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凤凰卫视《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

我所知道的凤凰卫视《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
张雄文
去年5月间,有朋友告诉我,凤凰卫视拍摄关于粟裕的纪录片,想联系石征先先生采访,他已让他们找我想办法。


石老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史》、《大将粟裕》、《淮海战役巡礼》等专著以及电影文学剧本《佩剑将军》的作者,南京电影制片厂十集文献纪录片《共和国大将粟裕》(政审受阻未播出)的制片人。他还曾受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约请,在1978年7月27日与傅继俊等人采访过粟裕,堪称粟裕研究界的泰山北斗,自然是理想的采访人选。


不久,凤凰卫视的编导J某就来了电话,我才知道是拍摄“淮海战役”纪录片。


告诉她联系方式后,我也顺便说了担心:石老一直因病住院,不知能否接受采访。她便请我先找石老说说。


那天接通石老的电话,他微弱的声音着实令我吃惊,但他听明白我的意思后,竟爽快地答应了。


十几天后,忽然有人在我博客留言,说“石老去世了,哀恸!”我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一面写《他心中的《淮海战役》和《粟裕传》成为永远的绝响》,一面给一些熟人发信息。


J某收到后,回复说:“当天我在医院,哀恸!”


我忙问采访的事情如何?她说:“当时石老身体已相当虚弱。所以采访计划并未完成。病危那天我刚好去探望……”


我越发伤感起来,石老早年一帆风顺,著作等身,不想晚境如此困厄!2003年开始拍摄的文献片《共和国大将粟裕》,在粟裕百年诞辰到来之际,为更有力者夺去拍摄权,匆匆另起炉灶(即后来的5集片《粟裕大将》),使其作品半途而废;一部粟裕书稿在政审中莫名其妙丢失(另一部书稿与《无冕元帅》同期通过政审,但其人已仙逝,大概最终不曾出版);凤凰卫视拍摄《淮海战役》,可以让他侃侃而谈时,人家前门进来,他竟后门羽化,最后的遗影都不曾留一个。


今年5月,有朋友在我博客留长文,说凤凰卫视比中央电视台还势利守旧,专请某“哈X”专家写《淮海战役》,大谈淮海战役的领导权,极力证明XXX说的“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合理性。


另一个友人还特意发邮件,问我知不知道这回事,凤凰卫视怎么请这种人写淮海。


我这才想起一年前的事儿。当时石老没采访成,朱楹、鞠开、粟裕老部下以及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那么多专家还在,凤凰卫视不会不想办法。


稍稍浏览了一下长文,发现某“专家”虽然踌躇满志,力挺X政委,但不过是在既定的框架下写了几句脚本台词,而且也只限于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没有第一、三阶段,或者没有第二阶段粟裕的围歼杜聿明、主动派兵攻打黄维,还能叫淮海战役吗?


随后,我又去信询问凤凰卫视的熟人,打听怎么回事。得到的回复说,她不知道这回事,可能是台里的北京节目中心制作的,但她会跟领导反映一下。


因此,我给友人回复,叫他宽心,凤凰卫视到底不是“党的喉舌”,“某家”及其信徒鞭长莫及,他们会找真“专家”的。


果不其然,凤凰卫视播出的《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制片人:J某)里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内容上与X政委麾下旅长XXX作顾问的《淮海战役》不可同日而语。


纪录片里令我意外的人物是傅继俊。他是当年与石老一起采访粟裕的人,《淮海战役史》的三个作者之一(何晓环、傅继俊、石征先)。大概石老去世后,凤凰卫视又找到他了。


当年我采访石老,披露了两件事,一是师哲亲笔签名转述,毛泽东说粟裕最会打仗;一是粟裕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一时掀起轩然大波,几个强不知以为知的印刻效应“高人”,自然理直气壮送我一顶“造谣”的帽子。


这些只有我才“童言无忌”,敢于披露的东西,不想傅老竟也大胆公开说了,我私下揣测,他大概快退休了吧?否则他的饭碗大概岌岌可危了。


不过,傅老还是心有畏忌的,忙解释说他对粟裕话的理解:“这个我们理解,我们当时没有理解说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没有别人指挥的,我们没有这个感觉,我们理解就是他参与指挥了。”


他倒很巧妙地说“当时”而不谈现在。我不会如此拐弯抹角,事实就是,淮海战役基本上是粟裕指挥的,也就是军事科学院的结论:粟裕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员,包括直接以及以建议形式表现的间接指挥。


直接的不用多说,《无冕元帅》一书记叙对截断徐蚌线的间接指挥可见一斑:


我所知道的凤凰卫视《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
11月7日,即在战役发起一天之后,粟裕就与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张震议论,认为不论战局如何发展,孤立徐州,截断徐州之敌陆上退路甚为必要。于是连发三电给军委、华东局、中原局和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王建安,判断淮海战役发起后“有提前夺取徐州,使敌不能南撤可能”,认为“目前主要关键为能否全歼黄(百韬)兵团,同时作下一步准备”,要求谭震林、王建安率领的华野部队按预定计划迅即出陇海线,建议陈毅、邓小平率领的中野部队直出津浦路徐蚌段,截断徐州之敌退路,“尔后,或继续歼灭黄维兵团(可能回撤),或歼灭蚌埠之孙元良兵团(可能收缩蚌埠),或者夺徐州,当依实况再定。但孤立徐州,截断徐敌陆上退路甚为必要,这样可更有利于今后之渡江作战”。军委于11月8日7时复电:“估计及部署均很好。”


在11月9日9时另一电中,粟裕再次建议陈毅、邓小平“即令豫皖苏军区将徐蚌铁道截断,以阻延敌人南撤”。


在粟裕的建议下,军委于11月10日连发3电,指令陈邓集中中野4个纵队攻取宿县,控制徐蚌段铁路,切断徐敌南撤通路;指令华野以勇猛神速手段歼灭李弥兵团,切断黄百韬兵团西撤通路。3电皆以“至要至盼”作为结语。(《无冕元帅》153页)


权威随时间的流水渐行渐远,真相也一步步走近普通民众。这大概是精明的威权者们早已预料的事,他们也许本来就只追求生前的荣耀,至于死后的责骂,“管它洪水滔天”吧?

链接:1、我只想完成粟裕将军的遗愿,写出真实的淮海战役!”——石征先先生采访记

2、他心中的《淮海战役》和《粟裕传》成为永远的绝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4082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我所崇拜的人--曹仁超传 转载 朱江洪自传

原文地址:我所崇拜的人--曹仁超传作者:东海易仙中国的股民中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香港“草根股神”曹仁超。其实,和美国“股神”巴菲特不同,曹仁超并不是专业投资人,他应该算作专业报人。他是香港《信报》执行董事和专栏作家,每周6天在《信报

我所知道的吴晗同志——夏鼐 夏鼐 定陵

夏鼐我所知道的史学家吴晗同志(1)30年代初的清华园,是《早春二月》中的芙蓉镇,一座“世外桃源”。校园中的古月堂,据住在这里的诗人吴雨僧(宓)教授说,就是大观园中的怡红院,虽然红学专家们都不同意这种说法。校园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绿荫

《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要感谢的人 平津战役全纪录

拍这部片要感谢很多人:最要感谢的是傅继俊傅老师。他以六十多岁的年龄,和我们一起在当年的战场上左冲右突,在那样的工作强度下,我都担心把他累倒。傅老师最神的是,在每一处地方,我们提出让他讲一段,他会说,讲长讲短?然后张口就来,这些历史对

声明:《我所知道的凤凰卫视《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为网友乄秒殺于無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