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果的“媳妇”张宁后续 林立果妃子张宁近况

描述:1996年的张宁(右)
图片:


林立果的“媳妇”张宁(后续) 林立果妃子张宁近况
描述:张宁在香港出版的回忆录。1973年林彪死后张宁被集中审查,出来后万念俱灰,与邱会作的一个警卫员结婚,后来离婚,生有一子。1988年儿子被害,遂皈依佛门。1990年与林赛圃结婚,定居美国。
图片:


描述:90年代,张宁(右)与林豆豆(中)、张清霖夫妇在一起
图片:


描述:青年时代的张宁
图片:


描述:1996年夏,张宁摄于美国家居
图片:


描述:张宁的丈夫时常到中国做生意,张宁也跟着到处走,2004年在辽宁本溪投资房地产生意时,遇本溪九顶贴铁刹山主持祝真玄大师,并拜祝道长为师,皈依道门。图为张宁与祝道长近影。
图片:


描述:张宁与儿子晨儿合影
图片:

全家福--与丈夫林赛圃、儿子林佛欣

2010年的张宁(戴墨镜者)




新婚第一夜,我惊吓得几乎失态,黑暗中,我发现他的侧面轮廓极像林彪。回想师傅和师伯的预言,白莲洞老和尚的卜卦,都与这桩婚姻应验。更令我觉得神奇的是年初一早晨我见到奇境后,依菩萨指点测出两首诗,地藏王菩萨给我的诗是“朦胧秋月映朱门,林外鸟声远寺僧。自有贵人来接引,何须巧语似流莺。”观世音菩萨给我的诗是:“叫道,叫道,天将明了,何不伸首舒眉,反做蓬蒿到老。”我把诗送去给师傅看,我认为是菩萨指引我出家,师傅不如此看,并传来两名徒弟,其中一人是佛学院毕业的“职业和尚”,两名徒弟看诗也认为师傅说得对,“尘缘未了”和“异动之兆”都体现在诗中。诗中的“林”与丈夫的姓氏吻合,而丈夫竟又长得像林彪!白天再仔细地分析他那张脸,真的与林彪极为相似,我怎么在婚前一点没看出来?
  

半年后我移民美国,时年整四十岁。我与林赛圃的婚姻,被国外媒体大肆渲染,北美西欧地区的华文报纸称这桩婚姻为“红色王妃和番西洋”、“中国王妃下嫁异国”、“张宁仍是林家人”等等。虽然这些标题很张人眼目,但这桩飞来的婚姻对我却具有很大意义。
  
  谶语应验,再得爱子,生命有了新的寄托
  
  婚后,我发现林赛圃是一位重视家庭生活、讲传统又开明的男人。我到纽约后,林家家族出动十多位代表去机场迎接我,各房及亲友轮流设宴欢迎我这个苦难的新媳妇,没有因政治歧见和不同的家庭背景而疏远我,他们的温情和理解让我感到一种发自人类内心的自然感情。
  
  丈夫经商,他给予我很优裕的生活环境。共同生活使我了解到他也有一部心酸的家世:他的祖上、外祖都是商人,外祖是清朝时期青田第一个远涉重洋赴美经商的人。祖上广置田产,在浙江青田富甲一方。父兄辈在民族抗日危难之时,都曾为国共两党捐钱出力,亲族中不乏两党高官。父亲好施仁义,精通岐黄,常为乡民百姓义诊治病,被百姓称为“义绅”,被共产党尊为“开明绅士”。一九四九年,家族中分为两支,一支流到港台和北美西欧发展;留在国内的一支,后来受“左”的政治思潮冲击,惨遭整肃。
  
  我常想,我这个“红五类”与他这个“黑五类”的结合,正应了天道循环“殊路同归”之理。我到美国定居,这在从前是不可想像的事,许多事情在某个阶段不可逾越,而到了另一个阶段,那个“不可逾越”便变得很荒谬。我母亲是个正统打江山的老八路,婚后,我问她感想,她笑道:“放在以前,我拼了老命不会答应你,嫁个美国人,那还不背个‘美特’、‘里通外国’的嫌疑?一家子别想活了。”

张宁旅美已十多年,说到在美国的生活。张宁说她是纯粹的家庭主妇。她说:“一是因为先生喜欢我呆在家里,把家里布置得安适一点。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早先有一个孩子出事了,所以心里一直有阴影,对第二个孩子就非常重视,一直是我自己带。”她的孩子是男孩,今年10岁,长得很漂亮,也很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张宁让他坚持学中文。“我这个孩子来得很不容易,五胎才保住这一胎,在我43岁那年才生了他,按照人们的说法,这叫‘落地瓜’。”张宁大笑。“他是大儿子的化身,连同身体上的胎记都一样,老二出生时,也是下着大雨如老大离开的天气是的一样的”。她说,与先生结合以来,感到非常幸福、满意。
闯荡系列
  这里是新泽西州所属,从新泽西经过一条海底隧道就到纽约市区。新泽西州傍依纽约,房价费用比纽约便宜,再加上环境优美,一般华人都喜欢在这儿定居。我们即将去采访的浙江人林赛圃先生,就住在这里。
  
  这里几天前刚下了一场大雪,除了街面、马路以外,屋顶上、小园里、树枝上,全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使人觉得这里与休斯顿是两个世界。不过,白皑皑的积雪给这个有“花园州”之称的纽瓦克清幽的环境更增添了几分神韵。
  
  新泽西的房屋与毗邻的纽约的摩天大楼相比,显得矮小但不失精致。据说,这个州的政策规定,凡是新建或拆建的房屋,不得超过三层。房子的建材大多是塑木,砖墙属豪华贵重材料。我们看到,从海边到山坡上,都是一幢幢漂亮的、独立的两层洋房。通往洋房的人行道两旁都是草地。门前的卫生一般是各自包干,草地的修整却是政府的事。所以每天都干干净净。
  
  林家就住在离大街不远的一幢三层楼房里。林赛圃与林德宪先生沾亲带故,在洛杉矶时,林先生就告诉我们,2月4日这一天,林氏家族在美国的一百多人要给长辈林老太过97岁生日,地点就放在老人的大儿子林赛圃家。我们当时约定,一定到场拍摄这组镜头。今天一大早,林德宪先生就从纽约的家里赶到这里,帮着安排拍摄之事。
  
  林赛圃祖籍青田,他父亲1878年离开青田到美国旧金山做石刻、工艺品生意。说起来,林先生属最早到美国闯荡的浙江人之一。林赛圃说,他父亲是坐火轮到美国来的,一来一往要半年时间。后来,他的家族随着老父陆续来美国定居。他自己来得较迟,1979年才从国内移居美国,现今在做贸易生意,是美国富尔顿集团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赛圃中等身材,方正的脸上眉毛又粗又黑,不善说话。夫人张宁,是前南京军区文工团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林立果“选妃”时她被选中,林家父子丧生后,她认识了林赛圃,与林结婚后移居美国。张宁1米69的身材,穿一身白色西服,这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人物,随和、健谈,气质很好,我们的交谈当然离不开好的奇特的身世。
  
  张宁看了一眼坐在身旁的丈夫说:“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您知道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特殊经历,我一度曾十分消沉,1989年那时候,打算去九华山当尼姑。您说,一个红军的后代、一个将军的女儿、一个共产党员要削发当尼姑,很多人都反对,包括我的亲属。但是,有什么办法呢,看看人家工作挺欢、家庭也挺美满的,而我因为搭在林家贼船上,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真有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还不如去尼姑庵打发日子完事。我主意已定,就想这么做了。正在这时候,我收到他(指丈夫林赛圃)的信。”林赛圃接着说:“我是从美国的一张报纸上看到张宁要当尼姑的消息的。当时我觉得她去当尼姑太可惜,为什么非要去当尼姑呢?我就写了封信给国内有关部门,请他们把信转给张宁。谈谈自己的看法。”我问:“林先生,当时您有没有要把张宁小姐娶过来当太太的想法?”林赛圃摇着手笑着说:“没有,那是没有的。”张宁看了一眼丈夫说:“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当时我在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呆着,反正这封信由博物馆负责人转给我后,我才知道美国也有一位姓林的,而且这位姓林的人心肠挺好,他当时就劝我不要太消沉,要振作起来。说实话,这样的信当时很多。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他又给了我第二封信,说他已回到上海,并提出要见见我。这是什么时候?”她用肘碰碰丈夫,丈夫说:“1989年6月份吧?”张宁说:“对,6月份。他提出要见见我,是见还是不见?当时把握不定。问我母亲,母亲说,见就见吧。问我兄弟,他们也支持我见面。当时,我有一种感觉,这位姓林的,像是冥冥之中与我有什么缘分。说实话,1987年南京一位星相专家给我算过命,说我39、40岁时,坐在家里,有人会找上门,而且这位找上门的人来自东南方向,而且是漂洋过海来的,而且1992年会得儿子。对于算命什么,我不相信,不过祖国星相术中一些科学的东西,不相信不行。我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心与他见面的,看看这位‘来自东南方’、‘漂洋过海’的林先生到底是位怎么样的角色。”说到这里,她大笑起来,接着说:“我记得是6月29日在南京饭店见面的。从美国回来的外商,过去也接触过,但多数是油头滑脑,在人面前故意拿气派。但气质是装不出来的,是人的一种内在物质的流露,与本人的文化教养及经历有关。坐在我面前的这位林先生与他们不同。”她又把脸转向丈夫,“我们俩当时谈了各自的爱好,各自的家庭。你当时还告诉我什么?”林赛圃说:“就这些吧。”张宁笑着说:“不过,你当时还劝我,‘出家不如出国’,‘出家不如出嫁’对么?”林赛圃憨厚地笑笑,表示默认。张宁说:“他(指丈夫)当时的来意我是有些清楚了。因为那时候我的三岁零三个月的儿子刚遇难,这个案子一直破不了。其实凶手是谁?我是知道几分的,出于错综的人事关系,主管单位没有及时办理。我也曾想借助外面的力量来侦破这起案件。所以,我说,谁能帮助我侦破这起案件,凶手遭到惩罚,我就嫁给谁!想不到他(指丈夫)一口应允下来。”1989年7月12日,张宁与林赛圃举行了婚礼,而从见面到结婚才半个月时间。张宁把这种结合说成是一种缘分,她说,以前也有人给她介绍过美国、香港的,她都没有同意。这次她坐在家里,真有人找上门来。1992年,她真的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都应着那位星相专家的预言。这是很碰巧的事。她还告诉我,她是1990年2月份移民到美国的,她儿子的案件在一年后经过林赛圃的努力也破了,凶手也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正说着,儿子来到张宁身旁,她抱着儿子在他胖乎乎的脸上亲了一口,说:“妈有事,到奶奶那儿玩。”儿子很听话地离开了。提起现在的生活,张宁用“很满足”三个字来概括。平时,她在家管教儿子,家里什么事都是她丈夫安排的。唯一可干的事,就是约几个人去郊外旅游:秋天看枫叶,夏天去游泳,春天看樱花。她说这里交通也方便,出门是42路地铁总站,到哪儿都方便。她说,罗青长的儿子、刘忠的女儿都在新泽西,空闲时一道串门聊天也挺高兴。
  
  说话间,林氏家族的七大姑八大叔的人差不多都到齐了,好在房子大,有几层,要不是百余口人转也转不过来。林老太太坐在中间,笑呵呵地接受儿孔几代人用特有的青田话,一轮一轮地祝寿。这些仪式,完全是中国式的。直到晚上11点才告结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0387.html

更多阅读

老照片图文故事:从1942年2-3月的这张老照片谈起

老照片图文故事:从1942年2-3月的这张老照片谈起1942年2月途经一分区时,左起:布朗基、唐儒、罗元发、傅莱、杨成武、林迈可、李效黎在周庄一位朋友及时提醒我说,其实为第一座狼牙山烈士塔留下了影像记录的,还有

声明:《林立果的“媳妇”张宁后续 林立果妃子张宁近况》为网友秀飜全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