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品读十五:君子应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中国古代有谥号制度,这一制度始于周朝。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一般有褒有贬,它是对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的一种在去世后的评价制度。为此,很多时候,这些在政治舞台上表演的大人物还是非常在意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因而也对在世的人起到一定程度的警示教育作用。
这篇短文里,子贡问他的老师:“卫国大夫孔圉是因为什么,在死后得到ˋ文ˊ的称谓而被称作孔文子的呢?”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以称赞他的一生,用ˋ文ˊ字做他的谥号。”
“文”,作为谥号,它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行,符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要求,就认定这个人“文”的特点。当然“文”作为谥号还有经天纬地、慈惠爱民等意思。这里孔子告诉他的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君子的品格。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还有多少人会谦卑地向别人请教学问之道,勤勉并追求学问,获得真知呢?
然而,只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人才是人生通往成熟的途径。这个道理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