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拉斯的一生。 杜拉斯的小说




关于杜拉斯的一生。 杜拉斯的小说

玛格丽特·杜拉斯,生卒: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籍贯:法国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一个坦荡走入通俗读者群体的严肃作家,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

1984年,她的《情人》获得龚古尔文学奖。杜拉斯的文学作品包括40多部小说和10多部剧本,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如《广岛之恋》(1959)《情人》(1992)。同时她本人也拍摄了几部电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们》。杜拉斯的一生,就是她不停创作的一部小说。这个故事充满着酷热、暴风雨、酒精和烦躁不安,对话和失语、闪电般的爱情等等。描述杜拉斯很难:温柔还是暴躁?天才还是自恋狂?(参看劳尔·阿德莱尔的杜拉斯传《玛格丽特·杜拉斯》)她自己写到:"我是作家。其它的都尽可忘掉”。她在作品中叙述了“说”的需要、艰难和恐怖。“试着”写作,就像“试着”去爱一样,心里明知道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不可能的爱情和对爱情的追求,是她作品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经常围绕着一个爆炸中心,通常由一个瞬间的暴力场面引起叙述。广岛与爱情,死亡和肉欲象征地糅合在一起。“毁灭,她说”。这种语言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大海一样的音乐,围绕一个主题无穷的变幻,倾诉和欢庆,控制和失控。玛格丽特·杜拉斯与1996年3月3日逝世,葬于蒙帕纳斯公墓。

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创作优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杜拉斯的六十余种作品始终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其中最著名的是杜拉斯在七十岁时发表的小说《情人》(1984)。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初恋,荣获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且被译成40多各种文字,至今已售出250万册以上,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1996年3月3日,星期天。深受欢迎的法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具有一个预言般的名字——《这是全部》。

生平概况

  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现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

  1921年她父亲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她母亲在波雷诺在柬埔寨买了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

  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利玛出版社的拒绝。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同迪奥尼斯·马斯科洛相识。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

  1944年R.昂泰尔姆被捕并被放逐到布亨瓦尔德,然后放逐到达豪(参见《痛苦》)。她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成立寻人处,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1945年R.昂泰尔姆回来。同R.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尔姆离婚。

  1947年她的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

  1957年同D.马斯科洛分居。

  1958年发表《琴声如诉》。她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1959年为阿兰·雷内写《广岛之恋》电影剧本。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

  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68年她参加了五月风暴的那些事件。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1984年《情人》获龚古尔奖。

  1985年发表《痛苦》。 7月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6年《情人》获里茨——巴黎——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

  1988年~1989年严重昏迷。住院。1990年R.昂泰尔姆去世。

  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

  1996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

个人荣誉
  
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   
因为电影而成就一个作家的事,总是屡见不鲜的。《情人》与杜拉斯就是这样。杜拉斯从十几岁开始写作,但直到她70岁的时候,《情人》的出版,不,是《情人》拍成电影后,她才广为人知。《情人》出版于一九八四年,当年就荣获龚古尔文学奖,这使得杜拉斯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法语作家。一九九一年,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成功地把这部名噪一时的自传体小说搬上银幕后,又使得杜拉斯成为当今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之一。也正是《情人》这部电影,才使得中国读者熟悉她。

  杜拉斯在写作《情人》时,已是七十高龄。她18岁离开出生地越南,奔赴巴黎读书。念的是法学、数学与政治学,但她却迷恋上了文学,并且走上终生从事职业写作的道路。《情人》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至少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小说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

  《情人》的独特魅力之一是它的语言,她的语言对历史具有俯瞰式的洞察力,对回忆的积压表现得富有张力、深邃、沉痛,从而使文章中充满了悲绝的意味,读后让人唏嘘不已而又回味无穷。杜拉斯是一位极端唯美的实验型作家,平庸与通俗为她所不屑,她是那种把风格与先锋视为至高目标的作家,也是那种善于制造警句的作家。对语言的挑剔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情人》的魅力之二是它场景唯美的描述。你看《情人》的场景: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殖民地时期的越南,发黄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轮渡上伫立着一个打扮不伦不类的少女,她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却缀满饰片的鞋子,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眺望远方。“他们一次次地激情相拥,除了做爱,还是做爱,什么都不多想。屋外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伴随着他们的呻吟;来来往往的人的影子,透过木格子的门和窗投进来……”大胆又不失含蓄的镜头处理;最后,那场不同寻常的唯美的离别;那首肖邦的圆舞曲,小姑娘终于轻轻滑落的泪水……

  《情人》的魅力之三是它的基调的绝望。杜拉斯笔下的爱情是绝望的,灵魂是绝望的,肉体是绝望的……甚至连语言都是绝望的……在《情人》里,湄公河上十六岁的白人小姑娘与中国北方的黄皮肤男人的爱情就是如此。

《情人》的最大魅力还在于它的自传性,真实的自传性。作为“情人”的杜拉斯,以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在岁月的风尘染白鬓发之际,回眸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依然有力量用极其惨痛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的悲剧,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分明、紧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情人》中绝望无助的性爱,无言悲怆的离别,爱到尽头的孤独感,使人流涕,令人痴迷。只有杜拉斯才能把把爱情的本质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

  也许,那份伤痛,那份绝望的无助,那份无法理解只可体察的苍茫。

写作风格

杜拉斯的文笔与独特风格使许多当代女作家为之着迷。她们拜倒在杜拉斯的脚下,把她的作品当作《圣经》,她们因为有一些令人心碎的感情经历与生活痛苦而自以为在杜拉斯的作品中找到了一种源于女性的姐妹般的共鸣,她们写作时把杜拉斯的作品放在工作的桌子上,她们刻意模仿杜拉斯式的优美、绝对而神秘的句子:“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个形象,我是时常想到的,这个形象,只有我一个能看到,这个形象,我却从来不曾说起。”“我的生命的历史并不存在。那是不存在的,没有的。并没有什么中心。也没有什么道路,线索。”她们模仿的诸如此类的句子与腔调,事实上只是王道乾的译笔。一个作家与另一个作家有足够的距离,语言的障碍更成距离。自始至终,杜拉斯是一个法语作家,一个典型的感性而又不可捉摸的法兰西女性。在阅读那些拙劣的杜拉斯文本的仿制品时,不由自主感叹:读懂她才是真正的敬佩。法国的评论家米雷尔·卡勒一格鲁贝尔称“承认或者隐而不说,是形成杜拉斯作品风格的魅力之所在:意指的震颤波动。”“意指的震颤波动”,它来源于灵魂的力量,而灵魂附属于一个特定的肉体,老天,它怎么可以被随意模仿。1984年玛格丽特·杜拉斯写出了自传体性质的小说《情人》并凭此获法国著名的龚古尔文学奖,其时,她已70岁了。对于15岁半在印度支那湄公河的渡船上与中国情人相识相爱的那段经历,70岁的女作家仍写得饱含激情。因为时间的尘封、记忆的积压以及作家对历史俯瞰式的洞察力,这激情被表现得丰富深邃、充满张力。这种非线型的、把故事寓于情绪之中的如泣如诉的写法对传统的文学阅读是当头一棒,全世界的读者都惊奇于这种杜拉斯式的写法。爱情故事之中交织着在殖民地家族创业失败的背景、对母亲与兄弟的爱与恨,青春的希望与绝望。所有的这些形象这些感情都以极端而惨痛的语言来表现,悲怆而低沉。它们使人想到当作家年轻时,或者盛年时,未必能获有如此表达悲剧的力量。一个女人在她白发苍苍时回首她的青年时代,对爱的恨的可能都付之平静而温厚的一笑,时间打磨、削平了一切极端化的情绪。如果是一位女作家就不一样了。爱的更爱,恨的更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写法其实就是诗。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使这诗显出一种隧道般的幽深与霹雳般的亮度来,简直能杀人。



爱情历史
  包括少女时代在越南与30岁的中国情人为世界所共知的爱情故事在内,杜拉斯一生的每一段时间,都在欲望、爱情、激情和写作这几样内容上迂回、旋转着上升。

  1935年,21岁的杜拉斯在巴黎的法学院读书时就浪漫史不断,她当时正是个漂亮而放荡的少女。

  1939年,杜拉斯与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对方是她前一个情人的好朋友,也是她一生信赖的兄长和朋友。

  1942年,她认识了迪奥尼·马斯科洛,对他一见钟情,觉得他是“美男子,非常美的美男子”。她施展全身魅力征服他。最后两个人都爱上了对方。半年后,玛格丽特引见迪奥尼认识了昂泰尔姆,三个人的关系明朗化,从此和平相处了段时间。

  接下去的10年之内,这两个男人先后离开了她,而她依旧过着自己渴望的、充满爱情、欲望和激情的矛盾的生活。直到70岁依然如此。那一年她认识了不到30岁的大学生杨·安德烈亚,他很快成为她最后的一个情人,一直陪她走完了82岁人生。 杜拉斯当时年近古稀,昔日风韵荡然无存,酗酒,怪癖,乖戾,当然也有可爱的时候,但人人都是敬而远之。扬·安德烈亚,27岁,身材瘦高,同性恋,有种病态的羞涩,不声不响。杜拉斯把他养在家里,给他买圣罗兰衣服,要他打字,洗碗,开车,陪她上电影院,到海边兜风。两个人在一起时,杜拉斯使用的也是杜拉斯式的语言,爱他的时候,她说:扬,你跟我一起走了吧;恨他的时候就说:我的东西你一点也得不到,别痴心想要什么了。她反对他的一切交往,不许他多看一眼男人(扬是同性恋),也不许他多看女人一眼(因为是扬的异性),扬的母亲到巴黎看扬,扬也是偷偷去见面,还要掐准了时间回去。扬一时在她身边,一时宣告失踪,不留一句话,不打一个电话,杜拉斯竟日辗转不安。但每次扬还是回来了。就这样,两个人一起生活了16年。是爱情吗?不是爱情吗?至少像爱情吧,像一首法国歌曲唱的。当杜拉斯带了扬·安德烈亚到处抛头露面时,有一名记者提问:“这总是您最后一次爱情了吧?”她笑着回答:“我怎么知道呢?”到了1996年3月,杜拉斯长眠在巴黎巴那斯公墓里,全世界知道杜拉斯的人终于可以说,这确实是杜拉斯的最后一次爱情了。

  “她写作,玛格丽特·杜拉斯。玛格丽特·杜拉斯,她写作。她有的只是用来写作的铅笔和水笔。除此之外,她一无所有。”这是1988年玛格丽特·杜拉斯接受吕斯·佩罗访问时在题铭中所说的一段意味深远的话。她曾经对最亲密的女友说:“真奇怪,你考虑年龄,我从来不想它。年龄不重要。”每个人都可以说同样的话,但那只是一句话罢了。对于杜拉斯来说却不。她的说和做,会真的是同一回事。

经典语录
  1当我越写,我就越不存在。我不能走出来,我迷失在文里。

  2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会是个妓女。

  3喜欢只写过一部小说的作家。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圣经》、米什莱、夏多布里昂、卢梭、帕斯卡尔、勒南的《耶稣传》、《克莱芙王妃》、拉辛、波德莱尔,觉得萨特和波伏瓦都不是作家。干吗要介绍作家呢?他们的书就已足够。

  4确实没有必要把美丽的衣装罩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我在写作。

  5我在想,人们总是在写世界的死尸,同样,总是在写爱情的死尸。

  6 写作是走向死亡,身处死亡之中。

  7我写女人是为了写我,写那个贯穿在多少世纪中的我自己。

  8作家是难以忍受的,他杀人、做坏事。

  9写作是自杀性的,是可怕的,可人们仍在写。

  10我生活的故事是不存在的。它是不存在的。它没有中心,没有路,没有线。有大片地方,大家都以为那里有个什么人,其实什么人也没有。

  11 关于酒

  在酗酒之前我就有了这样一副酗酒的面孔。

  现在,我看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在十八岁,十五岁,就已经有了以后我中年时期因饮酒过度而有的那副面孔的先兆了。

  饮酒使孤独发出声响,最后就让人除了酗酒之外别无所好。饮酒也不一定就是想死,不是。但没有想到自杀也就不可能去喝酒。靠酗酒活下去,那就是死亡近在咫尺地活着。狂饮之时,自戕也就防止了,因为有这样一个意念,人死了也就喝不成了.醉酒于是用来承受世界的虚空,行星的平衡,行星在空间不可移动的运行,对你来说,还有那痛苦挣扎所在地专有的那种默无声息的冷漠。

  12 关于爱

  对付男人的方法是必须非常非常爱他们,否则他们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我爱男人,我只爱男人。我可以一次有50个男人。

  爱情并不存在,男女之间有的只是激情,在爱情中寻找安逸是绝对不合适的,甚至是可怜的,但她又认为,如果活着没有爱,心中没有的位置,没有期待的位置,那是无法想象的。

  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是背叛;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美满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相互激励;在通奸中,女人因害怕和偷偷摸摸而兴奋,男人则从中看到一个更能激起情欲的目标。

  同性恋像癌症一样是一种必死无疑的疾病。

  13 关于女人

  任何一个女人都比男人神秘,比男人聪明、生动、清新,从来也不想做男人。

  杜拉斯,我烦透你了。

  不喜欢那种让所有的男人神魂颠倒的狐狸精式的女人,那种女人只有在制造悲剧时才可爱,在重罪法庭上她们才会令人敬仰.

  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但发生一次爱情故事比上床四十五次更加重要、更有意义。

  我长得太矮了,太平庸了,大街上永远也没有人回头看我了!

  14 关于衰老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太晚了,太晚了,在我这一生中,这未免来得太早,也过于匆匆。才十八岁,就已经是太迟了。在十八岁和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来的面貌早已不知去向。我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变老了。

  衰老的过程是冷酷无情的。我眼看着衰老在我颜面上步步紧逼,一点点侵蚀,我的面容各有关部位也发生了变化……我倒并没有被这一切吓倒,相反,我注意看那衰老如何在我的颜面上肆虐践踏,就好象我很有兴趣读一本书一样……我知道衰老有一天也会减缓下来,按它通常的步伐徐徐前进。

  我的面容已经被深深的干枯的皱纹撕得四分五裂,皮肤也支离破碎了。它不像某些娟秀纤细的容颜那样,从此便告毁去,它原有的轮廓依然存在,不过,实质已经被摧毁了。我的容颜是被摧毁了。”

作品目录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小说布隆,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1944年/小说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小说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1952年/小说伽利玛

  《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年/小说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说集 伽利玛

  《街心花园》 1955年/小说 伽利玛

  《琴声如诉》 1958年/小说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1959年/戏剧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1960年/小说伽利玛

  《广岛之恋》 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1961年/电影脚本与热拉尔·雅尔罗

  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1962年/短篇小说伽利玛

  《劳儿· V·斯坦茵的迷狂》1964年/小说伽利玛

  《戏剧——卷一:水和森林——广场——音乐之一》1965年/戏剧 伽利玛

  《副领事》 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1966年/电影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 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 1968年/戏剧 伽利玛

  《戏剧——卷二:苏珊娜·安德莱尔——树上的岁月——是的,也许——莎伽王国——一个男人来看我》1968年伽利玛

  《毁灭吧,她说》 1969年 子夜

  《毁灭吧,她说》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 1970年伽利玛

  《爱》 1971年/小说 伽利玛

  《黄色太阳》 1971年/电影 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1972年/电影伽利玛

  《印度之歌》1973年/戏剧,电影伽利玛

  《恒河女子》1973年/电影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 1973年 伽利玛

  《谈话者》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1976年/电影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1976年/电影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 1977年/电影

  《卡车》,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1977年子夜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1977年/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子夜

  《伊甸影院》 1977年/戏剧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 1978年/电影

  《塞扎蕾》 1979年/电影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1980年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1980年/短篇小说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绿眼睛》 1980年 《电影日志》

  《阿加莎》 1981年 子夜

  《阿加莎或无限的阅读》 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1981年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1981年/录音磁带扬·安德烈亚自《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 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子夜

  《死亡的疾病》1982年/短篇小说伽利玛

  《戏剧——卷三:<丛林猛兽>,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詹姆斯·洛德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合作改编;<阿斯珀恩文件>,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杜拉斯和罗伯特·安泰尔姆合作改编;<死亡的舞蹈>,根据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说改编,杜拉斯改编》

  1984年/戏剧 伽利玛

  《情人》 1984年/小说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 1985年 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 1985年 伽利玛

  《孩子们》1985年/电影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 1986年/小说 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P.O.L.出版社

  《爱米莉·L.》 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1991年/小说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 1992年P.O.L.出版社

  《写作》 1993年 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1993年回顾》1997年伽利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9347.html

更多阅读

有关于90后的电影 90后的我们 网络电影

一些关于90后的电影,那些年,你也在看。有关于90后的电影——步骤/方法有关于90后的电影 1、?初恋那件小事“丑小鸭+灰姑娘+童话爱情”的大众审美和思路下的爱情故事,开场便交代出干瘪、黝黑、长相普通的灰姑娘小水,在路上撞上了人生的

转载 ST集成:给协鑫集团关于增发价的建议

原文地址:ST集成:给协鑫集团关于增发价的建议作者: ST老大ST集成开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作为小股东最关心的是增发价是多少以及注入的资产估值是否合理。关于资产估值是否合理,有专业的评估机构把握。

转载 关于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虞美人 李煜 朗诵

很是欣赏他的文学才华原文地址:关于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作者:攻玉李煜是怎么死的?写完虞美人后赐酒毒死的李煜是几岁死的,怎么死的:42岁作虞美人的词后被宋皇帝毒死的~李煜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第六

《五公经》关于圣人姓名的预言 五公经预言

《五公经》里关于圣人姓名的预言有很多,我选了几个试着解一解。五公菩萨曰:【一】吾知帝王姓,一木连丁口,吾知帝王名,三丁及两丁,其更连一字,更向脑中生,不用尺寸分。解:圣人叫张晓平。【一木,指嘴是闭合的。 丁口,指嘴是张开的。在《百家

声明:《关于杜拉斯的一生。 杜拉斯的小说》为网友沉敛一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