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各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而各少数民族其中吸引人们的最重要之一的就是少数民族的饰品,各俱特色,那么各个少数民族的饰品又有什么寓意呢?
苗族人口众多,分布区域广阔,服饰的区域性差异很大。银饰在苗族服饰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女盛装中,银饰是必不可少的饰物。苗族银饰无论是品种、数量、造型风格,还是制作工艺,都在中国民族服饰中名列前茅。
苗族盛装以银饰为主。施洞的银冠是在高高的发髻上直插一银牛角。牛角用薄银片制成,其外形像双角。两角备雕一龙,头朝下向中;尾沿角尖上翘,中为一宝珠,为二龙戏珠状。两角间有十五片左右一指宽的银片,作放射状排列,好似那宝珠发出的光芒。
苗族的银饰主要有银冠、银角、银梳、银耳环、耳柱、耳坠、项圈、项链、亚领、手镯、戒指等。这些银饰多为苗族银匠手工制作。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等。工艺方法有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图案多系龙凤花鸟等动植物纹样,其造型生动,玲珑精美。这些饰品的图案寓意着美好,幸福。姑娘出嫁时,所有银饰都为她终身占有,丈夫是无权处理的。
壮族与古“百越”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本世纪初创制了壮文。壮族以农业为主,擅长种植水稻。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凿齿是壮族在发展服饰与银饰之前就在自身躯体上表现美的方法。至今此俗在一些地区的壮人中仍然存在。产生于血缘婚末期和族外婚初期的神话《布伯》曾讲到凿牙(齿)的事,通过这则神话可给人们两个信息,一是凿齿的风俗很古老。二是此俗和生男育女有关。在古代壮族的祖先曾把凿齿当成成丁礼。认为凡凿齿的男女就表示自己已成熟,并且享有性生活的资格。久而久之,凿齿成了一种习俗,并以此为美。后来生产条件改善了,凿齿又和镶牙结合起来。至今广西等地壮族男女青年,仍以镶牙为美。逢人一笑,露出一两颗金牙来,金黄黄的甚为得意。
维吾尔族的饰品——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得更亮,绿得更翠。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维吾尔妇女爱穿裙装,喜选择鲜艳的丝绸或毛料裁制裙装,常见的有红、大绿、金黄等色的质料,内穿淡色维吾尔女装
对裙。更偏爱本民族独创的丝绸缝制连衣裙。每逢喜庆佳节,甚至周末,从街市、乡村、山野,随处都可见到身穿不同花色、纹样的艾得来丝绸缝制的花裙。丝绸的花纹如彩云飘飞,色泽明丽,浓郁华丽,透出创造者内含灵性的天赋。维吾尔人誉称它“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即给人们带来春天气息之意,美好的祝福。女裤裤角肥大,裤长及裸骨。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其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各地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较多,有银、金、珍珠、玛瑙、玉、松石、丝、翡翠、珊瑚、琥珀等。运用广泛,有头饰,发饰,鬓饰、耳环、项链、胸饰、腰饰、戒指等。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质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种腰刀、火镰等饰物、也有戴耳环、戒指和手镯的。
藏族饰品,配色大胆精巧,她们常用十字纹样的花领袍和靴上作装饰,给人以“慈善”、“爱抚”、“与人为善”的联想。她们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明坑邙又和谐的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巧。各少数民族的饰品都千奇百怪,各有特色,每一件饰品有着其特别含义。各族人民将美好的祝福以及传承传统文化寓意到民族饰品上,让人们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