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淑凤
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中国关工委早教项目专家,在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儿童身心发展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在儿童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方面颇具创新。
为父母撰写了大量实用教材,如《0~3岁感觉教育同步指导手册》; 《救助父母,救助儿童》丛书,《戴淑凤45年育儿门诊解惑》等几十部著作。
1992年涉足儿童感觉统合的发生、 发展、发展障碍的研究及其教育训练,在10多年的训练中,接触了几千名存在着轻重程度不同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儿童,在感统失调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内北医大1992年研究报道儿童(6~12岁学龄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北京为46.2%,继后上海、南京研究报道分别为52.7%,为34.9%。这些让人惊叹的数字,说明感统失调简直成了现今“儿童文明病”。感统失调严重影响着整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社会和谐安定带来危害。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通俗点说,就是指“大脑不能正常、有效地指挥机体运作,犹如城市交通总指挥部失灵,于是交通处处梗阻,整个城市乱成一团。”
人的感觉系统有视、听、嗅、味、触、前庭平衡、本体(动觉)等六大系统,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其中前庭平衡感觉的发展水平对机体的高效运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类型是:前庭平衡觉统合失调、本体感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以及由此引发的视听知觉障碍。
“前庭感觉器官”在哪里?前庭平衡感觉统合如何发展?是什么导致了失调?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前庭觉统合失调”呢?又如何帮助前庭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呢?从2012年1期起,我们特邀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戴淑凤教授为我们详细解读关于感统失调的问题。
“前庭平衡器官”不在老百姓理解的“前脑门”处,而是在内耳里面,包括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三种结构。椭圆囊、球囊的作用是感受机体某种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和头部位置的改变,如水平前进后退,上升下降。三个半规管的作用是感受任何平面上不同方向的旋转变速运动。因此前庭器官主要控制人的重力感觉和平衡感觉、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从而能够做出各种协调的动作和快速高效的动作计划。这种运动能力是婴幼儿各项职能发展的基础。
前庭感觉统合还负责管理注意力、情绪、方位感、距离感、物体感等与学习能力有关的能力的发展。所以,前庭感觉失调就会导致空间感知觉不良,而空间感知觉不良又会引发一系列学习上的困难。
前庭平衡感觉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脑科学研究指出,胎儿脑发展情况与个体日后的智慧、情绪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前庭知觉的发展是从胎内开始的。妊娠第9周,前庭核出现,前庭系统开始在运动中发育。到第24周前庭器官如成人般大小,小脑出现髓鞘,并与前庭核连接,出现复杂运动。出生后翻身,打滚,坐,站,走,跑,跳,钻,攀,跳绳,手的抓、捏、穿、揉等感觉运动信息反复传入大脑,一步步促进着前庭功能的健康发展。
儿童前庭平衡失调的表现
幼儿期的主要问题是:①多动:毫无目的地好动不安,一会儿打翻台灯,一会儿打碎杯子,磕碰不断,防不胜防。到了幼儿园麻烦更大,到处游走,站起趴下,出出进进,断不了招惹同伴,搞点恶作剧,影响课堂秩序;②注意力不集中:玩什么都没有常性,玩不了三五分钟就又胡乱动别的;③好冲动:情绪波动,动辄大喊大叫,大哭大闹,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甚至打斗,无故弄坏玩具,碰翻同伴书包,文具;有些儿童还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表达困难等。总之,他们比一般孩子更让家长感到难带和累心。
孩子长大到了儿童期或儿童期后,除了以上表现外,还会出现动作笨拙、动作不协调、学习能力与智力不匹配、学习成绩落后等问题。主要问题如下:①过分分心多动:无目的地好动,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切橡皮,抠指甲,胡乱画,恶作剧,挑逗,捉弄同伴,影响课堂秩序;②学习能力与年龄不匹配:虽然到了上学年龄,但各种能力尚不成熟。上体育课参与性很差,跑步、跳高、跳绳很难完成,手工操作性工作常需要家长帮助,完成拼写、计算常常出错,虽然智商不低,但是学习成绩落后;③写作业磨蹭,一般同学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这样的孩子要磨蹭几个小时,常常需要家长“陪读”、“陪写”到深夜;④情绪容易冲动,好发脾气,又易受挫折,虽然常想表现自己,但由于动作的协调性、计划性、准确性差,遭同伴讥笑,甚至厌恶与排斥,从而沮丧,没信心;⑤人际关系紧张:不善于与他人分享快乐,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与需要,遇到不满意时就会大发脾气,甚至与同学打斗,产生破坏行为,因此,同学关系比较紧张,不受同伴欢迎;在家表现不听话,常常与家长闹对立;⑥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由于运动能力与语言发育紧密相关,所以运动发育不良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述与生长能力。孩子可能出现语言表达欠佳,不擅长复述故事与经历,或复述不全,缺乏逻辑性。有的孩子话很多却无重点、好插话,写作文平淡,词汇贫乏等;⑦眩晕恐高:由于前庭平衡觉失调,容易晕船,晕车,晕电梯,不敢自己搭乘电梯,不喜欢玩秋千,甚至做旋转动作也要晕倒,怕上高处或跨越水沟,不喜欢被举高,由此导致适应环境能力很差。总之,他们比一般儿童更容易令老师感到棘手,令家长感到很累。
儿童前庭失调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儿童前庭平衡失调呢?应当说从孕育到出生后生长发育各阶段所遇到的任何不良事件,都可能对发育中的大脑造成伤害,从而影响感觉统合功能的健康发展。大致说来,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孕期因素:孕期环境污染、放射性污染、病毒感染、孕妇不良情绪、怀孕期间运动不足、长期卧床保胎、胎儿胎位不正,以及遗传因素等,都会导致胎儿感知觉机能发育不良;②出生时因素:宫内缺氧、出生时难产(剖宫产、产钳助产)、新生儿窒息、严重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并末能进行干预性早教训练;③婴幼儿期运动不足:躺的多,抱的多,缺少翻身打滚,尤其是爬行不足或者从未爬行,以及长期使用学步车,会走以后过度保护,运动少;④早期母爱剥夺: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新手父母没有经验等因素,很多人孩子生下来交给月嫂或保姆带,岂不知这其实是一种剥夺母爱的“残忍”做法,会给婴儿早期感知觉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危害;⑤家庭环境:高层居住,邻里互不来往,孩童之间的你推我搡等运动缺失,家长保护过度,孩子运动减少。这些因素都会从不同角度影响孩子前庭功能的健康发展,所以,预防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才是根本措施。
前庭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与矫治策略
如果发现孩子有些不对劲,首先不要焦虑,可先向专业医生或懂得特殊教育的老师咨询。因为孩子都是发展中的孩子,存在一些发展偏差是相对的,只要及早帮助孩子,就会有所改进。我认为:0~3岁是最好的预防年龄,4~6岁时最好的矫治年龄,10岁以上矫治效果就会差一些。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及时、积极地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训练,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多孩子经过训练完全变成另一种模样----专注、宁静得连老师都吃惊;如果错过矫正训练的关键期,随着年龄增长,虽然行为问题的形式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某些行为会一直延续到成年,甚至会遗传给下一代。
调整前庭失调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对前庭感官刺激比较强的、快乐的运动训练,不会让孩子感到痛苦,也不会让孩子产生厌烦和压力,在幼儿园或家庭都可以进行。简介如下。
家庭训练方法
①亲子传球:亲子面对面站立,相互花样传球(水球),先平行传球,随着熟练程度,越传越快,进一步让孩子跳起接球,旋转接球,会对宝宝前庭器官产生整合作用;
②趴地推球:孩子俯卧抬头挺胸,双腿并拢抬起,双手往墙壁连续推接球。这样颈、背、腰、手眼协调、都可得到锻炼,最好亲子一起做,次数越多越好。
③亲子柔道:不管你是否会柔道术,只要你坚持与孩子一起摔打游戏,天天做,做到肌肤接触,就有效果。
④蚂蚁上树:扶着小儿双手,让孩子蹬着你的小腿往上,直至你的双肩,再从你的背后下去,或者紧紧搂紧孩子左右旋转。
⑤亲子跳绳:跳绳可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孩子5岁后就可以进行。
游乐场训练
①旋转类:坐旋转鞍马、旋转椅等。
②摇晃类:打秋千,走晃动铁桥、木桥等。
③平衡类:骑羊角球,走平衡木、平衡板,顶碗走直线等。
④跳跃类:蹦蹦床上跳跃、垫上跳跃、袋鼠跳等。
⑤姿势反应类:爬木梯、绳梯,玩滑梯,四足爬行,垫上翻滚等。
提示
对孩子的训练一定要有计划,天天坚持,注意强度与量逐步升级,训练中要注意观察孩子反应,并根据孩子的反应和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专家提醒
1.对一般家长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发展中的孩子,感觉统合是在感觉--运动当中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首先,必须给婴幼儿充分运动的机会,促进孩子感觉统合健康发展。其次,孩子的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不能认为好动的孩子就是“感觉统合失调症”或者“多动症”,绝对不能轻易给孩子贴上“感统失调”、“多动症”的标签。
教育孩子时,更不能批评打骂孩子,拿自己孩子不足与别人长处比;要对孩子倾注爱心,耐心,细心,用表格记录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2.对感统失调孩子的家长
我认为,诊断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及早发现孩子的发展偏差,及时、有效、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把感知觉偏差纠正过来。让孩子更加健康幸福地成长,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另外,感觉统合矫正训练必须是快乐的、孩子愿意接受的、在家庭就可以进行的游戏式训练。在家庭可能会更好地随时随地观察孩子,不一定非进什么机构训练不可,因为途中往返令人疲惫,费时费力,影响心情。当然,在哪训练更好,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需要根据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