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温度 人体正常温度范围

宏观讲人体的体温与神经和激素有关,由脑部调节,发烧就是由于细菌入侵体内,脑部调节温度的区域使体温升高有利抑制酶的活性抑制细菌生长,但也会抑制自身酶的活性.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人体新沉代谢的主要激素能促进呼吸作用进行另外还有肾上腺激素等.从微观讲人是恒温动物细胞内的细胞器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热能维持体温,有氧呼吸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过程其在细胞质和线粒体内完成.(注:在细胞质内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放出能量较少)

人体的体温是比较恒定的,但也非一成不变,它在正常范围内,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定正常的波动范围。正常人上、下午温度相比较,一般下午比上午高0.17℃(腋窝温)和0.12℃(口腔温),但也有下午比上午体温低者。

测量体温时舌下温度比腋下温度高,舌下平均温度是37.2度,腋下的平均温度是36.5度,但腋下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没有舌下稳定.
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是36-37.2度,这一般指是腋下温度.

一般来说,早上温度低,晚上温度偏高。

正常体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从34.7℃--38℃不等,取决于温度的测量部位: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WTO)提供的人体正常体温的参考数值:耳朵:35.8℃--38℃ 腋窝:34.7℃--37.3℃口腔:35.5℃--37.5℃ 直肠:36.6℃--38℃

正常人体的直肠温度平均为37.3℃,接近于深部的血液温度。口腔温度比直肠温度低0.2℃~0.3℃,平均约为37℃。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又低0.3℃~0.5℃,平均约为36.7℃。
临床上一般采取从腋窝、口腔或直肠内测量体温的办法。

身体正常的温度是因为摄入的营养物质经新陈代谢的产生的,运动时会加剧这种代谢,所以运动时人体的温度就会随之升高,另一方面是微循环问题,如果有血脂高或说血液中的杂质影响血液循环,使血液不能很好的循环到身体接近表皮的微血管中,体温也会降低。
所以体温基本上是由于血液和运动两方面决定的,所以均衡的营养是一方面,其次就是要时常运动。


一般成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温度波动于36.3~37.2℃,且不同个体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体温可因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稍有波动。一日间,下午较早晨高,一般不超过1℃。剧烈运动、或进餐后体温可暂时升高。妇女在月经前和妊娠期体温稍高于正常。

又如昼夜的变化,昼夜间体温可有周期性变化,一昼夜之间,在清晨0~4时最低,从7~9时急剧上升,以后则缓慢上升,至17~19时达最高值,继而下降,至23~24是达稳定值。一日间体温可有三个高峰,第一、二个高峰分别出现于早、午饭后一小时左右,第三个高峰在下午5时以后。其中以第三个高峰值最高,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常在1℃以内。

关于体温昼夜周期性变化的原因迄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这种周期性变化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内因,是由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所形成的内部规律性所决定的。它的变化,可能同机体昼夜间活动与安静的节律性、代谢、血液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周期变化有关。此外,外在条件对昼夜间体温周期性亦有影响,例如长期夜班工作的人,体温周期性波动与一般人不同,可出现夜间体温升高,白天体温下降。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在36.5--37摄氏度.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要高0.3摄氏度.在人体全身各个器官之中,肝脏的温度是最高的,大概接近38℃,临床上一般测体温,它主要是测几个部位,一个就是腋窝,再一个就是口腔和直肠,一般说来,直肠的温度大概是在36.9℃到37.9℃,温度是最高的,口腔的温度略低,腋窝的温度是最低的,但是腋窝由于测量起来比较方便,所以用的是最多的,正常人的腋窝的温度一般是36℃到37.2℃,

人体在安静时,肝代谢最活跃,温度最高;其次,是心脏和消化腺。在运动时则骨骼肌的温度最高。


人和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就是体温。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

人体的外周组织即表层,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温度称为表层温度(shelltemperature)。表层温度不稳定,各部位之间的差异也不大。在环境温度为23℃时,人体表层最外层的皮肤温,如足皮肤温为27℃,手皮肤温为30℃。躯干为32℃,额部为33-34℃。四肢末稍皮肤温最低,越近躯干、头部,皮肤温越高。气温达32℃以上时,皮肤温的部位差将变小,在寒冷环境中,随着气温下降,手、足的皮肤温降低最显著,但头部皮肤温度变动相对较小。

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凡是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相反,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因而上升,同时起到了增强发散体热的作用。人情绪激动时,由于血管紧张度增加,皮肤温、特别是手的皮肤温便显著降低。例如手指的皮肤温可从30℃骤降到24℃。当然情绪激动的原因解除后,皮肤温会逐渐恢复。此外,当发汗时由于蒸发散热,皮肤温也会出现波动。

机体深部(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处)的温度称为深部温度(coretemperature)。深部温度比表层温度高,且比较稳定,各部位之间的差异也较小。这里所说的表层与深部,不是指严格的解剖学结构,而是生理功能上所作的体温分布区域。在不同环境中,深部温度和表层温度的分布会发生相对改变。在较寒冷的环境中,深部温度分布区域较缩小,主要集中在头部与胸腹内脏,而且表层与深部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在炎热环境中,深部温度可扩展到四肢。


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由于体内各器官的代谢水平不同,它们的温度略有差别,但不超过1℃。在安静时,肝代谢最活跃,温度最高;其次,是心脏和消化腺。在运动时则骨骼肌的温度最高。循环血液是体内传递热量的重要途径。由于血液不断循环,深部各个器官的温度会经常趋于一致。因此,血液的温度可以代表重要器官温度的平均值。

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但易受下肢温度影响。当下肢冰冷时,由于下肢血液回流至髂静脉时的血液温度较低,会降低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舌下部)平均比口腔温度低0.3℃,但它易受经口呼吸、进食和喝水等影响;腋窝温度平均比口腔温度低0.4℃.但由于腋窝不是密闭体腔,易受环境温度、出汗和测量姿势的影响,不易正确测定。

此外,食管温度比直肠温度约低0.3℃。食管中央部分的温度与右心的温度大致相等,而且体温调节反应的时间过程与食管温度变化过程一致。所以,在实验研究中,食管温度可以作为深部温度的一个指标。鼓膜温度的变动大致与下丘脑温度的变化成正比,所以在体温调节生理实验中常常用鼓膜温度作为脑组织温度的指标。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在一昼夜之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circadianrhythm)。

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在排卵后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一直持续至下次月经开始。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实验证明,这种变动性同血中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相吻合。


体温也与年龄有关。一般说来,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还不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所以他们的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动。因此对新生儿应加强护理。

肌肉活动时代谢加强,产热量因而增加,结果可导致体温升高。所以,临床上应让病人安静一段时间以后再测体温。测定小儿体温时应防止哭闹。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有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体温也有影响;在测定体温时,就考虑到这些情况。

测量水温度计跟测量人的温度计有什么不同?
1.内装物质不同:传统的水温计内多为煤油或酒精加入染色剂,反应比较灵敏;体温计内装水银。

2.设计不同:传统水温计感温泡与玻璃管直接相连,一旦温度改变,玻璃管内液体会迅速膨胀或收缩会感温泡;体温计的感温泡与玻璃管之间只有一个弯曲的非常细的毛细管相连,因此当体温计离开身体在空气中,也不会立即发生变化。

3.测量范围、精度不同。

冬季,室内温度过低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寒冷会使皮肤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周围血液环不畅,皮肤苍白,四肢、鼻尖、耳朵冰凉。当小血管痉挛解除后,局部毛细血管又会扩张、瘀血;受冻时间延长,则会使组织缺氧、细胞损伤。此外,室温过低,最容易发生的就是“低体温症”,主要发病对象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
“低体温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人体内产热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在寒冷环境中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多,不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儿,对温度的变化不那么敏感,有时即使室温相当低,也可能感觉不到,因而保温防护能力差。当体温下降到35摄氏度以下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
严重的“低体温症”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有人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在气候特别寒冷的冬季,死亡率要比一般冬季高60%,其中“低体温症”是一个重要因素。
预防低体温症,要有温暖的居室、柔软御寒的床铺和衣服。

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所以正常体温比成人高,通常宝宝的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37.5摄氏度左右。宝宝痛哭或运边时,体温会上升。穿太多,盖太厚或房间内高温多湿时,体内形成的热不能充分散发也会使体温升高。夏季热气温高体温调节不顺利会发烧,体内水分不足也容易发烧。一般的退烧药都是38.5摄氏度以上才可以服,可以给宝宝贴退热贴或采取物理降温,给宝宝洗个澡,多喝水。

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气炎热和大运动量时的出汗多属生理现象。
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盗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另一种是自汗,发生在白天,不因劳动、穿衣厚或炎热而汗自出,或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
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或患大病之后。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也可选生脉散和玉屏风丸加减运用。
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肌肉活动更剧烈,产热量更多,为了保持正常体温,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因此,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出汗多少首先与个体差异有关:大家知道,汗液来自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是极多的。数以百万计的汗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汗腺,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全身的皮肤下面,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300个,全身共约230万个。当运动或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主要靠这种汗腺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温热性发汗。另一类为大汗腺,分布在腋窝,乳头、外阴等部位的皮下。当人受到惊吓、兴奋或羞辱时,主要是这种腺体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神经性发汗。生理学研究发现,小腺体和大腺体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而且还有个体差异。因此,在同样条件下,有人出汗多,有人则出汗较少。另外,个体差异还表现在体液多少上。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多;有些人体液较少,运动时出汗就少。体液的多少常取决于体脂的含量,因为脂肪组织中含水量比较少,所以胖人的体液相对比瘦人少。尽管运动时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丢失的能力却比较差,也就是说,运动时间不长,胖子就会因水盐代谢失调而过早出现疲劳。运动前是否饮水对体液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也会因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所以,出汗多少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担心。
运动时大量出汗是正常现象

出汗是人体因为周遭环境温度上升,为了不使肌体温度过高而出现问题,人体皮肤下边的汗腺分泌体液,使其蒸发带走体内过高的温度,从而保持体温正常的一种方式。

夏天气温高,从而影响人体内外部体温过高,器脏处于过高的温度中容易水肿,危机生命。因此夏天,人体会分泌大量的体液以保持体温的正常。而有些人出汗多出汗少又跟很多原因有关。比如肥胖。体内脂肪,就像是保暖用的海绵,有很强的保温作用。而人体因为运动,也产生大量的热量,肌体内的脂肪正好阻碍了这些热量的散发。而身体为了尽快散热,所以采取大量出汗的方法散热。而偏瘦的人则不用这样。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缺钙。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总钙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表现为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高温作业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乳制品、绿叶蔬菜、鱼类、海产品等食物。维生素D有促进钙质吸收作用,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增加日光照射也可提高体内维生素D含量。

总之,夏天的时候,多运动运动,增强体质,就可以避免体虚多汗。

出汗多少首先与个体差异有关:大家知道,汗液来自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是极多的。数以百万计的汗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汗腺,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全身的皮肤下面,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300个,全身共约230万个。当运动或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主要靠这种汗腺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温热性发汗。另一类为大汗腺,分布在腋窝,乳头、外阴等部位的皮下。当人受到惊吓、兴奋或羞辱时,主要是这种腺体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神经性发汗。生理学研究发现,小腺体和大腺体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而且还有个体差异。因此,在同样条件下,有人出汗多,有人则出汗较少。另外,个体差异还表现在体液多少上。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多;有些人体液较少,运动时出汗就少。体液的多少常取决于体脂的含量,因为脂肪组织中含水量比较少,所以胖人的体液相对比瘦人少。尽管运动时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丢失的能力却比较差,也就是说,运动时间不长,胖子就会因水盐代谢失调而过早出现疲劳。运动前是否饮水对体液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也会因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肌肉活动更剧烈,产热量更多,为了保持正常体温,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因此,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夏天最需全面均衡营养。身处高温环境,人体营养物质消耗较大,除了一日三餐外,还应从蔬菜、水果、饮食中,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维生素D,钙丢失多的人还要补充优质钙制剂。此外,为防止中暑,特推荐以下防暑降温佳品。

冷饮西瓜汁西瓜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加入500毫升凉开水、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西瓜翠衣饮西瓜鲜外皮(称西瓜翠衣)200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具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

酸梅汤乌梅50克、桂花5克,将乌梅浸泡半小时,加水1000~1500毫升,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适量白糖和食盐少许,冷后代茶饮,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绿豆汤绿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够去除绿豆的苦涩味),水3000毫升,将绿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有消暑热、止烦渴的作用。用绿豆100克、大米200克煮为绿豆粥,有健脾消暑止渴作用。

双花茶金银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

薄荷凉茶鲜薄荷叶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冷却后饮用,有清凉止渴、祛风利咽的作用,适用于夏季外感风热较轻者。荷叶凉茶鲜荷叶2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少许,凉后饮用,有消暑止渴、降脂减肥的作用,适合于肥胖者夏季饮用。

此外,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些西瓜、黄瓜、西红柿及桃杏等蔬菜、水果,也有预防中暑的作用。

体温计之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是一种水银温度计。它的上部是一根玻璃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泡里和管的下端装有纯净的水银,管上标有温度的刻度。由于人体温度最高不超过42℃,最低不低于35℃,所以体温表的刻度是35℃到42℃,每个小格代表0.1℃。
“试表”时,体温计下端的玻璃泡和人体接触,因为人体温度比体温表温度高,玻璃泡中的水银受到从身体传来的热的作用,体积膨胀,就沿着玻璃细管上升,直到水银温度和人体温度相同为止。
体温计的构造很特殊,在玻璃泡和细管相接的地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就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水银退不回来,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继续显示人体温度。

体温计液泡和显示柱中间有个毛细弯管。
关于人体温度 人体正常温度范围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体温计内的水银冷缩,但是,因为毛细弯管阻碍了水银回流,所以显示柱中的水银没有回流,显示数值不变。
普通温度计则不行

正常人的体温约36.5℃,即使变动,幅度也不会太大。但空气温度可不一样,不但有季节差别、地区差异,就是在同一个地方,几天之内,由于天气变化,气温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孩子对外界冷热刺激感、体热丧失过多或体热蓄积过多,都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引起疾病。因此,大人不要怕麻烦,应随天气变化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衣服。

  春季,气温变化大,有时看起来暖和了,可下一场雨,刮一场风,气温又会降下来。在这个季节,要给孩子穿暖和些,不要天气刚刚转暖就过早把孩子的棉衣脱掉,穿上单薄的衣服,以免天气忽然变冷,来不及加衣服,引起伤风感冒。

  夏季,空气温度高于皮肤温度,人体的体热不再散发,外界的高温还要给人体附加热。此时,要为孩子选择轻、薄、柔软,内表面起球或皱,弹性好的衣料,以利于透气散热,获得凉爽、舒适的感觉。衣服的式样以开口部分较大,穿着宽舒,衣服内外换气良好为原则,敞开的衣领及宽大的袖子和裤腿,在活动时有明显的鼓风作用,促使内外空气对流,在出汗较多的胸部的背部,以及汗液不易触发的腋窝和腹股沟等处开放,可以加速空气对流,起到散热作用。衣服的颜色应选浅色的。

  秋季,经过一个夏天的风吹、雨晒,皮肤的抵抗力和身体的调节能力都有所提高,而秋季的气温不像春天那样变化大,所以,要以较慢的速度为孩子增加衣服,不要稍冷点就穿得很多,以增强孩子的耐寒能力,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冬季,服装以防寒防冻为主,保暖是第一的,要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棉、毛、绒等为孩子制作衣服,在颜色选择上可随心所欲。在寒冷的冬天,人体表面向周围环境散热叫做冷辐射,这种冷辐射不决定于服装外表的颜色,而决定于皮肤温度的辐射系数,所以衣服的颜色是无关紧要的。冬季服装式样领口、袖口、腰、腹部和裤腿口最好有收缩或松绑可调的结构,以减少衣下热量的溢出。在冬装穿着量上,不要过多,因为单纯依靠增加穿衣厚度来防寒是消极的。孩子活动量大,如果衣服穿多了,往往会加倍出汗使毛孔开放,遇有寒风侵袭,容易伤风感冒;穿着过多,也臃肿,孩子活动也不方便,孩子得不到冷刺激的锻炼,会使冷适应机能退化。

  在同一季节,出现较大温度变化时,父母要注意随时为孩子增减衣服,如夏天下雨时,春秋季有寒流时,冬季的雪后等。

一 什么是人体的真实温度
  研究表明,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代表人体真实温度的是心脏和脑部的血液温度,叫基础温度或核心温度(coretemperature),记作tc。这个温度无法临床测量。
  最接近基础温度的是人体内的肺动脉、膀胱内、食道内和鼓膜处的温度,可近似认为与基础温度相等,这叫局域温度。除了鼓膜外,在日常测量中也是很难测量的。
  在日常体温测量中,是测量人体口腔(即舌下)、直肠(肛门内)或腋下的温度,分别记作to、tr和ta。这些部位的温度容易测量,也相当稳定。但这些局部的温度都互不相同,而且与基础温度有较大的差别,不代表人体的真实温度。不同的人这些温度与基础温度的差别也是不同的。文献报道,口腔温度to平均比肺动脉温度低0.4℃,腋下温度ta平均比肺动脉温度低0.7℃。传统上人们习惯把口腔温度to作为体温的代表,或称为体温的参照温度,以to=37.0℃作为发烧与否的参照标准。
  当然也可以测量皮肤表面的温度(如额头温度)来作为体温参照温度,记作ts。但这样做太粗糙了。因为ts是不稳定、不确定的一个值,我们将在下面介绍皮肤表面红外温度计时再加以详细解释。
  不论我们测量哪一个部位的温度(to、ta、tr或ts),他们与核心温度tc都有差别,这个温度差别是由人体生理因素形成的,叫做生理差别。

二 对测量体温仪表的要求
1.准确即仪表本身准确,同时真实反映体温;
2.方便 即容易操作,并便于大量检查;
3.快速
4.价廉

三 红外测温法
1.接触式测温
  传统的体温测量是用医用玻璃液体温度计(俗称体温表)、医用电子接触式温度计(常用热敏电阻作为它的感温元件)等插入人体内部(舌下、直肠)或置于腋下,通过接触使温度计的温度等于被测处的温度。
  接触式医用温度计的优点是它本身很准确,很稳定,仪表的误差不超过0.1℃。它们容易使用,便宜,可作医疗使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5535.html

更多阅读

正常血压范围 心率正常范围

正常血压范围——简介  正常血压范围?影响正常血压的因素有哪些?血液在体内流动有赖于心脏和血压,血压会随着情绪、环境和膳食等波动,调控是必需的。紧张或运动时,血压应该调高,以利于打斗或逃生。而一般人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40--90m

笔记本降温方法汇总 笔记本电脑降温

笔记本降温方法汇总——简介笔记本温度多少正常?一般我们要了解笔记本硬件温度主要是借助一些专业的检测软件,比如大家用的比较多的“鲁大师”、“超级兔子”等等,一般软件测试的硬件问题也可能有一定误差,但基本上会反应大致的情况。

人体芯片666兽印记 666芯片

人体芯片666兽印记美国政府试图在每个人体内植入芯片?美国人体芯片的真相启示录13:15—18节  现今生活在七年大患难就在眼前的最后末世时代的我们牧会者以及圣徒们必须首先要知道,并要做对策的紧急重大事项,那就是关于人体芯片

宝宝身体有寒气怎么办? 秋天身体寒气重怎么办

一、什么是寒气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风靡一时的《人体使用手册上》找到的。这本书认为,人体受凉了,或者脏腑部位遭遇异常低温,会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通过应激燃烧体内的一些物质产生热量维持正常的温度;而这种应急燃烧因为不是人体正常的

关于“人体精液”问题? 前列腺及精液如何检查

精 液男性在性高潮时会射出大约一茶匙量、呈乳状的精液,整个过程极富戏剧性变化。这种量少且富含糖、蛋白质的液体,其主要功能就是为精子提供一个营养湿润的环境,并且做为输送精子的管道。精液中大约70%的液体是由精囊制造的。精囊是

声明:《关于人体温度 人体正常温度范围》为网友學哙嶶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