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有什么伤身之难呢?此时,猪八戒和沙和尚正分别去化斋和取水。唐僧饥渴难忍,忽然发现悟空跪在路旁,双手托着瓷杯说:没有老孙你连水都弄不来,我再给你化斋。唐僧说,我不吃你的水,渴死我我认命,不要你了,你走吧。悟空说,没有我你去不得西天。唐僧说,去得去不得,不干你的事,泼猢狲只管缠我做什么。悟空变了脸,发怒生嗔,抡起铁棒打了唐僧一下,唐僧昏倒在地。悟空把行李捎走了。
八戒和沙和尚回来,将唐僧救醒,得知了原委。唐僧让沙僧到花果山将行李取回,即使取不回行李,也不要与悟空争竞。沙僧来到花果山,见悟空正在念通关文牒,得知悟空已另选了真僧,马上也将去西天取经。并且看到了一个唐僧,跟着猪八戒和挑着担子的沙僧。这沙僧见有人冒充自己,举杖将假沙僧打死,原来是一个猴精。沙僧冲出包围圈,来到南海,却见悟空在这里,劈头就打。嘴里还骂道:你这个犯十恶的泼猴,又来瞒菩萨。经菩萨作证,才知花果山另有一个悟空。真悟空便和沙僧一起来到花果山,于是真假美猴王展开了一场大战。沙僧怕伤害真悟空,所以没法相助。两猴王一直打到南海珞珈山,想借菩萨的慧眼将两猴王辨个真假。观音菩萨用暗念“紧箍咒”测试,两猴都喊疼,在地上打滚。打到南天门,众元帅及玉帝用照妖镜都不能分出真假。……两猴王直打到灵山大雷音寺,如来正在给众人讲经,离开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大众举目看之,果是两个行者,打至雷音胜境。经如来佛辨认,才指出这个假猴王是六耳猕猴。假猴王现出本相,被悟空打死。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孙悟空?笔者第一次看《西游记》连环画描写两个猴王的故事,是八九岁上小学的时候,为这个精彩神奇的故事赞叹不已,却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孙悟空,当时仅仅是看个热闹。后来,重读《西游记》仔细研究了这段故事情节,才看出问题在于唐僧与孙悟空师徒关系出现了不睦,师徒之间产生了摩擦,结果让六耳猕猴钻了空子。
我们从佛教的基本教义中已经得知,一个人若想开悟成佛,重要的一点是克服自己的贪(贪图享受,欲望无穷)、嗔(愤怒及责怪别人)、痴(不明白世界真相)三毒,勤修正道,破除常见。在一般人看来,嗔怒是一个人修养不高的表现。如果一个人仅仅是爱发脾气,却有一副好心肠,那么人们只认为爱发脾气属于个人性格缺陷,仍然将他视为好人。但从佛教认为这是修行的大忌,克服不了贪嗔痴这三毒,根本不可能开悟成佛。特别是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使自己保持十分平和的心情,什么事情也不能想,把什么都看得没有差别,这样才能斩断烦恼,进入真正的涅槃境界。
孙悟空尽管多次受到唐僧的批评,但他对师父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小说33回在描写孙悟空被平顶山的银角大王运用魔法遣来须弥山、峨眉山、泰山,压在山根时,曾叫道:“师傅啊!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贴,老孙脱了大难,秉教沙门;感菩萨赐予法旨,我和你同往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哪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从孙悟空以上的自言自语,我们可以看出悟空与唐僧平时确实是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往西天取真经(修行),甚至两者在修行的理念上都是一致的。
唐僧因为在是否杀死劫道强盗问题上存在分歧,几次嗔怪悟空,出现了分心,犯了佛教的大忌。假美猴王的出现,隐喻孙悟空心生怨恨而分身出了“六耳猕猴”。对冒充孙悟空,也隐喻佛学和心学中常见的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就是“观自在”。从而有“另立一心而观心”这样一个产生了“二心”困境的问题。“观自在”这个佛学概念不太好理解。明代著名学者王阳明曾提出过类似的所谓“不可把捉心”的问题。假如我们以“真假美猴王”隐喻“二心”问题,那么,它的确非常深刻地触及到了“二心”产生的“不同的自我”问题。正如如来佛对大众所说的:“你们都是一心,现在看二心如何竞斗而来。”
《华严经》认为人有二性或叫二心,就是真心和妄心。真心是真静妙乐之心,不生妄念。一切众生本有佛性,即人性中包含着觉悟和自我净化的必然性,也就是本性、真心;一个是妄心,由于念头不对,于是产生种种现象,陷入困惑。也就是人性中含有的魔性。人性中虽然本质上并不恶,有时却为恶所遮掩,所以又称作妄心。
人绝对不可有“二心”,人如果生出第二个心来,便会生出烦恼,便真假难辨,于是真悟空刚刚被逐,假悟空不请自来。师徒不和,让六耳猕猴钻了空子。中国有句成语叫“心猿意马”。所谓“心猿意马”也就是三心二意。是说人的思绪散乱,像树上的猿猴和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不能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小说58回回目实际上已经清楚地点明“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个想这样干,另一个却想那样干,互相埋怨,互相不服气,这就出了乱子和偏差。唐僧师徒之间出现不睦,于是就会出现内心思想的斗争,静不下心来,内心出现相争的现象。这就是心魔。
孙悟空象征着人心,几乎可以乱真的六耳猕猴代表的是一颗虚伪的心。所以,唐僧一念紧箍儿咒,无论真悟空还是假悟空都疼。想辨别哪个是真实的心,哪个是虚伪的心,不是件容易的事。孙悟空想要战胜那个虚伪的自己是何等的困难!要分辨并消灭这颗虚伪的心,无论熟悉你的朋友还是善良的观音菩萨,都帮不了你。只有如来佛祖以慧眼识别假悟空是六耳猕猴。因为,这个如来不是灵山雷音寺的如来佛,他实际是你的真如本性,最后还是自己的真心——孙悟空用金箍棒一棒子把虚伪心打死。
悟空打杀六耳猕猴猴,才断了“二心”,离妄归真,复入正轨,不杀六耳猕猴就不能断绝妄念。经过了这次磨难,观音菩萨语重心长地告诫唐僧:“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这句话再一次点明出现二心的原因,那就是由于嗔怪,致使师徒出现不睦。只有除掉虚妄之心,不睦之心,保留一心、真心,师徒四人才能西天取经成正果,才能悟佛法。
小说《西游记》借“二心”这个修炼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仅阐述了佛教学说的观点,又演出了精彩的真假美猴王故事,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