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本书是我读书以来读的最累的一本书,一来内容跨度大,二来是图书三PDF扫描版的我进来看书喜欢word版本的,可以编辑的,所以一边看一边用软件把书转化成word,转化成140页,辛苦我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也是我完整的看过的第一本通史类的著作,看完收获颇丰。
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不纠缠于历史的线索和细枝末节。我的原则是绝对不能面面俱到”任何一部通史著作也不可能涵盖中国三千年的历史,也只能触及极少一部分。《国史十六讲》中只有十六讲,作者以文明史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中国古代史,特别是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历史,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经学、谶纬、清议、玄学,再到宋朝开始继续发展的新儒学,包括有明一代的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都有列专题进行专门叙述。这是以往史书所不具备的,而且整本书结构非常清晰,在叙述文化的同时,还有作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考,如对明代东林党的介绍。
本书另一鲜明的特点,是大量用最新的史学观点主张来解释历史,将旧的历史注入新意。如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作者引入美国学者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震动国际学术界的著作《银资本》,其副标题就叫做《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的观点指出:“恰恰是1500年至1800年。在他看来,15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已经有了“经济全球化”。在他的研究框架中,“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他比沃勒斯坦、布罗代尔更加明确地认定,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之前的时代,已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如果问题到此为止,那么还不至于引起众说纷纭的争论。弗兰克的创造性在于,突破欧洲中心论的案臼,明白无误地指出,1500年至1800年,“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换言之,当时的经济中心不在欧洲,而在亚洲特别是中国。”这个学说就与我们现行的全球史有明显的区别。当然作者对一些新观点和新主张,也不是盲目的随从,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如第一章对人类起源的“夏娃学说”,作者用了科学的论证方法揭示其不合理性。
其次,作者兼顾到一般读者的历史水平,语言比较通俗,在坚持历史的同时,还比较贴近读者。如对明朝第一疑案建文帝下落的解读,还有清朝第一疑案太后下嫁说等的看法,在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同时,也澄清了历史的事实,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再次,书中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同时期的比较,在通览全局历史方面有较大的帮助,也对各地读者容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解释了中国分封制下的封建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 的区别,指出了两者的不同。此外,也对“东林非党”问题做了详尽的解释,指出朋党与政党的区别。对晚明开始的西学东渐与东学传入西方也有独特的见解,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历史值得注意的地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国史十六讲》正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自己读得不是太认真,这一本书中的精髓也许我还没有完全领略,希望自己真正能百回再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