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婳饕餮记27:冰窖雪池里的北京味道皇家冰窖小院/恭俭冰窖

周日去做保养了,早上出门儿时看天儿还不错,本来琢磨着保养完了还可以顺道儿去哪儿逛逛,结果没想到这一保养就跟4S店耗了一天,早上10点多到的,下午快5点才出来,还好带了电脑,4S店里有无线网络,发了一篇博后又处理了一堆照片。

这些年每到11月都会安排一次保养,因为要在这个月验车,车龄5年之后就开始每年都要验车了。话说车子全部有关的手续都在这个月,那是因为这辆车也是生日礼物,8年前自己送自己的,如今已经跑了12W公里,这个里程也是该好好检查检查鼓捣一下儿了。保养过后比之前好开了,虽然我是机械盲,神经也比较大条,但这点儿感觉还是有的。

车扔在保养车间的时候,一边上网写着博一边把保险办了,之前8年的保险一直是在当年买车那家给提供的地方上的,每年快到日子的时候对方会答电话过来,我确认之后送保单上门。今年换地方一是因为4S店这边便宜个百八十块钱还送保养的优惠卡,二是想着万一出险方便点儿。其实我是个挺安全的驾驶员,主动出险只有3次:刚开车那会儿自己蹭过两回,后来有次光顾着调收音机了没顾上看前面刮了别人一次;被动出险2次:自驾去敦煌的途中托底把三元里面的陶瓷滤芯儿给颠坏了,再有就是曾经被追过一次尾。

保险业务员在我没见到她的时候简直就是如影随形,一直给我打电话提醒保险要到期了,周六下午我确定周日做保养的时候一并办理之后估计她才算踏实,但周日离约定时间10点还差十来分钟的时候又打来电话确认,生怕我跑了啊。见到她之后那简直是一个满脸堆笑啊,其实我挺不适应这种的,不舒服,好在价钱早就都算过了,只不过是她出单我付款而已。

买保险送一把套儿或一掸子,说实话这俩东西我都没什么用,把套儿刚买车那会儿曾经买过一个,后来觉得难受就扔了,因为套上之后手与方向盘之间那种紧握感被削弱了;掸子刚买车那会儿卖车的送了一个,后来被朋友拿去擦过一次弄不干净的东西后也顺势儿扔了。权衡了一下还是挑掸子吧,多少比把套儿实用些。

保养结账之后接车员跟我说满一定金额有东西送,一是把套儿,一是90天内保养工时费5折,又是两个我不需要的东西,接车员看着面无表情的我说“你都不需要是吧”,我说“是”,然后他一边说“给你把套儿吧,多少用得上”一边递给我一个把套儿又递给我一个一个钥匙扣,我伸手接了过来,虽然十分清楚他挑了两个选择中更便宜的给我(万一我就在这90天内跑了个长途又回来保养呢)。昨儿把那把套儿拆出来套上了,因为那个号称“韩国绒”的绒绒让我觉得像是摸着我家猫猫的毛儿。

4天没有走小区南门儿外那条路,今天早上一出去就觉得这路怎么好像“亮堂”了许多啊,脑子里正飞速旋转寻找跟之前不一样的地方,猛然间看到路边的树桩露出新鲜的断口后恍然大悟——那排直径三四十公分的大杨树被从及膝的位置锯断了,我所谓觉得“亮堂”了是因为没有了头顶杨树的枝桠。那些新鲜的断口仿佛一个个冒血的伤口让人不忍多看,三四十公分粗的杨树应该要长不少年头吧,如此轻易的就被伐掉了,而砍伐的目的竟然是为了装那些丑陋的路灯杆!!!

小区南门外的这条路不过是条双方向都各只有一条机动车道和一条自行车道,之前有一些路灯,有些暗是事实,但这条路真的需要这么亮吗?就算真的要提高亮度有必要伐掉这些大树给路灯让位吗?剪掉大树的一些枝桠在空中给路灯留出一些空间不就好了吗?我真不想多往远了联想,但是2、3米立一根灯杆儿又不得不让人联想这背后有多少利益被私吞。我不想要这样一条光明大道,我想要原来那条有树荫、有树影的小路。

北京今年的冬天好像不太冷,周五的时候把暖气的温度又调低了一点儿,否则跟家呆着还真有点儿热,但柿饼呆的的那间黄房间因为是北房又关着门不能跟其他房间交换热量,所以显得有些冷,周日下午我把电暖气给打开了,白天给她开着,晚上临睡前一两个小时关掉,睡觉的时间段里室温靠我就能继续保持下去。

上篇还说大囧很棒呢,结果刚才老妈来电话说大囧手术后精神一直不太好,也不怎么喜欢吃猫豆,总是藏在柜子里,打算带去医院看看。中午过后打电话给老妈,她正好刚从医院回来,大夫说还是有点儿应激反应,输了液也给开了打的针,到家后老妈仍然把大囧安顿在柜子里,结果人家自己跳下来跑地上玩儿去了。没事就好!

周六带柿饼从医院回家的时候正好在楼下看到黄花菜,我倒了猫豆之后就拉起TA的尾巴看了看屁股,然后还摸了摸,觉得TA可能是只绝育公猫。

昨天上Q的时候看到医生的留言,他丢失的猫猫回家了,当即发短信祝贺了一下,但医生很忙,猫猫究竟是怎么回家的我还没了解到,不管怎么样,这真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祝福猫猫,也祝福医生一家。

******

2011-11-9皇家冰窖小院
西城区恭俭胡同5巷5号(北海北门东)(010)6401-13583人消费274-100(券)=174元

去年生日吃的俄餐,今年还这么想过,因为我确定我会在有生之年把北京城里的俄餐馆儿都吃一遍,而这计划是想带着爸妈一起的,但是细想了想又有了另外的地儿,觉得最近吃的“三高”食品太多了,急需换个口味调剂一下,于是这“另外的地儿”就从脑子里跳出来了——它就是皇家冰窖小院儿。这地儿跟电视上已经不只看到一回了,吃饭可以顺便参观有好几百年历史的冰窖,这儿不是北京现存唯一的冰窖,但却是如今唯一能参观的冰窖。

想到这儿就去大众点评上查了一下,发现有满200直接抵扣100的活动,赶紧发了一张电子券到手机上,今年生日就是这儿了,打电话给店里定了6点半到,然后打印了地图,记下了网上好评率比较高的菜品和价格。

比下班时间提前一个半小时离开公司先到老妈家,跟好利来买了三小块儿蛋糕放在车上。6点多等老妈喂完楼下的浪浪、并给晚上帮忙喂公园浪浪的邻居阿姨准备好猫粮后,我们一家三口儿就出发啦。路比我想象的好走,经德内大街上转入平安大街,然后转入地安门内大街,最后进入景山后街,车就停在景山后街与景山西街交界处的停车场里(想找个不收钱的地方停,但没空地儿全被停满了)。

今儿的图片稍微有点儿多,因为这不仅是一顿饭,也是一次参观。有博友说我写这类文章跟导游似的,其实我就是学过这个,还差点儿从事这个职业,只是那会儿好像对这些还没有如今这样的兴趣。

恭俭胡同的南入口儿实在是相当的不起眼儿,太容易错过了。

↑恭俭胡同(图中有有我父母的身影,呵呵)。↙胡同儿里的门墩儿。↘什刹海小学外墙。

棚顶上看鸟儿的猫猫,

屋里的剪影猫猫。在胡同儿里见到他们的身影好开心,即使光线再差、调整后噪点再多也要放上来。

都说爱猫的人无论走到哪儿都会第一时间发现猫猫,的确如此,我在胡同儿里走走拍拍,跟在老妈老爸的后面,这两只猫猫都是他们先发现了然后小声叫我过去拍的。后来吃完饭出来往回走的时候还发现了一只黄狸,可惜窜的太快没拍到。

恭俭五巷,没错,就是这里了。这个小岔口儿的另一侧挂着红色的灯笼,上有冰窖二字。

有着金色门钉儿的红色大门,右侧那扇上另开了一个小门儿供食客出入,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门脸儿左右一边一块牌子,左边是文保单位牌,右边是地址牌。

【恭俭冰窖】
·史载,中国采冰、窖存、制冷、食品保鲜技术始于周代,首开人类制冷保鲜之冰河。恭俭冰窖位于紫禁城之后,北海公园东,是北京乃至世界罕见的皇家御用冰窖,其建筑规模之宏大、窖体建筑之坚固、历史之悠久、地理位置之优越、供冰对象之特殊、使用年代之长久、均史无前例。
·恭俭冰窖始建于清朝末年,它窖口面东,内有南北两窖,是目前国内仅存且尚可使用的皇家御用冰窖。窖底用椿木打段,墙体用花岗岩铺底,用指定窖砖垒砌而成,称之为“铜帮铁底”。其机构为半地下,窖宽7.78米,长20.4米,高7米,墙厚1.4米,占地面积458平方米,窖顶为“人”字形脊坡。时光流逝,黄色琉璃瓦在夕阳斜映之下,幽幽地闪烁着百年来未褪尽的余晖,留给人们思古探幽之遐想。
·古时冰窖冬季储冰、夏季出冰,春秋两季用于储存肉类、果蔬,供紫禁城之内的皇室成员享用。现在,这所冰窖古为今用,官为民用,窖中储存了各种饮料、蔬菜、水果、红酒、茶等物品,可供各位来宾享用。

——以上介绍来自皇家冰窖小院儿的说明板。为什么要单独说一下呢,因为文中提到“始建于清末”和“皇家御用”,但也另有似乎更权威的说法指这里的冰窖早在明代就有了,是属于“吏用”而非“御用”(后面还有介绍)。

收银台后面的墙上挂满了脸谱,大众点评网的海报煞是显眼。

包间的窗台上摆着小时候的玩意儿,风筝线轴儿、陀螺、沙包、弹弓、毽子,还有个绿底儿花布的小包儿,不知道里面是不是装着羊拐。

三口相当精致的大鱼缸,扒着缸边儿的肚兜儿抓髻小娃娃栩栩如生。

鱼缸里的主人是金鱼和乌龟,乌龟旁边的石头上还写着“泰山石敢当”。

鱼缸边儿上有关于“金玉满堂”的介绍——“金玉满堂”语出《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意为金玉财宝满厅堂,用来形容财富极多,学识渊博。“金鱼”恰与“金玉”谐音,并且金鱼在传统上被称为“风水鱼”,不但能弥补家居风水上的缺陷,还能令住宅充满活力,引发无限生机。而“金”鱼或锦“鲤”其谐音“金”和“利”都与财富有关,较受喜爱。茶余饭后观赏一下金鱼悠闲的泳姿不仅可谓增添生气,更有松弛神经之效。

大北京,小胡同;有客方沽酒,无僧不点茶。有福字儿的那个就是大门的里侧,照片右边的那个白衣服的人好像是这里的大厨。

无事此间静坐。灰色衣服的是女“店小二”,胖胖憨憨的,一说话就带着笑(很真诚的那种),招人喜欢。

这间私家菜小馆儿是四合院儿改的,盖了两层,一层是散座儿和包间,散座儿的位置天花板直达二层的高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挑空高所以显得这里异常安静。店家只在包间顶上盖了二层的房间,作为自己居住的场所,写着牌子不让上去,其实我真想到上面去拍个用餐区的全景。

这扇门里是后厨,图中胖胖的是店老板,和蔼客气的京城大叔一枚。老板娘也是胖胖的,齐耳短发戴副眼镜,透着北京人的亲切。

治大国如烹小鲜,执小技腾琢大器。对联中间夹着一篇大厨自己写的《陋厨铭》,这大厨有文化啊!

《陋厨铭》
大儒刘禹锡有陋室铭,以布愫怀,以告同侪。耀臣忝列大厨,欲成陋厨铭,以坦胸襟,以告同食。商汤的贤相伊尹是厨师出身,“负鼎俎以滋味说汤之于王道”。故史有“盐梅宰相,调和鼎鼐”之说。耀臣幼无相国之志,成年后无相国之思,年过知命无相国之行。于调和鼎鼐却入道深矣。上古缺调料,只有盐、梅佐餐。盐主咸,梅主酸。二味皆属天成。苦、辣、甜系后进,五味毕后,调和鼎鼐之术也就五味杂陈了。
科技大兴之后,晶、?、剂、散、膏……甚多,继之有违时食品、转基因食品问世。耀臣乃京城土著,生于四合院,长于四合院囿于四合院之中,难入高科技的殿堂。但于四合之说,且之且行。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合之基在于和。和者,张口食禾也,有饭吃才能言和,言合,才能至于四合。故圣人有民以食为天之说。
悬陋厨铭于中堂,非赶时髦,亦不是作秀。古有“治大国如烹小鲜”之说。为政以诚,为厨更以诚。国泰民安系政成,五味归真系汤成。政成口有碑石有载,汤成必以器盛之。器与不器,弃与不弃是为政之道,亦是为厨之道。耀臣五十有二,行于厨之业多年,实无半分懈怠,不敢言俱诚,确敢言大诚。以大诚之心、大诚之道,大诚之术成陋厨铭。食友食客,赞之哂之,皆宜、皆怡。若言“何陋之有”,则“与吾心有戚戚然焉”。

耀臣诚启

读书、下棋、品茶,享受悠闲时光。

花花绿绿的大罐子,里面装的都是酒,那个白底儿葡萄大瓷缸子里放的是酒舀子,从这样的罐子取出来的酒,想着都有种醇香与惬意吧。

装有液体的“白泡泡”

酒台的上方有个铁架子,上面挂着几个白泡泡样的东西,我看过电视上的介绍当然知道是什么,正打算跟老妈讲呢“你看那边有几个泡泡”,话刚说到这儿,老妈打断我说“什么泡泡,那是猪尿泡”。得,老妈已经自己看过介绍了,而且还用了这么地道个词儿,不用我普及知识了。

“猪尿泡”这仨字儿北京话念做“zhu suipao”,sui读一声、pao读轻声,说的是“猪膀胱”。铁架上挂的那些“猪尿泡”里的液体是处在发酵期的一种酒——单五酒。

单五酒是清朝富尔哈察家族的自制酒。富尔哈察家族在明朝万历年间还是一个很小的部落,其四世祖旺吉努率部投清太祖努尔哈赤。1735年清世宗雍正皇帝驾崩后,其四子弘历继位,乾隆王朝开始,这也是富尔哈察家族最鼎盛的时期,孝贤纯皇后更是使该家族锦上添花。
富尔哈察家族每次打仗,当兵的身上都带有单五酒,这是富尔哈察家族男丁上战场的标志,据说单五酒具有补气、壮阳、辟邪之效。白袋子,实际上是猪膀胱,因为独特的纤维组织使得只可由内至外滤透,却不可反向进行,成为了“马上王朝”贮酒的好物件儿。满族旧时16两为1斤,1斤的酒在猪膀胱贮存发酵2个月,最后只剩下8两,所以也称“单五”,少了量,却提了质,三十多度的酒,最终可以发酵成50多度的醇酿。
1911年清王朝覆灭,富尔哈察家族也随之衰败,单五酒亦失传。2008年富尔哈察家族后人,富尔哈察·玄海老先生将其祖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单五酒在皇家冰窖小院恢复。何为单五酒呢?
单:代表一个(猪膀胱)
五:代表一半
即:将一个猪膀胱盛满酒后,吊起来发酵至一半,可饮,即为单五酒。
据富尔哈察·玄海老先生讲,其祖上当年酿制的单五酒上品进贡,余之招待宾朋,为此富尔哈察家族当年有雍和轩酒馆和永和轩茶馆,来招待全国各地的清士。
民国后,用猪膀胱走私私酒,但它和富家用猪膀胱酿制的单五酒是不同的。

醸好后装瓶售卖的单五酒

架子上有几张店主与知名人士合影的照片,架子右下角放的是单五酒,那左下角的小瓷罐子里是什么呢?

呵呵,就是它——老北京高末儿

“高碎”亦称“高末儿”,是旧时北京所特有的一种茶叶,实际上就是茶叶店筛茶时筛出的茶叶末。这种碎末在别的地方是弃之无用的东西,在旧时的北京,却是贫民非常喜爱的茶饮原料。
旧时,北京的穷人买不起好茶,但又偏爱喝茶,故茶叶店将此物出售,谓为高级茶叶末。不仅让平民享受茶的清香,同时,也及其悉心地估计到老北京人的“面子”。退回去几十年,在物质供应限制的年代,老北京招待客人也会选用高碎,那已经是很珍稀的茶了。
“高碎”虽说难登大雅之堂,但茶仍然是好茶,只不过失了形,放在茶壶里冲泡,香味也丝毫不逊色,而且因为茶叶比较碎,沏起来很快便泡出香味和色泽,免得久等而望茶兴叹。现在,北京的百年老店张一元一直还坚持销售“高碎”,为的就是保住京城百姓好的这一口儿,为人们留个念想儿。

餐厅通往冰窖的入口

在民国以前,采冰储冰是皇室贵族特权,只有皇室可以建造冰窖,这些冰窖就是官办冰窖,简称官窖,它们多是砖石建造的内部为拱形的地下冰窖,官办冰窖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为皇宫服务的御用冰窖,一类是为官衙或王府服务的吏用冰窖。据《大清会典》记载,清廷在京城共分四处设冰窖十八座,分列紫禁城内、德胜门外、景山西门和正阳门外,由工部都水司掌管。现如今,官办冰窖至少还有3处尚完好保存着:一在紫禁城内(应属不对外开放区域);一在北海公园东门陟山门街雪池胡同,号称雪池冰窖;一在北海公园东夹道恭俭胡同五巷五号,号称恭俭冰窖。民办冰窖的出现是在民国时期,它们几乎都是挖掘的土炕,置冰后以土掩埋,如今早已无迹可寻。
雪池冰窖建于明代,是皇家禁地西苑冰窖,位于北海东门与景山西门之间的陟山门街路北,当初共有6座冰窖,现存之冰窖乃康熙年间重修。雪池,典出“雪窖冰天”,是冰窖的雅称,为地下建筑,地面上只露出1米来高的四壁,无窗,窖顶是人字形的起脊双坡,覆盖琉璃筒瓦,内部为拱形,很像一个地下城门洞子,冰窖的墙体和拱券全部用砖砌筑而成,白灰勾缝,非常坚固。
恭俭冰窖的建筑年代和规制与雪池冰窖基本相同的,恭俭胡同原名为内官监胡同,明代是内官监衙门所在地。内官监衙门的职能是什么呢?《芜史》云“内官监所管十作,曰木作、石作、瓦作、塔材作、土作、东作、西作、油漆作、婚礼作、火药作,并米粮库、营造库、皇坛库、里冰窖、金海等”。恭俭胡同之得名,始于民国年间(内官监胡同更名为恭俭胡同),当时已无皇室宫廷存在。照理说,恭俭冰窖之名似不甚确切,是否应当叫内官监冰窖更为贴切一些?理由是,该冰窖隶属于内官监,位于内官监胡同。
姽婳饕餮记27:冰窖雪池里的北京味道(皇家冰窖小院/恭俭冰窖)
如今能看到的冰窖虽然已经很少,但很多地名还都保留着“冰窖”两个字,如崇文区珠市口东北角有“冰窖厂胡同”、“冰窖斜街”,德胜门外有“冰窖口胡同”等。没有冰箱的时代,最冷的冬天,采冰人到北海、什刹海、护城河上,将冰面破开取出大冰块,运到京城各处冰窖保存起来,留至夏天,皇家冰窖的冰供大内使用,民间冰窖的冰则由卖冰人推小车到大街小巷出售。

雪池(Ice House)这块碑是新立的

看见右下角刻着“宏远助邦立”,就还琢磨怎么那么像日本人的感觉呢,顺手儿查了一下还挺有意思,这个“宏远助邦”是家1994年成立的商贸公司,注册地址就在恭俭胡同5巷5号,主要以经营进口商品销售及储藏业务为主,年营业额5,000万,2006年开始引进冰温技术专利,储藏冰温水果,效果良好。个人觉得这家商贸公司的老板很可能与餐厅的胖老板是同一个人。

方便参观者进入冰窖的铁楼梯,这是现代产物。

恭俭冰窖由南北两窖构成,这是北面较大的那间,中间摆着的桌椅总让我想起《最后的晚餐》,这“屋儿”还有沙发、音响、电视之类,看网上说以前好像可以包夜在这里唱歌儿打牌(不知道现在行不行),而我也的确在桌子尽头的一个类似讲台的的柜子上看到了点歌单。

老北京大宅六景: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墙上的画儿除了上面的系列还有“胡同京味儿小吃”、“浪迹街头的艺人”和“沿街叫卖的小贩”三个系列。老爸挺认真的问我“你见过锔锅锔碗儿的吗”,唉,还真没见过啊。

←恭俭冰窖的琉璃瓦:瓦长36cm,宽18cm,拱高8cm,做工细腻,上釉考究,属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皇家建筑。→恭俭冰窖的砖:传说为清朝官窑西通合窑烧制,砖长500mm,高235mm,宽100mm,砖正面有铭文“西通合窑”,砖体成青黑色,质地厚重,工艺独特。

这个放在墙角的东西真不知道叫什么,像个条案吧但很高,而且下面的腿儿也太复杂了些,有高人能给指点一下吗?

南边稍小的冰窖,与北面那间中间有小门儿相通,门上挂着军绿色的那种棉门帘。

看见堆满书的那块长条儿板子和墙壁高处的拱形小门儿(北面那间也有同样小门儿)了吗,这可都是有说道儿的——

恭俭冰窖为半地下拱形结构建筑,这样更有利于冰的保存,冰窖窖底低于地面3米左右,沉重的冰块运到窖口已是不易,如何让冰块顺利运进落差3米的窖底呢?答案就是一块木板,叫做运冰跳板(就是垫书用的那块儿),这块木板长600厘米,宽90厘米,厚9厘米,选用百年老榆树,再用十根80厘米长的铁条正反镶嵌制成。使用时将冰板一端搭于窖口(就是拱形小门儿那里),另一端落于窖底,形成一个斜面,将冰块顺冰板滑下,既保持了冰块的完整,又有效的减轻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运冰跳板上的书大都与北京、与西城有关,还有英文版的不知道什么年鉴类的书。

沿墙建了一溜儿贮藏用的“小房间”(像关狗狗的),都上着锁,存放的基本是酒,有的还贴着名字。冰窖的特殊构造和建筑方法使其即使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也绝不会超过18度(不储冰的情况)。

一瓶葡萄酒漂亮的外衣

来这里的人都是以吃饭为主参观冰窖为辅,他们大都吃完饭才下去看看,或者利用等菜的功夫儿随便看两眼,而我是冲着吃饭和参观一半一半来的,所以点完菜、拍完餐厅部分就冲下冰窖了。老爸在我还在餐厅里拍的时候就已经下去摄过了一圈儿了,见我下去又跟着随拍了一路儿我参观冰窖的情景。拍的差不多了的时候看见胖胖的女“店小二”下来找我们,说菜都快凉了,让我们赶紧上去先吃,吃完再下来拍。北京人儿这沟通着就是透着那么亲啊。

终于要进入“吃”的部分了,先说一下,我感觉他家所有的菜都挺好吃,现在北京的私家菜馆可谓是遍地开花,随便什么人开个馆子都可以叫做“私家菜”,也确实,人家自己家就这么做、就这么吃、就这个味儿,话是没错儿,但这么一来就难免良莠不齐。这个皇家冰窖小院儿作为私家菜馆中的一朵儿,主打北京味道,菜品无论在卖相和口味上都可以给不错的评价,再加上还能参观冰窖,值得一去,尤其是现在哦,那个满200减100的活动很给力,喜欢您就赶紧的(我真不是托儿)。

晶莹剔透带着冰碴儿的冻海棠,送的,老妈说她以前吃过。每年入冬店家就会弄来这个供食客们品尝,追忆老北京冬天的场景,如果您要是喜欢他们也有成盒儿出售的,20元一盒(我没看多大的盒子)。再冷一些的时候店里还会点起炉火给食客们烤白薯吃。

冰窖凉浸带鱼,38元。凉吃有点儿甜口儿的带鱼,一点儿腥味儿没有,是好评率很高的一道菜,确实做法独到。推荐尝尝。

蟹黄扒白菜,48元。很漂亮,味道也不错,凉了之后蟹黄儿颗粒稍微有点儿腥。与当天的其他菜品相比属于一般。

炒豆腐脑,38元。用的是内酯豆腐,因为名曰“豆腐脑”,所以在炒的过程中就无所谓形状了,散成各样反而应了它的名字。与当天的其他菜品相比属于一般。

抓炒大虾,66元。这个好吃,我喜欢的酸甜口儿,大虾新鲜而饱满,无论是外面裹的糊还是浇的汁儿都很到位。推荐尝尝。

酱炙鱼,58元。挺大的一条,应该是鲤鱼吧,酱香味儿很浓,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跟以往吃到的酱味儿不一样,这个菜一上我们直接加点了两碗米饭(已经点了打卤面当主食),但现在突然想起来米饭没收钱啊,不知道是不是米饭免费还是店家忘了收。推荐尝尝。

这个鱼真是很大条,得2斤多吧,老爸当时还说“下次来就点条鱼然后一人一碗米饭”,呵呵。生日第二天中午的微博:昨晚没吃完的鱼打包做了今天的午饭,到楼下食堂买了份米饭就着,隔夜的鱼汤加热不腥,这鱼算是到位了。鱼汤拌米饭真过瘾,一大碗下肚了,都怪楼下打饭的阿姨太好,1块钱给了我这么多。昨天那个馆子是专门挑的很有的一写,等我处理完照片的,不过话说手里还压着另一家值得写呢……

打卤面(大),26元。老北京的做法,卤子的薄厚稠稀都挺合适,咸淡也合适,大份儿的我们一家三口儿正好一人一小碗儿。

这蓝花儿小碗是人家装米饭的,吃完了米饭我用来给老爸老妈分面条儿了。

除了打卤面还有炸酱面,另外还有一种玫瑰饼,不是稻香村的玫瑰饼点心,而是加入了玫瑰的烙饼,真想尝尝那究竟是个什么味道。刚才说了单五酒,他家还有一种30多度的玫瑰酒,据说是用妙峰山的玫瑰醸的,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唇齿留香啊!冬天的特色小食是冻海棠和烤白薯,听说夏天有另外一种,叫冰温山楂桃,听着就觉得好吃有没有?看菜单儿的时候就觉得什么都想尝尝,无奈肚子太小装不下啊,还有什么清宫烤羊腿、虾酱豆角丝卷鸭饼、秘制樱桃肉、南煎丸子、麻辣仔鸡、秘汁酱焖黄鱼、翠羹蟹黄狮子头等等等等都想尝尝啊。

他家有自制的酸梅汤,虽然好这口儿但因为很清楚我们一家三口的战斗力所以就没点,这倒无所谓了。最郁闷的是我知道他家有杏仁豆腐,而且也是列在必点的菜单儿里的,只因为点完主食之后决定一会儿单点小吃这么一个行为,最后就彻底忘了再点杏仁豆腐,出了店门才想起来,悔死我了啊,谁再跟我吃一次去得了。

好利来的蛋糕,吃完这些那叫一个饱啊,哈哈。

猫粮、大盐、散黄酱,真的太可爱了。爱猫的人不光发现真猫是火眼金睛,看“猫”这个字儿都比一般人厉害。这是靠近恭俭胡同南口儿的一家小卖店的窗户,既然专门写着有“猫粮”出售,说明胡同儿里养猫的人应该不少吧。

瓷瓶酸奶,这个时节北京的夜晚已经可以当做天然的冰箱。

很美妙的一个晚上,很美味的一餐,很愉快的参观,送老爸老妈回家后自己回家。

上周的指甲,小猫是我自己贴上去的,呵呵。

淡蓝送的生日礼物

【延伸阅读:旧时采冰】
采冰时把冰裁下来得用冰镩,冰镩呈一个“丁”字形,铁制的,上面是把儿,越往下越细,下面是尖的。有的冰镩有十几斤重。裁好冰后,把冰块拉上来得用拉钩,有的人也叫它“钩镰枪”,拉钩有一个木制的长柄,下面是铁的,呈尖状,而且旁边还有一个向上的弯钩,这个弯钩就是用来钩住冰块向上拉的。
冰块拉上来后一般放到排子车里运到冰窖去。排子车一般是胶皮轮或木轮,有两根辕,人拉着走。一般排子车最多可放十块冰。把冰运到冰窖里的板叫跳板,木制的,一般有三十公分宽,在运冰时会把草垫子先放到板子上。
采冰人工作时一般会穿油布,上面抹有桐油,可以隔水不会湿着衣服,作用近似于现在的塑料布。他们有的还会穿着套袖、套裤,防止弄坏衣服。采冰人一般都都穿毡鞋,为防止把鞋磨损,就在鞋外面缠上草,这叫做毡兀拉。
采冰、窖藏是技术活儿,一般人是干不了的。清朝时期,给宫廷采冰、藏冰的多是北城的穷苦人。他们掌握了这些技术后,一般每年都会给皇室采冰、藏冰,他们干这一次活儿基本就够家里吃半年的了。不像有些文章中说的朝廷会给他们皮袄、皮裤、皮手套,其实朝廷根本不会管这些,这些装备只可能发给有关的官员。那些采冰的人只能穿着自己的破棉袄、棉裤,脚上穿着毡兀拉。
采冰都是在夜里进行的,因为白天温度高,而且人多。采冰一般是使用冰镩把冰裁开,然后再用拉钩把冰拉上来,最后用排子车或绳子拉到冰窖里去。冰块大约有一米长、八十公分宽、一尺多厚,有一百公斤以上,一个人是几乎没法把冰块抱上车的,采冰人的辛苦可见一斑。码冰更是项技术活,采好的冰一般用铺了草垫子的跳板从门上顺下去,码冰的时候上下层之间要放草席子,防止冰冻在一起,有时码上面的冰还需用跳板把冰推上去。
冰码好之后就要用土把冰窖门埋上。冰窖要到农历的五月初二才开门,直到七月二十。这时冰窖里面温度很低,而外面很热了,运冰的人进去的时候往往穿着棉袄、棉裤,出来的时候就光着膀子,非常的辛苦。冰窖的冰用马车运到宫里府上,供贵族享用。

【延伸阅读:老北京小吃冻海棠】
乍一看这个名称,准有人会说:“海棠冻了还能吃啊?”问得有道理。不过这种海棠还非得冻的才好吃呢。你不信?这种海棠可不是秋后上市的那橙黄色的小海棠果。我说的是深紫红色的果子,俗名叫“大八棱”。
30年代,住在北京南城清贫人家的孩子们都知道,冬季里零食中能吃上冻海棠的,可以说是当时比较高级的享受啦!“大八棱”海棠果,较元宵略小,长长的果把儿,果子的颜色也与众不同,紫里透红,红里透亮。细看那果子并不十分圆,在果子的立面上,有一道道不十分显眼的棱,像是地理课讲的“条带丘陵”,大约有七八道,“大八棱”就是这么叫起来的。
每年秋后,刚摘下来的果子,并不十分好吃,口头不甜,略有酸涩,必须贮存一段时间才好吃。那时没有冷藏设备,可果农还是有办法的。将果子装入周围铺干草的筐内盖好放在荫凉通风处,到了大雪、冬至前后,西北风一吹,那果子表面起了一层淡淡的白霜,这时,海棠果的特殊味道才充分显示出来,甜、微酸、稍脆、果香,而这时的酸味,决非杏、梅可比。
天再寒冷,就上大冻了,将果子置于院内,一夜寒风,果子俱冻成一个个棒硬的冰疙瘩。这时小贩便拿到街巷出售,一般是在“冰盏儿”车上卖。孩子们花三、五分钱可买回一捧冻海棠,要像化冻柿子那样,在凉水中拔,等果子外面出来一层薄薄的冰壳,就可以吃了。不过吃冻海棠还真不是一口一口咬着吃,那果汁就白糟蹋啦,得把果子整个放在嘴里咬住,再把果子的把儿一拽,那果把连着一个小红珠子似的果核,被拽了出来,留在口内的果肉凉凉的,甜酸适度,天然鲜美,那味道非笔下所能写出来的。
  近年来市面很少见这种八棱海棠了,什么原因呢?据果农讲,八棱海棠产量低,又卖不上价,所以很少有人培植,恐怕越来越少。像那有名的郎家园的枣儿,也是这样,郎家园就剩下一个地名牌子了,北京的这类小食品,非得让它断子绝孙不成?
  那八棱海棠也可煮熟了吃。洗净、将果头的残苞去掉,用砂锅煮,加盐少许,煮得海棠开了花儿,冷却后,就是极高品味的罐头,没有任何添加剂,纯天然、好吃、经济、尤其冬季饭后吃上一小碗,玫瑰红色的果汁,浑身开花的海棠果,沁人心脾,何苦花那冤钱买罐头呢?这才是自己动手,足吃、放心地吃,还少开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2105.html

更多阅读

南关鹁鸽楼:掩在深巷里的“南阳世家”

南关鹁鸽楼:掩在深巷里的“南阳世家”路建锋阅尽了两孟建筑的雍容古朴,我独想说说沿街即能相望的鹁鸽楼。在今日的邹城市南关社区,一条叫因利河南二巷的巷子东首,便是鹁鸽楼的旧址了。自韩姓后人几十年前移居新居,鹁鸽楼在风

278@365游记:假日里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游记:假日里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的北面约一千余米吧,就是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可是全北京最大面积的人造山野森林公园,现在已经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森林公园了,当年的小树都长大了,草地芦苇等都扎了跟,不像

姽婳饕餮记137:一场说走就走的饭局宽店 &又吃了阿牛与仙草

2014-12-30宽店(三元桥店)朝阳区曙光西里甲5号凤凰城商街(010)5844-512215人消费1,682元今天限行,去7-11买早点的时候顺便买了个咖喱饭当午餐,临近中午有同事出去买饭,还有同事商量去哪儿吃,体检回来的同事问我“你说的那个宽店怎么样,我

影评 《何以笙箫默》:空中楼阁万神殿里的那喀索斯

(影评)《何以笙箫默》:空中楼阁万神殿里的那喀索斯文/王麟每当夜幕降临,远处高耸入云的奥林匹斯山上就会变得喧闹起来,富丽堂皇的万神殿里,来自下界的袅袅香味升腾而起,让众神都笼罩在暧昧朦胧的氤氲之中,那是来自山下芸芸众生的顶礼膜拜

声明:《姽婳饕餮记27:冰窖雪池里的北京味道皇家冰窖小院/恭俭冰窖》为网友枕上诗书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