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产生的背景与风格
我们都知道,罗马帝国是在不断扩张、征服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直到公元一世纪,这种征服战争才基本告一段落,在残酷的征服战争中几百个城市被毁灭,几百万人被杀害。随着帝国的建立,公民变成了庶民。伴随着帝国的不断繁荣,统治阶级的生活越来越奢侈,不想结婚,也不愿生育孩子颓废、懒散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那时候一切劳动全靠手工,奴隶们累死累活地干活也远不能满足奴隶主的铺张、浪费和腐化堕落的生活需要,奴隶不堪忍受,丧失了劳动的积极性,罗马帝国逐渐削弱,随着日耳曼人不断入侵,罗马帝国最终灭亡后。在此基础上,又建立起众多的封建诸侯王国。
漫长、持续不断的酷战争的社会环境,使人们产生了灰心丧气、悲观厌世、情绪紧张,对外部刺激敏感的情绪。人们已经丧失了平和与中正,没有做事果敢和始终如一的决心,而而且时常任情使性,歇斯底里,忽而颓丧,忽而激昂,忽而胡思乱想,流着眼泪痛苦地跪在地上,想着过去自由自在的激情、生活的甜蜜与温柔;想着过去甜蜜的爱情。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很夸张的恋爱方式——骑士式的神秘爱情,这种爱情把正当的夫妻之爱变成了附属品,把婚外狂乱与消魂的爱情变成为了主体。
人们把这种爱情想象得很浪漫:由名媛淑女们订出一套恋爱宪章。舆论公认为“配偶之间不可能有爱情”,“真正相爱的人彼此什么都不能拒绝”。女子不是和男子一样的肉身,而是天上的神仙。男人崇拜她,服从她,是世界给男人的最大回报。男子之爱被认为是圣洁之爱,与神明之爱融为一体。诗人们觉得自己的情人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情人会带领男人到天界去见上帝。这种心态极大助长了基督教的势力。厌世绝望、离世的幻想、温情的渴望,会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皈依以侍奉上帝为首要义务的基督教。基督教开始统治人心,启发艺术,利用艺术家。哥德式建筑艺术风行起来。
“哥特式”源于哥特民族,当时人们用它形容一切野蛮、陈旧、丑恶的东西。后人把它加在中世纪的建筑上(人们也往往以此称中世纪的绘画)虽然不妥,但已约定俗成。这种建筑从十二世纪兴起于法国,逐步传布到英、德及中欧、北欧各地,直至文艺复兴才告衰落。
中世纪以前的宗教是地方性的,只属于某些阶级的某些部族,基督教堂比较窄小、朴素,容纳不了太多的人;中世纪的基督教已成为群众普遍的宗教,基督教堂必须能容纳下一个地区或一个地方或一个城市的贵族、诸侯,妇女、儿童、农奴、工匠,穷人等的全部人口。因此,一个极宽敞、宏伟的正堂之外,还建两个侧堂,横里还有十字耳堂,顶上是巨大的穹窿,四边是巨大支柱的宏伟的教堂建筑出现了。为了超渡自己的灵魂,世世代代的工人来这里工作,把整个山头开凿整成一座宏大建筑。这种建筑要形成一种象征,暗示着庄严和神秘。正堂与耳堂的交叉代表基督死难的十字架;玫瑰花窗连同它钻石形的花瓣代表着但丁在《神曲》中所描写的极乐世界象征的玫瑰,叶子代表一切得救的灵魂;另一方面,形式的富丽、怪异、大胆、纤巧、庞大,正好投合病态的幻想所产生的夸张情绪与好奇。这种心灵需要强烈、复杂、古怪、过火、变化多端的刺激。他们排斥圆柱、圆拱,平放的横梁,排斥古代建筑的稳固的基础,匀称的比例,朴素的美。他们选择的典型不是环拱形一类简单的圆形,也不是柱子与楣构成的简单的方形,而是两根交叉的曲线的复杂结合,就是所谓尖弓形。他们一味追求庞大。建筑用的石头堆在地上长达一里,重重叠叠的全是粗大无比的柱子,圆廊架空,穹窿高耸,一层层的钟楼直上云霄,形式细巧,门洞四周环绕着层层小型雕像;外墙上砌出许多三角墙和怪物形状的承窗,红绿相映的玫瑰花窗嵌着弯交错的窗格;唱诗班的席位雕成挑绣的花边;钟楼、墓室、祭坛,凸堂与小圣堂,都有小巧玲珑的柱子,复杂的盘花,雕象和树叶的装饰。他们既要求无穷大,也要求无穷小,整体的庞大与细节的繁复让人心震动。目的是要造成一种异乎寻常的刺激,令人目眩神迷,惊奇赞叹。
十四世纪、十五世纪,所谓火舌式建筑(是后期哥特式建筑的一种风格,一切装饰花纹都象向上的火舌)流行起来。在斯特拉斯堡、米兰、纽仑堡各地的大教堂,勃罗的教堂,完全不问坚固,专门讲究装饰品。有的叠床架屋,矗立着大大小小、结构复杂的钟楼;有的屋外到处布满花边似的线脚。墙上几乎全部开着窗洞,倘没有外扶壁支撑,屋子几乎都要就倒坍。这种把石头镂空的绣作越往上越细削,直至尖塔,甚至本身都无法立稳,必须粘合在坚固的铁架之上。而生锈铁架需不断修理才能支持这个巍峨壮丽摇摇欲坠的幻影。教堂内部的装饰更加繁琐,尖拱的肋骨把如荆棘般卷曲的枝条编织得密密麻麻;讲坛、铁栅和唱诗班的座位雕着细巧的花纹。整个教堂就像一件精工镶嵌的首饰,一块五彩的玻璃,一个金银线织成的巨大网络,一件喜庆大典上插戴的饰物,精致得如同王后或新娘的衣着、器物。微妙、病态的诗意,夸张、奇特的情绪,骚动混乱的幻觉,强烈、渴望的狂想,成为僧侣与骑士时代所特有的东西。
来教学的人们心里充满凄惨,想着深重的灾难,水深火热的生活,思考着地狱里无休止刑罚,追忆着基督十字架上的受难,惊恐着殉道者被毒刑的折磨。这种个人的恐惧,受不了明朗与美丽的风光。教堂内部罩着一片冰冷惨淡的阴影,从彩色玻璃中透入的光线如同血红颜色的紫石和黄玉的华影,酷似珠江宝气的神秘的火焰,奇异地照射着开向天国的窗户。
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哥特式建筑,既不限于一国,也不限于一种建筑物,而是遍及整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受这种风格的影响,不仅有大大小小的建筑,还有要塞和宫堡,市民的住屋和衣著,桌椅和盔甲。从发展的普遍看,哥特式建筑表现和证实了极大的精神苦闷。这种一方面不健全,一方面波澜壮阔的苦闷,激动、困扰着整个中世纪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