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的《悲惨世界》电影版终是来了!我虽不敢妄称自己是“铁粉”,但也盼了好久然后在昨天的中国地区首映日时去看了第一场。然后,不出意外的,果然是哭花了眼睛地走出了影院。
不过,影评我是写不好了,毕竟有太多达人的珠玉在先。所以就再来介绍和推荐一下音乐剧版本。毕竟,现在很多人都难有耐心和闲心继续拜读雨果先生的这个大部头作品,那除了这个受了不少人“诟病”的电影版,就是音乐剧和演唱会最受LesMiz粉儿的推崇。而《悲惨世界》在1995和2010年分别在伦敦Royal AlbertHall和O2举办的10和25周年演唱会,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完整版视频。(10周年版演唱会: (上) (下) |25周年演唱会)
但是,现场感更强的音乐剧版却是永远无法复制的,看个几百几千遍的也大有人在,近30年来长久不衰、足见其魅力。所以,在伦敦、或者有机会去伦敦的话,《悲惨世界》的音乐剧必然是要加进MustDo的清单里的。
剧院:Queens Theatre(女王剧院)
地址:Shaftesbury Avenue, London, WTV 8BA
官网:www.queenstheatrelondon.info
伦敦西区(WestEnd)是与纽约百老汇(Broadway)并驾齐驱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稍微有点文艺情绪、或者想让在伦敦的时光更有内容的话,看一场音乐剧都是必不可少的。
《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和《歌剧魅影》这世界四大音乐剧都曾在西区上演,而《悲惨世界》和《歌剧魅影》自1985和1986年分别在伦敦首次演出后就好评不断,在这近30年的时光,再没下线。所以,若想接触音乐剧,这常驻的又最经典的两者是永远不会被绕开的话题。但若执意选择,那我必然会首推《悲惨世界》,毕竟它曾让我一个没了解过原著又在看剧时不能完全听懂的门外汉,感动到热泪盈眶,还在之后忍不住要时不时拿出来叨叨两句。而《歌剧魅影》对我来说“也就那么回事”,感染力甚至不及《WICKED》(坏女巫)。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歌剧魅影》经常引得大批年轻人观看,而《悲惨世界》的观众则平均年龄则偏高很多,我坐在剧院中就时常看到拄着拐棍又华发苍苍的老人。大概,经历过那个时代或积累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人,更会为这部剧动容。他们定然不是第一次看这部剧,想必,一定是那种时不时都要走进剧院来听一遍熟悉的旋律和剧情,一边回味再顺便稍加品评这一版的演员够不够火候,生活才得以完整吧。
所以,即使演了这么多年、几乎全年不休地白天黑夜轮番将它推上舞台,却依然场场爆满!无论工作日还是下午场,走进女王剧院看《悲惨世界》的人永远络绎不绝。想要观看的话必须要提前做好计划。
这部剧曾被BBC电台听众评选为“全国第一不可或缺的音乐剧”,并早已超越了《猫》,成为伦敦上演期限最长的一部剧。
音乐剧的舞台不能和演唱会、电影相比,但却胜在难以匹敌的现场感和演、唱相结合的表现方式。被《I dreamed adream》《bring him home》感动到落泪、被《One day more》《Do you hear the peoplesing》振奋到热血沸腾,甚至跟着滑稽的德纳第夫妇的唱腔节奏一起拍手、踏脚,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我犹记得革命青年领袖恩佐拉牺牲时,身披法国国旗地倒挂在路障上的一幕,周围都是暗的,舞台上的世界也渐渐归为宁静、硝烟不再,而着壮烈的身影与剧场外永远挂着的他那威武旗帜的身姿,对比强烈到让人扼腕。
上演《悲惨世界》的女王剧院在无比繁闹的皮卡迪利广场旁,而且走到正对的马路对面就是唐人街。所以,每次来到伦敦市中心,就要无数次的经过它。
恩佐拉挥舞旗帜的背影,对我来说,对伦敦的西区来说,都是无法替代的。每每路过这里,抬起头,看到他坚毅又壮烈的背影,那排山倒海的感动和感慨总会让我在那么一瞬间脱离了现世,回想起那个贫困、不堪、人们为了争取自由而呐喊的世界。
恩佐拉手中的旗帜如道标、如精神支柱、也在西区屹立28年不倒。而我也愿这场盛大的故事能在那里一直讲下去,永不落幕……
上面这些都是剧院里卖的纪念品。下面也稍微絮叨一下为什么要这么推崇音乐剧和演唱会版本。
伦敦BFIIMAX影院的《悲惨世界》海报。可惜我在它首映前一个周时离开,无缘早早看成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因为《悲惨世界》无比精彩的音乐剧和演唱会的珠玉在先,它也成了难得的、凭着音乐就足够带给人完整感受的作品。
电影版因为媒介的特殊性,场景得以丰富和延伸,使得演员们有更广的发挥空间。比如,当看到年轻学生们起义时,看到的不再是单单的壮志凌云、豪气冲天,而是在俯瞰的镜头之下发现,被群众抛弃了的他们是多么的势单力薄,而失败又是那么的必然又来得让人心凉。所以,很多音乐剧、演唱会中光靠精湛的演技和演唱却无法完整呈现出的内容,在电影中得以补完和升华。
电影看着很感人,即使时长两个半小时但也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我怕是从小到大也没在影院里哭成这次这般德行。但,依然有不满。
拍摄手法和处理方面的瑕疵先不谈的话,作为一部音乐剧电影,主演们的唱功却又让人有点堪忧。有音乐剧出演背景的休叔(饰冉阿让)发挥有些失常,唱《Bringhimhome》时我真为他捏把汗。而难得出演了25周年演唱会的Samantha把艾潘妮演绎地颇有神韵,但到了电影里又没能彻底展露,连临终前的《alittle fall ofrain》都显得那么苍白又缺乏感染力。更不用说其他的角色了,比如Crowe(饰沙威)的《Star》几乎到了看过的人没有不对其演唱吐槽一番的。不过,这也算预料之内的吧,毕竟电影里的演员大多演得、唱不得。所以,安妮的芳汀算是难得可以拿出来膜拜一番的存在。比较了下音乐会和演唱会中的芳汀,不以演唱技能出彩的安妮,虽唱不出婉转的天籁,却因为极到位的感情投入而将芳汀的心酸、绝望、诠释地淋漓尽致,奥斯卡奖最佳女配实至名归。
而《悲惨世界》中我最喜欢的曲子是《Do you hear the peoplesing?》,每次听到必然浑身颤抖!!尤其是合唱部分,那种为了自由和民主而高歌的有力声音无论今时还是往日,听来总让人动容。记得当初听音乐剧,因为没看过原著又没做足功课,让我在一群以英语为母语而听得感慨万千的观众堆里险些睡了过去(先自Pia一下如此可耻的我……TAT)。把我从这种迷糊状态中唤醒的正是上面这曲。那种群情激昂的革命斗志像电流一般传到我脑子里,被这种气氛感染到了的我,凭着零星听懂的歌词把意思猜了个大概,然后不知不觉间已经热泪盈眶。它第一次让我觉得,音乐剧竟是有这样难以言说到必须亲身体验一番的魅力。
25周年演唱会上的恩佐拉也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他眼神流露的、嗓音诠释的,是分毫不差地激昂和勇气,像打了鸡血一样,把磅礴的热血和斗志被贯彻到了每一个音符和唱词。而电影中,味道却淡了。当初看网上流出的片段时我就有些失望,但又怕坐在电脑前听的自己太自大。而真实地坐进影院后,却还是无法给它再高分。
《悲惨世界》电影的到来,让这部作品得以以另一种方式更好的呈现,但总有些感动是它无法带来,只有去听一次现场的音乐剧才能得以升华的。
如果你也曾为了这个故事泣不成声、或是单纯想要接触一下音乐剧,那么,到了伦敦,《悲惨世界》永远是心愿清单上不能遗失的一笔。
———— 微博条目————
首映日的第一场!本看着70的票价觉得太不科学,却赶上会员活动最后一天便宜入票。进场后发现就我一人!刚以为自己包场了,结果又来俩人没能爽成。。。因为有字幕,所以当初看音乐剧时未能完全领悟之处也得到更深地理解。于是,最后是哭花了眼睛地出来了[泪]现在翻出买的演唱会的碟再看一遍!
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