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点钟左右,盼望已久的太空第一课终于开讲了。看着神采奕奕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漂浮着在天宫一号为孩子们上课,我们感到特别的新奇,因此整个上课过程,我们都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珍贵、奇妙的镜头。以下几个镜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镜头一:指令长聂海胜首先表演了太空神功悬空打坐,他悬空着在天宫一号中转了一圈。
镜头二:在太空中测人体质量,指令长聂海胜保住仪器,形象地解释了牛顿第二定律。
镜头三:王老师推一下单摆上拴着的小球,小球奇妙的转了起来,换了一个方向还是转,原来小球处于失重状态下就可做圆周运动。
镜头四:王老师拿出一个饮水袋剪开口,在失重的情况下,水不会自己流出来,她挤出小水滴,小水滴在空中飘着,王老师一口把小水滴吃了进去。还幽默地说:如果诗人李白生活在太空,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了,因为在太空中根本不会出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现象。
镜头五:从水膜到水球的过程。王老师用一个简单的金属圈在水袋里一晃,在失重下水的表面张力就形成了水膜,来回晃动水膜也不会破裂。她又把中国结贴在水膜的表面还是不破,接着她又往足够结实在水膜上加水,水膜逐渐变厚变成了水球,她抽掉了小气泡,加上红颜色,最后形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红球。真是不可思议。
王老师的讲课不仅生动活被、深入浅出还大量运用了对比。一是同一物体在地球和太空中两种现象的对比:单摆运动小球的对比。二是同一物体在太空中状态的对比:都是陀螺一个静止一个转起来不同状态的对比。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这次太空授课还有一个特点是地面学生和太空上的老师的互动做的特别好,一个学生问:在太空中怎么分上下?王老师用自己身体在天宫一号中的旋转说明了在太空中无所谓上下,还说了因为习惯我们把冲着地球方向的地方叫下,因而铺上了地板。这样的讲解特别有说服力。孩子们还提出了太空中的水是怎么来的,能否回收利用、太空垃圾和航天员在失重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等等问题,这好像也是我们每一个关心航天员健康的人所要问的问题,通过聂海胜的解释我们都放心了。
这节太空课,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和感受了在失重的情况下种种奇妙的现象,激发孩子们对美妙太空的向往,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在为我们祖国骄傲自豪的同时,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赶上了这样的好时候,能够听到来自遥远太空的神奇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