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上篇说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再多说两句,请别嫌啰嗦。

  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众生无明,因为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胜者为王败者寇,众生就喜欢看热闹,哪里懂什么真理,真相。

  觉悟天道,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有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是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故,禅宗《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梦、幻、泡、影、露、电,此乃六如,喻世事之空幻无常,这块不多说,说就跑题了,遂本文中不废言赘述。)

  比如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人类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只要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随便你怎么说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众生所需,这就是金钱,这就是名利、成就、价值,功德、市场、随便你能说的什么。而且,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也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那个暴利不是由我决定的,也不是由你决定的,是由人的“主”来决定的,“主”让众生把众生自己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众生他不掏,是“主”让人有了灵,如果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其实,“主”无处不在,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为了让你快速理解,我就直译了,大概意思是:上天的自然规律,是不是犹如像人们张弓射箭那样呢?抬得高了就压低一点,低了就举高一点;拉得太满就放松点,太松了就再拉紧点。上天的自然规律,总是减少多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但人类社会却截然不同,是减损原本就贫穷的来供奉有富余的。那么,谁又能有足够的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得道之人。因此,圣人总是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功成名就而不养尊处优,从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圣贤。

  《九阴真经》的名字,对于素有尊侠重义传统的国人来说是如雷贯耳。众所周知,这是金庸先生在其数部作品中多次提及的一部绝顶武功秘籍。然,若论及秘籍之内容和纲要,问世间曾有几人去仔细阅读推敲?估计一定寥寥可数。绝大多数读者,皆因经文之文言晦涩,而放弃阅读或一目带过,给自己不去认真阅读的另一个理由是:自己偏颇的认定经书内容对整个作品并无重要意义,此“绝大多数”者,即古代先贤对人群归类时所命名之“不足”之类;那少数详细阅读过经文、并对其中内容进行过进一步延展了解、思考和感悟的定是凤毛麟角,在整体阅读人群中所占比例亦定甚微,此“寥寥可数”之“凤毛麟角”,即先贤归类命名之“有余”之类。此文探讨之核心,是“不足”与“有余”的区别所在,以及觉悟者如何从“不足”跨入“有余”之途。

  归而结之,本文是阐述两种相反的规律,即:自然世界的客观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的世俗规律,却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二者既互相矛盾,又对立统一。而天之道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涵如太极,表如潮汐,体现在金融交易市场,即潮起潮落、涨涨跌跌、循环往复。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早已成为市场规律,常人亦知之、然之,而不行之。

  经济学中有著名之“二八法则”,投资投机的世界亦有类似之“一二七原理”,可谓大同小异,溯本实一。中心思想和体现出的客观事实无非是:世上成功之人总为少数,世间绝大多数财富的掌握者也总是少数人,制定人类社会的规则并变相控制人类世界的,同样也是少数。反向的潜台词则有些反动,便是:绝大多数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不过为凑数而已,不过为少数人陪衬奉献而已,所能之事,也唯听从与跟随是之。法则和原理人皆认同,此潜台词虽刺耳异常,但这却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从未改变的定理和规律。

  自然世界的规律是阴极而阳、阳极而阴,造就了平衡向失衡、再向平衡转化的周而复始和循环往复;而人类的法则反之,是从一个极端向更极端、再向最极端递进的公式,表象就是富有的人越发富有,贫穷的人越发贫穷,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但其中总是不停地有人物在贵贱更替,但这两种人群的比例数字却始终如一,甚至有多寡愈加疏离之势。

  那么,这两个类别的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呢?又是什么导致了这差异的产生呢?简而言之,差异的表象只有两个字——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不同。

  而这种差异和不同产生的本源,却是在于一个人是否可以觉悟。禅宗有句偈语:因为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当你知道了你,那你就不是你了。诸位不妨认真推究思考,引文至此,极其恰当,底蕴智慧者应有一悟。

  当一个人觉悟天道之后,其思想和言行必然开始迥异于常人,境界的升华体现在人道上,自然也就是脱离雷同思维和众生行为的羊群苦海、芸芸众生,跨入少数成功者和掌制者的世界中来。人之道,完全有别于天道的补损,乃是损不足而奉有余,觉悟天道者在人道上的成功,是上天对其觉悟的一种奖赏,而不能觉悟者自然因不能觉悟天道、不能得到上天奖赏,而只能在人道中处于从属地位。

  再比如说买彩票。商场开在越繁华的地方越好,但彩票点要开在“穷人扎堆”的地方才能赚钱。本人从来都不买彩票,简单来说,因为本人不相信天上有掉馅饼的好事。

  很多人以为中了大奖的彩民都会买房、买车或是投资,咸鱼翻身会过上好日子。但实际上这些彩民中大奖以后更多的还是买彩票,甚至是——更为疯狂地买彩票。中大奖那一瞬间,这不是你们能够想到的高兴,而是亢奋,一种失去理智的亢奋,会迷信下一次中更大的奖。这是一种赌徒心态,不解决造血问题。

  正如丁元英所说的:“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所谓的扶贫是不治之治,说扶说救都是虚妄。”又说:“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我见几家贫了富,几家富了又还贫。所以我在上篇说到,期待天上掉馅饼的文化是为市井文化,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市井哲学。

  言及此处,应对天道、人道和觉悟简单有所概念了,但,证到如此,并不究竟,知之不易,行之更难。一个人如何能够做到进入这觉悟的行列、并从多数跨入少数的世界呢?唯一需要的,就是改变,是对于我们常年早已养成的习惯的改变。

  坊间有一句话“心态决定命运”很是流行,很有道理。但人们是否可以直接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呢?私以为不然,这过于空泛,过于跳跃,缺乏过程,想通过直接改变心态来改变命运,应该也是一种无知。人,很少可以通过直接改变心态来进而改变命运的,除非你自认是那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至是千万分之一的天才行列中的一员。“心态决定命运”流程图应该是这样的: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养成心态,心态决定命运。这就清晰了,如果想改变你的命运,应该从改变习惯开始,从而改变你的心态,才能最终改变你的命运。

  换个话题。绝大多数投资人都是赚钱拿不住,马上落袋为安,生怕煮熟的鸭子飞掉,结果是错过原本看对的大行情和可能获得的大盈利,只得了个蝇头小利;你要不一样,要敢于赚钱时候拿得住,敢于让利润向自己奔跑,敢于在自己与市场共振良好时尽可能放手去做,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让一次赢利覆盖掉多次的亏损还能大有盈余。要真正地去理解理查德·丹尼斯的那句:95%的利润来于5%的交易。

  绝大多数投资人都是赔钱死扛住,拿得长,不行就补仓,就是不认输、不止损,结果,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己的一百次盈利,终于被一次亏损吞噬殆尽,资金位置回到比解放以前还前;你要不一样,要学会亏时拿不住,亏时跑得快,将止损纪律的执行,锻炼得有如自己的呼吸一样正常,绝对不允许单次大的赌博和大的亏损产生。

  绝大多数投资人的账户内有如杂货商店,股票、外汇、商品、债券,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且无熟无生;你要不一样,要集中少数几个与自己共振度高的大品种,常年集中研究、集中交易,以逐渐熟悉掌握品种的性格和规律,逐渐提高盈亏次数比和盈亏比,且只做熟不做生,要深刻体会彼得·林奇的名句:“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机会太少,而是诱惑太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绝大多数投资人的眼球集中在市场、数据;你的精力要集中在内心、自我。绝大多数投资人专心在预测市场;你要专心在如何应对;绝大多数投资人。。。你要。。。

  一个长期平稳盈利的交易者,思想和行为必然是迥异于常人的,也注定内心是孤独的,因为成功总是与孤独共伴,无数历史已有证明,不多废话。功业大成,名操海外者,经常被人们称之为“大师”;功业未成、待机而动、韬光养晦者,往往被人们称为“傻子”。其实,究此两个名称所代表的人群实质,实为一类,即,思维和行为迥异于常人者。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大多数的投资人呢?都是涨了还会觉得会继续涨,跌了还会觉得会继续跌,完全没有头部和底部概念,只有绝对高点和绝对低点的概念,都中了“涨不言顶,跌不言低”这样所谓“经典”的荼毒,根本没有一个对市场独立的思维判断方式和操作行为方式。如果你想走出那8字循环,如果你要走出那80%的人群比例,你一定要有所改变。

  另外,如果你认为历史不会简单重演;如果你在为黑天鹅而烦恼异常,认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而不敢在现在位置介入,那等于说,你在每一次历史下跌当中,都跟随大多数人的悲观情绪,甚至认为股市可能消失,而股市从来不会因为悲观和下跌而消失,无论起因是东南亚金融危机、911、08次贷风暴、还是现在的大小是非。应该消失的是你,因为你的这种性格底蕴,根本不适合在金融交易市场中生存,成为炮灰那是必然,唯一应该做的正确选择,就是离开,干你该干的和能干的。

  本文下部分写的这些,决不是怂恿你去买入股票而进入股市,而是一个对于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思考的例子,更确切的说,还是一个有关于觉悟的建议。沃伦·巴菲特,巴老他总是强调:投资的目标是企业,而不是股票;我总是喜欢说,我投的是股市,而不是简单的股票。对此,你可有一悟?

  (上面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同道好友等高人博客精华之处,非本人完全原创,望作者见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5076.html

更多阅读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切问而近思的而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此句出自《论语·子张》一节此句和《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互为发挥,讲的是儒家增进学业、修养人格的功夫。译文: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

声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为网友朕略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