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人生--寻找最后的和弦
最近一直恶看电影,一部接一部,虽然都是评价很高的电影,但是却没有赢得我的高分,让人有些许的失望,好久没有看到可以令心灵感到强烈震撼的电影了,直到我看到了《交响人生》!
主人公安德烈•菲利普维由于30年前保护犹太音乐家和整个乐团公然反抗当局,被迫中断那场正在演奏中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从那一天起他失去了自己的乐团,失去了剧场,也失去了指挥家的任何机会!但是因为对剧场的热爱,他选择仍旧工作在剧场,为当时新起的彼得罗夫乐团的剧院打扫卫生,只为在工作间隙可以听听音乐。
在一起偶然的工作中,一份寄给彼得罗夫乐团的传真恰巧被安德烈看见,法国著名的夏特莱剧院邀请此乐团去法国参加演出。此时的安德烈再也抑制不住自己这30年来对音乐的炙热和爱恋,他无法抗拒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就像一位放弃所有希望濒临死亡的人突然看见了一抹曙光,他一定会死死抓住不放!
这时候出现了安德烈的妻子伊拉,这位与他共享人生的顶峰同时又一直默默不闻和他共担低谷的爱人,她得出想让我对安德烈的坚持有了充分的信心。生活的现实逼迫得她不得不放弃软弱,竭力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她在这时就像丈夫的保护伞,也却不允许任何人再刺痛丈夫的心!我看到了他们的坚持,他们的荣辱与共,相濡以沫,还有就是信念,对音乐,对自身价值执着的追求!这时的整个背景音沉浸在大提琴低沉、富有磁性的意境里,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在等待了30年的积聚勃发!
这时候安德烈选择了伊万•加夫里洛夫作为他们的经纪人,这个曾经残忍破坏乐团的人是个外交谈判的高手,起初我也弄不明白他为什么那么痛快的就答应了安德烈的请求,后来才发现他只不过是借此去法国的机会参加法国的党大会并可以以此代表俄国共产党发表演说,但是,whatever,他确实帮助了安德烈剧团。
安德烈在作出这一疯狂决定后,却发现要为之解决远远想不到的实际困难。首先只有一个指挥家的乐团要在15天内凑足80人!他开始寻找他的老伙伴们,他们大多身怀绝技,而他们现在又大多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每每找见一个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环境恶劣,被迫放弃追求的小市民形象。但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他们重拾信心,两眼放射光芒,仿佛昔日重现!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激昂的交响乐,催人振奋,让人不得不佩服音乐震撼的力量!加油吧,勇士们!
片中小提琴手出现时演奏了欢快的野外欢聚音乐,太可惜自己的音乐知识太缺乏,想知道这种音乐的渊源,应该是种民歌吧。想起去年在郑州时参观了郑东新区举办的“活力澳门推广周”,来自澳门的民歌当时我想着应该是葡萄牙民歌吧,因为它确实像欧洲风格,蛮喜欢的,很喜庆很欢快,不管是看的还是跳的都能感受到快乐。(本想把我拍的视频传上去,可惜太不给力了,上传需要近一小时,晕倒,等网速快的时候吧)
接下来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他们连去巴黎的飞机票都支付不起,而且对方也拒绝预付路费。就在这时有经济头脑的伊万想起了一个喜欢大提琴的天然气之王大富豪,希望他提供赞助,条件仅仅需要在演奏中给他留一席位。安德烈非常厌恶这种害群之马的演奏,但是又无可奈何。戏剧性的是这位大富翁垄断了该场音乐会在俄国的转播权,不愧是垄断之王啊。
女主角隆重介绍,小提琴独奏安娜•玛瑞-雅奎,其实她的出身,她的经历,她的技巧,我都没有去在意,去关注。她的一出场我就被她干净、纯洁、与世无争的每一个表情所吸引,这是一位享有众多桂冠的年轻艺人所难以达到的境界,除非她本人就是如此。只要安娜一出场,我就被深深吸引,清澈的眼神,完美的轮廓,再配上不喜不怒的表情,就像世外之人。但她对音乐的理解,对音符的运用,对艺术的挚爱,那种投入与沉醉,让人不得不去喜爱!
交响乐,从来没有这么近的触摸,从来没有这么真切的感动,我想每一个音符,都是作曲家,指挥者,演奏者对生命的一种理解吧,听者也必然会有来自内心的跳跃!
片中有一句熟悉的话“俄国人就是这样,他们像骡子,要吃顿鞭子才会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