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概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适应性创造人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创造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21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有创新的活力,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担。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学工作者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同时,必须实施创造教育,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和个性,造就大批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派样是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手段,并将其升华形成创新意识,最终形成创新人格的过程。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1)扩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指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的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和结论的开放式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能克服常规思维的单一性,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和灵活性。当然学生提出的方案可能是幼稚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创新的火花,我们应该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
例如,在学完了《染色体变异》后,可问学生:三倍体无籽西瓜没有形成种子,为什么子房会发育成果实?在学习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后,让学生再来重新认识豌豆作为杂交试验材料的几大优点。分析实现F2分离比的条件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反复思考,使思维纵横交织、多方向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同时还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扩散思维的能力,既想时间又想空间;既想前因又想后果,使学生的思维炒多方向性发展,扩散型思维是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不断的强化训练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2)集中性思维又叫做收敛思维,使运用自己已有的信息,朝着一个方向去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又一重要部分。
例如,我们在讲述高中《生物》课本中生物的无氧呼吸时,在告诉学生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是乳酸的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产生酒精?激励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和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愉快的启动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集中性思维能力。
扩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两者不是孤立的。创新是发展与集中交互过程的最终结果,以发展寻找线索,以集中深化提高,所以,在加强扩散性思维训练的同时,不可忽视集中性思维的训练,决不可因“散”而散。
(3)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以相反的角度、立场去思考问题、执果索因,使思维顺序倒逆,分析这一结果或结论的原因或条件。逆向思维实质上就是既善于由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也善于由乙事物联想到甲事物的心理过程。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特点之一,有利于开拓思路,活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的思考问题,例如,讲完《伴性遗传》时,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到习题: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请判断: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谁?
应为色盲是伴X隐形遗传,根据其遗传的特点:父亲的色盲基因传女不传男,顾客逆腿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又因为其外祖父表现正常,基因型应为XBY。所以,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外祖母。
学生经过分析、推理,从中探索出正确答案、规律。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逆向思维的到了发展,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能力是通过对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加工改造,产生新知识、新思维、新概念、新的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他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品质,表现为探索性和求新性。
(1)营造适宜环境,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出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的方法,但只要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动用各种感官,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就能促使学生在领悟知识的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做法,可能这种想法或做法,对于整个人类来讲,不是第一次,但对学生个人而言确是新的。
例如,在讲“自然选择”时,我介绍了达尔文考察过的克格伦岛,使学生沉浸在昆虫于风暴搏斗的情景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运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这一现象形成了原因。允许有学生大胆地、毫无顾忌的发表各种设想和见解,而我则不急于过早评判。这样,教学高度民主,教师组织无拘无束的开放性讨论,充分发挥学社主体作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从而创造出独特见解萌生的悟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2)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或多或少忽视对新知识的探索,影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生物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改善学习策略,学会求知、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学会发展。
例如,在学完了“DNA的结构与复制”及“基因对形状的控制”之后,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DNA的复制过程和转录过程有何区别?学生们马上进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我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了总结,达成共识。由于结论是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提出的,因此,学生印象较深,这样比教师讲学生记得方法科学有效。经常对学生这种训练,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管在传统教育中容易被忽视,但它具有的巨大作用却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在于使受教育者能够有所创造,而只有通过创造,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产生社会效益。
因此,我们必须有一种意识,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那就是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天才,并切切实实通过教育功能逐步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