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固然不过一场梦,但一生只有这一场做梦的机会,岂可不努力做一个轰轰烈烈像个样子的梦?岂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混过这几十年?——胡适
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胡适
首先请容许我大言不谗,如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还请朋友们谅解。纵观全书,(过河卒子,何以适之!)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个命题来说话,从西方到东方,从清末到民国,从政治到文学,再到革命与抗战,无疑都是在替我们找到真正的人生观点,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
1、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书的开篇便是论人生,谈理想。书中适之先生提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他把人生比喻为一场梦,而且只有做一场梦的机会,所以他呼吁我们要把它做好,做得轰轰烈烈。对于理想来说,他提出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只是我们的一个问题的根源,一个“懒”字形容的恰到好处。所以我们应当找对自己的方向,径直的走下去。绝不要因为一点困难,一道坎坷,一丛荆棘就放弃希望!
说到人生理想自然牵扯着自由,因为人最渴望的就是自由!那么说到自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最渴望的便是言论自由,即便是现在言论自由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社会真理之体现,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公平可言,如此便可能不知道真相。美国有“不自由,毋宁死。”之言语而适之先生给我们的答案便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当然比美国早了不知多少年,这句话的原作者就是宋代大文豪范仲淹先生,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谓是至理名言。
在论自由几许文字里,适之先生让我们不要只顾着争自由,同时还要具有反省自己的勇气以及一定能得到自由的信心。文中适之先生还提到了博爱,博爱相信大家都是很明确的,但是,先生借用孔老夫子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告诫我们在帮助他人之前,应当努力做好自己,充实自己,不能高谈阔论,要落到实处。独善其身后兼济天下!
2、人生有何意义?
先生以科学的人生观来阐述人生有何意义,通过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贡献来体现。目的不在于探讨深究人生究竟有何意义,而在于他给社会留下了什么?所以先生给了我们两句话,我以为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的生活。
与其终日苦思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就此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3、为了忘却的怀念
此乃先生论人生的第三卷,文中说的大多都是一些政治问题,以政治反思来诱导我们思考人生,对待人生。其中他提到五四运动,简略明了的叙述了五四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五四成功的政治背景,(民国政府对学生柔和政策,不打压政策。),其中对于五四运动成功的重大意义无疑是怀肯定的,但先生还是提出了五四运动中那些借用学生搞破坏的不法分子,以及部分学生盲目的跟风导致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另外先生也提到了当时的中国大学竟然没有一所超过三十年的,可见那种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革新是有限的,而且负责教育的官员大多数都不懂得教育,好不容易意识到了教育的问题,历史却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准备时间。不过民国十六年到二十六年这十年间我国的农业科学还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效,不仅能够支配大部分抗战军粮,还在一些农业科学家的带领下(沈骊英、沈宗翰)培育了杂交小麦、、、
4、路在何方?
此文卷中以政治与革命来试问中国的未来,试问人民的路在何方?其中以先生自己投身政治,多位学者相劝或者是批评的话题来折射出中国当时的现状,总结出来便是,贫穷,愚昧、疾病、贪污、扰乱。文中先生提到三党派的三条路a国民党——国之自由平等;b青年党——独立自由;c共产党——巩固拥护无产阶级。同时提出先生又提出,我们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是我们要建立什么而不是消灭什么铲除什么?以此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去哪里?不是高谈阔论的说我们要怎么去,去哪里。重要的是实际行动。
革命革命,你革命我,我又革命你,(天下多少罪恶假以汝之名?)何时才能有统一的,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益的一次改变?盲目只能是永无休止的混乱。先生回答梁漱溟先生的文章中(吸鸦片的是何人?我国满田满地的罂栗难道都是帝国主义强迫我们种下的吗?帝国主义三扣日本关门,六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三大强国,何以我神州大国会一蹶不振呢?)很明确的提出了问题的根本,我们应当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最后说道东西文化之比较,实在让我不敢直视。
5、沉默啊!沉默!
以沉默为题,说青年人的苦闷,说知难行易,知易行难,暗示我们不要悲观,不要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