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世界的著名跨国制药公司资深中国籍培训师,曾在2003-2004年期间培训过100多位“情境领导Ⅱ(以下简称SL2)”学员、在2004-2005年期间培训过400多位“情境领导(以下简称SL)”学员后,最终决定持续使用SL。最近,他谈及了SL2与SL的区别,以及最终选择SL的理由。当然,此意见是否客观和有价值最终由读者决定。
一、SL2与SL的相同之处,以及选择之道!
说到底,SL2与SL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一种模式及工具;都是定义为“领导者须针对被领导者完成任务的能力及意愿,给予合适的领导风格。”因此,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作为培训师、或者是企业,选择SL或者SL2的秘诀是:模式及工具本身不存在对、错、好、坏,要看哪种更方便企业使用及便于学员理解和应用。
二、SL2与SL的不同之处。
1、 SL与SL2铃铛图的区别
S3(低工作/指导行为,高关系/支持行为) SL-R3(能力高,意愿低) SL2- D3(能力高,意愿不定) | S2(高工作/指导行为,高关系/支持行为) SL-R2(能力低,意愿高) SL2- D2(能力低,意愿低) |
S4(低工作/指导行为,低关系/支持行为) SL-R4(能力高,意愿高) SL2- D4(能力高,意愿高) | S1(高工作/指导行为,低关系/支持行为) SL-R1(能力低,意愿低) SL2- D1(能力低,意愿高) |
2、SL与SL2概念及内容的区别:
1)SL2没有SL中的R1(“没能力、没意愿(没动机)”的准备度),使得SL2理论有自相矛盾之处
SL2的观点是“没能力、没意愿”(也就是SL中的R1)的员工,不应该存在于组织当中,或不在讨论的范围内,SL2中没有一个“没能力、没动机”的准备度。所以,用SL2也解决不了现实存在的一个重要情境的疑惑。
因此,SL2坚持的“判断发展度的依据是被领导者某项具体工作上能力、意愿的体现,而不是人本身。”,与实际上的“判断发展度的依据是人,而不是被领导者某项具体工作上能力、意愿的体现。”相互矛盾。
2)发展度的划分界线不清晰,学员不易掌握和使用。
SL2的发展度定义比较含糊的,如D3(有能力,意愿不定),“意愿不定”本身是个含糊的判断,学员掌握和使用起来,不好把握分寸。
3)二者循环方式的区别。
SL中,四种准备度各不相连,相对独立,强调的是被领导者在不同的工作上、不同的时间点,准备度会有不同表现。因此,被领导者的准备度是时刻跳跃变化的。与工作情境贴近,更广义和全面。
SL2中,四种发展阶段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过程,即被领导者是从D1-D2-D3-D4逐步发展提升的,衰退也是按步骤变化的。因此,被领导者的发展阶段必须是连续的,这只是现实情形的一种,较狭义。
4)关键概念定义的异同。
SL与SL2在S3、S4与下属的状态匹配上基本一致,在S1、S2的匹配上差异较大,对于能力低、意愿高的情境SL倾向于使用高工作,高关系的S2,SL2倾向于高指导,低支持的S1,对于能力低、意愿低的情境,SL倾向于使用S1,SL2倾向于使用S2。深究内部原理,SL是从工作的角度,SL2是从学习的角度,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权变理论”,而上课学员更能从工作实际出发接受SL。
3、宣传异同及误导
1)SL2 宣传是SL的改进版,只是一种营销措辞,当今管理学科的组织行为学中关于权变理论的代表从来都只是SL。
2)SL2宣传的SL2的出发点是基于Y理论,而SL是基于X理论,所以SL2是以人为本。此宣传的假设前提不成立。权变理论的本质是因情境的不同调整自己的风格,所以两者都是以人为本,只是不同视角诠释情境的匹配。(见《组织行为学》P.61)
4、课程呈现
SL的课程呈现形式更加活泼,录象、案例、360度评估、内容演绎、讲师经验等都更有优势。有兴趣了解两个版本细节的客户,都是“行家”,最好能够亲自参加课程体验不同,孰优孰劣,一比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