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5华里。大象山,原名文旗山,因其山正看像一面旗帜而得名。大象山的名字,据介绍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给起的。天水市周围的植被郁郁葱葱,到了甘谷,山就不怎么绿了,大部分的山是裸露的。只有大象山与别处不同,山上松桧丛生,亭台楼阁沿石阶而建。自有一番灵气氤氲其中。
这是大象山上的白皮松,这种树很名贵,原因是比较少。麦积山石窟的山顶上长着一些。大象山上并不多见。
大象山之所以出名,在于山上有一尊释迦摩尼身高23.3米,腰宽10.4米的石窟雕像。大象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一直到唐更趋完美,这尊大佛是渭河流域唯一一尊唐代大佛。麦积山石窟从前秦、北魏一致到隋朝、宋朝都有雕像存在,唯独缺少唐代的雕像。至于个中缘由,我就不得而知了,大象山填补了这个空白。这尊大佛和颜善目,仪容庄重,体魄雄伟,显示出盛唐的大气魄。可惜我的照相技术不好,没有照全。
大佛左手放置于左腿之上,右手举起,做了一个吉祥如意指。把幸福、平安带给人间。
两位美术老师在认真地拍建筑物上的雕刻。哈哈,他们没想到吧,他俩被我拍到镜头里了。我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一位大学生给我拍的照片。艺术学院的学生摄影技术不错。他们的照相机档次也比较高。
这个画匠正在描画庙宇。我们和他聊了一会,他的手艺完全是自学的。他曾经到过江浙一带,在实践中提高了绘画、着色技巧。现在又回到家乡,他每天的工钱是100元。这座庙宇他要用五个月的时间完成。大象山上有一个千佛洞,有600多尊当代佛像雕塑,形态各异,色彩鲜艳。再加上壁画等,凑够了1000个佛像,是名副其实的“千佛洞”。可惜不让拍照,不能与大家分享了。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我心里最大的感受是,真正的艺术产生于民间,默默无闻的民间艺人是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与我随行的艺术系的两位老师感概不已,王老师连声感叹:“盛世景象,盛世景象。”另一位年轻的美术老师,则是被这些民间艺人的执著所感动,他在功德箱里捐了一些钱。
这个飞檐上站着一只鸟,大家在抢拍,我也拍了一张。
我摆好的姿势王老师没有照,她抢拍了一个镜头,我感觉不错。是自然状态的我。
这是大象山永明寺。一个僧人在挑水,另一个僧人沿阶而上。
这尊雕像是甘谷县城中心广场上的雕像。雕像上的这个人名叫作蜀,是甘谷最早的名人,生于公元前519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字子明,就读于孔门,是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人之一。他学成之后回到甘谷宣扬儒教,自此,三陇大地文教昌盛,人文蔚起,他可以说是甘肃最早的教育家。我们可以想象,2600多年前,他是怎么爬山涉水,到达山东,又是怎样学习的。
甘谷的特产是辣椒。但是,据说近年来,这个品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原因是邻县的武山造纸厂排出的大量废水污染了渭河,甘谷的辣椒大片死亡,勉强活下来的,也受到严重污染,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在甘谷县成溜达了一圈,吃了一些小吃,擀面皮不错。尽管受到污染,油泼辣子仍然比别处的香。甘谷另一种有名的小吃叫“圈圈”,是一种用饼,中间是空的,只有两指宽的一圈,因此,叫“圈圈”。这里的圈圈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在面里揉进了苦豆子、植物油和驴油,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最有名的两家,一家是“王月亮圈圈”,另一家是“李家圈圈”,都是祖传配方。我吃到的是王月亮圈圈,酥酥的,还有一些嚼头。与我们同去的那些大学生,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他们要么直奔牛肉面馆或者砂锅店——他们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吃不惯甘肃这些小地方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