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樱花蜚声国内外,但可遇而不可求的境况总是让我没能如愿地看上一次。听人讲,位于宜昌的三峡大学的樱花和桃花也很不错,现在正是盛开的时候,值得一看。正巧这两天在宜昌开会,在大学校园里浓郁的文化氛围下观赏花海,既有花香又有书香,想必定是别有一番滋味,便忙里偷闲去赏了一次花。
其实,三峡大学对我而言并不陌生,我曾被邀请作为校外专家参加过他们的研究生答辩委员会。三峡大学是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6月29日合并组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由于武汉水利水大学现已并入武汉大学,这样说来,三峡大学与武汉大学也攀上了亲戚。不知三峡大学广种樱花是否也在师承武汉大学?
三峡大学占地面积3787亩(约252.5万平方米),观赏用的樱花和桃花主要集中在贯穿校园的求索溪两岸。来到这里,但见求索溪畔一树树,一蔟蔟姹紫嫣红、绚烂无比的桃花和樱花行程的花海直扑眼帘。桃花朵朵、樱花片片、风情万种。恰如一个个美丽的姑娘,争先恐后般地向人们展示出她那最迷人的一面,含情脉脉地等着人们去亲近她们。
置身繁花似锦的花丛,总是容易激起人以太多的遐想。“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媚。若将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红花自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即使文人用尽饱含情思的笔调,也无法将内心那种对桃花的向往和倾慕全部说完。看到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游人,我却想到了另一句含意深邃的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樱花和桃花在这里静静地开放,不需声张、不需摇曳,却引来身居闹市的无数游人蜂拥而至。
这是三峡大学的后门,其实也不能称之为为门,因为没有门,只是放了一块巨大的牌子,两旁的道路照样对来往的地方车辆开放。这个门看样子是新修的,上面“三峡大学”几个字应该是毛主席的笔迹组合而成。我记得原来三峡大学是没有校门的,一条地方的交通道路从校园中贯穿而过,所以三峡大学成立后,有人戏谑道三峡大学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因为没有校门,所以宜昌市有多大,三峡大学就有多大。现在新修的这两处大门也很有意思,正大门(没有拍照片)建在北面的平坦处,而南面的后门(照片上的这个门)却建在一个坡道上。一种比较八卦的说法是,之所以要将平处的门作为正大门而坡道处的门作为后门,意喻从前门平路进去,毕业了从后门上坡出校,走向社会容易得到提升。若将后门作为正门,则一进校门就走下坡路,很不吉利。看来,中国人的迷信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在象牙塔中也不能免俗。
校园里的孔子雕像。三峡大学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学校现有留学生九百多人,分别来自美国、法国、韩国、印度、尼泊尔、越南、乌克兰、德国等20余个国家。2007年,三峡大学与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在达拉斯德州大学成立。
三峡大学内的樱花和桃花主要分布在沿行政楼和图书馆前的溪岸两边,鲜花与溪水相互照应,每年在经历了一个冬的沉寂之后,当春天的暖风轻轻吹过,从第一枝桃花凌空伸展开始,桃花和樱花的明艳便渐渐将溪水染得五彩缤纷
这里种植的不光有樱花和桃花,还有紫荆花、夹竹桃等
最显眼的还是桃花和樱花
在求索溪上,横跨着数座小桥,将两岸连接起来。桥影倒映溪水中,有平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
在这里,桃花和樱花相间而中,盛开时挤挤挨挨地拥在一起,难分彼此
一对小情侣也趁着鲜花盛开前来留影。看到他们,让人想起青春岁月是多么地令人怀念。
校园中的这条小河取名为“求索溪”,我想应该是取自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名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宜昌正是屈原和汉代名妃王昭君的故乡。三峡大学身处宜昌,取此名名正言顺。
求索溪中的一片睡莲也在春天吐蕊开花
求索溪在这里悄然转了一个弯
名副其实的花径
这个景色让我想起了“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陆游《泛舟观桃花》”
在求索溪上,修建了一些世界上著名水利设施的模型,彰显了三峡大学在水电专业方面的特长。由于职业习惯,我仔细地查看了这个模型:这是法国的格兰瓦阿里水电站模型,大坝坝型为连拱坝,最大坝高为88米,由6连拱组成,坝顶长度为350米,中间两个最大连拱支墩兼做两孔溢洪道。发电厂房位于最大的连拱之后,为坝后式厂房。相对于我国现在的很多巨型水电站,这样的坝体尺寸确实只能算不上什么,但由于这个坝的独特造型,在世界水利史上还是很有名的。
优美的景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留影。三峡大学虽然新修了校门,但还保持着对社会开放的传统,市民们都可以随意进出。
这是铁门水利枢纽模型。铁门水利枢纽位于欧洲的多瑙河上,由原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两国共同修建,为混泥土闸坝,最大坝高60.6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050兆瓦。这个水利枢纽上的升船机曾经为世界最大,对于三峡升船机的修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这两个国家都已解体,但当年两国合作修建的这个水利枢纽仍然在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政权如何更迭、情势如何变化,但那些造福人类的工程设施将流芳百世。正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三峡工程那样,不管有些不了解的人如何诋毁,但最终它的丰功伟绩将永存史册。
这是求索溪旁的三峡大学图书馆,据说是中国单体面积最大的高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