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鲁智深的高贵》阅读 鲍鹏山点评鲁智深




鲁智深的高贵

鲍鹏山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无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不谋”。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更没有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就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

  他只是一条禅杖,一领直裰,一顶光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飘飘然潇洒走天下,难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

 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

   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

   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

  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

  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

  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

  他的不谋,由于两个原因。

   一、他不怕。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

  二、他不躲。“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遇到弱,还谋什么?扶就是了;遇到强,还谋什么?打就是了。

   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的魅力,就来自于他的这种简单,我们就爱他的这份简单,单纯,他几乎是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他在军界特别适合(他武功一流),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都很欣赏他),按说前程远大。一下子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按我们的想法,他一定非常痛苦,但是,他竟然坦然接受了。

   而且,接受之后,他竟然就认了,以后他有很多还俗再作军官的机会,他都终身不改——一件直裰,一穿终身。令我们非常吃惊的是,他还就真的成了正果。

   简单到最后,就是智慧。

   鲁智深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高贵,是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是《水浒》这部小说给我们树立的一个人格精神坐标。

文学是塑造精神气质的。好的文学,总是建立一种人格坐标,使我们相信人类自己,相信我们自身的高贵,从而,使我们虽然身处不完美的现在,但,相信未来。

  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就是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不完美甚至丑陋的世界上,还有高贵。在小人麋集的世界上,还有这样高贵的人。我们还可以拥有一种尊贵的人生。

(《长江文艺·纪实版》2011年第8期)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17.鲁智深的精神气质为什么“令人心仪”?作者是怎样来阐述这种气质的?请作具体分析。(6分)

  18.鲁智深的“高贵”有什么独特之处?它的现实意义有哪些?(6分)

  

  16.首先,直接指出鲁智深“不谋”的形象特征;其次,列举鲁智深“不谋”的言行性情;再次,剖析鲁智深“不谋”的性格成因;最后,从人的精神高度,揭示出鲁智深“高贵”的文学意义。

  17.(1)因为率性而为而可爱,又因为内心极有分寸而可敬。(2)对比论证,以《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李逵的可爱而不够可敬和武松的可敬而不够可爱,反衬出鲁智深的“既可敬又可爱”之处。

  18.(1)身处混乱复杂的社会,却能以“简单”的心地和方式立身行事,而且坚持到了最后。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鲁智深以这一大智慧不仅捍卫了人格的“高贵”,而且坚守住了人格的“高贵”。

(2)增强了人们对“高贵”品性的信心,它让人们相信:①社会尽管不完美甚至丑陋,但还有“高贵”;②世上尽管小人很多,但还有“高贵的人”;③自己尽管身处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但未来还可拥有尊贵的人生。 

(五)鲁智深一闹五台山

[画外音]一次突如其来的酒醉,究竟会让本来已经过上平静和尚生活的鲁智深再次陷入怎样的命运变局之中?一场酒后大闹五台山的鲁莽举动让一直以来对鲁智深有所照顾的长老究竟会对他进行怎样的处罚?鲁智深还能够在五台山上再待下去吗?而五台山长老此前对于鲁智深行为的一忍再忍究竟是出于怎样特殊的原因呢?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鲍鹏山旁征博引、以小见大与我们一同读出《水浒传》字里行间我们所未曾关注的种种细节,为您讲述“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一闹五台山”。
[画外音]上一讲说到,鲁智深耐着性子,在五台山上开始了他的和尚生涯,在做和尚的这一段时间里,虽然鲁智深是小错不断,但也是大错没有,鲁智深看起来似乎就要在这每天的香火和诵经声中,了却一生了。但是,一次突如其来的酒醉,打破了眼前的宁静,鲁智深这个和尚,究竟是从哪里弄来的酒呢?更有甚者,他甚至在喝醉之后大闹五台山,那么这样一次完全不能让众僧人容忍的弥天大祸,寺院的住持长老,究竟会怎样处置鲁智深呢?他还能够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吗?而此前面对鲁智深不断犯下的小错,长老究竟是为什么要一忍而再忍?在这其中究竟有什么蹊跷的原因?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鲍鹏山旁征博引,以小见大与我们一同读出《水浒传》字里行间我们所未曾关注的种种细节,为您讲述“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一闹五台山”。

[鲍鹏山]上一次我们讲到鲁智深到了五台山做了和尚,但是像他这样的人在五台山做和尚,他肯定不能够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完全遵守五台山的和尚的清规戒律的和尚,所以上次我们给一个定义,说他是另类和尚。
别人在坐禅的时候,他在睡觉;别人在念经的时候,他在打呼噜;这就是他在五台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一直过了四五个月之久。虽然他不是一个很循规蹈矩的和尚,但是这四五个月,他也毕竟忍耐下来了,对于他这样性情的人来说这一点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所以,有一天,四五个月以后的有一天,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他一个人走出山门,走到五台山的半山腰上。在这个半山腰上有一个亭子叫“半山亭”,他在半山亭的那个鹅项的椅子上靠着、坐着。所谓的鹅项靠背就像我们现在讲的美人靠。他观看着五台山的景色,他发出一声感慨。鲁智深的感慨也是比较粗鲁的:干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不离口,现在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口中淡出个鸟来。

我们说《水浒传》里面,那些英雄好汉们经常说话是讲粗口的,动不动就是“鸟男女”,这个“鸟”字在《水浒传》里出现的次数非常之多,但是,鲁智深在这个地方所说的两个“鸟”字——“干鸟么”、“口中淡出鸟来”,是整个《水浒传》里面最早出现的两个“鸟”字。那么,在一席话里面,我们看尤其是他讲到了,他自己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没有酒喝,没有肉吃,很馋的时候那种感觉,他用“口中淡出鸟来”讲得实在是非常地形象。
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话,就是你这边想打瞌睡,那边就有人送枕头。鲁智深今天真碰到这件好事了。他在半山亭子上正在想酒巴喝的时候,就看见山道上走来一个人挑着一个担子。这个桶里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因为桶上盖着盖子。但是在盖子上放着一个舀酒的酒镟子。是不是酒不知道,但是多越想它越像是酒,因为上面还有一个酒镟子。而且这一个挑酒的汉子一边挑着酒在山道上蜿蜒而上,向鲁智深这个半山腰走来,不边还在唱着一首歌。
这个歌是非常好的一首歌,“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我们说这首诗好,好在哪里呢?两种好法。首先,从一个比较纯粹的文学的观点来看,前两句实在是真的是非常好。“九里山前作战场”第一句写得风起云涌,一声大战好像就要开始。但是下面马上一转“牧童拾得旧刀枪”,一切早已经过去了,时光已经过了千年了。虽然折戟沉沙铁未销,但毕竟是已经是前朝之事了。
而且虞姬别霸王的时候也是跟酒有关的,《项羽本纪》里面写到了,在核下之围里面,项羽在半夜之中听到了四面楚歌,他非常紧张。他说,难道刘邦已经把我们楚国的土地全部占有了吗?为什么我的四周到处都听到楚人的歌声呢?然后他就睡不着了,夜里起来“饮帐中”,在军帐中喝酒,然后那个美人虞姬就着陪他一起喝酒。项羽喝醉了以后还唱了一首歌非常有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和之,美人和着他唱,然后“泣数行下”,弄得周围的他手下的士兵们都哭了,不能抬头看他。这也是非常经典的一个酒的场面。
所以,这四句诗整体来讲真的是挑逗人们的酒兴。
但问题是鲁达这样的人,他的酒兴还要我们去挑逗吗?他早已经按捺不住了。那么,这个汉子当然不了解这一点。他高高兴兴地挑着这个酒上山来了,走到半山亭子看到鲁达在亭子上坐着。他也想歇歇脚,于是把酒也就挑到了这个亭子上,也坐在那里。
鲁达一看,他就问了这个汉子,说你桶里面是什么东西呀?这个汉子说了两个字:“好酒”。
我们说这个汉子今天可真是要惹麻烦了。你挑着酒上山你就已经有问题了。你挑酒上山从鲁达的身边过你竟然停下来,跟他坐在一起,那你的麻烦就大了。人家问你是什么,你回答是“酒”就已经很麻烦了,你还说是“好酒”。
[画外音]鲁智深已经在五台山的寺院中出家许久了,应当非常清楚寺院不许(准)饮酒的严格戒律。在他这种无路可走而安身寺院的处境之下他还敢轻易地违反寺规吗?面对眼前这一桶美酒的诱惑,他会干出什么事情呢?

[鲍鹏山]那肯定马上就问了,那你的酒多少钱一桶。可是,这个挑酒的人告诉他,你是不是拿我开心啊?我怎么会把酒卖给你呢?我的本钱和我租的房子都是寺庙里的。寺庙里的长老跟我们有规定的,如果把酒卖给山上的和尚喝,追还了本钱并且赶出屋子去。你不要拿我开心,我不会卖酒给你的。
鲁达三番五次地请求这个人把酒让他喝,这个人就坚决不给。鲁达一看软的不行,他来硬的,放出一句狠话,说你真的不卖吗?
这句话一讲我们感觉到,如果真不卖他可能真要动武了。但是这个汉子还真是汉子,他马上来了一句更狠的:杀了我也不卖。四五个月来终于碰到一次喝酒的机会,眼看着一担好酒从他自己的眼前走了,这怎么忍得住啊!这个时候他就来横的了,双手按住人家扁担,一脚就踢过去了。正好踢在对方的裆上。这一脚踢得也够重,对方非常疼痛,蹲在地下。好,他蹲在地下,担桶也放下了,鲁智能深二话不说,一手拎一个桶,拎到亭子上,把桶盖打开,拿起舀酒的酒镟子,一会儿工夫一桶酒喝光了。这边一桶酒喝光了,那个汉子才刚刚站起身来。鲁智深说:明天你到寺庙里面来,我再给你酒钱。这个汉子敢到寺庙里面来收钱吗?他只好把一桶酒折成一半,挑着担子飞也似地下山去了。今天算是倒霉了。
我们说,这个汉子确实想一想也是真是很可怜,刚才挑着担桶上山的时候唱得那么高兴,一会儿功夫给鲁智深一脚踢得那么痛,现在下山去了又跑得那么快,想想也真是够可怜的。
而鲁智深在这个地方,我们看这个喝酒整个的过程,也真的是有一点蛮不讲理的味道。所以,鲁智深不一个完美的一个道德的形象,他是一个率性而为的形象。
那么,一桶酒下去之后,鲁智深醉了。我说醉酒有多种,有的人是借酒浇愁。一般的普通的人内心里有很多苦闷,平时也远处发泄,那么就借酒浇愁吧。那鲁智深这样的人,他内心里没有什么隐忍的东西,但是他做了这么四五个月的和尚,他总有苦闷。一个大英雄变成了和尚,他有压抑,他要释放自己。所以一桶酒下去以后,他马上就露出了他的本相。
我们说,小人往往在酒后露出他的本心,豪杰往往在酒后露出他的本相。小人心地比较阴险,平时当然要把自己的真正的想法隐藏得很深,只有在酒醉的时候你可能看出来他的一点本心来。那个英雄豪杰在人群之中也不能够时时都是把本相露出来的,把本相露出来会吓坏人的。所以鲁智深在五台山上做和尚这几个月,虽然他是另类和尚,但是他整体来讲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他只不过是没有坐禅,没有念经,但是他总是没闹事。所以,他的本相一直是掩盖的。那么,酒后他就露出本相来了。
我以前读过一首诗,题目叫《寂寞》,他说:树林里面所有的鸟都是灰色的,其中有一只鸟也是灰色的。我觉得写寂寞,这首诗写得真是太好了。“所有的鸟都是灰色的,其中有一只鸟”,我们以为他写可能是其它颜色,但是他马上写到“也是灰色的”。这就是寂寞。
所以我们说寂寞是什么呢?在很多时候,寂寞不是我们没有同伴,而是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寂寞有的时候也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够被人群接纳,而是我们在人群里面不敢以自己的本相示人;寂寞也不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恰恰相反有的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和别人太一样了,我们才寂寞的。
鲁智深在五台山上尽量保持自己另类的特色,但是他毕竟是和尚,他的性情,他的心胸,他的志向,他的眼界,他跟这些和尚们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他从来也没有想到我要修行,我要成佛。他没有想过,他没有这些追求,没有这些想法。所以,他跟这些和尚们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人放到一起,又生活了这么一段时间,他很寂寞。所以,他要借酒来释放。
而在酒醉之后,他的第一个有象征性的动作就是把自己身上穿的僧衣——僧衣叫直裰——脱下来,把两个袖子脱下来,然后绑在自己的腰上。我们有时候旅游的时候,在野外热了,我们也会这样干,上面脱下来绑在腰上。但是,鲁智深把这个袖了脱下来露出脊梁的时候,我们就突然发现他的背上有花绣。原来他有纹身,《水浒传》一直写到现在他也没有告诉我们鲁智深是有纹身的。到这个地方,我们也才知道鲁智深为什么他的绰号叫“花和尚”。
那么好,现在鲁智深脱下了僧衣,露出了背上的花绣,这实际上我刚才讲了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动作,更深刻的一个内涵是什么呢?是把和尚的身份忘了,回到他自己原先的那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去了,又变成了以前的鲁达了,是英雄,是豪杰了,而不是一个念经参禅的和尚了。
[画外音]此时此刻,这个光着膀子,喝得醉醺醺的鲁智深,他下一步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已经对寺庙的戒律一破再破的鲁智深究竟会受到寺院长老怎样严厉的处罚?他还能够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吗?他未来的出路究竟又在哪里呢?

[鲍鹏山]那么现在鲁智深就是这样光着膀子,晃晃悠悠地上山去了。
你看他那个上山的时候,那一副横行霸道的样子,那个晃晃悠悠的样子,那种一意孤行的样子,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从半山亭他就往山道上走。我可以想象的到,喝醉酒的人在山道上会是什么样子。
远远的寺庙里面看门的两个门子吓坏了。这个家伙今天在下面把酒喝了,而且喝醉了。这寺庙可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和尚喝酒打40个竹篦,然后赶出山门,这是明确规定的。那么,这两个门子他们也有职责,如果喝醉酒的和尚他们把他放进了山门,这两个人也要连累要被打10下竹篦。所以这两个人看到鲁智深这么晃晃悠悠地上来了,两个人一开始当然也不知道鲁智深很厉害,就拦住他,不让他进去,并且说话也毫不客气,说是这个墙上帖着明明白白的寺规、寺约,和尚应该怎么样。你又不是瞎子。难道你不知道吗?你现在赶紧下山去,我们就免了打你40竹篦了。
鲁智深此时酒已经醉了,他哪有耐心去听两个门子给他上寺规教育课。他耳朵里只听到两个关键的词,第一“打”,第二“赶”——打40下,赶出山门,就听到这两个字了。他一听打,他就来劲了。他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怕,但是他不怕打架。他马上就说了,你们要打我,那好,洒家便和你打。今天太好了,好长时间没喝酒,喝上了;好长时间没打架,今天也碰上了。
这两个门子一看不得了,一个就拿着竹篦挡着他,另一个赶紧就报告监寺去。这个挡着他人当然就吃亏了,鲁智深首先是一掌,然后再是一拳,打倒在山门边,在那个地方大声叫唤,叫痛。那个报告寺监的人,跑到监寺那个地方把情况说明了。监寺是干什么的?就是掌管寺庙里面的秩序的,奖惩的,这样的一个寺庙里面的一个职事僧。那么,监寺一听到这个情况马上召集了二三十个人,这二三十个人倒不是正规的和尚,是寺庙里面打杂的,比如做饭的呀,打扫卫生的呀这类人。二三十个人都拿着棍、棒,迎着鲁智深就上来了。
那鲁智深更兴奋了。他本来就军官出身,最喜欢的就是看到战场上的那个情景,他非常兴奋,直接就冲过去了。那二三十个人一看到鲁智深来得这么凶,全都吓得退到了藏经阁里去了,把大门给关上了。很可笑,二三十个人拿着棍棒本来是来收拾鲁智深的,一看到鲁智深来得凶,他们自己把大门一关,躲到里面去了。既然如此,你何必当初呢?
鲁智深一拳一脚把大门又打开了。这些人一看鲁智深把大门打开了,他们哄地一声又从大门里溜出去了,真的是乱得一团糟。鲁智深就在人群里面夺了一条棒,又跟着打了出来。
[画外音]酒醉的鲁智深在五台山上如此大闹,闯下了一个弥天大祸。但是,现在借着酒劲肆无忌惮的鲁智深究竟还会伤到多少人呢?他的这一场大闹五台山究竟如何才能够收场呢?

[鲍鹏山]就在这个时候长老出现了,及时地罅了这一场械斗,如果长老不出来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鲁智深一看长老出来了,把那个手上拿的棒子往地上一扔。他跟长老诉苦,他说:洒家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们为什么来打我?这几句话说得真是很好笑。
“洒家吃了几碗酒”,你不知道他是真糊涂还是在装傻,和尚不让吃酒,他难道真不知道吗?他当初受戒的时候,五戒之一就是不让喝酒。其次就像刚才的门子所讲,不让喝酒的五戒是到处贴的都是告示,就像我们今天学校里面的学生守则一样,到处都看得见。今天他喝了酒,长老一来他还大大方方地,坦坦白白地告诉他“洒家喝了几碗酒,又不曾惹他们,他们却来打我。”他很委屈。他倒是不妄语,倒是很坦率。但是我觉得他可能是在装傻。
那长老一想,跟这个人真是没什么道理可讲。他这样的人真的是要给他好好上一堂寺规教育课,但是不是在今天。今天他喝醉了,跟他讲道理那是无异于对牛弹琴。对牛弹琴还好,牛虽然不听,听不懂,但是牛总不会胡搅蛮缠。你跟一个醉人讲道理,他跟你胡搅蛮缠。
所以长老是一个很聪明的人,长老马上就说了:“你看我的面子,快去睡了,明日却说”。看我的面子,赶紧睡觉去,明天再说。这个长老也真是一个糊涂长老,今天的这个事情明明是鲁智深严重地违反寺规。如果是一个非常坚持原则的长老,他应该把鲁智深狠狠地教训一顿才对。他怎么说呢?“看我的面子”。这句话很有意思,那就是说他们错了,但是呢,你今天看我的面子放他们一马,饶他们一点,可以不可以啊?先去睡觉,明天再说。长老这么一说,好像错不在鲁智深,而在那二三十个人。说明这个长老有的时候也真的是会和稀泥。
那鲁智深一听更觉得他有理了,连长老都觉得我有道理嘛。所以他马上就对着那个二三十人就说:“我要不看长老的面子,洒家今天就打死你们这几个秃驴”。这几句话就更有意思了,太不像话了。
首先,“洒家看长老的面子”,我们可听说过一个徒弟,一个学生看老师面子的,给老师面子的。其次这里面显然他认为他是满盘道理,道理人在我这一边,而且我很宽宏大量。我饶了你们,你们可要记着。最糟糕的是什么呢?他骂对方是“秃驴”。你自己有头发吗?长老有头发吗?所以鲁智深,你说他有没有境界?还真有境界,物我两忘。他把自己的样子给忘了,长老什么样子也忘了。
所以我们说长老这个人脾气真是好啊。鲁智深就这么粗鲁,他也不恼,也不生气,反而还叫了一个侍者——就平时专门照顾他生活起居的人——扶着鲁智深到禅床上去睡觉去了。所以弄得那些,其他的僧人们都埋怨长老“好个没分晓的长老”。什么叫没有分哓?没有道理的,没是非的,糊里糊涂的长老。
但是这个长老是真的糊里糊涂吗?真的没有是非吗?事实上肯定不是这样,长老肯定是有是非的。长老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不得不这么做。其次长老比其他的人更加宽容。他更宽容,他能够容纳鲁智深这样的粗鲁的汉子。毕竟鲁智深仅仅是粗鲁而已,他的本性还是很淳厚的。
我们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清的水不养鱼,过于明察的、过于原则性的人也没法养人的。五台山六七百僧人,长老是老大,他的心胸不宽,他怎么能够包容得下呢?所以我们说长老对鲁智深这样的行为实际上乃是一种宽容,而不是没有是非。
但是,长老毕竟留下了一句话“明日却说”,第二天再说。
[画外音]长老在鲁智深酒醉时的宽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第二天酒醒之后,鲁智深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寺院长老究竟会给这个闯了大祸的鲁智深怎样严厉的处罚?这个五台山鲁智深还能够再待下去吗?

[鲍鹏山]第二天一早,“早斋已罢”——早饭已经吃完了。其他的和尚早早都起来了,吃过早餐,念经的念经,坐禅的坐禅,都开始了。长老叫他的侍者来叫鲁智深去,要处理啊。可是这个侍者到了僧堂以后发现鲁智深在干什么呢?还在睡觉,还没起床呢。别人可是早饭都吃完了,都已经开始了,他还在睡觉“兀自未起”。
侍者走到身边把他给推醒,“长老叫你”。鲁智深一声不吭爬起来了以后,也不看侍者,一道烟走到佛殿的后面去了。这个侍者觉得很奇怪——我把你推醒了,你跟我招呼也不打怎么直接跑到寺庙后面去了?跟过去一看,蹲在那个地方拉屎呢。这个侍者就忍不住要笑。好不容易把笑忍住了,然后耐心等,等他把这一切都办完,再带着他来见长老。
长老怎么处理呢?长老首先当然是要把他严厉地教训一顿。然后长老就说,我要是不看着赵员外的面子,我一定把你赶出山门,你下次休得再犯。
所以他马上就说:不敢不敢。
鲁智深不是还没吃早饭吗?赶紧叫侍者,你给端早饭来。侍者现在变成鲁智深的侍者了,端来早饭,还看着他吃。吃完了以后,长老又做了一件事,给他拿来一套细布做的僧衣。人家一般都是老粗布的,给他拿一个料子很好的布做的和尚的衣服,再给他拿来一双僧鞋,送给他。实际上,我们说这也是长老对鲁智深的一个特殊的教育方法。
我们说一个好的教育方法叫“因材施教”。鲁智深这样的人,你来硬的是不行的,所以长老对鲁智深这个样子也不是长老没有原则,他也不是怕鲁智深,从某种意义上讲长老还是很喜欢鲁智深的。长老从鲁智深的这一个粗鲁里面看出了他内心里面的高贵,从他的莽撞里面看出了鲁智深内心的爽直。所以我们说,鲁智深一生第一知己就是这个五台山的智真长老。
鲁智深心里也是明白的啊,所以鲁智深虽然在五台山也就待了这么几个月,但是他终身都把长老作为他的师傅。无论他醉到什么程度,长老一来他就肯定不醉了,他马上就醒了。无论他怎么张狂在打架,长老一来他肯定不打了。离开五台山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下,他都要说:我的师傅是智真长老。言语里面有无限的尊敬。为什么?因为长老是他的真正的知音,长老是真正了解他的人。所以长老的这个行为,看起来没有原则,但是很有效果。鲁智深内心里面真的很惭愧,也真的很感动。所以从这次以后一连三四个月鲁智深不但不闹事,连山门都不敢出。
不容易啊。如果你到五台山三四个月不出山门,我觉得可以理解。鲁智深呐,他这样的个性,三四个月山门都没有出去,是真正的内心里面真惭愧了,真想悔改了,真想做一个好和尚,真想对得起智真长老,三四个月没出山门。
但是这个地方有一个小问题,就是鲁智深想做一个好和尚,但是好和尚是不是就是整天念经、坐禅呢?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禅宗的内部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这个问题我们要简单地说一下。不然有时候我们不能理解,就是为什么金圣叹啊、李贽啊那么喜欢鲁智深,把鲁智深抬得那么高。因为鲁智深的性格里面,它体现了禅宗里面的某一个倾向性。这个倾向性后来我们就可以把它简单地叫“平常心是道”。
在禅宗的历史上有一个很厉害的一个很有名的人叫马祖道一。这个人在没有悟道之前曾经到南岳衡山去追寻南岳怀让禅师,拜他为师。这个马祖道一很厉害的一个人,他每天早晨非常刻苦,早晨起来就在那很严谨的(地)在坐禅。南岳怀让实际上已经发现,已经感觉到这个道一和尚将来一定是一个大器,能够成大器的人物,所以他要对他进行特别的教育。
他看到道一在那儿坐禅,他就走过去问他,你在干什么。道一说:我在坐禅。
这个怀让禅师问道一:你坐禅,为什么要坐禅啊?你图个什么啊?道一就说:坐禅,我就图将来我能够成佛。
怀让禅师听到了以后,一句话也不说,然后拿了一块砖头,就在道一的旁边坐下来,把砖头在地上就这样不停地磨。这个道一在那个地方坐禅,然后看到他的师傅就在那个地方拿一块砖头在那儿磨。他看着看着,越看越觉得奇怪,说你拿着这一块砖头在那儿磨,干什么?
怀让禅师就说:我要把砖头磨成一面镜子啊。这个道一就糊涂了,砖头能够磨成镜子吗?
实际上,怀让禅师就要等马祖道一问这一句话。磨砖不能够成镜,坐禅岂能成佛啊。
如果你内心里面没有真佛性,你再坐禅也坐不成佛。就像砖,它不是铜,你再磨,它再光,它也不能够照见人的影子,成不了镜子。南岳怀让就用这么一个动作,就用这么一个小小的一个事例,一下子让马祖道一开悟了。
但是这一个故事也同样说明了在禅宗的内部,人们对于老老实实坐禅人们也是持怀疑的态度,至少有不同的观点。所以,鲁智深在五台山上,那些不坐禅、不念经的行为在后人很多看来他恰恰和禅宗里面的这一个流派是很符合的。
但是,我们要说明的是什么呢,鲁智深没有想到那么多,他毕竟没有经过禅修。他实际上是一个什么人呢?他是一个率性而动的人,是一个见机而行的人,是一个随缘而来的人,是一个顺意而为的人。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我要成佛,他就根本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和尚,他也不知道和尚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和尚的最终的追求,最终的目标,人生目标是什么,他不知道的。他只是明白一点,我今天来做和尚,是因为我杀了人,我无路可走,我到这儿混一碗饭吃。就这么简单。
所以他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本性在做。但是恰恰因为他的一切都按照本性在走,他和禅宗里面和佛教里面所讲到的佛性倒是很接近了,所以长老很欣赏他,觉得这样的人是可造之才。后来的李贽就更加欣赏他,觉得他简直就是他心目中的狂禅的代表。
那么,鲁智深在五台山上又是三四个月过去了。这三四个月,他真是做了一个好和尚。有一天天气暴暖,到了来年的二月份了,鲁智深第一次走出山门,站在五台山的山顶上,看着五台山。
你要知道春天的山那是不一样的,古人讲: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肃,冬山如睡。春天的山像笑一样。还有一个说法,叫春天的山如妆,就好像刚刚化了妆的少女一样。
那鲁智深站在五台山上看着如妆如笑的五台山,面对着五台山美好的春景,他喝彩啊,他高兴啊。春天来了,山景这么好啊,他也笑了。
这个时候我倒想起李白的一句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对鲁智深来说,这七八个月做和尚,别人看着他估计也很厌,他看着别人感觉也很厌。那帮和尚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那帮和尚。“相看两不厌,只有五台山”。他(鲁智深)一边在看五台山,他就听到山下面,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
山下面的声音传上山来了,他(鲁智深)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僧堂里面带了一些银子,下山去了。金圣叹在这儿批了四个字“其心不良”。这个拿着银子又下山去了,肯定是用心不良,又要干坏事了吧?
(鲁智深)是不是要干坏事了呢?干什么坏事呢?我们下一讲再讲。

(十二)鲁智深千里护林冲

[画外音]在大相国寺菜园里开始过起逍遥生活的鲁智深为何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野猪林来搭救被刺配沧州的兄弟林冲呢?而《水浒传》的英文译本为何被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弟”一词在《水浒传》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含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着怎样本质的不同?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鲍鹏山深入剖析《水浒传》的背后隐秘,揭示梁山好汉特殊的“兄弟”情结,为您讲述“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千里护林冲”。

[画外音]上一集说到,在大相国寺菜园做菜头的鲁智深,渐渐喜欢上了这里的自由生活。可奇怪的是不久之后,鲁智深却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野猪林里,搭救了被刺配沧州的禁军教头林冲。是什么让鲁智深放着逍遥生活不去过,而是辗转千里来野猪林搭救兄弟林冲?而我们也看到,素有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第一人之称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更是把《水浒传》的英文译名写作“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兄弟”二字为何会在《水浒传》中频繁出现?为什么美国作家会把《水浒传》称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而同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究竟又与《水浒传》有着怎样根本的区别?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鲍鹏山深入剖析《水浒传》背后的隐秘,揭示梁山好汉特殊的“兄弟”情结。为您讲述“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千里护林冲”。

[鲍鹏山]我们上一讲讲到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的菜园里面演练武艺。那天他演练的是他最得心应手的一件兵器——禅杖。他演练下来以后,那些泼皮们都在那儿大声地喝彩,但是泼皮们的喝彩只能说明鲁智深有人气,并不能够说明他的武艺到底有多么好,我们知道武艺里面有花架子的。

但是,这一次鲁智深还得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喝彩。这个人站在菜园的围墙的外面,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端的使得好”,就是说你这位师傅,你把这个禅杖真的是使得好。然后发现别人都注意他了以后,这位又说了一句话,说“这位师傅端的非凡”,这个师傅真的是很了不起。
那这些泼皮们一看,认识这个人。鲁智深不认识,但是泼皮们认识,那泼皮们就说了,说这位教师说好那一定是好。
为什么这位教师说好就一定是好呢?他是哪个地方的教师呢?原来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那真是个专业的武林世家的人物。
那么,鲁智深一看这样的人物在夸奖他当然很高兴,就邀请他也过来。两个人一叙,鲁智深竟然以前见过的林冲的父亲林提辖。那两者之间关系就更进了一步了,互相之间又很欣赏,于是就坐下来喝酒。林冲马上就跟鲁智深说“我就结拜你作兄长,如何?”鲁智深也很高兴。于是,俩人就当场就结拜为兄弟。
我们知道,鲁智深和史进在渭州刚刚见面的时候,一眼看过去,俩人互相就很欣赏,很快也就成了兄弟。现在跟林冲一见面,没有三言两语也很快地就结交为兄弟。《水浒》里面的108个人实际上都是兄弟。
为什么《水浒》里面的人物他们那么喜欢结交兄弟呢?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把它和《三国》作一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
我们看《三国演义》里面的男人,他们一见面那是仇人,一见面就互相地掐,掐死了拉倒。那怕以前是朋友,哪怕以前关系还很不错,但是玩着玩着就玩成了敌人,就玩成了仇人,玩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这是《三国演义》中的男人和男人的关系。
可是,《水浒》中的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正好相反,大家都是兄弟。哪怕以前不是兄弟,一开始见面可能俩从要打起来了,但是不打不相识,打着打着就打成了兄弟,打成了亲人。
所以,我们说《三国》中的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是互为敌人的关系。而《水浒》中的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兄弟的关系。我们把这两部小说放在一起来看,实际上——互为敌人,互为兄弟——实际上也就写出了男人之间的两种最为典型的一种关系。男人是个竞争性的动物,所以他会有敌人;但男人也有热情,也有爱,所以他也有朋友,也有兄弟。
那个赛珍珠翻译《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她翻译的英文的《水浒传》的书名用英文来表述的话就是“All Men AreBrothers”,如果直译过来就是“所有的男人都是兄弟”。如果我们意译一下呢,那就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都是兄弟。
我们说,“兄弟”这个词它本来是儒家所讲的人的最基本的五种关系之一。这基本的五种关系叫“五伦”,哪“五伦”呢?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我们人生在世主要有这五种关系,这五种关系我们是逃不开的。
我们今天不是“君臣”关系,那也是我们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大家总是有的,夫妻的关系也是有的。兄弟关系,那么在先秦这个兄弟包括姐妹,姐姐和妹妹之间也叫兄弟。那么这个最初“兄弟”这个词在五伦里面,它指的是源自于父母血缘的,两者之间有血缘关系的,有共同的父母,或者有共同的父亲,或者有共同的母亲的这样的一种关系,叫“兄弟”。
但是,《水浒》中的兄弟和这个意思就不一样了,他(它)指的是异姓的兄弟,没有血缘关系。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能够成为兄弟呢?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又要结交为兄弟呢?那肯定两者之间有互相吸引的地方。这个互相吸引的地方主要是什么?是两者之间品德上的互相的认可。所以,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做一个对比。
《三国演义》它主要讲什么?它讲“利害”。什么事情对我有利,什么事情对我有害。既然讲“利害”了,我们一起就争权夺利,我们要趋种避害。于是,《三国演义》特别讲权谋。
而《水浒》它主要讲什么呢?它讲“是非”。你看,鲁智深的一生,他从来不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利。他做的事情,他主要讲一个是非。你错了,我就要管;你是好人,我就要救;你是坏人,我就要打。我没有想到我这样做对我自己是否有利,我只是觉得,你是错的,你是坏人,那我就要管;你是好人,你是弱者,你是一个被欺负的人,那我就要救。他讲的是是非。
你比如说,当时鲁智深在渭州见到史进。我们说,鲁智深当时是军官啊,做提辖啊——鲁提辖啊,正营级啊。那史进是什么呢?十七八岁刚刚出道来求职,是一个待业青年。一个在社会上已经相当身份的人和一个待业青年马上结交为兄弟,他有没有利益的考虑呢?没有。
现在鲁智深在菜园里面做一个菜头,而林冲是什么?八十万禁军教头,虽然教头还不算是一个官,但是毕竟是有社会地位的,是受人尊敬的人。把教头和菜头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来两个人的社会地位差距是很大的。但是,林冲一见到鲁智深,林冲主动提出来“我要结拜你为兄”。显然他也没有讲利,也只是性格上、品行上的一种互相之间的一种吸引。

[画外音]
鲁智深和林冲的结拜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似乎颇有些不可思议。翻开整个《水浒传》,“兄弟”一词以极高的频率反复出现。为什么《水浒》中的好汉们会有如此特殊的“兄弟”情结?他们的这一次次结拜背后又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现实与黑暗呢?

[鲍鹏山]
这个实际上是跟那个社会有很大的关系的。那一个时代,人们普遍(地)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那一个社会是很难给普通老百姓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的。没有这样的安全保障,流氓恶霸可以欺负你,官府可民欺压你,豪强可以鱼肉你。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没有人来保护我们。
你看,《水浒》所写的那个时代,当金翠莲父女被镇关西欺负的时候,有没有人出来保护她?官府在哪里啊?没有官府保护她。桃花村里面的刘太公和她的女儿被强盗逼婚的时候,青州的官府出来保护他们了吗?也没有。瓦官(罐)寺里面的老和尚被两个歹徒欺压的时候,青州的官府来给他们主持公道了吗?也没有。
所以,我们说在那个时代老百姓没有安全感,所以要结交一些兄弟,这样我的势力就大了。当我受迫害的时候有兄弟来关心我,来保护我。
那讲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会问了,那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三国时代,《三国演义》那个时代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我们说《三国演义》的时代也是这样,只不过《三国演义》没这么写。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三国演义》写的都是社会的上层人,而《水浒》写的是社会的中下层人。上层人他是欺压别人的,是操纵别人的命运的。他们有权有势,有军队。《三国演义》写的主要的人物是哪几个?曹操、刘备、孙权。再往前面推一点,像袁绍、袁术、董卓,这些人他们是社会的强势群体,他当然不需要结交兄弟。
就从《三国》里面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三国》里面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结义的故事,就是所谓的“桃园三结义”,刘务、关羽、张飞结交为兄弟,三国也有结交为兄弟的。但是我们来看一看,当刘备、关羽和张飞结交为兄弟的时候,这三个人他们是社会的底层的人,他们是弱势群体。等到刘备有了自己的军队的时候,他就再不和别人结交兄弟了。
他后来也有关系很好的,你比如得到了诸葛亮以后,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多好啊。他自己说了,我有了诸葛亮就相当于鱼有了水一样,鱼水之情啊。但是他跟诸葛亮有没有结交为兄弟啊?没有。他们是君臣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因为刘备此时的身份变了,他已经是有力量的人了,能够操纵别人的命运的人了,他就不需要兄弟了。
实际上,我们讲在那一个时代人们为什么结交兄弟,我们不需要从刘备这个地方来证明的。因为下面,《水浒传》接着下面就写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结交兄弟的重要性。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是谁呢?就是林冲本人。
由于高俅的养子看中了林冲的老婆,所以林冲便被高俅等人设计陷害。被高俅陷害之后,林冲被刺配沧州。所谓的“刺配”,“刺”就是在脸上刺字,“配”就是流放——脸上刺了字,然后流放到沧州去,那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而且,高俅暗中指使人,让押送林冲去沧州的这两个公人——一个叫董超,一个叫薛霸——要在路上害了林冲。
董超、薛霸这两个人的武功显然不能和林冲相比了,所以林冲即使是戴上脚镣手拷,戴上枷锁,他仍然可以自保。所以,董超、薛霸在路上,在杀林冲之前一路上在折磨他,把他折磨得非常的(地)虚弱,直至奄奄一息,然后把他带到了野猪林里面,还骗他把他绑起来,然后才开始杀他。
奄奄一息的林冲被绑在松树上,薛霸拿起一根水火棍对着他的脑袋就要劈下来。林冲求饶,薛霸不允。林冲泪如雨下,一条英雄好汉眼看就要一命归西。这个时候,谁来救他?
所以,就在薛霸的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劈下来的时候,就听到树林的背后雷鸣似的一声,接着一条禅杖飞出来,一下子把薛霸的水火棍搁到九天以外。接着是一个胖大的和尚跳了出来,捡起禅杖就要打这两个公人。
林冲把眼睛一睁开一看,认得是鲁智深,马上制止了鲁智深,“师兄且慢动手,不干他两个人的事,都是高太尉差遣,你就饶了他们吧。”然后,鲁智深拨出身上的戒刀,把捆绑林冲的绳子割断,在这个时候鲁智深跟林冲说了一段非常感人的话。这一段感人的话可以用来诠释“什么叫做兄弟”。
他开口对林冲说的第一句话,最早的两个词就是“兄弟”,这一句话真的可以让林冲热泪盈眶。这么一段时间以来,高俅、陆谦、傅安、高衙内都在设计陷害他。这一路上,董超、薛霸不断地折磨他。他还是什么兄弟呀,他连人都不是了。到了这个时候,有人张口喊了他一声“兄弟”,他感觉一下子又回到人间了,一下又感觉到人间的温暖了。然后,鲁智深说了一段话,这段话我可以把他原话给大家念一下,然后我们来听一听,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分析。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有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
我们听这一段话。鲁智深不仅有这样一些具体的行动,而且这一段话里还写出他的心理活动。“洒家忧得你苦”,知道林冲吃了官司以后,鲁智深忧得他苦。
鲁智深这个人平时你感觉他有忧吗?他真是无忧无虑啊。他对他自己的生活于弄得一团糟,他从来不忧不愁的,但是此时此刻看到他的兄弟吃了冤枉官司,他忧得人苦。然后“放你不下”,“越放你不下”一直关心着对方。所以我们说,在林冲的头上有一张天罗地网,到处都是陷阱要陷害他,但是林冲的身后一个兄弟。有这一个兄弟就够了,他就能够逃脱这天罗地网了。

[画外音]
鲁智深的突然出现让读者们出乎意料,但是林冲这一次奇迹般的转危为安难道仅仅就是作者为了情节的曲折而安排的吗?在这几乎不可能事情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特殊的深长意味?

[鲍鹏山]
那么我们刚才讲到,林冲睁开眼睛一看,是鲁智深,而且鲁智深拿着禅杖正要打这两个公人,他马上就劝阻鲁智深,不要杀他们,跟他们无关,都是高太尉差遣的。然后,鲁智深就说了:看在兄弟的面上我饶了你们两个人,休再生歹心,不然我把你剁为肉酱。
然后,鲁智深命令这两个人把我的兄弟搀上,我们一起走,到前面村里的小酒店我们歇一歇。这`两个公人这一回全部被吓傻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口一声地叫着“林教头救我们,林教头救我们”,刚才林冲向他们讨饶,他们可是一点也不动心呐,现在林教头要救他了。
那么,我们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首先是鲁智深救了林冲。鲁智深救了林冲,表明这一个社会虽然黑暗,但是有鲁智深这样的人存在,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可以活下去的,我们还有一线生机。那么他救了林冲之后,他又要杀这个公人又表示什么呢?表示这个社会还有正义。你坏人,坏人你就应该受到惩罚。
所以鲁智深一出现,我们来看一看,刚才鲁智深不出现的时候,只有坏人杀好人,这个世界太让我们绝望了。但是鲁智深一出现,我们发现好人还有活路,坏人会受到惩罚,我们对这个世界又有希望了。而林冲在这个时候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林冲也主动站出来,救了这两个公人,又表明这个社会怎么样?还能够宽恕,还有仁慈,还有慈悲。
所以我们看,鲁智深这样的一个文学形象,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的。一个作家要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他不是随便的。我就写个人给大家好好玩一玩,不是的。他要在这个形象里面,要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社会的价值观。他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可能很黑暗,但是这个社会只要有鲁智深这一类人存在,这个社会还是有希望的。
那么,当林冲救了这两个公人之后,这两个公人有没有被感动呢?如果被感动了,那么原来想杀你,现在你这么好,你还救了我,我再不杀你了,那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了。但是我们说,不大可能。为什么?因为这两个人不是孤立的两个人,这两个人的背后还有高俅。他们不杀林冲,高俅可要杀他们。
所以这两个公人至此他还没有死心。当他们一起到了村里面的小酒店坐下来以后,这两个人才敢于开口跟鲁智深说话,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他说:我们不敢问一问师傅你在哪一个寺庙里面住持啊?这一句话问得很有意思,鲁智深一听就明白了。
鲁智深笑着说:你两个歹徒,你问我在哪里干什么?你是不是准备回去以后向高俅告状,让他来找我麻烦啊?
一下就看穿了他。所以,鲁智深不告诉他。但是鲁智深不告诉他也不是因为怕他,他是觉得没有必要告诉他。所以,鲁智深下面接着讲到了:你记着,高俅这样的人,别人怕他,洒家不怕他。如果让他碰到我,我让他身上吃三百根禅杖。
这话讲得真是让人解恨呐,一路写过来人们都怕高俅。你说那个陆谦,本来是林冲的好朋友,就是因为怕高俅,也设计来陷害林冲。林冲也就是因为怕高俅,一路忍让,到了今天。现在终于碰到一个人说,你们都怕他,我可不怕他。
实际上,鲁智深说别人怕他,也就包含着林冲也怕他。所以我们说,林冲跟鲁智深虽然已经是兄弟了,俩人有很多很多的共同点。但是,这俩人在个性上有非常非常大的一个差别。这一个差别就是什么呢?就是林冲怕,鲁智深不怕。林冲一直是怕的,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字“怕”,而鲁智深的一生就是两个字“不怕”。
因为林冲一直是怕的,所以他一直是委屈自己,一直是委屈自己,一直是忍让,一直是退让,最终退到自己最后是无路可退。
而鲁智深一直是不怕的。他只要觉得自己有正义的时候,他总是勇往直前的。你看鲁智深的一生堂堂正正,铮铮铁骨。所以,《水浒传》把鲁智深写得体格宽大,心地厚实。我们一想到鲁智深就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是那种很阳刚的形象,很正派的形象。为什么他给我们感觉有这样的一种气质呢?为什么他那么阳刚,那么正派呢?因为他不怕。

[画外音]
天不怕,地不怕的鲁智深下一步要怎样护送林冲前往沧州牢城营?而一直以来心事重重的林冲此时此刻他的心里最害怕、最担心的究竟又是什么呢?鲍鹏山老师又会在《水浒传》的字里行间读出哪些被我们忽略的信息呢?

[鲍鹏山]
他们在小酒店里边吃了一些酒肉,然后收拾了行李,还还了酒钱,最后是出离了村口。你看这一段叙述给你感觉很啰嗦,都是烦琐的小事嘛。在酒店里面吃了酒肉,然后还了酒钱,付了钱,买了单,然后收拾了行李,走之前肯定要带行李嘛,然后又走到了村口,写了四个“了”字——“吃了”、“收拾了”、“还了”、“离了”。《水浒》不是这么啰嗦的,为什么到这个地方他写得这么细呢?这些小小的动作细节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说这一些细节,就这四句话写出了林冲的那一双无助的、可怜巴巴的眼神。这四句话不是作者在叙述,也不是我们在看,他是从林冲的眼睛里面看到的。并且通过林冲的眼神让我们看出林冲此时的内心。他内心在想什么呢?
很简单,鲁智深刚刚救了他,带着他们到村里小酒店吃了一点。马上又要分手了,鲁智深会不会刚刚救了他,又会撇下他呢?如果鲁智深此时撇下他就走了,他怎么能够保证他下面是安全的呢?他怎么能够保证这两个公人就不会再害他了呢?所以,林冲此时还是非常非常地怕。
但是这个人又有自尊,这个人又有点羞涩啊,林冲还比较内向啊。他又不好意思直接说。一般人么就说:师兄啊,拜托你啊,求求你啊,你把我一直送过去吧。他又说不出口,他毕竟是个英雄,他是一条好汉,他有自尊呐。所以,他的这样的一些想法,这样的一些担忧,在心里又说不出。
要看到这一点,这样的读者那就是最好的读者了。好的作者一定要有好的读者才行,那好的作者把文章写得那么漂亮,你碰到一个糊里糊涂的读者,你把那个漂亮的,好的地方没有读出来,你不辜负了他吗?他不是白写了吗?所以,你读到这个地方要感动,一下子你就能想像出来,林冲当时太可怜了。
好了,现在到了村口了,眼看就要分手,这个时候林冲已经不得不说了。所以《水浒》写到了一个词,叫“嗫嚅”。什么叫“嗫嚅”呢?就是嘴巴里面吞吞吐吐说不出来,声音很小,结结巴巴,问了鲁智深一个问题:“师兄,投哪里去?”师兄啊,你要到哪里去?你下一步,你现在到哪里去?林冲自己知道了,我们肯定要到沧州去啊,你到哪里去啊?
这个话里面是有话的,“你到哪里去啊?”我就怕你去。我自从到小酒店吃饭——我们大家注意到小说写得很有意思,到了小酒店吃饭以后,就是公人跟鲁智深有个对话,然后林冲从到小酒店吃过饭,付完帐,收拾行李,一直到村口,林冲一句话都没说。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到了村口,就讲出这么一句话“师兄,投哪里去?”终于憋不住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林冲就像一个婴儿一样,就像一个婴儿要跟母亲分离一样,非常非常地可怜。
所以《水浒》这个小说,它写人的英雄豪气的时候,它可以写得慷慨激昂。但是写到英雄可怜的时候,也真的是写得让人泪下。

[画外音]
可怜的林冲在惊恐万状之中盼望着鲁智深的回答。这个风风火火的鲁智深会不会觉得已经吓倒了两个押送差役,而离开林冲回到自己的大相国寺菜园呢?鲍鹏山老师接下来又会对鲁智深有一段怎样标新立异的评点呢?

[鲍鹏山]
林冲问了这么一句话,鲁智深怎么回答?鲁智深真的要走吗?显然不是。
林冲还不大了解他刚刚结识不久的这个兄弟,这个兄弟的个性他还不大了解。鲁智深自己可能根本就没想到你怎么问我这个问题呢。所以,鲁智深马上就说了:“洒家放不下你,直送兄弟到沧州”。现在让我离开你,我不放心,所有我打定了主意一直送你到沧州。
这句话也真的可以使人热泪盈眶。我们可以想像林冲当时的心情。所以读小说你要调动想像力,从到小酒店一句话没说就是在担心这个事情,现在心上的这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下面的这一段漫漫的旅途,他有了极大的安全感了,而且有兄弟护送着,他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还有个兄弟陪他说说话,也可以解寂寞。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像林冲此时此刻他的心情,那真是一下子豁然开朗。
鲁智深在这个地方讲了一句话“洒家放不下你”,这个在前面他已经讲过几次了“洒家放不下你”、“洒家越放不下你”,这里又来一个“放不下你”。给《水浒传》做批注的,明代的一个思想家李贽在这个地方批了几行字。
他说:“这个‘放不下’太重要了。人正是因为放不下才能成为一个好人。放不下父母的,就能够成为孝子;放不下兄长的,就能够成为好兄弟;放不下朋友的,那就是好朋友。反过来,所有的坏人,不好的人也就是因为他放得下。”
这话讲得真有道理啊。我们自己不也有这样的体验吗?对吧。我们心中总有放不下的东西,父母我们放不下,我们要孝敬他;子女我们也放不下,我们养活他,要教育他;朋友放不下,我们要关心他,要帮助他。你如果这些都放不下,你就真的是一个好人了。鲁智深就是这三个字是最重要的。
当然,鲁智深不光是这三个字。我觉得鲁智深他的性格除了这三个字之外,还应该有另外的三个字,哪三非颠倒个字呢?叫“放不过”。为什么是这六个字?为什么又“放不下”,又“放不过”?
因为鲁智深在这个社会上,在这个世界上他常常会碰到两种人。哪两种人呢?一种是好人,软弱的人,被欺压的人,这样的人他就怎么样?“放不下”。还有一种,坏人,欺负别人的人,不明道德的人,对这样的人他还有一点,叫什么?“放不过”。这两点结合起来,那才叫鲁智深。
鲍鹏山《鲁智深的高贵》阅读 鲍鹏山点评鲁智深
所以,鲁智深的心灵里面,他的胸腔里面,他有两颗心——一颗是“慈悲心”,对于弱势群体他有慈悲心。还有一种是什么心呢?“杀伐心”,对那些不明道德的人,对那些贪财害民的人,对于恶霸,对于流氓,对于贪官,对于污吏,他有着不可遏制的杀心。
所以,我们看到鲁智深,他总是在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救人。第二件事就是什么?杀人。他一生只干两件事。这两件事干好了,他就成了大英雄了。
鲁智深这个形象直到今天,我们时代已经变化了,世道已经完全变了,我们仍然在读《水浒》的时候,我们仍然喜欢鲁智深。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有这两颗心。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仁爱,这个社会也需要正义。
现在,鲁智深要一直送林冲到沧州,所以林冲当然非常高兴,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但是,有两个人可是一点都不高兴了。这两个不高兴的人,我们可以想像出来,那就是这两个押送的公人,董超和薛霸。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
我们下一讲再讲。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7047.html

更多阅读

《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鳌江十二小 林凤秋今天,我们听课的内容是《鹿和狼的故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渗透的是一个有关生态平衡的话题文章先写了凯巴伯森林、鹿和狼共存,狼时刻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接着写居民对狼的大量捕杀;最

《要求特别多的餐厅》《猫咪分局》 大良的猫咪餐厅

《要求特别多的餐厅》两个年轻的绅士,从头到脚一身英国士兵的装束,肩上扛着亮晶晶的猎枪,身后跟着两只白熊一般大的猎狗,走在深山小径,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边走边谈着话“整个说来,这一带的山都不行啦。连一只鸟一头兽都找不到。真想砰、砰

阅读《李林森的故事》有感 读成语故事有感

这几天在网上阅读了《李林森的故事》感触颇深,李林森用他42岁的短暂生命,书写了一曲忠诚对党、一心为民的奉献之歌,永远值得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去学习、去感悟、去实践。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我们应该向李林森同志学什么、怎么做?李

2012杭州中考作文《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样是赏鉴中考作文,《语文报》就做得有创意。作文三重奏栏目里,除了初三考场佳作,还请作家来写同题作文,也邀初一初二的孩子来试手。正如头版大字所说,在如此这般的“类型博览与鉴评”中,组成了“多维展示特色专辑”。2012杭州中考作

声明:《鲍鹏山《鲁智深的高贵》阅读 鲍鹏山点评鲁智深》为网友高山流水君莫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