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出租司机的能侃,今天再次经历了一下。
从鼓楼坐车,没到德胜门司机已经侃到阿富汗了,言语中对军事似很熟悉。
到德胜门以后堵车,司机不再侃阿富汗,说绕一下行不行,我说可以。司机说绕道不吃亏,看你挂个照相机,我带你看个门,里面种的兰花特好,当年朱老总都去看,你记住了,以后有空也可以去拍。
狐疑中询问来历,坦然自言其祖父为余秋里中将的司机,自己这门手艺乃是家传。
余秋里?莫非是那个独臂将军?
余秋里中将
对。司机如数家珍,告诉我开国将领中独臂的一共十个半,你知道有几个是断左臂的,有几个是断右臂的?
这。。。萨怎么知道?反正不能是断双臂的对吧?那肯定没法打仗了。
司机一笑。
问问有何秘闻,摇头,讲祖父嘴严,偶尔听闻军国大事从不乱说,不然吃不了这碗饭。当年将军待司机,警卫员厨师和保姆如同家人,情谊甚深,不乱说一个是纪律,一个是感情。
同乘的一位朋友道,余秋里,不很熟悉,前些日子的电影《太行山上》里头有个独臂刀贺炳炎杀鬼子的镜头,那倒是个独臂将军。
萨记得这个情节,还有那口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鬼头刀。梁家辉的动作够精彩,只是情节属于艺术夸张。贺北生回忆,其父确曾在肉搏中砍死过一个鬼子。不过,地点并不在平型关,而是在雁门关,而且只砍死了一个,并没有电影那样夸张。
《太行山上》中贺炳炎的形象,断的手臂显然是弄错了
司机笑道,这个贺炳炎是贺龙的干儿子,特别能打,的确是独臂,而且是余秋里的铁杆。解放后余管后勤,贺到西南,来北京就象李云龙碰上赵刚,非得一醉方休不可。
一句话勾起了萨的话痨,我说我记得他们阿,这两个人在抗战时候搭档的,两个人指挥120师三支队,贺炳炎是旅长,余秋里是政委。两人有个外号叫“一副手套”,盖两人一断左臂,一断右臂,军需发东西,只要给他们一副手套就够用了。日本人把三支队称为“一把手部队”,得名也出于此。
此外,贺炳炎还是毛泽东特批唯一可以不敬军礼的将军,因为他没有右臂,无法敬礼。
真正的独臂将军贺炳炎
司机一直点头,到这儿摇头了,说这个不正确。因为授衔的时候,至少还有一个晏福生(中将),一个童炎生(少将)是缺右臂的,要特批不用敬礼,至少要一下特批三位。
有道理,萨说。
司机道:不过,他们俩倒还有一件轶事跟断臂有关。抗战时期,开会的时候余贺二将常常一同登台,而且都烟瘾很大。若是烟瘾犯了,贺炳炎就会用左手取烟,与此同时,余秋里肯定会在用右手拿火,而后两人互相服务,喷云吐雾,动作珠联璧合,行云流水,是三支队开会的一景。
听得不禁神往。
忽然想起一事,问道:老哥,你刚才讲到断臂将军一共十位半,十位也就罢了,这半位是怎样算法?
司机笑道,那半位,是四野骁将龙书金。
据说龙书金是一位十分独特的将军。
可是。。。再独特他也是一个人啊,为何称作半位呢?
司机道,称作半位,是因为龙书金伤得蹊跷。他是当团长时在山东被日军击中断臂的,子弹把骨头打断了,却没有伤到神经。当地医生医术奇特,把打坏的骨头取出,然后用夹板固定。结果龙书金伤好后,左臂中间缺了一段骨头,看来短了一截,而且不能抬起。但其下臂和手掌比常人还要灵活,穿针引线易如反掌,手掌可以横向旋转一百八十度,肌肉发力胳膊可以暴长,比普通人的胳膊还长。
实在难以想象这是人类的手臂。
因为这种情况,龙书金在独臂将军中只能算半个。
龙书金
司机又说,龙书金是神枪手,虽然独臂依然百发百中,李天佑的警卫员也是神枪手,要和龙比试。龙答应了。两人各打一百发子弹,结果龙书金只赢了一环。
警卫员不服,说是首长枪好,如果换过来打自己不会输。
龙书金二话不说,伸手就把自己的枪递过去,然后。。。
说到这儿,司机看看发呆聆听的老萨,笑笑说 – “您到了,一共二十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