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悟 没有公德哪能当老师 教育机构当老师好吗



没有公德哪能当老师

  应该讲当今中国的老师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社会地位,但由于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由此衍生了对老师很高的期待和要求,然而一旦现实与社会过高的期盼不相吻合时,教育与教师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稍有差错,更加是引发口诛笔伐,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是极不公正公平的。社会应该对教育和老师多一点理解和关爱。
  但是不可否定当今社会,由于市场大潮的冲击,由于教育上的失误,有的人道德滑坡,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道德评价标准失衡。遵守社会公德在一些人眼里变得不值得重视,甚至会认为讲公德吃亏;自私自利的行为变得不臭,甚至认为是当今社会做人的行为准则,这有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整个老师队伍职业道德与操守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也不仅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谁叫你选择了教育事业,谁让你当老师,没有公德就不能当老师,
一、这些老师的公德心去哪儿了
  看了以下的一篇文章,让人联想如果现在社会都缺少“德”的话,当官的没了官德,当老师的没了师德,当医生的没了医德,那么全社会就没了“公德”,国家将会有多么的危险!如果人人都像这些老师这样自私,不讲社会公德,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一定是一个冷冰冰的荒漠!
   现将刋登“新浪博客——闹市一博(http://blog.sina.com.cn/fsjjxmfr)”撰稿的《女教授邀人打伤60岁保安让人心寒》全文:
  据媒体报道,4月19日,湖北民族学院女教授黄丽亚开着私家小轿车至学院旁大门,要求保安打开平时没有通行证就不准车辆出入的栏杆,让她倒车,保安未满足她的要求,于是和保安发生争执,拒不把车开走,并横向摆车,堵住学校重要出入口,长达10小时。学院通过电话联系她,希望她能把车开走,她赶到现场后,与工作人员再次发生争执,拒不把车开走。该校保卫处决定,如协商无效,将她的小车拖走,黄丽亚当场称,如有人敢拖她的车,先从她身上开过去。在她与保安人员交涉的过程中打过几个电话后,她的侄子胡山(现就职于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教师)带着另2名社会闲杂人员赶到现场,其中一名年轻男子不由分说,冲上前去殴打现场协调的该学院保安人员金兴忠,年近60岁的金兴忠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
无独有偶,2010年在福州也发生了,大学女老师要挟女服务员当众下跪的惊人一幕。当年6月12日,福州洪山桥附近的“君临大酒楼”里,一名女服务生,当着福州某高校一名女教师及一群在校大学生的面,当众下跪。此前,女服务生没有听到顾客(女教师)召唤,未及时送去一包纸巾,令女教师很不高兴,以不买单相要挟。
  大学教师令人咋舌的言行迅速引发热议。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曾经在微博发表言论“到40岁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紧接着,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尹晓冰也被人们称之为“宝马教授”。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廖为明在学校饭店里接待领导,还喝了酒。酒宴后,廖为明驾驶越野车将包括江西财经大学女研究生杨菲在内的2人撞死。还有北大某教授包二奶等事件,不胜枚举。
  不仅如此,我国高校“学霸”、大学教授“走穴”现象相当普遍,甚至有些教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外兼职上。他们挂着各种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小组、博士或者硕士导之类的兼职头衔捞钱,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研究生给导师“老板”打苦工现象在我国高校已成潜规则。这类“学霸”和大学教授捞钱已捞红了眼,哪有心思把精力放在本科教育上?如此一来,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普遍下降。
  由此可见,当今大学教师队伍令人堪忧。大学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特色,教师以教学为主,其言行不应该带过多的‘铜臭味’和社会化。然而,近年来,中国大学部分教师热衷于所谓教育的实用追求,大学教师的理想主义精神似乎早已被抛之脑后,大学教师的功利化倾向愈演愈烈,有的甚至道德沦丧。
  还应看到,女教授黄丽亚邀人打伤近60高龄的保安也好,大学女老师以不买单要挟女服务员当众下跪道歉也罢,此等事件说明她们不只是师德的缺失,更多的是专横霸道、不可一世的身份暴露。大学女教师,一向被视为知性、智慧和高素质的女性标杆,可这二位的言行却让公众心寒。她们把自己定位为高高在上的“上等人”,以欺负弱势群体保安、营业员为代价,从中获得她们可怜的快感或者优越感。二位大学女教师扪心自问,你们自己的素质配为人师表吗?当今社会,强势群体欺凌弱势群体的事件不断,实在让人倍感凄凉。不知是社会的悲哀,亦或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实践?!
  二、社会公德与老师的关系
  道德是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公德指与组织、集体、民族、社会有关的道德,它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都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育感悟】没有公德哪能当老师 教育机构当老师好吗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社会公德要求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进步。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行为失范、社会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遵守社会公德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如果认为讲公德吃亏,大家都只顾自己,吃亏的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比如,在一个居民小区里,你也乱倒垃圾,我也乱倒垃圾,弄得臭气熏天,蚊蝇孳生,闻臭味的是所有的住户,带着细菌、病毒的蚊蝇也不会选择窗户。如果大家都保护环境卫生,受益的是每家每户;如果有一家只顾自己,这家就成了害群之马。此外,我们还应想到,一个人如果从小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社会,不顾他人,这个人能在社会上立足吗?哪个群体里欢迎这样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对自私自利都嗤之以鼻。在学校里,自私自利的学生在班集体中处境十分尴尬。对于个人来说,是否讲社会公德,关系到他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社会角色地位,从而必然影响他的身心发展和事业发展。因此,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首先从教育系统做起。
  师,就是社会公德的建设者,以老师的建设成就为向善之人提供人生的美好舞台,向堕恶之人垒起不可逾越的屏障。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人都是社会公德的建设者,而人人因为自身人性不一,有的往往成为了社会公德的破坏者。由此人们不得不把此重任委托与一种具体的职业,具体的地点,用教育专业的经营、建设来完善社会公德。一来区别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二来承上启下贯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老师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建设者!学校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基地。它非常具有实践性、针对性,是令人期待的委托!是行之有效的委托。
  良好的师德以良好的公德和个人品德为基础,由于我们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公德心不强,个人品德又存在某些缺失,因此成为老师后一方面需要按照老师职业要求培养良好的师德,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公德与人德培养的补课,例如,老师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公益劳动,老师本身就要克服怕脏、怕累、怕苦的毛病,以良好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带动学生,做到为人师表。不论谁当老师,只要能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做好,学生就服你,师生关系就融洽,教育氛围就和谐,教育效果就好。反之,当老师常常迟到或拖堂,上课期间接听电话,随意进出课室,学生就会有样学样,纪律涣散。建议这些老师从正确处理公德、人德、师德几者关系入手,作好艰苦历炼的充分思想准备,努力克服自身可能存在的弱点,把自己打造为合格的进而是优秀的教师。
  老师应该是社会公德的执行者、捍卫者,如果把当老师仅仅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是作为谋求一份普通职业来对待的话,是难以胜任社会对老师这种职业的要求,也难以耐得住当老师所可能面对的种种困难,充其量只能是当一名“教书匠”,难以成为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老师岗位不是因为崇拜自己的老师而当教师的,不是表现自己的个人能力才选择教师职业,而是树立起为了培养学生成材而甘心于当“蜡烛”、当“人梯”、当“铺路石”的职业理想,才能把教师的职业责任融入自己血液般地认同老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精神,进而把这种职业信念转化为职业行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老师。老师的职业更要讲究甘于淡泊,乐于奉献。淡泊什么?淡泊名利,当老师绝对不可奢望名利双收,相反需要牺牲某些利益(如个人著书立说或者登上文学、科学颁奖台……等等);奉献什么?奉献时间(每天绝对在八小时之上)、奉献精力、奉献青春、奉献生命;为谁奉献?为社会作育英才而奉献,一生做衬托红花的绿叶,一世为学生成为社会栋梁作铺路石。因此,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需要有奉献精神,有牺牲精神。现在有的教师在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之余,往往动摇了自己从事老师职业的坚定性,缺少的就是对老师必须乐于奉献这个职业特点也是职业道德表现的认同。“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家园”——国内知名教师魏书生的这句名言可以成为我们全体老师的座右铭。
  三、老师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师无德不立,老师职业道德水平是老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判断老师合格与否的第一把尺子,是衡量优秀老师的前提与关键。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并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们十分重视“礼”的教育。战国后期的荀子提出的“礼论”:“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代礼仪教育强调从小抓起,养成习惯,做到体貌兼习,文质彬彬,举止与表情一致,行为美与心灵美相统一。所以,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师,更要讲究社会公德,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只有以老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成为一本活教材,当好人样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道德有私德与公德,私德即自我修养,是个性化的东西,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他在《教育改进》一文中指出:“所谓健全人格须包含: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不难看出,陶行知的私德指向人的个性化品质,公德指向人的社会化品质而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培育真人的理想是私德与公德的统一。社会道德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但只有个体化才会有价值,才会形成一种有效的社会契约。也就是说,作为道德载体的每一个个体来说,只有当其在社会实践中,才可把一种已习得的处于观念状态的社会道德变为现实。而这种隐性的道德意识就是陶行知所说的私德,而当把这种私德实施于社会生活领域,即为公德。当今老师队伍仍然存在缺乏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这就谈不上教师队伍公德水平的提高。而整个教师队伍的公德状况差,也就没有依据说老师个体普遍私德好。为此,陶行知先生说过:“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要本”,要“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所以,老师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私德涵养和公德践履。老师的道德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肩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任,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教导人,更要用自己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不仅要具有一般公民应有的道德意识,而且要体现先进分子的道德建设要求,要把道德建设的广泛要求和先进的教师职业要求统一于一身。老师道德影响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影响其终身。因此,老师必须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条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私德去影响学生。
  如果老师失去了社会公德,教育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教育好,老师公德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很文明;教育不好,老师公德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美好,让我们都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4576.html

更多阅读

腾讯微博任务在哪能找到? 腾讯微博任务怎样完成

腾讯微博任务在哪能找到?——简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玩微博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要想微博升级快,就要做任务,可是腾讯微博任务在哪能找到呢?腾讯微博任务在哪能找到?——工具/原料电脑腾讯微博任务在哪能找到?——方法/步骤腾讯微博任务在

罗家伦:数学零分也能当校长

罗家伦:数学零分也能当校长1917年北京大学招生期间,参加阅卷的胡适在招生会议上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北大校长蔡元培当场表示同意。可当委员们翻阅这名考生的成绩单时,却发现他的数学是零分

声明:《教育感悟 没有公德哪能当老师 教育机构当老师好吗》为网友梦在深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