瓦砾中找到了一线希望之光,以为他觉得,费尔明娜达萨的不幸使她得到了升华,愤怒使她更美丽,对世界的怨恨使她恢复了二十岁时那桀骜的个性。”
衰老不能阻止爱情,尽管费尔明娜达萨“她的肩膀布满皱纹,乳房耷拉着,肋骨被包在一层青蛙皮似的苍白而冰凉的皮肤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没有放弃那最初的爱,这才是最纯粹、最真正的爱情。
没有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铮铮誓言,也没有动辄以命殉情,更没有因为拒绝而满怀怨恨,只有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个真正男人超越一般理性的坚持和对爱的信仰。

后记:文学、生活与热爱

好久没有读过一本像《霍乱时期的爱情》那样集文字优美与思想深邃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下,我整个人被碎片化的信息包围。我的思想在荒芜,我的头脑仍然简单而幼稚,我的情感缺乏理智的引导,我的生活混乱不堪,我的人生失去坐标,不知何去何从。也许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真正的思考人生。
读书,让心静下来思考,整个人沉下去了,仿佛沉到了静谧的海底,突然间,幡然醒悟,噢,原来爱情是这样的;而这些文学经典带有历史烙印的文字,又让人慨叹文字的力量竟然是这么强大,那有力的文字穿越了历史仍然振奋着人心,比如“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想象不出有什么比花钱买爱情更可耻...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他也不曾片刻失去骨子里那无畏的勇气,但它并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所有挡在他路上的人都尝到了苦果,在那幅无助的外表之下,有着势不可挡的决心,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沉浸在这些充满哲理的优美文字中思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朋友们的博客也让我不时感动,那些稚嫩的文字虽不如作家成熟,然而却透着一股生活的气息,展现着的是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思考和理解,启迪着他人,让人不得不感慨文字的可贵。正如我现在敲击键盘打出的这些字符一样,这些文字虽然没有那么优美,没有那么动人,不入别人的法眼,但作为一种对自己历史的记录,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在自己看来,闪耀着指引航向的灯塔一般的光芒。
与文学和文字为伴的生活多么有趣,文学和文字就像月亮一样,带给我沉静,让我思考和顿悟。
在读《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时候,偶尔了解了一下马尔克斯这位“生活家”,对生活提出了一种别出心裁的见解,他曾在得知自己患有淋巴癌的时候写了一封告别读者信,里面有以下文字:“我会少睡觉,因为我知道,每当我闭上一分钟眼睛,我也就同时失去了60秒,当他人停滞时我会前行,当他人入梦时我会清醒,当他人讲话时,我会倾听,像享受一支美味的巧克力冰激凌。”、“上帝呀,如果我有一段生命,我不会放过哪怕是一天,而不对我爱的人说我爱他们。我会使每个男人和女人都了解,他们皆为我所爱,我要怀着爱而生活。”、“永远说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如果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看你入睡,我会热烈的拥抱你,祈求上帝守护你的灵魂......”
而这恰恰不正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吗?他有多么热烈的爱呀!是爱让那黯淡无光的生活充满了生机,不仅是爱情之爱,更是对生命的崇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我曾彷徨,当内心难安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求助过宗教如基督,但那些狂热的说辞与我学过新闻评论课所教的理性相矛盾,后来我以严谨的科学和理性作为我的哲学,但是当无数不顺的现实砸向我时,我那些冷冰冰的理性却没有了应对办法,我的生活凌乱不堪。
还好,我无疑是幸运的,我遇到了那些伙伴儿。和小伙伴儿们在一起的生活让我学会了互相关心;哥们儿之间的友谊教会了我要相互鼓励;文学和文字教会了我静心思考。我找到了新的信仰,那就是,爱。
像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那样去爱——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弗洛伦蒂诺 穆里尼奥
像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那样去爱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1850.html

更多阅读

推荐美文——罗大伦《念你们的名字》 美文推荐

那天,我的一位好朋友特别从包中拿出篇文章给我,说这篇文章适合给学医的人看,所以送给我。我拿过来,是篇名字叫《念你们的名字》的文章,这是一位老师给医学院新入学的学生写的寄语。当时,因为忙碌,我一直把这篇文章收藏在包里面,但是很久都没

13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改编的电影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文学作品历来是影视剧素材的营养之源,作为最受世人瞩目和敬仰的诺贝尔奖,历届获奖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自然不会被轻易放过。放眼世界,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改编的电影不在少数。就亚洲而言,1968年诺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说几乎都曾

声明:《像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那样去爱——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弗洛伦蒂诺 穆里尼奥》为网友释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