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College)刘婧文的真实申请案例(14年案例) 刘婧文

个人资料

姓名:刘婧文

高中:北师大实验中学

SAT成绩: 2250 (拼) (阅读 720, 写作 730,数学800)

托福成绩:115 (阅读30,29, 口语26, 写作30)

SAT2: 数学 800, 物理 760,生物760
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College)刘婧文的真实申请案例(14年案例) 刘婧文
AP: 宏观微观经济学 5,生物5,微积分 5

曾经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高二,在美国获得“年度特殊贡献奖”(由中学班级所有同学投票选出,所有教职工认可,旨在表彰当年度为学校地区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校长选择奖(布伦特伍德高中表彰学业成就的最高奖项,而布伦特伍德高中是我在洛杉矶就读的学校)

——击剑荣誉纪念奖(注:我没有拿到联赛的奖,这是老师为奖励我积极参与和做出的努力给的)

——精神日公主(美国有返校日等节日,会评选人气最旺的高三“国王”和“皇后”,以及高二“王子”和“公主”)

——万圣节最佳装扮奖(我依靠一身有点疯狂的小朋克造型勇夺造型大赛一等奖。)

活动:

——小学组织过读书会,到初中帮助建立了国学社的雏形

——在美国一年,参加了“最好的伙伴”组织(为精神或行动有障碍的人提供一对一帮助和护理,举办保龄球、舞会、烘培食物等活动来义卖筹款,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回国后,继续在打工子弟学校帮助那里的孩子们

——高一时做过“我看美国”的调研,采访过老师,抽样询问过高中同学,去美国后进行对比验证,希望能分析留学热潮的成因。在美国同时做了“我看中国”的调查。

——在美国参加各种少数群体组织的会议ASA,GSA,LSA (亚洲人组织、同性恋组织、拉丁裔学生会)来支持少数群体的权益。

——参加击剑活动,体会团队凝聚力。

——根据自身经历撰文,发表在当地报纸上。

——在美国学校多元文化日发表演讲,讨论中美文化深层差异,和当地学生分享中国文化,中国孩子的生活等

——高一时做过纸模(用纸做中华传统服饰)中的模特。

作者眼中的达特茅斯:

——最小的常春藤盟校;

——称为学院而不是大学是为了强调文科教育在该校的重要性;

——五所提供不考虑学生学费支付能力并无条件为留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的私校之一(其他四所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艾姆赫斯特学院);

——新英格兰地区(下雪频繁,冷。)

——一年分四期。学生可以任选三期在校学习。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在校或到外校,甚或外国去短期学习的时间。

——非常受欢迎的专业包括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政府学、历史、英语……

趣闻:

——非官方吉祥物是个酒桶;

——大学城里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白人;

——周围什么都没有,校训是广漠大地上对知识的呼唤;

——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参加国外交换项目;

——许多本科生都会辅修另外一个专业,甚至修第三专业,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都会读研。

偶然的机遇,不一样的人生路

---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本篇文章是作者本人所写)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将我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在申请过后我也做过几次演讲,跟很多同学家长介绍过所谓的经验,但这样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还是第一次。我想说每一位申请者所走过的路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整个申请其实就是一个在不断地问自己“Whoam I?和不断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也许问题本身并没有答案,但我们却在寻找答案的路上不断探索,成长,蜕变,体味生命的意义。

序(引子)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好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英语奥数,每周末风雨无阻,终是凭自己的本事在众多优异学子中脱颖而出进了实验的数学实验班。初中三年依然很努力,中考后理所当然地进了实验的理科实验班,仿佛一切都是那样平静顺利,没有波澜。照那样下去,再3年寒窗苦读后进北大清华不成问题,毕业后找份好工作,嫁个好人家,留在父母身旁,过小康生活。日子仿佛能一眼望到头。

可殊不知文静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不安分的心。

“到远方去

像鹰一样

翱翔在天际

像鲸一样

穿梭于海底

哪怕像骏马

驰骋草原

哪怕像骆驼

纵横沙漠

也绝不做

井中蛙

笼中鸟

安逸的生活

没有滋味”

我在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写道。

可虽然心里这样想,自知家里经济状况的我又怎敢奢望出国读书?于是那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渴望蛰居在我心头,直至高一时一个偶然的机遇从天而降般的出现在我面前:ASSIST交换生,提供全年奖学金及住宿,去美国最好的私立学校交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竟过关斩将地被选中了。激动的我不顾周围人的质疑,家人的反对,承受着放弃北大清华去往未知的压力,追随了本心,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段将改变我命运的征途。

悠悠美国年,有苦也有甜

之所以用“悠悠”二字,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习惯了国内学习的紧张气氛和竞争压力,初到美国的生活可谓悠闲自在。晴朗的天空,难得的自由,没有课外班的周末,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确实令我心旷神怡。而另一方面,10个月不能回国,举目无亲,偌大的校园中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这样的处境,对于一个16岁第一次离家的女孩子确实可谓是漫长得“悠悠无绝期”。多少次望月思乡,多少次想要放弃,多少次受委屈无人能诉只得默默流泪。

正是在这样悲喜交加的情形下,我开始为自己的申请准备素材,(因为我知道决定出国了就没有回头路,而我之前的人生就像黑白胶片一样,没有过值得一提的成就)开始跳出社会的评价,从各方面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心对话。

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同学们眼中的女神,我很普通,普通到没有特长(门门全优则门门不优):没有竞赛成绩,没有科学发明,没有经济头脑,不会唱歌,不会画画,不懂艺术,不是学霸,不文艺也不风流,别人眼中牛人的特质我什么都没有。除了那一抹灿烂的微笑和一副炽热心肠外,没有任何闪光的地方。平时的我喜欢望着天空欣赏云彩,喜欢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走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事景物,渴望内心的平静祥和。

正是基于对自己的这样了解,我没有在美国准备SAT1;没有争做clubleader(社团团长);学习上只选了3门AP都不是很难,(Calc微积分,Eco经济学,Bio生物)加上regularEnglish andHistory(英语和历史),每天的作业量也就1-2小时;体育活动上参加了竞争性不是很强的击剑队,继续着修身养性的瑜伽。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传播中华文化,融入美国社会,积极对学校(community)做贡献,努力践行着一名交换生应完成的使命。我参加了BestBuddiesclub(“最好的伙伴”社团),和同学一起去帮助那些智障孩子;为社区投稿,以交换生的视角感受美国文化;在学校会议上发言,介绍中国现状。课后和老师讨论问题,增进感情;周末,假期和我爱玩的hostfamily(寄宿家庭)一起去骑摩托,hiking(徒步),surfing(冲浪),感受Americanlifestyle(美式生活)。这样的一年过后,我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历,崭新的价值观,得到了来自学校和老师的两重认可,为我的申请增添了最为重要的筹码:HighGPA(4.0),Honor Award(年度贡献奖) 和recommendations(推荐信)。(HonorAward得主是同学老师评选出年度对校园贡献最大的学生,我成为该校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交换生)(RecommendationLetter是大学极为看中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Junioryear(高中倒数第二年)最紧张的日子莫过于五月份接连准备AP,SAT2,和期末考试。当一切都过去,风平浪静之后,我也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脚踩孤舟,背水一战

初到家时与父母团聚,跟好友叙旧,不亦乐乎。最初的我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有一年美国经历,有美国老师的推荐信,还有counselor(顾问)可以把关,只要把SAT成绩考出来,其他的不是问题。可没过多久国内严峻的形势,紧张的氛围,就牢牢攫住了我的每根汗毛。我周围的小伙伴们都已考过多次TOEFL,SAT,而我却还未开始准备。另一个现实更让我胆寒:我需要全额奖学金。在当今这个出国狂潮中,这种需求无异于自焚(自绝后路)。有人说我不自量力,脑子被门挤了,疯了不正常,痴心妄想;有人劝我回去好好准备高考,说不定还能上一本;还有人就不屑地坐等我灰头土脸地自己撞墙然后“幡然悔悟”。

别无选择只得坚定信念一条路走到黑,我甚至想好,如若失败(拿不到全奖),要么来年再战,卷土重来;要么步入社会,闯荡历练;要么踏出红尘,寻个清净地方,安心修行。但在心底,却有一种无形的信念,冥冥的感觉,觉得自己可以,觉得命运既然一年前给我指出了一条路一定会助我走下去。

没有时间迷茫彷徨,7月考TOEFL,暑假做活动,备战SAT,思考文书,10月11月两次SAT,同时整理活动列表写各种文书,11月1日ED(提前录取)材料寄出,12月11日收到录取通知书,整个过程轻描淡写地勾勒出来,就像闪电战一样。我觉得多说无益,每位同学在这段时间都会做相似的事,然而每个当事人的感受却都截然不同。经历了,方能成长。

下面对不同方面简单谈谈我的心得与反思:

·关于标准化考试

其实实话实说,如果认真对待,方法得当,标化对英语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备考时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能激发出一个人对语言学习的潜力。经过那么多场洗礼后,英语水平确实会有飞跃式的提升。所以,不要一提到考试就抵触。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下功夫背单词都是好方法。我个人有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早晨都会朗读名人佳作,渐渐的,真的会感受到英语语言独具的魅力,喜欢上那种词句从自己口中倾泻而出的感觉。

·关于做活动

要提早准备,才不会狼狈,我们高三时有一道题:“如果你可以重新回到初三,你会怎样重新规划你未来三年?”看到这道题时我思绪万千,果真可以重来,我真希望自己能专注与一两件事坚持做,或培养一个特长,或感受对一件事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投入。

·关于选学校

首先我相信感情,有一种爱没有理由,很多时候当我们身临其境走进一个校园的时候,就有一种非她莫属莫属的归属感,如果那里的氛围,文化,特点与你的气质完美接合,那么一定要毫不犹豫奔向那里。不论结果如何,带着梦想和你对那所学校的爱而奋斗的过程都是美丽的。其次我相信缘分,最终录取你的学校将是你四年的家,她录取你即证明她认可你,欣赏你,请抱着同样的态度热爱你的学校。其余的排名都是别人定的,大多跟你都毫无关系。

·关于定专业

青春应该用来探索。我以为年轻就是资本,我们不怕跌倒,没有包袱,不该过早地将自己束缚在某一思想模式中。那些新奇与未知会一次次刺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为之着迷,陶醉。综合性人才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需要,也正因此,近些年出现了很多跨学科专业。

回首成过往,恩情莫能忘

再回首,只觉恍如隔世,先前的种种激情早已消逝。那踌躇,焦虑,烦恼,害怕,兴奋,激动只在记忆里留下一道道浅浅的痕,取而代之的是淡淡微笑和那充满心田的感激。

感谢这段时光让我得到宝贵的契机去思考人生,反观自我。

感谢那个难得的机遇,让我踏出国门,开眼看世界。

感谢母亲的远虑,魄力,胆量,笃定和督促,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对于我出国这件事无条件地支持,没有母亲,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感谢我美国的父母,弟妹,老师,同学们的热情接待,指导,包容,肯定,赞许,让我顺利地度过那一年别样的生活。

感谢在那段艰难的申请岁月里,我偶遇到的那位恩人,表面冷若冰霜的他内心从容淡定,宠辱不惊,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支撑着我在那条少有人走的申奖之路上走到最后!

感谢我的家人,老师,朋友,同伴。

感谢那些反对者铿锵有力的反驳,逼着我一次次与自己斗争,坚定意志并坚决地走下去。

感谢曾给予我力量的陌生人,学校的工作人员,清洁工阿姨,司机师傅,厨师伯伯。

要知道,这些才是申请季留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我想说,出国跟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高考的路是很多人以同一方式一起前行,酸甜苦辣大家一起尝;而出国的路是自己打拼出来的,没有既定的轨道,套路性的模式,一切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创造。放下功利心,踏踏实实做事情,自然会有回报!心态决定着过程的难易!每一段路途只有一次,好好珍惜,好好享受,好好把握。

心想事成的秘密:目标+计划+行动+毅力

路漫漫而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祝福你们!

刘婧文

2014.7.20

婧文谈文书写作及提交文书:

众所周知,文书是一份极具个性的作品。创作它也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所做的分析仅为一家之言,不同风格的观点大家还要多多吸收。当时我写文书时参考过一本《Howto write a collegeEssay》(如何写大学论文)的书,里面的每一篇essay(论文)我都通读了一遍,绝大多作者的经历和我个人的有很大差异性,但从中我借鉴到了许多选择事例,安排结构,组织语言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每一位师哥师姐的案例分析汲取到你们需要的养分。

Personalstatement(个人陈述)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切记这个平台很小,最多差不多2000字),而创作personalstatement(个人陈述)就像是写一个精华回忆录,概括你,你的特长优势,你的个性特点,你前17年的所作所为。我的建议是不要过早地开始这个过程,要在你能驾驭,有时间和精力充分思考的时候(比如考试间的空档)再开始。因为你会发现,在整个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的过程中,你的心里波动是极大的。刚开始总结人生时会有极大热情,文思泉涌,洋洋洒洒,一泻千里。越到后来,越要精炼,从brainstorming(集思广益),freewriting(自由写作)到outline(写大纲),roughdraft(写初稿)你会受到很多质疑,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你写的事情足够伟大么?能令人感动吗?震撼吗?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你是迷茫的,忘记了你最开始的passion(雄心勃勃)而陷入一个自我询问和质疑的怪圈。这时候youcan’t makeprogress(你没法进步了),你会变得很懒,觉得很烦,遇到一个什么都写不出,词句、内容匮乏的瓶颈。要跳出这个瓶颈最好的办法就是缩短战斗时间,集中精力,莫忘初衷。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篇修改过20遍的文书很多时候是没法读的,因为20遍过后你早已不知道你最初的想法是什么了。(语法,语言修改除外)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脑中构思,胸有成竹后一气呵成,思想改动不超过3遍。这样的文书具有一致的思维,清晰的脉络和流畅的文字。

前面的铺垫是想强调文书写作过程开头的重要性,这个头是根本,要清晰有条理,(不能杂乱无章,自己会陷进无穷的回忆无法自拔)才能节省时间。

写作无非是要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第一个是中心,你要传递给招生官的重点品质,responsibility(责任),leadership(领导能力),diligence(勤奋),curiosity(好奇心),warmheart(热心),intelligence(聪明才智),creativity(创造力),ability(能力)…第二个是内容,是载体,是能承载你种种品质的事件、成就。第三个是方式,可以讲故事(老外很爱听故事,很容易被感动),可以用对话,可以模拟影片镜头,甚至还可以画画......

(亲爱的读者,为了保障作者的权益,此处省略部分;请您支持作者,购买正版图书,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有刘楚涵、刘婧文等10位同学自己编写的新书《从国内高中到美国名校》即将出版,本篇文章是摘选该书,希望申请达特茅斯的童鞋一定要把这篇博文好好去读并收藏,新书出版后就买2本吧。

亲爱的读者,我们相信遇到好的老师是如沐春风,学生的托福和sat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我们深知出国党时间宝贵、容不得半点浪费;名师汇只有名师,只有高分:

我们的高一班,托福平均成绩可以达到95+,部分同学托福可达到110+,这样的成绩全国不多;我们的高二班,托福平均110+,SAT平均2200+,部分同学SAT达到2300+,这样的成绩全国也不多;暑假学习1个月,有的同学SAT提高400分,托福提高38分......请加入名师汇,创造你自己的高分奇迹!!

亲爱的读者,下面请允许加上一段我们机构的招生信息,如果需要您就给我联系吧

1,新高一托福和SAT专项班

针对高一出国班及普高班渴望去美国前20名校的同学开设,分快班和慢班,根据模考成绩分班;每班6-8人,9月份和3月份开课,经过从9月至来年6月份的系统学习,高一下半学期托福可达到95分+,SAT可达到1300分+(大多数同学会在10月份考SAT);本班部分同学托福会突破100分+、新SAT会突破1400分+(14年12月份,高一A班李同学取得托福110的成绩,值得庆贺)。该班会在西单教学点和海淀友谊宾馆教学点上课,鼓励家长团班,团班享95折。

2新高二托福和SAT专项班:

针对高二出国班及普高班渴望去美国前20名校的同学开设,本班是常青藤预备班,每班6-8人,9月份和3月份开课。想去美国读本科,分数是首先要具备的,托福110分+、SAT2200分+这样的分数除非申请顾问不靠谱(或者顾问接待客户太多),进入美国前20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出国班中SAT110+、SAT2200+这样的同学不多,好的中学每年有二三十名,差的中学每年只有几名甚至是零,为了帮助部分有梦想的高二同学圆梦,我们特开设托福110分+、SAT2200分+专项班,报名本班先要测试,本班部分同学SAT会达到2300分+、托福115分+。

3,初中托福课程班

针对初中有意去读美高和国内优质出国班的同学开设;好的美国私立高中要求申请人的托福不低于100分,出国班中的学霸和大神很多都在初中阶段接触托福和SAT,初中托福课程班分基础和提高2个阶段,8个月左右的时间帮孩子从托福0基础达到90分+、100分+。

4,新SAT专项班

针对高二不准备参加老SAT考试和新高一托福达到90分的同学开设,模考出分后可在3月份赴美参加新SAT考试或在5月份在亚洲参加新SAT考试。该班会在西单教学点和友谊宾馆教学点上课,鼓励家长团班,团班享95折。

5,SAT、ACT、托福一对一

针对SAT托福和ACT考前,我们开设考前1对1课程,1对1的每科一般需要2-5次课:举例说明,某同学托福口语现在23分,希望提高到26分+,口语1对1课程需要上5次课左右;除了上课外,孩子要来我们这边自习和练习,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某同学SAT阅读现在650分,希望提升到700分+,SAT阅读就需要上5次课左右,除了上课外该学生需要来我们这边自习和练习,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6,团班课程班(家长团班)

培刚曾先后接待先后接待人大附中理科实验班团班、北师大实验中学国际部高二14班团班、深圳中学国际体系团班、深圳外国语学校AP课程团班,北京12中出国班团班等;团班的好处是上课灵活、学费打折和上课效率更高。

7,寒暑假托福和SAT集训班

连续15天上课+自习和作业,快速、集中提高学生的托福和SAT成绩。

如果您有报班的需求,请与培刚老师联系:手机18001356397,微信搜索手机号或"朱培刚"即可(添加微信时请标注,如"我是谁谁的家长,孩子希望上什么课程"......),名师汇办公地点在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14号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中部;海淀教学点在友谊宾馆,来之前请与朱老师约好时间,朱老师会到门口接待,谢谢您的阅读。

我的微信公众号也已经启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添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2397.html

更多阅读

维特根斯坦:哲学屌丝的美好人生

倍魄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维特根斯坦被奉为20世纪的哲学大师,何以“屌丝”相论?不过在我看来,“屌丝”并非贬抑之词,屌丝也未必满腔的羡慕嫉妒恨。屌丝,同样可以拥有坦诚而美好的一生。  能挫败一个屌丝的常常是身份敏感,比如冯小刚。

巴德·舒尔伯格生平_五年二班 巴德舒尔伯格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在派拉蒙当编剧,左翼,1937~1940加入共产党。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我的第一首诗》、《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

达特茅斯学院2012年美国综合排名第9 美国达特茅斯

达特茅斯学院达特茅斯学院校徽成立于一七六九年的达特茅斯学院是美国第九所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也是闻名遐迩的常春藤学院之一,坐落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Hanover)小镇。依利扎维洛克牧师当初成立这个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当地印第

列奥·施特劳斯 苏格兰启蒙运动 刘仲敬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列奥·施特劳斯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是一个争议且传奇的人物。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是一位神秘的政治哲学家。在里根、老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许多政府机构的重要职位都被施特劳斯的弟子们占据

声明:《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College)刘婧文的真实申请案例(14年案例) 刘婧文》为网友彩虹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