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鸩(zhèn)”这个字,或者说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有人说是指一种鸟,也有人认为不是指具体的一种鸟,而是描述鸟的行为,可以肯定这个字在最早是跟鸟有关。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中鸩常常不是作为一种鸟,而是以毒酒之代名词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频频出现。2009年高考文言文有一篇课外泛读阅读材料《巫马其买鸩》:“巫马其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鸩者,问之:"是何以?"日:"所以鸩人也。"于是,请买之,金不足,又益之车马。已得之,尽注之于江。”
里面出现两个鸩,前面的“担鸩者”是挑毒酒的人,后面的"所以鸩人也"意思是用毒酒害人。此文出自先秦杂家《尸子》一书。
“鸩”之为毒酒,来源于鸩鸟之独特的食性。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禽部:“鸩,其毛有大毒,入五脏,烂杀人。”齐人陶宏景撰书《本草集解注》:“鸩鸟,出广之深山中,啖蛇,人误食其肉立死。昔人用鸩毛为毒酒,故名鸩酒,顷不复尔。”
直至今天鸩作为毒酒的代名词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很少有知道它本是一种鸟的名字。成语“饮鸩止渴”直到今天依然有生命力。喝毒酒解渴,形容短见的人只顾眼前口腹之快,不考虑接踵而至的丧命大患,它的反义词“惧鸩忍渴”。我在网上看到李宇春粉丝用“纵或饮鸩止渴,我亦甘之如饴”来表达对李宇春演唱的喜爱之极。
在民间传说中蛇常常是邪恶的象征,而雕则象征着善良、正义和力量!墨西哥的国徽是一只正在与蛇搏斗的雕。在印第安、中南美洲和新西兰的文化中都出现过雕与蛇搏斗的形象!不论何时,也不论何地,世界各地的军人和武士喜爱和仰慕捕蛇的雕,把它看作斗士之雕!,易洛魁人的古代斗士上战场时头盔上插着雕的羽毛,阿兹特克人的古代斗士径直就以雕自称。
![十大杀手之鸩鸟 十大连环杀手](http://img.aihuau.com/images/02111102/02022053t01b6382b92acf2cbb3.jpg)
中西文化中对蛇的恐惧乃至憎恶是一致的,但是在中国文化中以蛇为食的鸩没有当做斗士之雕敬仰,反而成了毒酒,甚至成为谋杀的代名词。在历史的长河中鸩在《左传》、《史记》、《汉书》一部部史书中出现,不是以鸟却是以宫廷中杀人不见血之谋杀手段惊骇世人,例如在《汉书•齐悼惠王传》:“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令齐王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