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祚来撰文炮轰赵本山小品不尊重弱势群体
吴祚来
编者按:据中国新闻社报道,著名文化学者吴祚来近日撰文,对春晚小品《捐助》提出了严厉批评。文章认为小品对弱势群体不尊重,罔顾个人的尊严,文章认为,来自民间的文化集团借助央视的文化垄断,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这是“利益集团对民间公共文化的侵蚀”。
前两年我曾撰文批评赵本山《卖拐》系列,以调笑残疾人为乐事,后来新华社也发表类似观点的评论。
今年春晚,我特地关注了赵本山的新小品《捐助》,这篇小品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并无改变,小品讲的是赵本山与其弟子扮演两个捐助者,要给一个单亲家庭捐款资助孩子上学,没曾想本准备捐出三千,却因失误而错捐了三万,将亲戚准备相亲娶媳妇的钱也一并捐了。
整个小品闹得就是两个捐款者之间的纠纷,而其中的笑料无外乎民间那种“寡妇门前是非多”。他的弟子在小品中明着指责师傅:你看你整的,不是给寡妇挑水,就是给寡妇捐款。小品中出现最多的语词,就是寡妇二字。我们看到随后出来的受捐赠母亲的形象,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并无二异,见面就叩头,面无表情两眼发呆,听凭摆布。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
相比2007年春晚节目反映外来儿童在城市的生活,今年春晚反映失学儿童家庭则是等而下之,甚至有些格调不变。三年前的春晚,北京行知学校的一群民工子弟朗诵《心里话》,被媒体认为是春晚的良心诗篇,深深打动了人们麻木的神经。这从另一个角度使我们看到,关注弱势群体与失学儿童,应该用一种令人感动、给人尊严的方式,如果像《捐助》小品里表现的这样,对弱势群体的变相歧视与搞笑,那么无论是受捐者还是捐献者,都毫无尊严可言。我们的艺术家更应该懂得尊重弱势群体,通过艺术表现每一个人的爱心与尊严。没有个人的尊严,就没有符合人性的幸福生活。
东北二人转中有一个自贬自损、互贬互损的传统,这种方式在当今相声界也广泛流行,说穿了,就是通过自我贬损与互相嘲讽,来达到搞笑的目的。在传统社会里,因为艺人地位低下近于乞丐,所以以丑怪低俗来取乐于人,获得盘中餐口中食,但无论如何搞笑,它都离幽默很远,而离低级趣味很近。小品《捐助》留下了悬念,并与观众说明年见,编创团队用心良苦,但走的还是格调不高的《卖拐》套路。
以赵本山为核心的文化集团在娱乐界已是一座不可小觑的山头,这座山之高,直接链接着央视春晚巅峰时刻,它们之间俨然已是利益共同体,央视可以通过赵本山小品获取收视率和广告收益,而赵本山也可通过春晚来推出他的新弟子,这些新弟子作为本山文化集团一员(对赵本山行过跪拜大礼),在新的一年里就可以在全国舞台与广告上,攻城略地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来自民间的文化集团借助央视的文化垄断,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我们不仅需要警惕这样的文化垄断,更要有措施来限制这样的利益集团对民间公共文化的侵蚀。
文化娱乐界需要的是低低的山头,还有高高的尊严,文化复兴从来都与人的尊严相关,与文化品位有关,而与低趣的文化经济关联并不太大。(吴祚来)
赵本山春晚《捐助》四宗罪
王文武
2010年央视春晚结束几天了,可对节目的争议却愈演愈烈。基本上还和往年一样,拍砖的多,送花的少。说实在的,我无意指责春晚节目,但今年的春晚确实有几点令人失望的地方,比如植入广告太多、语言类节目缺乏新意、新面孔过少、过度依赖网络等。这其中,最乏善可陈的非赵本山领衔的小品《捐助》莫属。如果说赵本山以往的《火炬手》、《不差钱》等节目还差强人意,那么今年春晚的《捐助》就是滥竽充数。
笔者认为,《捐助》的“罪过”有四。其一,某网站的广告又堂而皇之地在小品里出现。如果说去年的节目里是偶然出现,那么今年的“偶然”就是人为运作的必然了。
其二,《捐助》的演员清一色赵本山自己的弟子。一个小品上了多位弟子,“赵家军”可谓出尽了风头。可该小品中某些角色有瞎拼硬凑之嫌,最明显的莫过于小沈阳和于洋一起饰演的“记者”。早先听说,赵本山之所以拉上小沈阳是因为怕观众失望。如今看来这个理由十分牵强,毕竟春晚小品成了“赵家军”的自留地,谁上谁下,别人管得着吗?
其三,《捐助》的格调低俗,带有歧视倾向。小品表面上说的是“捐助”,实质上是打“抢寡妇”牌,有歧视“寡妇”之嫌。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王利军的一句话,“你看你整的,不是给寡妇挑水,就是给寡妇捐款。”笔者注意到,当晚节目现场有多位海地维和遇难者的遗孀,这个拿“寡妇”开涮的节目显然不合适,同时也是对所有单亲母亲家庭的不尊重。
其四,小品糟蹋了被捐助者的形象。为了3万元捐助,单亲母亲低三下四地下跪、叩头,乃至“以身相许”,这是对被捐助者极不尊重。虽然弱势群体生活困窘,但没有到以尊严换取金钱的地步。如此《捐助》是对弱势群体形象的诋毁,令人愤怒。
诚然,赵本山为春节晚会的生动、贴近、娱乐曾立了汗马功劳,笔者也是看着赵本山的小品长大的。但其近些年的小品已经偏离了生活轨道,尤其是丑怪低俗的表现形式,与当今扬正气、树新风的格调格格不入,难怪有人说他江郎才尽。
急流勇退,谓之知机。赵本山是该沉淀沉淀、退出春晚了,那些强塞给观众的所谓“赵家军”也可以洗洗睡了。虽然有一些观众会为此感到遗憾,但最起码可以给一些新人在春晚舞台上一展才华的机会;让大年夜充满期待的观众换换口味。
新华网:春晚小品节目的四大硬伤
新华网2月18日评论 央视虎年春晚终于在观众期待与争议中落下了帷幕,但人们对春晚的讨论却如火如荼,热情不减。“王菲冷,小虎热,本山闷,刘谦神”是观众对虎年春晚四大亮点节目的基本评价。
说实话,虎年春晚也有许多亮点。王菲的空灵之声、刘谦的神奇魔术,给了我们无尽的视觉享受和无尽的悬念,小虎队的亮相,也让我们重温一下昔日的青春岁月。然而,春晚在赢得了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的批评之声。比如赵本山“江郎才尽”,小沈阳表现平平等。
春晚年年办,人们的满意度却在下降。这说明老百姓的欣赏品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春晚的期望值愈来愈大,春晚已“众口难调”;不断下滑的收视率和口碑,也向春晚敲响了警钟。
春晚要永葆生命力,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然,春晚成鸡肋,也指日可待。虎年春晚,笔者觉得有“四大硬伤”。一是真正反映平民化的作品不多、不精。可以说,小品是春晚的顶梁柱。现在观众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反映百姓身边的事,以小见大的民生类作品,小品《一句话的事儿》、《不能让他走》贴近生活,《我心飞翔》使人感动,但由于不够生动,难成经典。
二是语言匮乏。尽管整台节目年轻化、时尚化、网络化,如《蜗居》、《潜伏》、《三枪》、《阿凡达》等热门影视作品屡屡被提及,“寂寞”、“传说”等流行语也在多个节目中出现,但从网上的反映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语言缺乏创新,今年能记住的小品语言寥寥无几。去年小品《不差钱》中“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这种能引领新一年流行语的经典台词,今年几乎没有。
三是创作队伍萎靡。此前黄宏和巩汉林的作品《两毛一脚》因为版权问题被毙掉,而在直播前几天才匆忙创作《美丽的尴尬》,未免有种穿新鞋走老路“临时抱佛脚”的感觉,而赵本山小品无论是《就差钱》,还是《捐助》,选来选去都不能超越去年的《不差钱》,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我们的小品创作队伍匮乏。
四是商业色彩太浓。尽管小品《捐助》“笑果”频出,但由于过于注重商业宣传,以至于作品显得有些生硬,影响了小品整体质感。
春晚,让十三亿人都满意,做到年年出新,年年出彩,不是件容易事。但春晚制作编导组还是应进一步努力,一方面从历年春晚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认真倾听百姓批评建议,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除夕夜的这顿“文化大餐”更加丰盛、精彩、可口,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观众更满意。
《捐助》被网友评为最烂 赵本山还能当小品王吗
赵本山在2009央视春晚的小品《不差钱》拿下春晚语言类一等奖,但却遭到魏明伦炮轰,质疑其小品“不差钱,差道德”。一年之后,赵本山携小品《捐助》再度亮相春晚。由于小品充斥着植入广告遭到众多观众质疑,认为赵本山不应在“广告里‘插播’小品”,甚至有网友认为该小品是春晚最烂的节目。如此看来,每年,赵本山捧“小品王”桂冠没有悬念,今年呢?有点悬。
魏明伦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却一改去年严厉批评的语气,认为赵本山新的小品《捐助》,“不差钱,也不差道德,是一流演员表演出的一流的小品”。魏明伦认为,植入的广告非赵本山所能控制,而这些广告与剧情也有联系,因此不应在这方面对赵本山过多苛求。
赵本山小品《捐助》故事从赵本山给贫困大学生捐款时多输了一个零引发,三千变三万。其中一万五还没给亲家就进了别人账户,于是两对光棍亲家赵本山和王小利在接受采访时上演了一出好戏。
小品《捐助》其实笑点颇多,还创造了“除了老伴,不分你我”等流行语,但在春晚结束之后,观众在网上的批评声却很高,在凤凰网15人参加的网络调查中,有48%的人认为赵本山的《捐助》是“春晚最烂节目”。不满的原因大部分与小品中充斥植入广告有关,据悉,《捐助》总共植入了价值1500万元的广告,这种刻意植入导致了观众的反感情绪。
而在另一方面,一些观众也认为《捐助》硬伤不少,有观众认为,一个贫穷的寡妇,辛苦拉扯孩子,这应该是一个严肃话题,不应被视为笑料。此外,这个获得捐助的穷人,刚收到捐款就买来昂贵的白酒送礼,“这不是为做广告胡说八道吗?”此外,赵本山搭档王小利的戏份也被质疑,认为很难看到以往赵本山与宋丹丹搭档时体现出的农民的淳朴,更多的是委琐和贫气。大多数网友甚至认为这个小品没有什么“笑果”。
加入到批评队伍中的还有学者吴祚来,他在看过《捐助》之后撰文对该小品进行严厉批评,认为小品对弱势群体不尊重,罔顾个人的尊严。他还认为,来自民间的文化集团借助央视的文化垄断,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这是“利益集团对民间公共文化的侵蚀”。
吴祚来在文中说,“整个小品闹的就是两个捐款者之间的纠纷,而其中的笑料无外乎民间那种‘寡妇门前是非多’。我们看到随后出来的受捐赠母亲的形象,面无表情两眼发呆,听凭摆布。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
新华网:赵本山挨批究竟冤不冤
作者:李北陵
虎年春晚之后,本山大叔在网上遭到如潮的批评。春晚总导演金越借做客国内某网站之机,作出回应:赵本山的表现“非常优秀”。(2月15日新华网)
在金越先生看来,赵本山的“非常优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小品的“包袱密度非常大,而且反映的主题非常的积极”;第二是赵本山一直
拖着自己生病的身体来做这样的事情“很不容易”, “无论从现场的效果还是从电视机前观众收看的效果,我觉得相当优秀”。
作为春晚的总导演,对赵本山作出如此评价,自然有其道理。不过,一个节目究竟好不好,演员自己说了不算,导演说了也不算,观众才最有发言权。在我看来,赵本山挨批,一点都不冤。
其一,春晚前,赵本山一会声称小沈阳“先不上”,一会又说小沈阳“真可以上”,一会又称硬拽小沈阳上是“为了堵大家的嘴”,甚至称“反正好看不好看大家都得看”,俨然一副舍我其谁的神态。而今表演下来,虽然“总体保持了以往的水准”,但却并“未取得预期的热度”,何谈优秀?
其二,据媒体报道赵本山为将小沈阳拽进春晚,不惜修改剧本,将原版的记者角色“一分为二”;为刻意捧红另一个徒弟,不惜让小沈阳在旁边做“捧”的角儿。结果,于洋扮演的记者成为一个多余的摆设,小沈阳扮演电视编导也可有可无——虽不再娘娘腔,但改变了风格也就失去了个人特色,在演出中毫无可圈可点之处。王小利的演出虽不算很差,但一口吐词不清让人听得费力的方言,让“包袱密度非常大”的小品效果大打折扣。联想到赵本山此前发出“王小利今年能火”的预言,不能不让人质疑:本山大叔“一直拖着自己生病的身体”,究竟是为了满足观众需求,还是为给赵家班再养一只下金蛋的鸡?
其三,小品《捐助》的题材,讲的是两个捐助者给一个单亲家庭捐款,资助孩子上学,本想捐三千,不料因手误而错捐三万。其中的笑料,一是寡妇门前的是非,二是受助者磕头作揖,甚至要把自己后半生相托付,三是演员之间相互戏谑。这走的无疑是二人转固有的俗气、不尊重人的老套路,这虽说不上是对人的爱心与尊严的贬损,但显然也谈不上“反映的主题非常的积极”,“相当优秀”。
春晚,是国人大年情结里的文艺大餐,是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而不是个别人的大剧院。春晚后的网上投票,赵本山的《捐助》得票明显靠后。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观众的态度:春晚舞台不应该为功利而失去本色,自绝于观众!
赵本山小品植入广告价值近1500万元
今年赵本山的《捐助》被网友评为是近5年来最差的一个小品。网友认为故事中很多都是不合理的:“为了植入广告,一个受恩者可以拿价值3000多元的酒去答谢恩人,这实在是很夸张。”据记者了解,赵本山这个小品的植入广告为央视贡献近1500万元,其中,某网站的贡献毛估将达500万元,某酒厂方面的贡献有近400万元,甚至提到的城市也应该有公关植入,约300万元。截至记者发稿,这个小品在许多网络调查中落后于郭冬临、牛莉的小品《一句话的事》和黄宏的《美丽的尴尬》,这对赵本山的小品来说绝对鲜有。前天,春晚的导演表示,广告植入是观众比较在意而已,本身广告植入并不多,比起电视剧和电影少多了,春晚内部一直对广告植入很小心,大家都尽量避免伤害到作品的本身。至于赵本山今年得到评价不高,春晚的导演表示本山走下神坛并不是一件坏事,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常胜将军,今年本山身体也不好,他能坚持已经很了不起,观众应该宽容点。 东早
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炮轰春晚三宗“罪”
“看了春晚才知道什么是烂”。前日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其博客上撰文炮轰央视春晚的“三大败笔”。王旭明认为,败笔之一是我国的许多传统美德教育如诚实、朴实、同情弱势群体和有错即改等等都被这台春晚颠覆了;败笔之二是赵本山的小品反映出节目编导者对我国当下教育制度的空前无知;败笔之三是春晚让少女背《百家姓》,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赵本山终于走下央视春晚这个神坛了!
文/帅真烦人
2010年央视春晚,看王菲,看小虎队,再看赵本山!
虽说赵本山年年上春晚,然而也年年有质疑,去年捧红了小沈阳,今年想捧王小利却比较难?
看过了小品《捐助》,只能说有“笑果”,但的的确确也很烂!
烂点一:小品《捐助》捐出了什么?
一个没有结尾的小品,悬念?意味着明年赵本山绝对有把握再上央视春晚?还是意味着央视春晚没有赵本山就不转了?虽然这个小品有“笑果”,无非有是拿暧昧玩而已!当然小品中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人间真情的存在,不过抖出来的包袱好像让这种真情看起来不是滋味!
烂点二:赵本山成了宣传广告的?
不知道某网站花了多少钱?去年好像也有穿插,不过今年频率多得吓人,不光是赵本山大力宣传,小沈阳拿着那话筒亦有其LOGO,小沈阳还时不时的拿话筒对准镜头,好像怕观众看不见广告?呵呵!还有一个不知道什么酒的广告!
小品《捐助》题材好毋庸置疑,不过其中的故事情节似乎欠妥!加上大量广告的污染,快乐也快乐不起来了,观众看见的只是一个卖广告的小品而已!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赵本上走下了央视春晚的神坛?赵本山应该做的是去卖广告,而不是演小品!
中新网:《捐助》裹挟民生民声 大内涵演绎生活
中新网枣庄2月18日电 (通讯员袁袤翔)虎年央视春晚上,赵本山携弟子小沈阳若干人等倾情献演主旋律小品《捐助》,人们热评如潮,毁誉参半。笔者认为,《捐助》还是值得大加称赞的好戏。其闪光点就是它艺术地提炼并大内涵地演示了生活的真实。
其一,它在揭示:需要受助的群体大有人在。面对高等教育产业化,有学上不起的,不仅仅是剧中捡破烂的单身母亲和她考上大学的儿子;面对公立医院市场化,有病看不起,肯定会有这对母子!如今,需要捐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太多太多了,没人关注了,只好跑到银行门口大庭广众之下向“有钱人”乞讨了。
其二,它在昭示:感恩也别乱致谢。有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传统美德的受助人,收到捐款后,送大礼(高档酒),磕大头,甚至以身相许,此等悲哀,让人心内惨然。受助人本该一对一地致谢捐助人,却还要面对媒体说出感谢“气象台……”之类一大串的毫不相干者,如此“滑稽”,对生活的揭露也颇有深度。
其三,它在警示:有爱心能善举的人总有诸多无奈。生活中“穷不帮穷水帮穷”的尴尬比比皆是,剧中也是如此。有爱心的钱老汉,本想捐出三千,却误捐三万,自己倾家荡产不说,还连累了别人跟着倾家荡产。面对误捐,有错就改本也无可非议,却因为那点面子,死顶硬撑,因为爱凑热闹的媒体用“全球直播”在逼着他们认账,让他们没法回头救赎自己。这就是生活中的“被捐款”的缩影一种。穷人总是“硬捐”,富人总有“诈捐”,公权总在“劝捐”,媒体都是“赞捐”,《捐助》将这种生活的尴尬演绎成戏,戏说人生非戏言,悄悄地告人当清醒,这种警示,很成功不是?
所以,《捐助》承袭了赵本山春晚系列小品的一贯主旨,在“主旋律”的旗帜下,力所能及地“裹挟”着民生与民声,作为一名资深传播人,俺忽然想起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及其普遍现象:“正面宣传的负效应”!或许正是因了这个特征,《捐助》才赢得了该有的大内涵。
当然,俺对《捐助》也有遗憾。其一,植入广告忽悠观众太明显,比如那个搜狗法还有搜狐网以及谢礼高档酒真是“拦不住”。其二,骨干情节有违常规。比如银行门口围着一群人捐款救助一位贫困大学生,直接刷卡完成捐助,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其三,人物性格善恶矛盾。善意捐助人的好人,发觉捐助严重超出本意甚至个人还有别人的承受能力之后,为了“全球直播”出大名,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甚至不惜把亲家一起“叼”下去,这样的心态就成了市侩,影响了人们对主人公品德的评价。如果能将这些“遗憾”作些收敛,我对《捐助》就会有更多的称赞了啊!(完)
东方早报:赵本山春晚捧徒弟独撑场面广告植入太多
赵本山的小品《捐助》是央视非常看好的小品,原本赵本山是希望上去年《不差钱》的续集《就差钱》,但是央视硬是把赵本山原上辽宁春晚的《捐助》拿了过来。昨晚,赵本山正如之前所说的他和小沈阳都是为了力捧徒弟王小利,台词真的并不多,不过记者注意到每次只要赵本山肢体动作一动,现场观众就鼓掌,他一说话观众的掌声更加热烈。赵本山的风头还是盖过徒弟,只不过这次小品真的是在照顾赵本山的身体,整个小品演下来赵本山几乎没有动过,和往年走来走去完全不一样。而小沈阳昨天则是本色演出,少了许多娘娘腔,观众反应还算比较热烈。记者在某论坛的投票上看,小沈阳与赵本山想捧的王小利谁更受欢迎,结果小沈阳以七成的票数压倒王小利,看来老赵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成。
整个《捐助》的小品包袱不如往年多,尽管大约每3秒就有一次笑声,但是观众觉得今年赵本山小品比较沉闷。“还是很怀念当年山丹配,这次本山家族的表演还是欠火候,老赵一人很难独撑场面,徒弟还是欠缺火候。”最令观众不满的是,《捐助》的广告植入太多,除了去年的某网站以外,今年还多了一个酒的广告。观众表示完全为了植入广告,弄得情节很不合理:“含辛茹苦的受捐母亲,带礼物去看恩人,居然送的是贵酒,实在有点夸张。”
徐永光:赵本山《捐助》受捧乃公益之悲
http://www.sina.com.cn2010年02月27日08:08新京报作者:徐永光
小品《捐助》无视现代慈善的法律规范,如果蝉联小品王,真乃赵家班之福(富),公益之悲也。
春晚之前,赵本山的小品就已经被炒作了。听说名叫“捐款”,我当时就预感不妙。捐款需要法律规范和专业管理,不能瞎编。本想在晚会前说点需要“专业把关”之类的话,后一想春晚有严格审查呢,别杞人忧天了。故在央视“新闻1+1”栏目记者董倩就章子怡“捐款门”事件与我电话连线直播时,我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赵本山去年春晚的《不差钱》,非常逗乐,很成功。这类生活小品的成功标志,就是让人哈哈一笑,无须附加教育功能。今年春晚的《捐助》则不同,属于社会题材,涉及慈善捐赠这样的社会公共行为,就需要受到规则的约束,也要避免错误的价值导向。
现代慈善是有法律规制的组织行为,涉及捐赠人、接受和管理捐款的慈善机构及受助人三方的法律关系。传统慈善则是个人对个人的救济、资助、赠与行为,只涉及捐受双方、施者受者之间的关系。现代慈善需要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如免税优惠)、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大众传播是现代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慈善导航的重要的责任。
小品《捐助》渲染了银行排队刷卡捐款(而不是面对面的现金赠与)的场面,有网络电视的“全球直播”,受捐人感谢“党和政府”,这分明不是个体之间的赠与行为,而是公开劝募的公共行为。但在这个公开劝募中,即没有慈善组织的身影,却误导出捐助怪态:捐款人没拿到捐款收据,不知道自己捐了多少钱;多捐的钱都归受助人所有;受助人给捐款人送礼、下跪又认亲;最后以退回一万二“私了”收场。这简直是对纯洁神圣的公益捐赠行为的亵渎。
由慈善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助学活动并不是新鲜事。2007年中国青基会与央视《共同关注》栏目合作的“圆梦行动”大学生助学项目有一个管理制度,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大学生的“新长城计划”管理流程,分为“募捐、捐款管理、确定候选学生、助学结对、向高校发放捐款、捐款到达受助学生、成才支持、就业指导、捐赠人反馈、项目检测与监督”等十大步骤。现代慈善的法律规范和机构管理,能让捐款人的爱心得到最好的实现,捐款落实过程受到全程监督,这是慈善事业高效、有序、可持续地发展的保证。
小品《捐助》无视现代慈善的法律规范,把公益募捐的公共行为变成个人随意的“慈善秀”。这种误导经过强大的传播,对尚处于稚嫩阶段的我国慈善事业的伤害难以估量。据报,赵本山已因《捐助》蝉联小品王。如果的确如此,真乃赵家班之福(富),公益之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