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争端的部分最新数据 中印边界谈判最新进展

(简单自我介绍:本博主曾经因公出差的足迹几乎走遍大部分的印度城乡)


被印度非法占领的地区↓目前被印度政府大量移民开垦,mzd当年主动后撤的历史恶果至今暗流涌动……

中印边界争端的部分最新数据:

首先谈谈人口数据:在藏南问题上,还有一些夸大其词、但又流传甚广的说法,比如藏南土地肥沃,印度已经向其移民六七百万之多,如果藏南在我们手中,向那里大量迁进内地移民,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西藏问题云云。在这里也略作分析。整个印度“阿鲁纳恰尔邦”(中印藏南争议领土印控区基本都在该邦)现人口也不过一百万,其中有部分地区尚不在中方主张区内,如果再考虑到其中人口最密集的,位于中国主张习惯线附近的有关地域本来就是有大量原住民的两属地区,很显然,所谓“印在藏南已经移民六七百万”一说是相当失实的,也是不靠谱的。另外,企图在藏南地区大量安置内地移民至少也是相当困难的,很可能比直接向西藏林芝地区移民更复杂;

中印东段边界争议领土印控区面积

中印东段争端领土官方资料都是说9万;下面是部分学者根据靠谱资料的分析计算结果,供各位参考。

从地图上看,部分麦线涉及的5个县,隆子县涉及极少,下面主要讨论4个县,也就是错那县墨脱县察隅县朗县。4个县的面积,除了朗县外3个县面积接近,也就是都是3万多的样子,数据基本可以采用:错那县34979、墨脱县30997(30553)、察隅县31659朗县4186总面积是101821。当然这个101821不是都被印度占领,下面计算被占领的面积。(从中方资料看)

  1)、错那

  政区总面积为34979(也有24937)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被印度非法占领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地区,现实际控制面积为10094平方公里。如此计算被占领的是24885,这个数据基本可以采用。

  2)、墨脱

  印度非法占领我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有墨脱县2.1万平方公里)总面积34000(30997/30553)

  多个资料说我们实际控制面积是10000左右,如果按照34000计算,减去21000则不是2.1万,如果按照30997计算,这个2.1万也是一个可取的数据。(目前找不到更精确的数据)

  3)、察隅

  察隅县总面积31659平方公里(实控面积19200平方公里)。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约180公里,边界线总长538公里。其中中印边界长400公里,中缅边界138公里。这个数据基本可取,被占领面积为12459。

  4)、朗县4186,被占领的面积大约1/3,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资料,按照1395计算(注:朗县和隆子县在麦线南的面积是重叠的,扎热区(有印占部分)原属于朗县(见下图),现在划入隆子县.现在朗县已经不和印占区接壤);

补充说明:上述计算遗漏了米林县境内的麦线以南领土面积;

  这样简单计算,印度占领约59739(由于四个县数据来源不同,汇总时会有一定差异),可以说是6万平方公里(算上隆子县一些面积)多。

  中印东段争议地区的面积问题(从印方资料看):

  根据中国1959年公布为约90000平方公里。

  根据印度ZF公布,印度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面积为83,743平方公里,因为当地在印度控制之下,印方经过实地测量过。

  2001年分为13个县,面积情况分别如下

  1、达旺县(Tawang)2172平方公里

  2、西卡门县(WestKameng)7422平方公里

  3、东卡门县(EastKameng)4134平方公里

  4、帕普派尔县(PapumPare)2875平方公里

  5、下苏班西里县(LowerSubansiri)10135平方公里

  6、上苏班西里县(UpperSubansiri)7032平方公里

  7、西桑朗县(WestSiang)8325平方公里

  8、上桑朗县(UpperSiang)6188平方公里

  9、东桑朗县(EastSiang)4005平方公里

  10、迪邦山谷县(DibangValley)13029平方公里

  11、洛西特县(Lohit)11402平方公里

  12、长朗县(Changlang)4662平方公里

  13、特拉普县(Tirap)2362平方公里

  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全部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外有二个县:长朗县(Changlang)和特拉普县(Tirap),计7024平方公里

  第二种:全部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有八个县:达旺县(Tawang)、西卡门县(WestKameng)、东卡门县(EastKameng)、帕普派尔县(PapumPare)、下苏班西里县(LowerSubansiri)、上苏班西里县(UpperSubansiri)、西桑朗县(WestSiang)、上桑朗县(UpperSiang),计48283平方公里

  第三种:部分土地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有三个县

  1、洛西特县(Lohit)11402平方公里,有约1/2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计5701平方公里

  2、迪邦山谷县(DibangValley)13029平方公里,有约4/5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计10423平方公里。

  3、东桑朗县(EastSiang)4005平方公里,有约2/3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计2670平方公里。

  以上三县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合计18794平方公里。

  第二和第三部分合计为67077平方公里。这一面积应是真正的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土地,占整个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的80%。

  综合各方情况,中印东段争议领土面积应在61000-67000平方公里之间(附图三),如果再加上地图上调整给不丹塔希冈宗东部的约4000平方公里,1959年中印边界争议公开时东段争议面积实际是65000-71000平方公里,和中国ZF当时宣布的约9万平方公里差距仍然存在。有人认为中国ZF宣布的约9万平方公里数字是不可靠的,原因是中国ZF没有控制过该地,没有实际测量过,而在地图上推算,也因为当时该地区地图不精确而误差较大。

在西线的阿克赛钦地区:

  阿克赛钦冲突地区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当地人烟稀少,终年严寒,在交通方面,中国的新藏公路和中巴战略公路都通过此地,并且从中方通向边境一侧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车辆通行,有多条公路支线直接通到最前沿,而印度方面虽然也有一条公路穿过克什米尔群山通到楚舒勒,但从楚舒勒到争议地区是上坡的地形,没有公路,印军运输不便,所以从运输条件上,中印双方都有困难,我方明显占优,在气候方面,该地从11月到次年的5月是大雪封山时间,由于印占克什米尔位于南方受暖湿气流影响,降雪反而较多,大雪封山反而比我方严重,因此我方在补给便利上占优势,有利于我国作战和坚守,也有利于我方和印军作长期的较量,在这种战场上作战,双方都不可能一年四季作战,且战场人烟稀少,战场容量小,没有有意义的中小城镇,对战局的发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不会是中印边界作战的主战场。

  

在东线的麦克马洪线以南:

  后勤补给中心方面:

  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我方在后勤补给的便利上和印度比较过去一直处于劣势,首先是后勤基地上,由于我国西藏过去极为落后,甚至连电都没有,更没有军事工业,粮食亦不能自给,无法完成基本装备的制造和维修,过去西藏在战争中的作用只是转运站而不是后勤综合补给基地,我国的实际的后勤中心应但是兰州、西宁和成都,从这些地区通往西藏的公路均在1000公里以上,路况及差,不能保证四季通行,且高原行车,空气稀薄,车辆的牵引力和载重均大受影响,运输效率低下。但是这一切都在改变之中!如果印军低估这种变化,将会在战场上吃大亏的!

  反观印度,大城市提斯普尔离麦线最近,仅300公里,大部地区公路良好,仅从西山口到达旺翻越雪山是会遇到与我方相同的难题,但由于距离近困难比我方小一些。

  空中运输方面:

  在空运方面我方过去处于劣势,我虽建成当雄机场,但该机场系土质跑道,载重力低,大型飞机不能降落更不能降落歼击机,不具有真正的后勤运输意义和防空价值,由我方能用于高原的运输机极少,多为C-46,还系国民党的美援飞机,设备老旧。另我国现在尚不能生产雷达和空中导航设备,苏联已对我进行封锁,我国目前无能力在西藏高原建立飞行导航网和雷达保障网,也没有航图,在此种情况下安全飞行都无保障,大规模空运更是免谈。这一切在近几年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军事保密,不能多说!

  反观印度,在二战期间,为了进行对日作战和驼峰运输,印度阿萨姆邦有完善的机场网,且机场离麦线极近,飞机不需加油机可往返,现印度能在麦线南进行频繁的空中运输均依赖此种便利条件,虽目前印度的空军和空运力量不是很强,但我们不能不考虑开战后,美空军利用这些机场会给我方造成潜在困难的因素。

  公路运输方面:

  以麦线达旺方向为例:

  11月-次年4月:

  我方:由于我西藏高原位于北方,会从北到南逐渐降雪,高原山口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运输中断,由于降雪自北而南,只要最北面的山口不能通行,即使南方不下雪,运输也会中断。

  印方:麦线以南大部分地区进入旱季,运输便利,仅邦迪拉到达旺的公路在西山口段在雪大的年份会封山,但由于该地比我方的山口位置都南,封山的时间也比我方晚,开山时间反比我方早,所以西山口的封山对我方来说也没有什么便宜好占,相反如果我军南进越过西山口,西山口的封山对我方来说是重大的补给障碍。

  次年4月-7月:

  我方:天气转暖,冰雪开始熔化,我方原封山地区开始开山,但由于我方的补给系从北向南,北方开山晚于南方,所以我方的运输要等最北面的山口开山后方能运行,非常耽误时间。开山后由于冰雪融化,泥石流和滑坡加剧,道路坍塌,运输很难进行。

  印方:进入雨季,也存在和我方一样的难题,但由于运输距离近,困难情况稍轻。

  7-11月:

  我方:7-9月是高原暴雨的季节,如遇暴雨,道路比为泥石流或滑坡阻断。10-11月,天气晴好,天气逐渐转冷,原来以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路段因为逐渐上冻而好转,此时运输便利,利于作战。

  印方:山南逐渐进入旱季,运输补给均便利,利于空军活动。

(外电简评中印边界问题↓)

在边境扩张方面,印度一向采取锲而不舍的积极姿态。一直到今天,西藏边防部队都无时不感受来自印度处心积虑和顽强的压力。印度对待中印边境争端的指导思想就如印度记者曼克卡尔在《谁是六二年的罪人》一书中所披露的:
“1961年11月,尼赫鲁总理向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驻军发出了新的命令……我们的守备部队接到了尽一切可能向前推进,积极占领整个边境的命令:在边防线上,哪里有空隙,就到哪里巡逻,或建立哨所。在陆军总部的会议上,尼赫鲁说:哪一方修建一个对立的哨所,那么它就将成功地在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权,因为实际上的占领或占据,十个有九个都会最终得到国际法的承认。”
除了印度在边境不断进逼,对1959年的西藏“叛乱”,印度在感情上也同情叛乱一方。中共认定印度为叛乱者提供了实质性的援助。印度收留了逃亡的达赖喇嘛和流亡藏民,对中国肯定也是刺激,叛乱藏人的游击队还以印度领土为基地继续骚扰中国。把老帐新帐加到一块算总帐,中国于1962年发动了她所称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是这种荒谬达到极至的典型,出完气还要表现“大度”和“仁义”(实则是表现帝王的傲慢及对敌方的羞辱),而那虚荣的满足是用国家安全与利益换取的--不但把已经收复的有争议领土白白放弃,而且永远失去了一个能使中国一劳永逸稳定西藏的机会。时至今日,木已成舟,当年决策的愚蠢以及不可挽回的后果,都已经看得很清楚。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原本已在军事上取得绝对优势和胜利。击溃印军,向前推进速度之快,有时连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都无法控制。参加过那场战争的原西藏林芝军分区政委阎士贵大校这样回忆:
“1962年自卫反击战,打过去很顺利,几路基本都打到了传统习惯线,就是我们地图上标的国界线。我们以四万兵力,四路出击,西线从错那攻达旺、邦迪拉,东线在察隅,中间两路这边从墨脱沿雅鲁藏布江往下游打,还一路沿苏班西里河推进。只用了一个月就基本收复失地。而印度方面,它的国防部长说,动用了印军三十二万四千人。有个西山口,印军说我们至少要攻半年,结果一个早上就拿了下来。那时候部队士气高,战斗力强。我们以穿插和偷袭为主,动摇它的后方,前线马上溃退。印军说你们不正规,没有这么打的。但是我们赢了,他们输了。他们都是雇佣军,胡子兵,说中国是娃娃兵。吃了败仗之后,他们才知道娃娃兵的厉害。”
当时中国方面除了有部队士气高,战斗力强的优势,还得到战区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存在一个传统习惯边界线,在于那一带历史上一直为藏文明覆盖。被称为“风流神王”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控区。老百姓对西藏是有向心力的。林芝军分区的原副司令李春回忆:
“反击战开始后,我们沿江一路下推,一个连击溃了印军上千人。没有公路,印军想不通,中国军队靠什么供给给养?以为我们有什么高级食品,吃一顿能管好几天。其实,我们就是靠老乡支前,靠牦牛运输。那一仗,支前的牦牛就有三万多头。这边的所有物资,还有伤员烈士,都是靠老乡背。一○○迫击炮弹,一人只能背一发。五十人运,几分钟就运出去了。家家户户都出人,十二三岁的孩子也支前。当地老乡十二三岁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东下边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岁,跟爸爸妈妈一起,他背了四筒罐头,有八斤重,爸爸牵着他爬山支援我们。没有老乡,我们根本没法打胜仗。”
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写道,当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胜利的一方在失败者还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面无条件撤军,实际上也就是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
阎士贵大校说:“不要这片土地,军人想不通,老百姓也想不通。六二年我们从雪山向下压,势如破竹,半路上把棉衣都甩了,越打越快。往回撤的时候,可是越走越慢。战士们想不通,这是我们的领土,为什么还要撤?为了体现我们是仁义之师,还把缴获的车辆装备全都收拾好,武器都擦得干干净净,一点不剩地都还给了他们。”
中国军队接到的命令不仅是放弃全部收复的失地,撤回到“麦克马洪线”,还要再从“麦克马洪线”后撤二十公里,与印军脱离接触。结果印军不但轻易返回原来控制的地区,又趁虚而入,继续向北蚕食推进,建哨所,修工事,反而多占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那一片被中国收复又放弃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饶的地方。那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有印度洋暖风的滋润,属亚热带生态环境。土地极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够生长菠萝香蕉。自然景观奇异,矿产丰富。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横切大拐弯建一条40公里长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最低为4500万千瓦以上,是长江葛洲坝电站的17倍,是三峡电站的四倍,投资却比三峡低得多,又没有移民、生态、战争灾难一类的问题。然而这个设想中激动人心的超级水电站,却被“麦克马洪线”拦腰切断。
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所长徐凤翔说:“我们搞森林的,一说起来就是西藏林蓄量居全国第二位,可谁也不说这只是理论林蓄量。因为实际上,西藏森林的一半在控制线之外,准确地说,是52·8%在人家手里。其实,这个数字仍然不准确。这只是按森林面积算……(控制线那边的)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单位面积的蓄木量大得多。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实际上,西藏森林资源的80%不在我们手里。”
    正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的情歌:
       压根儿没见最好,
       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
       就不会这般神魂颠倒?
那些打仗时亲身到过那片土地的军人,对那片土地的得而复失最为耿耿于怀,至今念念不忘,甚至敢于直截了当地批评毛泽东; 前任北京ZF曾经让缅甸尝尽麦克马洪线的甜头,当然会勾起印度人同样也在麦克马洪线跃跃欲试!!!遗祸于现在的北京ZF 在世人眼里就更为软弱 ?
现任林芝军分区司令员王克忠大校这样说:
“那可是个好地方啊,比这边还好。当年打过去的时候我们都见了。指望谈判是根本谈不回来了。伊拉克占了科威特,全世界的外交压力那么大,还有经济制裁,没用!还是老头子(指mzd)说的,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可是老人家在这失策了。我们一撤,他们(指印度)又占了过来,越占便宜还越卖乖。他们口头上喊和平,实际上是真干,完全是积极进攻的态势。我们也说和平,倒是言行一致,一点动作也没有,就是消极防御。现在这么下去,我们越来越被动,越来越要命。即使后人想收回来和有能力打了,可是机会也已经让我们现在的政策给拖没了。”
阎士贵大校虽然没有点名,但是说得更厉害:“可惜了这片土地,现在想拿回来不容易了……搞成这个样子,后人要骂我们还不如清朝的最后一个驻藏大臣赵尔丰!”
中印边界争端的部分最新数据 中印边界谈判最新进展
连一位到西藏旅游的台湾女士都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那么大片的国土收复了以后,又让给了印度?现在的中国政府,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几届中央政府中最强大的,可是让人想不通,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这么软弱?”
确实不太好理解。一方面中国政府对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台湾死盯住不放,另一方面对面积大三倍的这片领土,却随随便便就丢掉。全归于软弱不尽然。尤其是毛泽东时代,问题在于mzd不是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他眼里那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象封建皇帝一样,高兴了甚至可以随便赏赐给外人--当年的许多边界纠纷都是以这种方式解决的。他的治国完全以他的个人意愿及心理满足为标准。中国古代文化往往塑造不以大欺小的“英雄”形像,当“小”者实在过于不自量而百般挑衅,令人忍无可忍之时,“大”者一出手就可将其打翻在地。这时“大”者再将其扶起,把武器还给他,甚至再给一些赏赐,表示“大”者的胸怀和宽容。“小”者被教训一番,无地自容,从此不敢轻举妄动。周围的观众齐声叫好,把英雄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古书旧小说中泡了一辈子的mzd,62年的中印战争之后一定会长时间地自我陶醉于这个形像之中。教训完了,要立刻适可而止,再给几根胡萝卜。毛泽东的胡萝卜忒大了吧?--九万二千平方公里,不过以 mzd 的胸怀来说,可能也属正好。
1962年中国和印度发生的边境战争,就当时看,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经过了近三十年之后,结合现在再来看那场战争及其结果,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胜利者因为胜利的飘飘然,以至连对胜利成果的彻底丧失和巨大的屈辱都无动于衷。失败者因为唯独还没有得到胜利者的虚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发誓要报一箭之仇。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嘲弄,如果当年印度取得了胜利,那么现在他们在这一地区肯定不会如此占尽便宜,如果当时中国在此地失败,那么现在反而大概不会这么被动和可怜。充满激愤而言的屈辱,主要是领土的丧失和目前中方在中印边境所处的弱势。但是中国还有另一个至少相等(甚至更大)的遗憾:如果62年打过去不撤回来,向那九万二千平方公里肥沃富庶的土地移去几百万内地汉族人口--那片地区的中低海拔和亚热带气候完全适应汉人的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及身体条件,内地贫困地区的农民会把迁居那里当作好福气--就等于在西藏的中心地带与印度之间建立起一条汉文明的血肉长城,将西藏与印度传统上的紧密关系割断,把西藏包围在汉文明圈内,从此一劳永逸地根除西藏独立的可能。西藏自治区现在一共有二百二十万藏人,中国全部藏区的藏族人口加一块也不过五六百万,如果在那一片地区移去五百万汉人(印度现在已向那里移民七百余万,那里的资源足以养活更多人口),哪里还会有西藏分离的问题?西藏又能向哪里分离呢?从那时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一代新人已经能在那里从出生到成人,彻底扎根,完全把那里当作自己的家园了。
现在,这三十多年是给了印度移民在那里长起一代新人的时间,那里成了他们的家园。时间是合法性的最好来源,强权成为公理往往都是在时间的帮助下。中国1962年使用了强权,却放弃了时间,得了暴力之名,却没有得到公理。有人主张现在再打一仗收复失地,这可能代表了一些军人、尤其是西藏军人的主张。
不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考虑,全部或大部收复失地将是我们唯一合理的选择。1962年,我军以几万兵力反击印军,作战一个月基本收复失地。若以后在中印边界反击侵略收复失地,兵力也许要比当年多投入一些,作战一个月假设需直接军费十五亿元,即使再增加一倍,若能收复失地。从政治上看完成了一项神圣事业,从经济上看仍是一本万利。收复失地反击作战的代价不会高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但是和那场战争相比,不论战争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国防、民族团结、国际等各方面,都要有益有利得多。
军事上是否乐观,首先值得怀疑。印度军队已今非昔比。62年失败的耻辱使其卧薪尝胆,九年后的印巴战争,印军表现就已经相当出色。今天就更不可同日而语。据国外军事专家评价,印度兵目前是全世界最优秀、吃苦性最强、装备最完善的山地部队,能够成功地抵抗中国的任何进攻。
中国军队也发生了变化。当年的战斗力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动员和激励--即所谓mzd的“精神原子弹”,也就是当年放在第一位的“人的因素”。始终被动员在颠峰状态的高昂士气使解放军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能创造按常规思维不可想象的奇迹。今天,“文化大革命”的幻灭,政治腐败与丑恶的全面暴露,商品观念的蔓延,以及军队经商的腐蚀,使解放军人心涣散,士气低落,当年最有威力的武器--不怕牺牲(这个武器甚至能使“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战胜最先进的军队)荡然无存。解放军战斗力的下降,在79年对越南的战争中已经有表现,这十几年向金钱社会转型,腐蚀性更是空前,“人的因素”已不成为解放军可以占据优势的条件,战斗力来源只能转移到现代化的军事装备和科技上。但是这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之一是军队让位得利,军事现代化虽然有所进步,速度相对较慢。至少在中印边境的实力对比,明显逊于印军。
现代化战争与62年的战争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对后勤的依赖大大加强,光靠当年的牦牛和妇女老少齐上阵,四岁的孩子背罐头远不再胜任。那必须是一部巨大的吞吐机器,在最短的时间里有序地调动、运输和分配最多的物资、给养、武器弹药。从军事上,青藏高原是中国的屏障,是有利条件,但是从地理上,青藏高原反过来成为中国军队后勤体系极为头疼的障碍。运输是几乎不可解决的瓶颈。印军的背后却是南亚平原,有条件修建良好的公路网,运输畅通无阻,后勤保证极为强大可靠。1987年,印度议会通过法令,正式在“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印争议地区建立“阿鲁纳恰尔邦”,使占领合法化之后,中国军队强烈主张借此再打一场中印边境战争,象62年那样收复失地,除了其他因素的阻碍,军队内部的反对意见主要就来自后勤系统,他们没完没了地担心为战争无法提供保证。
即使上述问题都不考虑,都能最终克服,取得最后胜利,把那九万二千多平方公里拿了回来,还会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已经移居那片地区的百万印度移民怎么办?几十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在那里生根。留下他们,不啻是另一个朝思暮想搞分离的西藏,也没有了中国移民的空间。赶走他们,制造如此规模的难民潮,连锁的麻烦会多得不可想象。
面对时间造成的既成事实,那片土地可能很难再被中国重新拿到。62年是唯一的机会,那时印度实现实际控制只有十来年,事实还未既成;印度移民尚不多,当地居民对西藏普遍有向心力;中国对印度又有较大军事优势。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全部具备,而且已经在事实上把那片土地拿了回来。只要守住,坚持若干年,既成事实就在中国一方,今天的主动权也属于中国了。对中国,莫名其妙的是:为了满足一个或几个领导人的心理虚荣(七擒孟获的诸葛孔明大度),这个机会可能已经永远地丧失,复得的代价一定高昂……

仅靠会叠被子-----就能保证打胜仗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8102.html

更多阅读

如何下载免费的遥感影像数据(多种方法 遥感影像数据库

如何下载免费的遥感影像数据(多种方法)——简介我们都知道购买遥感影像需要很多钱,并且并不是有钱就能随便购买的,需要通过相关机构,网站购买。另外,对于学习使用来说,学生和个人就无法购买得起遥感影像!但是,在学习中有图有真相才会学得到

唐诗中带“龙”字的部分诗词一 唐诗三百首钢笔字帖

唐诗中带“龙”字的部分诗词(一)《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三章》[唐]沈佺期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光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题流沟寺古松》[唐]

声明:《中印边界争端的部分最新数据 中印边界谈判最新进展》为网友花與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