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昂山素季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网站消息:应中国共产党邀请,由主席昂山素季率领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代表团将于6月10日至14日访华。
2010年缅甸军政府突然要“革自己的命”,宣布脱下军装、开放选举、解除党禁、释放政治犯,甚至明里暗里“拥抱西方”。作为与缅甸有着数十年友谊,特别是在缅甸遭遇西方制裁后,几乎成了缅甸最重要朋友的中国,对此事作何感想,恐怕不难理解。
2011年中国在缅甸建造的密松水电站被缅甸政府“叫停”,此事是新世纪以来中缅外交的一个转折点。从该事件起中国国内开始对曾广为宣传,但在一些专家看来是一厢情愿的“胞波情谊”提出质疑,缅甸的“反华情绪”也由这次事件,逐渐从上缅甸蔓延至全国范围,并不断的演变成一场又一场的反华闹剧。于是此后为了消除缅甸国内的这一负面影响,也为了靖边西南,中国对缅甸外交政策做出了调整。这种外交调整在不熟悉中国外交方式的人看来,或许是一种“秘密”的范式——即通过并不声张、但卓有成效的细微改变,保障中国在缅最大利益,促使变化了的缅甸,重新认识中国。
首先,中国对以往“兄长式”的外交方式进行了反思,并呼吁中国对缅投资企业尊重缅甸的民意关切、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提升透明度。其次,中国加大对缅公共外交的力度,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到民间,多层次多维度的对公共外交活动不断展开。这种外交并不常见诸报端,因而也是一种特殊的“秘密外交”范畴。
与此前饱受诟病的“政府对政府”外交模式相比,调整后的中国对缅外交更具灵活度也更接地气。显著的变化在于,中国加大了与缅甸在野党派及民间社会的接触。
承担起这一任务的主要是国内的学术科研机构及民间组织。从2011年起,国内学术界率先对替代种植的利弊、中国对缅甸投资模式转型、中缅农业合作模式、缅甸环境和社会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广泛的邀请缅甸官员、议会成员、学者、社会活动家、环保人士、总统府顾问、少数民族代表、媒体观察员等参与其中,以开诚布公的对话来增强彼此之间的互信。从2013年起,缅甸最大的在野党全国民主联盟(NLD)多次受邀向中国派出高层次的访问团,先后对北京、上海、云南、广西等地进行考察。外界甚至一度传出,该联盟精神领袖昂山素季也将访华。
另一著名组织“88学生”成员,也多次参与国内相关的学术讨论。国内相关的科研学术机构也多次赴缅甸与主流反对阵营的民主派别进行交流,这些党派虽然在政治资源和受关注度方面无法与执政的“巩发党(USDP)”及“全民盟”相提并论,但领导成员大多为缅甸国内的意见领袖和知名人士,他们的言论往往也会对舆论导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互动对于改善中国在缅甸的国家形象也是大有裨益。
2011年“密松水电站事件”后,中国鼓励国内的非政府组织积极介入中缅合作中去。目前做得比较好包括中促会、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中缅友好协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在这些民间机构的主导下“中缅民间交流圆桌会”、“共促民生发展”企业家对话会、中国医生“光明行”、“中国扶贫基金会胞波助学金项目”等交流机制和合作项目被逐渐的建立起来。
同时,伴随着中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及“一带一路”经济计划的提出,中国沿线省份对于缅甸的兴趣也日渐浓厚。2011年后,每年到缅甸访问的来自中国各省份代表团络绎不绝,其中以云南、广西两省最为积极。两地与缅甸在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方面的联系最为密切,并都希望能在新的中缅合作战略中提升自身的地位。
然而,尽管在2011年之后,中国意识到了公共外交尤其民间外交在中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在政府外交之外,具有亲和力的外交的力度。但“一拥而上”、“重量不重质”的现象还是偶有发生。
国内学界的一些基本判断是,短期内,中国希望通过与缅甸民主党派、意见领袖、左翼文人、媒体机构的对话与交流来改变缅甸人对中国的既定态度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历史因素、大国博弈以及缅甸内部民粹主义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这也给未来中国对缅外交提出了新考验,或许也是其它方式“秘密外交”操作的突破口。
中国和缅甸反对派的接触一直在进行中。特别是2013年5月民盟代表团一行12人8日前往中国进行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代表团中包括多名民盟中央执委、议会民盟议员和省邦民盟代表等。
笔者了解到,上次民盟代表团是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际部的邀请前往中国访问的。2013年4月,由缅甸执政党巩固与发展党为首的5个缅甸政党组成的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但是不包括民盟。
民盟2013年5月来华是该党首次派高级代表团访华,标志着中国更主动向缅甸反对派伸出了橄榄枝,因而意义重大。可见,中国其实在积极布局与反对派接触的务实外交。
民盟是缅甸最大也是最有实力的反对党,成立于1988年,有130多万党员,2013年3月10日民盟召开了首次全国代表大会,昂山素季任党主席。2012年4月,民盟在缅甸议会补选中赢得45个议席中的43个,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同年5月,昂山素季和另外33名民盟成员正式宣誓就任缅甸国会议员,这是昂山素季首次进入缅甸国会。
当年对缅甸而言还有一件重大的事件。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选后的第一次外访选定了东南亚三国,此行最重要的一站就是缅甸。
缅甸数十年来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最近几年大刀阔斧进行政治改革之后,与西方互动频繁。这使得中国和缅甸的关系出现了数十年未遇的新情况。笔者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拿出对缅新政策,以更好维护国家利益。
缅甸媒体分析认为,中国加强和缅甸反对党往来是着眼于2015年缅甸大选后,能在该国发挥更大作用。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如果2015年大选如期举行,民盟将是大赢家,昂山素季甚至可能成为缅甸的“一把手”。此前中国曾专门设置了亚洲事务特使处理缅甸事务。
缅甸和中国关系的最大变数之一就是昂山素季及其领导的反对派“全国民主联盟”。昂山素季是缅甸乃至国际社会公认的反对派领袖,4年前缅甸政府结束了她十多年的软禁生涯后,她开始重返政坛,旋即成为炙手可热的缅甸民主化代表人物。虽然已经年近7旬,但是频繁在国际舞台亮相,美国、欧洲、乃至印度的高层都与其接触,为她发声。西方从昂山素季的身上看到了缅甸彻底结束专制制度的可能,更看到了西方的公司企业打开这个封闭国家经济大门的渐露曙光。
与西方高层政要对昂山素季青睐有加相比,中方和她的接触显得十分低调。至今只有中国驻缅甸大使“应约”和她见面交流,昂山素季访华,乃至接触更高层的中国官员,直接交流相互看法一事更是显得神秘。然而,从缅甸内部局势发展和国际潮流来看,进一步密切与昂山素季和“全国民主联盟”的关系,是中国今后数年要在缅甸打开的外交新局面的关键。
至少有三个理由要求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强与昂山素季以及缅甸反对派的接触。
一、进一步接触昂山素季可以展示中国的自信和开放的心态。正如中共十八大所言,中国要展示足够的“道路自信”。联系到外交领域,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应该足以展示相当的“外交自信”。面对缅甸这个邻国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的外交政策应该随之更灵活、更迅捷地转圜。
进一步接触昂山素季可以尽量淡化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那种只会与难以融入国际主流社会的“失败国家”政府打交道的刻板印象,也会让妖魔化中国的西方媒体哑口无言。同时,地区国家也会看到中国的东南亚政策更加开放和包容,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双边交往和树立外交新形象。
二、可以更好维护中国在缅甸的利益。尽管有评论认为中国应该秉持“不干涉内政”的立场来处理对缅关系,要以现政府为打交道的对象,但国家利益无小事。如今的缅甸已经不是2年多前畏缩改革的缅甸,更不是10多年前被国际社会制裁的只能和中国往来的缅甸。缅甸已经开放了党禁报禁,已经用“民意牌”暂停了中国在缅甸的水电站项目,已经用“民主牌”从西方吸引来了赞美和援助。
缅甸的改革没有回头路,昂山素季和反对派当政只是时间的问题。中国与其早作深入接触,就能更早建立信任,进而为在缅利益维护增添一层保障。
三、可更好地与西方在缅甸“竞争”。西方既然能够在缅甸开放后打破禁忌,第一时间来到这个曾经封闭的国家,接触之前被他们称为“独裁者”的政府高层,那么中国就没有必要纠结于和昂山素季接触的顾虑,也应该用一种更高层的眼光和视野来审视昂山素季这个反对派的“作用”。
同时,中国和昂山素季的加强交流,也会给缅甸政府一个“警告”,那就是缅甸的开放和改革,特别是他们与西方的接近,不能损害到中国在缅甸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否则中国对缅甸的“多手准备”就会发挥影响。
实际上,昂山素季家族和中国渊源很深,她本人并不是反华分子,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西方的天然同盟者。她所要求、所追求、所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不过是一个正常国家国民的基本诉求,以及作为缅甸国父的父亲“人本理想”早日实现的朴素愿望而已。昂山素季代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政府正在实施和追求的。双方有合作空间和利益交集。
中国既然能和千里之外的叙利亚反对派深入接触,就没理由不在乎能对自己周边安全带来重大影响的邻国的反对派。进一步接触昂山素季是中国维持在缅甸利益的必然,这样中国和缅甸的关系才更坦然,也更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