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对美国教育政策的影响 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对美国教育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苏联;人造卫星;美国;教育政策

摘要:二战结束后,以美国、苏联为首世界两大对立阵营开始形成,世界进入两极对峙的“冷战”状态。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产生了惶恐,并将美国经济、军事的落后归罪于教育的落后,于是,美国政府对教育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很多教育政策,包括教育立法、教育报告等。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了确保霸主地位,扩大在全球的利益,美国改变其孤立主义政策,倚仗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实行扩张主义政策,而苏联则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为了遏制和包围苏联,美、英、法等12个国家于1949年4月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形成了对付苏联向欧洲扩张的战略框架。苏联不甘示弱,1949年与东欧国家组建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又成立了军事联盟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以美、苏为首的世界两大对立阵营就此形成,世界进入两极对峙的“冷战”状态,美苏之间展开了全面的对抗和竞争。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在政治上实行和平演变,在经济上实行贸易管制战略,在军事上则实行威慑战略,其核心是发挥美国的军事优势,特别是战略空军和核武器垄断的优势。美国核武器的数量从1948年的50枚增加到1953年的1350枚,处于绝对优势。苏联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积极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洲际导弹和卫星。1949年8月29日,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1953年,苏联也拥有了氢弹;1956年,苏联在战术原子武器和短程火箭方面已与美国势均力敌。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11月,又成功发射了“斯普特尼克”二号,12月,美国发射的一颗小卫星却没有成功。

这一切都意味着:美国随心所欲使用核武器的时代已经结束,且在空间技术领域的竞争中又败给了苏联。当时担任美国参议员的林登·约翰逊称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国朝野为之震惊,纷纷指责美国学校教育水平落后,指责学校教育是美国整个防御战略中最薄弱的环节”[1]。还有人指出,美国的科研体制过于强调研究的实用性,使得科学研究过多地与军事目的挂钩,联邦政府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力度有限,并且政府没有意识到科学研究的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完善的科研队伍。美国在科研体制和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会议员们就提出了近1500个涉及教育的议案,并至少通过了几十个涉及教育的法令。最后,政府以非常时期的决策速度,通过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防教育法》。

一、《国防教育法》的颁布

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把教育改革与加强国家安全联系起来。《国防教育法》共十条52款,基本上都与国家安全相关。该法第一条第一款详细阐明:“本法的目的是加强国防,鼓励和支持教育计划的扩展与改进,以满足国防的重大需要。”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是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即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以及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将这些与国防密切联系。《国防教育法》指出:“美国国防取决于对复杂科学原理和现代技术的掌握;国防还取决于新原理、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发现与发展。我们必须增强我们的努力来识别和教育我国更多的天才。……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改变教育计划中不平衡的状况,这种不平衡使得我们人口中接受科学、数学、现代外语和技术教育的人比例过低。”[2]也就是说,《国防教育法》不仅强调应用研究,也强调基础研究。为了加强国防,该法把外语、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教育并列为核心教学内容。

二是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法令要求联邦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各级学校提供实际援助,以保证受培训人力的质量和数量达到国防需要。法令规定从1959年到1962年联邦政府每年拨款8亿多美元援助各级学校教育。《国防教育法》通过后,国会拨款10亿美元用于教育的发展。为“保证一切有能力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高等教育机会”[2],法令还“设置了‘国防学生贷款’,这可谓世界教育之创举,从未有任何一个国家通过立法如此大规模地向学生贷款,支持学生完成高等教育”[2]。此外,计划1959年为1000名研究生提供奖学金,以后五年每年增加1500名。

三是强调“天才教育”。《国防教育法》规定:“学习背景表明在科学、数学、工程或一门现代外语方面具有较高能力或良好准备的学生”优先考虑给予贷金。法令要求通过测验、咨询等手段发现和鉴定具有卓越才能的天才儿童,在受完中等教育后升入学院和大学,并提供专项奖学金和奖研金。为鼓励研究生学习国家安全所需的学科,该法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并为建立和扩大研究生院拨款,第一年联邦就拨款530万美元。之后的卫生专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都拨出大宗款项资助研究生。至1965年,43%的研究生都获得一定数量的奖助学金。

四是强化师范教育,提高教师水平。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师资问题日显突出,在此之前,50%以上的高校教师感到工资太低,很多人不愿从事教师工作。1957年,美国总统中学后教育委员会明确指出,教育“是唯一的一种在20

世纪经济地位相对恶化、高衔阶层经济地位绝对恶化的主要职业……相当普遍的是,进入工商界的年轻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比培养他们的富有经验的教师工资还高……高等学校吸引或接受大量的学生而没有充足的胜任的教师,将是全国性的错误和灾难”[3]。委员会建议,要在五至十年内把高校教师的工资增加一倍,《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1958年到1959年,高校各级教师的工资恢复到二战以前的水平,并在以后十年内持续增加。此外,《国防教育法》把提供更多有能力的教师列为内容之一,规定为未来的高等院校教师设立5500个名额的大学毕业生特别补助金,用于加强试验和辅导工作的赠款和用于训练公立学校辅导员的赠款,并规定贷款大学生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至少五年,贷款一半可免于偿还。

《国防教育法》是作为改革美国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紧急措施推出的,法案冠以“国防”二字足以说明美国当局对这次改革十分重视,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该法的颁布推动了科学课程的发展。[4]《国防教育法》使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获得了国家的大量投入,此外,对“新三艺”的重视,更是为后来国家核心课程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中小学课程改革

继《国防教育法》颁布之后,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中小学课程方面又进行了改革。1959年9月,美国科学院邀请35位科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汇集一堂,讨论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问题。会后,大会主席、心理学家布鲁纳起草了《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在课程改革方面,该报告强调,重视早期教育,发掘儿童智力潜力;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的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这次会议为美国60年代中小学课程改革指出了方向,会后,一大批科学家和教师开始根据会议思想编制教材。[5]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这个法案内容丰富,它肯定了自50年代末开始的教育改革,重申了黑人、白人学生合校教育的政策,制定了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此法指出,小学目标是加强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目标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专家打下基础,使他们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技能,扩大知识范围,同时学会钻研学习的方法,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生源做准备,这些思想与《国防教育法》的思想很接近。

温和传统派在中学课程的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综合中学。这就意味着要保持美国现存的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同时将综合中学的职能扩充为三项:普通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学术性教育。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学术性教育兼顾了毕业后就业和升学的两部分学生的需要。这样培养出来的多层次的学生便能满足社会和国家不同层次的要求。而不是搞一刀切,不顾实际的只抓学术教育,要求青年一律朝着未来科学家的方向努力。

  第二、实施新的修业计划。与综合中学办学目的相适应,其课程也具有统一性和层次性。所谓统一,指为普通义务教育开设的必修课,即具有共同核心的普通教育学科,包括4年的英文,3至4年的社会学科,1年的数学和自然科学。而层次性,指在必修课之外,还设了为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的职业选修课,以及为高材生提供的学术性选修课。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接受普通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课程。

  第三、实行能力分组教学。综合中学实行能力分组教学方式,确保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对高材生,给予特殊的指导,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满足当时美国社会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

60年代的课程改革正是《国防教育法》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实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时期,苏联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的发射使美国产生了社会危机感,各界人士都将矛头指向了美国的教育,于是美国政府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纵观其历史,不难发现,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深层意识,当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总是企图以教育改革为中心来摆脱危机困境。有学者开玩笑地说:“美国社会打个喷嚏,美国教育界就会为之震惊”。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是有限的,不能对教育苛求太多。实际上,很多社会问题不单是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是教育单方面力量无法解决的。

参考文献: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对美国教育政策的影响 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张维平,马立武.美国教育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David,D.Henry.ChallengesPast,ChallengesPresent:AnAnalysisofAmericanHigherEducationSince1930.Jossey-BassPublishers.1975.

[4][5]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28-63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2908.html

更多阅读

世界上第一个姓王的人是谁? 谁是世界上第一个死的

到太原不到晋祠,就像来北京不去紫禁城。非常偶然到太原,从没想到去晋祠,却在冥冥中解开了一个谜。刚来时还迷迷糊糊,胡乱猜测着这是谁家的祠堂?忽然灵机一动,莫不是李世民家的?李家发家前就在山西。转过大门,果真见到李世民、魏征一干人的

世界上最靠北的首都 俄罗斯的哪一条河流经

世界上最靠北的首都雷克雅未克是世界上最靠北的首都。它位于冰岛西南部,濒临大西洋。公元874年流亡冰岛的挪威贵族英格尔夫?阿尔纳尔松是第一个在冰岛定居的人。相传他在航行接近冰岛时命人将圣座柱投入海中来选择定居地点。次年,圣座

声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对美国教育政策的影响 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网友领导就是权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