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经济生活中的贸易顺差
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基数不断增大。自1994年以来,我国总体上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局面。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顺差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持续的贸易顺差和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贸易顺差,在中国是一个极度敏感的词汇。它的一举一动涉及到政策的制定,涉及到我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乃至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规模对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贸易顺差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要正确看待贸易顺差的影响,巨大的贸易顺差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巨大的贸易顺差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和其他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加大,尤其是美国。与此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金融风险。为了应对这一系列的风险,国家先后采取了应对过大的贸易顺差的措施。
虽然中国是资源大国,但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过大的出口使资源大量的减少,可以看出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在日益复杂的今天会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一味的追求出口,有些企业就没有花更多的资金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方面。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要清楚的看到制造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不是自己,而是那些外商投资企业,他们才是主要的受益者。我们看到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为主,这种增加会导致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外汇储备不断上升,这种情况的可维持性日益脆弱。与此同时,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对贸易顺差的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而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明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发展,努力使我国的贸易顺差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促使我国对外贸易科学,可持续发展。
1.2关注贸易顺差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怎样保持贸易顺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已经成为从企业到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使我国掌握核心竞争力,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促进我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对贸易顺差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对贸易顺差透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虽然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但是可以说这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顺差,这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巨大的贸易顺差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困难和挑战,带来了若干棘手的问题,但是对外贸易与贸易顺差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是不容否认的。贸易顺差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偿付能力,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改善国内产业水平,推动技术进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经济利益日益复杂的今天,合理的贸易顺差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对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有着长远的意义。中国出口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一个双赢的结果,绝不像某些西方国家宣传的是外方吃亏、我们独享好处。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贸易顺差带来的影响,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才能让贸易这架马车更好,更平稳,更快地拉动经济增长。
1.3我国贸易顺差的发展及未来走势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我国贸易差额的发展概况和走势,以便我们应对我们的现状,下一步采取更好的措施,促进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相比现在的中国,以前经济相对落后,但是国家采取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方针战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贸易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逆差转为顺差。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曾如此。我国也不例外:上个世纪80年代,进出口贸易1年平衡,两年顺差,其余7年逆差,合计为42.9亿美元逆差。而从1990年起,情况就完全改变了,除1993年外,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亿美元。正如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所说,历史数据表明,中国出现贸易顺差的时间并不长,持续出现顺差从1994年才开始;顺差的规模也不大,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多数年份在3%以下。直到2005年后,顺差增长才有所加快,2008年达到2981亿美元,占GDP的6.9%。但与德国、日本等贸易大国相比,中国贸易顺差并不算多。德国自1952年以来,连续58年保持贸易顺差,顺差占其GDP最高时曾达到8%。日本自1981年以来,连续29年贸易顺差。美国在二战后曾出现过连续20年的顺差。一些海湾国家受资源禀赋影响,也长期保持大额顺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贸易顺差持续下降,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继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下降34%后,今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42.5%,顺差占GDP比重降至2.2%,已处于一个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海关总署10日公布2010年全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减少6.4%。与此同时,中国贸易顺差与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从2008年的11.6%降至2009年的8.9%,2010年进一步降低至6.2%,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中国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同比减少34.2%。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贸易总值。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商务部数据显示,1至3月全国进口总额达到4006.6亿美元,创季度规模历史新高,增长32.6%,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在我看来今年首季出现贸易逆差,重要原因是因为一季度是很多企业原材料进口的高峰,而全球通胀时代资源品增速较快,推动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双重作用力导致逆差出现;另一方面,这也显示了中国内需的旺盛对推动进口增长的作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家不断采取措施积极地应对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在不久的将来,国家会努力地把贸易顺差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不会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虽然出现了贸易逆差,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我想未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走向仍然是贸易顺差,只不过是比较合理的贸易顺差。
1.4贸易顺差内涵与结构的简单概括
1.4.1贸易顺差的理论内涵
什么是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
1.4.2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是靠货物收支的顺差,服务收支又是逆差,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实际货物的出口来获取顺差。而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中,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这反映了我国吸引外资从事直接生产的政策和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管制状况。
第2章我国贸易顺差的经济效应
2.1我国贸易顺差之利
某些西方国家宣传的是外国吃亏,中国独享好处。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对于一定程度的贸易的顺差对于中国和外部世界是一个双赢的结果。首先,一定程度的贸易顺差有利于促进国内外经济和福利的增长,有利于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比如说我国连年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增加,因而贸易顺差的增加,可以弥补财政赤字,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贸易顺差是中国的出口企业赚了钱,同时也使国外的人们买到更物美价廉的东西,提高进口国的购买能力和生活水平。其次,贸易顺差可以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的能力。可以增强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表明中国有良好的国际偿债能力,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最后贸易顺差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贸易顺差使得我国有充足的外汇干预市场,为保持人民币稳定和执行主动地对外经贸政策创造了条件。由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资,中国资本流动性实际上比较大。在资本流动性实际比较高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加强了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的效应,增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
2.2我国贸易顺差之弊
我们在看到贸易顺差给我国和国外带来利益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过大的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没有好处,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第一,贸易顺差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不利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说2008年经济危机,我国珠三角地区有多少企业倒闭了。他们就是没有合理的规划,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太大了。更深层次的是过大的出口使资源大量的减少,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在对外的方面,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中国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与美国贸易逆差比较大,使用反倾销最多的是美国,中国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并且中国被反倾销案例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同时贸易顺差提高了外汇成本,增加了汇率风险。中国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每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中国外汇储备都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在对内的金融市场上,贸易顺差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贸易顺差意味着国内供给增加。因为国外对我国人民币需求大,这就要提供相应的人民币。这样的话,我国经济可能要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了防范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中央银行不得不维持现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从而推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且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甚至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第3章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
3.1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观原因
我国1994年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总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随着贸易顺差的加大,我国的外汇储备也随之不断地增加。有人好问了中国为什么能长时间保持贸易顺差呢?下面我从主观和客观这两方面谈谈。从主观上来看:
在内需方面,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生产力大幅提高,但消费需求有待于进一步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平均达9.6%。在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温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上说,我国GDP年平均增速在7%。虽然我国的经济在增长,但消费增长的比较慢。所以我国一直强调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出口的拉动向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种转变对于我国保持贸易顺差在一个合理的区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委员们都在强调我们要扩大内需,这对我国贸易在国际上处于有利的地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我国不扩大内需,使出口不断加大,那么我国的贸易顺差有可能还会加大。
在经济结构方面,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中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主要的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等则以出口技术密集型为主,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出口以日用消费品为主,国际市场对此需求较大也较稳定,受经济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而且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明显,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还有一点是我国生产成本比较低,决定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国际组织数据测算,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我国充分利用了劳动成本低的优势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扶持进口替代产业日趋成熟。保护某些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对其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诸如保险、汽车等行业。
在储蓄率方面,根据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可以推出国内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等于贸易差额。令I为国内投资,NX为净出口,S为国民储蓄。根据等式S=I+NX可知净出口是由国民储蓄和投资之间的余额来决定的。如果储蓄相对于投资越大,则净出口也就越大,贸易顺差就越大。
3.2我国贸易顺差的客观原因
首先,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外部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出口增长。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强劲的增长,不仅拉动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可能减少部分进口的需求。在这种良好的态势下,更加促进国际产业转移,外商来我国进行投资。事实上,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也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受益者。目前,我国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例如2009年外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9%,创造的顺差接近顺差总额的2/3。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中国加工”赚取高额收益。他们从日韩等我周边国家进口零部件,在中国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获得设计、研发、批发和零售等环节的高额利润,留给中国的仅是微薄的加工费。
其次,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贸易顺差。按照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原则,中国主要对海外原材料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需求较大。但一些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等为借口,对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设备施加种种限制。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发达国家对华出口限制出现了军事与高科技并重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更多地从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对华出口,通过种种管制手段来确保其国家实力的领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有关出口管制部门,在对华高技术出口和项目合作方面实行的严格管制措施,也是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人民币可能被低估,有利于出口和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型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了进口,带动了出口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使贸易顺差进一步过大。
在上述主、客观因素影响下,预计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双顺差”格局,外汇储备较快增长。其中,受对外贸易较大顺差和经常转移、收益项目下净流入增加的影响,经常项目仍将保持较大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增速有可能趋缓。虽然服务贸易仍将持续逆差,但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足以带动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并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稳步提升。
第4章处理我国贸易顺差的政策建议
4.1量化宽松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
从上面可以看来贸易顺差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可是一旦贸易顺差过大就会使我国在国际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使我国的外汇风险和成本加大。所以要把贸易顺差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我国也在努力做这件事。但是有些大国对我们的压力使我国不能保持这样合理的贸易顺差,甚至想让中国变为逆差国(我的观点不一定逆差国就全都是坏处,可以参考顺差的利与弊)。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强大的美国。说到美国,就不得不提中美经济关系。中国大量的生产产品去卖给美国,美国就拿印的美元去换中国的产品。中国获得大量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货币,这就是所谓的外汇储备。再用这个外汇储备去买美国的金融资产,就形成一个循环。例如,根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是1.16万亿美元。中国能得到比较充裕的美元去购买美国的国债。有人好说了这个跟贸易顺差有什么关系?这下我们就要提一下美国的人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他在2010年11月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是一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通过这个政策,我国原有的贸易平衡就会被打破。最终就会造成即便在现有既定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也会逐渐消失,直到进口商品价格具备优势,贸易顺差变成了贸易逆差。中国持有美国大量的国债也会变得相对贬值。对于中国来说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4.2处理贸易顺差的合理政策
面对着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办法,使贸易顺差尽量保持在合理的区间里,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我们应该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改变过去依赖低廉价格的发展策略,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升级。不要一味的追求靠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方式,要不断研发追求高技术产业出口。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足10%。因此要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出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们要积极做好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的进口,重点引进关键设备和创新技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支持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新能源和环保节能等产业。同时坚决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调整优势产品、供给垄断产品。
在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服务贸易又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规范合理成本的增加和价格的合理上升。完善进出口税收结构,优化进口渠道,加快推进涉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贸易融资政策的创新力度,以及进一步完善贸易便利化的政策。要推进服务贸易的立法,大力发展技术转让、金融保险、设计咨询等领域的国际贸易服务,特别是加大对服务发展所需要的商业设施,基本设施以及配套设施的投资,重点发展商业、饮食、文化、出版、医疗以及计算机软件等部门,提高这些部门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加快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积极承接新一轮的国际服务业转移。
第二,我们要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采取促进消费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消费担保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依靠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减少贸易顺差的最佳途径是鼓励内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于内需的刺激,使产品由出口转内销,从而减少出口,减少顺差,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因为减少顺差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政府关切民生,增加财政投入,增加医疗、养老、教育的财政收入,努力增加公共支出,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以及教育体系等。尤其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不要发展成廉价劳动力多的要素优势。努力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应加快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要想过大内需,同时也要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这样有利于缩小我国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强化公司治理,降低企业留存收益,企业投资随之降低。使政府支出由投资向消费转移,直接全面降低政府储蓄,间接地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刺激消费。
第三,要不断加强国际贸易的合作和交流,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和建设。我们要冷静对待贸易摩擦,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实现贸易收支平衡。鼓励企业与外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此外还需要加强海关、外贸管理、外汇管理、银行、商品检验、运输管理等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验核进出口商申报的进出口贸易的真实性及其报价的可信性,以核实相关的统计数据,确认贸易差额的准确性。对科学合理的优惠政策要坚持和优化,对不符合WTO规则,特别是有损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优惠政策要及时调整。鼓励能和有完善的营销网络和管理经验的国外企业合资合作,学习先进技术。鼓励建立比较完善的自主国际营销网络,对出口市场进行调整,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深度开拓海外市场,比如大力开拓南亚、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尽快健全期货市场,完善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从而最终获得国际市场的参与权和话语权。要保持对石油、棉花、有色金属的战略物资储备,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点节能技术和重要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等设备的进口,以防供给冲击。咱们可以看一下2011年我们2月份的铜和铝的有关数据: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中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2月进口235,469吨,1-2月累计进口599,719吨,累计同比比减少2.4%;废铜2月进口25万吨,1-2月累计进口61万吨,累计同比减少0.6%;另有数据显示,中国未锻造的铝及铝材进口60,202吨,前2月累计进口278,888吨,累计同比减少3.3%;氧化铝2月进口22万吨,1-2月累计进口57万吨,累计同比减少47.7%;废铝2月进口14万吨,1-2月累计进口37万吨,累计同比减少13.9%;中国2月出口未锻轧铝32,589吨,1-2月累计出口91,808吨,累计同比增长24.9%。从数据看出我们仍然要加大对有色金属的进口,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又要合理的安排出口的数量,从大量的数据看出我们对有色金属的战略储备的规划任重而道远。
第四,要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抓紧研究择机盯住按贸易加权的一篮子货币汇率机制的可能性,必要时刻适当利用人民币贬值来支持出口。加强外汇的管理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增加汇率的弹性。对内要完善国内的市场建设,以法治来促进外贸的良性发展。但同时也允许人民币适度升值,这样有利于企业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连续数年高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适度规模,且贸易顺差居高不下,要更多考虑对宏观经济平衡的影响,避免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导致基础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进而引起资产市场泡沫,乃至全面的通货膨胀。加快完善汇率形成制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着眼长期必须坚持货币独立性,逐步使汇率水平在市场基础上确定,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总之,中国外贸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强科学规划,继续努力工作。我们要高度重视贸易顺差问题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也要正确认识贸易顺差的客观必然性。只有清醒认识到贸易顺差的成因,才能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只有关注顺差的利与弊,才能让我们在行动时做到有的放矢。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的对外贸易会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势头。
4.3关于农产品的贸易政策
上面的措施我想会给大家一个宏观的概念,近几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领导,更加关注“三农”问题,把农民的利益放在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听起来农民和贸易的关系联系不是很大,但是农民的农产品可能要出口,赚更多的钱,使自己的口袋真正的鼓起来。农民使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国门,使自己在贸易顺差中占据主动,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及时提供完备的农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农产品出口市场供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只有在信息资料充分的条件下,中国农产品出口才不会产生盲目性,最终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商遭受较大的损失。我们要购买农产品数据库,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可以建立专门的农产品出口信息中心,向国际咨询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以及国外的一些统计组织、行业协会购买国际农产品数据,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动态分析,及时、无偿地向农业企业和生产者以及农产品出口商数据以及分析的结果。也应该加强与中国农业出口联合会以及农业协会的合作,及时获得农产品市场信息。主要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等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派遣农业专员,负责收集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农产品贸易信息,并及时传回到国内,供农产品生产者和出口企业参考,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驻各国大使馆、领事馆的作用,协助收集农产品贸易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国外农产品贸易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与此同时制定一些与农产品有关的法律,比如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第二,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取农产品达到国际标准,达到国际标准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达到一些国家的国别标准,才能占领该国的农产品市场。加强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强化中国质检中心的国际信誉,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其达到国际互认的水平。
第三,加快建立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疏通农产品出口渠道,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完善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退税制度,调整农产品增值税结构,将一些按深加工品征收17%的增值税的产品,调减到按加工品13%征税。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今后一定要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其实施方法是沿海地区应率先取消特产税,其他地区要逐年减少特产税征收范围,争取在3年到5年时间内取消农业特产税。取消出口的统一经营,具备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均可经营,出口价格可由行业协会统一协调。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出口等各个环节的连接,建立国务院部际协调机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农产品出口事宜,为农产品出口提供联合服务。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和免费服务力度,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贷或信贷担保。借鉴美国的经验,采取“出口信贷担保计划”,为进口中国农产品的进口企业提供国家信贷担保,以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为提高国外农产品进口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信心,可以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提供信用保险,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并对农产品出口企业降低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费率。为提高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需要整体降低中国农产品出口成本,一方面可以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免费产品检验服务,降低鲜活农产品航空运输收费标准,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第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寻找商机。辅助农产品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农产品展览和展销会,让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能尽快认知世界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以及产品特点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发现中国农产品的差距以及提高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资助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国外进行农产品宣传和促销活动。加强和国外主要农产品进口商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无公害出口示范基地、无规定疫病区出口基地。由农业部出资,委托著名农业高校、外经贸高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对于农产品出口热点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关于热点问题的选定应由中国农产品出口商以及农产品出口协会以及农业部共同讨论,由农业部最后决定。资助研究开发新技术、引进新产品。
4.4如何应对中美贸易
如果说对农民出口贸易的支持是对内具体的措施,那么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往来正在与日俱增,贸易摩擦也在不断的加大,我们对外美国也要有具体的对外的措施。中国和美国分别是经济中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可以说他们的贸易往来对全球的贸易乃至经济的发展都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853.4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2.9倍。美方对华直接投资累计超过652.2亿美元,是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地之一,中国对美投资也已经超过47.3亿美元,且增长迅速。双方在能源、环境、科技、教育、人文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贸易往来的频繁和巨大,那么巨大的收益背后必定包含着一定的贸易风险,那么中美两国如何更好更有准备来应对这种情况呢?
第一,要合理的看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我们国家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中国和美国的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有着必然的联系,当人民币低估的情况下,买中国的东西更便宜,更有利于出口,从而造成巨大的贸易顺差。所以我们在看待中国和美元的汇率问题上,不要一味的去追求人民币贬值出口的好处上,其实对人民币汇率适当的提高,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呢?
第二,中国应该改变贸易增长方式,用内延式增长取代外延式增长,也就是说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出真正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去取代那些依靠贸易加工和依靠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增长方式。而美国应该取消他们对高技术的禁售,他们应该增加对技术的出口,来改善贸易收支。与此同时要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投入。
第三,中国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要增加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加大对一些高技术的引用,来过大自己本国的优势。同时国家要扩大内需,适当降低储蓄率,尽快建成各种社会保障机制,不要使中美贸易问题走向政治化。
第四,中美两国可通过双边对话和磋商解决问题。比如说中美经贸论坛,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不断完善自己的市场机制,要尽早的使美国承认自己的市场经济。可以在贸易上与美国不断合作,可以加大对美国贸易的投资。中美可以实现结构互补、优势互补,不断地减少两国的贸易摩擦,最后实现双赢的局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环境的日益复杂,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地加大。伴随着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对美国出口环境不断恶化。我想中国要想在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中占据主动,根本是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出真正自己的产品。利用自己的劳动优势,然后再增加技术投入,我想中国在不久将来在应对中美贸易时候,更加从容不迫。同时我们也要对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信心,从各种数据可以看出,中美两国贸易在摩擦中迈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