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隋唐时期:
隋唐是铜镜发展的最鼎盛时期,民族融合,社会安定,不仅继承了汉魏的文化传统,也吸收了边疆民族的艺术成就,并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文化包括国外(主要是波斯和印度)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致使铜镜题材、纹饰、工艺技法都有创新,
在铸造技术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使铜镜显得无不精致敦厚、雍容华贵、清新优雅,铮亮如银。镜背纹饰丰富多彩、自由活泼、寓意吉祥富贵。取材趋于写实,多表现珍禽异兽,瑞草仙花和神话故事,动植物、人物、八卦、花鸟纹十分突出。造型上创新突破,玲珑别致,形状不一,打破了“方”、“圆”模式,镜形多样。首创菱花、葵花、壶形、方形委角、(八角)八弧等镜形。唐代特种工艺镜,则是顶峰上闪耀着灿烂光辉的耀眼明珠,是中国数千年铜镜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到目前为止,考古发掘的、传世的和文献记载的唐代特种工艺镜,主要有金银平脱镜、螺钿镜、银背镜、金背镜、鎏金镜、错金镶绿白料镜、铅花镜、银花、银壳和琉璃钿背七宝镜等数10种。这是由于制作技术的进步,社会时尚的追崇和驱动,使各种华丽复杂的特种工艺镜氤氲而神,形成了盛唐铜镜的独特品类。如高圈海兽葡萄纹镜、葵花式宝相花镜、菱花形狩猎纹镜、飞仙纹镜、方真子飞霜纹镜、五岳山形鸟兽纹镜以及各类特种工艺镜等,以更新、更宽的视觉印象来表现盛唐时期的歌舞升平、繁荣富足的社会现象,给人以金碧辉煌的的艺术美感。唐代的特种工艺镜品种丰富,但民间也很难遇到在这里也就不多提了,网络和书本上也只是图片多,我本人也没有接触过几枚这样的镜,所以没有发言权。想要更多的了解和看看实物就只好到博物馆去学习了。
隋镜铸造工整,镜大壁厚、疏密有致,浑然天成。纹饰多分区四方配置,讲究对称。纹饰类别不多,常见有四神、十二生肖、灵异瑞兽等,还常设隔界配有铭文。隋代的代表作为四神十二生肖纹镜,所以四神十二生肖镜流行、瑞兽铭文镜常见。尤其是流云、葡萄蔓枝等花草边饰,增加了植物在铜镜上的表现,成为唐代铜镜新风尚诞生的先导。隋末唐初将荷花和牡丹花等自然花朵艺术化,并纯粹以花朵为主题的装饰风格的形成宝相花镜。来源于佛教 艺术中的宝相花纹给人以清雅优美,赏心悦目的感觉,多饰于菱花形、葵花性镜中,这种装饰化的花朵纹样是前所未有的。
盛唐的铜镜铸造进入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刻,装饰华美流畅、丰腴、活泼。海兽葡萄镜是其代表作。异兽就是海兽(马、狮子、倪俊等)、禽鸟、花草、人物故事题材也大量涌现,同时瑞兽鸾鸟纹镜、雀绕花枝镜、月宫镜、真子飞霜镜和盘龙纹镜流行。到了中晚唐时期,纹饰趋于简单、开始变得粗拙起来,失去了盛唐时的斑斓瑰丽、大气的风格。但此时含有宗教色彩的纹饰盛行起来,有道教意义的八卦纹为主纹、配以符箓、干支、星象的镜饰。有佛教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的“卐”字标志也被用作主纹。
整个唐代除弦纹素镜外,主要有十二生肖纹、葡萄纹、海兽葡萄纹、瑞兽纹、鸾鸟兽纹、花鸟纹、宝相花纹、龙纹、神仙人物故事纹、天象纹、五岳纹、八卦纹万字纹等。
唐代最享盛名的是海兽葡萄纹镜,由于画域狭小,不能细腻描绘,就采用浮雕手法,抓紧特点、突出头部夸张,姿态各异,瑞兽形态生动矫健,使该镜装饰装饰显得更加庄重、华贵、艳丽。
除海兽葡萄纹镜外,八角五岳山形镜,十字菱花飞仙纹镜和狩猎纹镜都很别致,但值得一提的还有龙纹镜。盘龙(单龙)多见,双龙和蟠龙极少见。有的书上认为唐代没有双龙镜,而实际上我国福建地区唐墓就出土了双龙镜,而且不止一处,值得继续研究的是仅见于福建地区。不过日本正仓院也有唐代双龙镜,大多数学者也认为唐代双龙纹镜少。
通常龙纹是皇家专用纹饰,龙纹镜是作为贡品献给皇帝的,《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唐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镜一面,众横九寸,青莹曜日,背有盘龙,长三尺四寸五分,势如生动,元宗览而异之”已成为黄龙的形象。许多唐诗都有诵颂,如白居易《新乐府-百炼镜》中有“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另外,还有一种圆形“蟠龙”镜(或称蛟龙),纹饰极古朴,为平雕式,半圆钮,圆绳纹钮座,其外有两圈凸弦纹,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六对蟠虺相互缠绕,由双线勾勒,其中填以陶纹、云雷纹,纹饰风格繁缛近似战国,外区饰以相互缠绕的蟠龙纹六组,每组龙纹两两相对,躯体形成祥云状纹,广州一王墓就出土一枚,全息斋藏镜有一枚,我有一枚且为纯银镜。关于纯银镜,好多文献都说到了唐代产纯银镜和含银镜,汉代镜铭“和以银锡清且明”就已经提示了有含银镜的生产。何堂坤先生在《中国古代铜镜的技术研究》中谈到了这种纯银镜,但未见实物,并认为含银镜都很少,目前研究资料也未找到唐镜含银的依据,但日本延熹式和镜(宫中为主)被确认添加了银,有的超过了12%。所以肯定我国纯银镜的产生时间上一定是在盛世、空间应当定为宫中。纹饰为龙纹的纯银镜也从纹饰上符合宫中之物说。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间内龙纹镜被认为是天子镜是符合的,白居易的诗也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唐玄宗在千秋节赏赐群臣的铜镜中就有千秋盘龙镜,由于是皇家定制,所以龙纹镜一般工艺较精,唐代皇家龙纹或者说唐宋龙纹一般都为“三趾”,这是特征。现在看见的盘龙镜是单龙,有的有“千秋”两字,有的没有,由于龙纹镜大气、漂亮还得道皇家的认可,在古代只要皇家喜欢的,宫外就会流行。唐千秋节的赠镜之俗也在社会上流行,何况龙纹镜又是辟邪之镜,而且皇帝又赏赐了群臣,当然就会有很多人铸造并在促进龙纹镜在流行。形制上有圆形、方形、菱花形和葵花形。孟浩然的诗《同张明府清镜叹》就有“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也间接说明了唐代龙纹镜的盛行。
九、五代十国时期:
铜镜铸造开始出现衰退迹象,该时期仅53年,虽然出土铜镜不多,但对宋镜风格的形成有着承前启后的影响。铸造趋向轻薄、工艺渐粗糙,镜钮变小,但铜质依旧是唐代质坚光亮的特点,这也是区别宋镜的要素之一,同时亚字形镜显得更为流行。
除素镜外常见的纹饰为铭文镜、八卦纹、凶吉日历纹、花蝶纹龟裂纹等。其代表作以铭文镜为主,如“都省铜坊”记名铭纹镜、纪年铭纹镜、“千秋万岁”铭纹镜。
十、南北宋时期:
这里我把宋和辽金分开了,因为还是有些各自的特点。北宋初期主要是继承唐代遗风这是惯例,但中原地区广泛被战火笼罩,兵器用铜量很大,社会的稳定也出现了问题影响到铜镜的铸造,铜镜变得轻薄了,质量也随之下降,使铜镜的图纹线条变得粗壮起来。宋元祐起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具有了宋代显著的特点,镜形变得多样化了,带柄镜和异型镜的流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柄镜的使用和流行应该是一个创新性的变化。宋代铜镜的纹饰除素镜外图纹题材趋于缠枝窜绕花卉、花鸟、连钱、神仙人物故事、八卦、商标铭号为主。通常北宋流行花卉、花鸟,南宋盛行商标铭号镜。代表纹饰主要是在宋代写生花鸟的基础上采用单线白描,用线雕技法处理,手法精细、纹饰时尚、清新秀美、纤巧精湛,几乎布满整个空间,边缘常饰连珠纹。如:流莺采枝、双凤穿花、花卉缠枝、吉祥铭文、诗词、花蝶、双龙、连钱纹等,刻画得十分清晰,枝柔叶细、婉约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宋镜之杰作。第二类是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神仙故事题材,主要盛行的是与长寿养生、辟邪有关的内容,道家气息浓重,表现纹饰主要是仙人、龟、鹤、松竹梅等。构图画面清气四溢,采用粗线条浮雕技法处理,有仙山楼阁、寻仙问道、观星望月、鹤鹿同春、月宫人物等,都是与道家长生学说有关的题材,反映了宋代道教的兴盛,表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神仙意境。这种纹饰对中国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铜镜影响巨大,日本的蓬莱纹镜、包括和镜都离不开龟、鹤、雀、松竹梅等。甚至可以这么说,唐宋文化是整个日本文化的基础。
南宋时期铜镜走上了流变之路,除缠枝花草境外就是商标铭号纹镜和记名镜大量流行,成为南宋镜典型器物。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那样“一般生活用镜是重实用而不尚花纹”了。
十一、辽金时期:
在公元916年,契丹族强大起来并建立了辽政权与北宋王朝对峙,统治着北方广大地区。辽镜的形制和宋差不多但六角、八角增多,契丹纹镜为其独有。纹饰上除素镜和铭文镜外,主要有双鱼纹、八卦纹、四蝶纹、花卉纹(菊花、芙蓉、桃花、荷花、牡丹等)、大雁纹、龟背纹等。这种菊花、荷花、蜻蜓、大雁和龟背纹具有也同样具有明显的契丹族风格。特别是四花纹镜,风格依然纤柔秀气,布局更显疏朗清隽,整体优雅美观。辽金特殊工艺镜很少,目前见到的是彩绘镜、鎏金镜等。
辽后金国在北方崛起,与南宋对峙。由于中原文化的渗透,除模仿前朝的纹饰外带有一点宋镜的特征,但也有自己的特色。金代禁铜极严,凡铸镜需官府检验、画押,这是金镜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断代的依据之一。
金代铜镜纹饰线条精细、别致生动花鸟鱼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神仙、人物故事别具一格,多表现是中原地区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柳毅传书、达摩渡海、王质观棋、许由巢父、吴牛喘月等故事。还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出游、观景、渔猎、耕作、游戏,画面处理常以风景为主。一般故事中人物朔造得比较小,不如仙人和神话传说,树木、山石多配置在人物上方,树叶突出或五六片一组,但山石常显单薄,云纹等为衬托呈如意形,带有装饰性特点。
金代铜镜镜体较厚,已无宋镜的轻巧风格,主要纹饰有龙纹、鱼纹、神话故事、童子缠枝、花卉、海水行船、瑞兽、钱纹和铭纹等,其代表作为双鱼纹镜,做的精致的常称为活鱼镜、非常生动,铜质也非常好。但一般整个辽金镜造型线条生硬,和唐镜相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呆板,尤其表现在菱花、葵花镜上特别明显。主题纹饰多样是金代铜镜的一大特征,写实性人物故事是风格,童子纹饰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金以前的铜镜中绝对少有。
十二、元朝时期:
元朝具有蒙古游牧民族的粗犷、豪迈的性格多少会反应到工艺品制作的风格上,一般可以认为是“粗者甚粗、精者颇精”。这和宋后粗精并存的情况基本一致,一般分两种情况,前期形制较薄的仿宋镜为主,后期变得厚重,较大,铸镜少而粗劣,纹饰趋于简化,多以花纹装饰镜背。浮雕纹饰是继承宋代传统,纹饰突出,高度几乎和边缘平齐。纹饰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手法都显然受到金镜的影响,除素镜外主要纹饰为龙纹、龙凤纹、孔雀牡丹纹、神话人物故事纹、八卦纹、吉祥铭文等,具有特色的纹饰是出现了佛教色彩的莲花纹、梵文、观音等。一般神仙人物故事和带有佛教色彩的铜镜比较精致。
元代不像宋代那样重视商标铭记,虽也有纪年镜和吉祥语镜,如寿山福海镜。但其他一般铭文比较简单,多为一行,这是区别宋金时期铭文镜的一个重要标志。
海水纹刻画得细致生动、显得波涛汹涌,水纹较粗并带有旋涡。龙的发、角向上,两眼平正,鳞为斜方形。凤为鸡头、鹰嘴、鳞身、花尾。这些都是元代镜纹的特征。
十三、明清时期:
明代由于经济发展较快,手工业蓬勃发展,出现了“官民竞市”的繁荣景象。铜镜的质量较宋元时期好,但纹饰粗简,吉祥铭文镜多,艺术趋于衰退并缺少创新,不过注重实用。此时的铜镜比前者更加厚重,有的铜镜不仅厚重而且很大,且做工精致。传世的有超过30公分
的“状元拜相”和“驎趾蟲斯”前者少后者多。纹饰以龙凤、鹿鹤、花草、人物、五岳真形、杂宝、吉祥铭纹等,宫廷铸镜不仅铜质好、铸工精湛、图纹也一样精美,也有少量鎏金和其他特殊工艺镜。
清代铜镜就远不如明代,铜质和纹饰都粗糙,但乾隆内务府造办处铸镜则即精又雅,唯光亮缺乏古奇,镜体厚重又大,棱角分明。且铜镜的配饰(柄、架、套、盒等)非常精湛,有牙调、玉雕、木雕等。特殊工艺镜多采用掐丝法郎、松香涂墨、漆背戗金、鎏金等新工艺,色调浓重艳丽,主要纹饰是以龙凤、得子和表现福、禄、寿、囍财寓意的画面为主,另也有神仙人物故事镜。但绘工虽细,却显拘谨。一般纹饰、吉祥铭纹和明相近,其代表镜见方铭纹镜、诗文镜,双喜五福镜等。
另外有一点值得注意,日本江户时期(相当明清)的和镜铸造已达鼎盛期,不仅铸造精细,纹饰也清雅宜人,蓬莱纹的长寿意境同样符合国人的喜好,因此,当日本国对出口贸易闭关时,沿海地区人们喜爱的日本和镜供不应求,就出现了仿制镜(和镜)。有纯仿(纯日本式镜),混仿(添加自己的纪铭)等。包括当时的一些制镜名家都在仿,比如:湖州薛惠公等。但纹饰相对粗糙些,用的铜质是以当时我国的传统,而不是日本的配方带有明黄色。比较抗腐、也就保存较好。
补充:该博文脱离出“之”系列单独被推荐,并被改名为《隋唐时期登峰造极的铜镜艺术》。其实如果你喜欢就应该从头看起,被推荐的只是第二部分,其第一部分包含铜镜的另外两个鼎盛期,战国和两汉也一定值得您了解。镜之“纹”--铜镜断代、辨伪之四(1)图18张。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9a61b30101ajk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