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鲸鲸:一个85后女孩
周志雄
受邵燕君老师邀请,《失恋三十三天》的作者鲍鲸鲸11月29日下午在北大文史楼107与北大师生们座谈。小说和电影我认真欣赏了,另有评论文章。这里就这次活动的印象说几句。
鲍鲸鲸给人的感觉很纯,她的男朋友对她有个评价:100%的女孩。她看人是不是可交,有个标准,就是看一个人的眼睛是否干净,这几乎就是凭直觉,凭的就是第一眼印象。鲍鲸鲸的手机里只存有13个电话号码,这13位都是她很铁的“哥们”,她说,要是她被人绑架了,只要打这13个电话中的任何一个,他们都会不惜花钱去解救她。这种高要求的交友,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鲍鲸鲸走的路很叛逆,没有读完小学,后来上中学、大学,也时时逃课。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后,“宅”在家里,听音乐,看书,上豆瓣写直播贴,“没想到”就红了。《失恋三十三天》从直播贴到小说实体书,到电影的好评,到正在投拍的电视剧,鲍鲸鲸由一个邻家女孩变成了一个当红的网络小说作家。
鲍鲸鲸的走红与痞子蔡有些类似,写着写着就出名了。本来就是想写自己的一段恋情,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读者。网络的互动,自由写,自由贴,我手写我口的随意“瞎掰”,赢得了网友读者的喝彩,也激起了“掰”下去的兴奋劲。写作的动机很单纯,也很美好,自己失恋了,写作是痛苦的出口,让更多的人分担痛苦,与有这种痛苦的人一起总结些经验,学会如何走出痛苦。地道的北京话,贫、斗嘴、刻薄,网络词汇,脏话语汇,烧出了一股味道,很野性,很爽,读来刺激、过瘾,让人追着看下去欲罢不能。小说不是“无厘头”的瞎贫,而是有厚重的情感基础,虽说故事、场景、戏剧化的情节80%是编出来的,但内在的情绪流是发自内心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让人觉得是写自己,喜剧化的语言风格和沉重的心情抒写交融在一起,让人在含笑的泪水中凝望着孤单的身影,几分思索,几分怜惜。
自己担任编剧,绝大多数的故事台词原封不动地搬到电影中,超好看,靠的是“刻薄”的凌厉语锋,出语惊人的人物台词让人物一出场就口吐莲花,再次证实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好的写作者必须要有好的语言。实体书的宣传为这种语言作了注解,“鲍鲸鲸,大龄少女,知名怨妇,对敌人心狠手辣,对爱人甜贱绵软,身后拖着无数个人格,一路走得花样迭出毫不寂寞。其语言风格辛辣尖酸,洗练,干净,有点调侃和自嘲,这是一种男女通吃的风格,俨然年轻女版王朔,行文引经据典,比喻妙趣横生,颇有《围城》之风。”虽是广告语言,也不是没有道理。
网络平台再次在推出文学新人上做出了贡献。一文成名天下知的情形再次复现。在以起点动辄数十万字的连载“网络小说”面前,这篇小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那种早期网络小说的稚子之心似又复现了。这是鲍鲸鲸的幸运,也是网络文学的幸运。网络文学是不可能完全被商业机制收购的。
听鲍鲸鲸讲自己的文学经历,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这是一个思维很明晰的女孩,面对北大的博士、硕士学生,随意而谈中显示出自己卓然独立的个性。作品的成功带来的是更长的写作道路。我不是担心鲍鲸鲸,网络成名的写作者很多,有的路子越走越宽,比如安妮宝贝,慕容雪村,但也有的路越走越窄,比如痞子蔡。
就写作的年龄来说,鲍鲸鲸不算是年轻的,从第一次出手的作品来看,鲍鲸鲸却是很成熟的。她有幸以自己的失恋铺就了自己的文学之路,也有幸在多年的叛逆式成长之路中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些散发着网络味道的语言,那种新型的男女关系,及时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敏感点,散发着时代的气息。这是凭借感觉和聪明做到的,它来自于一个女孩对文字的热爱和天赋,一代人以自己的方式写就了一代人的成长故事。从学院派的角度来看,我们总是喜欢谈论一个作家的写作系统,是读什么书成长的,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写作艺术,但更多的写作者,其实就是表现自己内在的天性,文学不是学院培养出来的,而是天性的才华有了合适的土壤。
《失恋三十三天》无疑是成功的,祝福鲍鲸鲸未来的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