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5采用后风扇布局,在改动较小的情况下将涡喷发动机改装为涡扇发动机,涡扇-5是一种无加力型中小推力级别发动机,在涡喷-6发动机的基础上取消了加力燃烧室,增加了后风扇。涡扇-5配套轰-5改进型,其推力比涡喷-5甲增加了35%,耗油降低30%,由于轰-5改进型下马,涡扇-5的研制工作于1973年终止。
1964年910甲涡扇-6设计正式开始,是中国第一次完全自行设计双转子加力式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全加力推力达到惊人的12.5吨,指标和引进的AL-31F相当。1979年实现高转速长时间稳定运转,1981年完成全加力地面试验,推力达到预定指标,但油耗仍然偏高,寿命不足。随后还进行推力达14.1吨的改进型涡扇6甲研制。1982年涡扇-6正式通过24小时飞行前试车,其配套的歼-9型高空高速歼击机项目下马,歼-13决定改用仿制米格-23配套发动机涡喷-15型。涡扇6没有完成最后研制。
涡扇8是我国首种大型喷气客机运-10计划配套动力,代号915甲,该发动机在运10下马前已在一架波音707上进行过试验,但正如涡扇-6一样,在运-10和远程轰炸机两个项目下马后,涡扇-8也停止研制。
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斯贝MK202曾经装备英国F-4K鬼怪战斗机上,斯贝国产化是涡扇-9秦岭发动机,歼轰-7A批量装备部队时,距引进斯贝已过30年,早已落后,制约了飞豹发展。
苏-27对中国航空影响是全方位的,其AL-31F型涡扇发动机及其衍生型号更是撑起中国天空长达二十年之久。可以说这种推重比达到7一级(“斯贝”是5一级),推力达12.5吨,兼具可靠性和泼辣性的发动机是造就苏-27成为一代名机的关键因素。苏-27/30、歼11、歼11B、歼15和歼-10均使用AL-31F系列,俄按照我方损耗数量向我方交付新发动机。
涡扇-10发动机是涡扇6之后中国再次尝试,从80年代后期用时20多年。已装备歼-11B和歼-11BS战斗机,在南海拦截美国P-8A巡逻机的海航歼-11B使用的就是涡扇-10发动机。涡扇-10大涵道比无加力改进型涡扇-20发动机是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计划服役时的配套动力系统,性能要明显优于目前运-20使用的D-30KP-2及其国产型WS-18,已在伊尔-76上展开试验。
涡扇-11装配的JL-8称作L-11,2002年定型的涡扇-11也是我国第一种投入批量生产的涡扇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小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空白,为JL-10猎鹰引进的AI-225-25F发动机(正是AI-25的深度改进型)的国产化,以及自行研制新一代小推力涡扇发动机(岷山系列)打下了基础。
鹘鹰歼-31和利剑隐身攻击无人机用的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贵航黎阳仿制RD-33国产型涡扇-13即将批量生产。
D-30KP-2的国产型号由成发厂仿制,为涡扇-18,由于涡扇-20良好,涡扇-18未来的主要用途还是保障现有使用D-30KP-2发动机的伊尔-76/空警-2000和轰-6K机队,逐步摆脱对引进产品的依赖。
涡扇-15是歼-20的目标动力装置,我国第一个从核心机开始就完全自主研制的涡扇发动机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