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以根、叶入药。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米。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灰白色星状毛。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园卵形,长7-12厘米,宽5-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点,全缘或不规则3浅裂,上面近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毛,有细密棕色腺体。夏、秋开白色花,花单性,异株,无花瓣,雄穗状花序顶生,长15-30厘米,雌穗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约15厘米,花萼3-6裂,外面密被茸毛,雄蕊50-65,花药2室,子房3-4室,被软刺及密生星状毛,花柱2-3,短。蒴果近球形,密生羽毛状软刺。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平原、丘陵、山地下部的灌木或草丛中。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采集加工 根全年可采;叶多鲜用,或夏、秋采集,晒干研粉。
药理作用 抑菌实验:白背叶根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微苦、涩、平。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叶:消炎止血。
白背叶别名 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
主治用法根: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外用治中耳炎,疖肿,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用量:根:15-30克。叶: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干叶研末撒敷患处。
参考配方1.化脓性中耳炎:白背叶30克,加水250毫升,煎2小时,去渣,过滤,清液冷却后加入防腐剂。先以白醋洗耳,拭干后滴入药液,每日3次,每次3-4滴。
![白背叶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 与白背叶相似的乔木](http://img.aihuau.com/images/02111102/02040052t0165df0b271a4cea4b.jpg)
2.妊娠水肿:白背叶根、相思豆全草(去掉种子)、大风艾各1斤,加水没过药面,煎3次,浓缩加糖适量,成3000毫升,每服30毫升,每日3次。
3.脾肿大:白背叶根60克,猪胰1具,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
4.脱肛、便血:白背叶根30-60克,猪大肠适量,水炖,喝汤食肉。
5.白带:白背叶根15克,海螵蛸10克,鸡冠花(白花)10克,水煎,水酒对服。
6.鹅口疮:白背叶根适量,蒸水,棉球蘸擦。每日3次。
7.扁桃腺炎:鲜白背叶根30克,蜜糖浸透绞汁,频频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