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拜将,一个虚假的美丽传说 韩信拜将

“韩信拜将”是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了两千年的故事,人们乐于讲述它,是因为它寄托了文人的梦想:昔日困顿但有才,一朝拜将一步登天。

可令人遗憾的是,如果细读《史记》我们便会发现,司马迁“韩信拜将”的描写破绽百出。比如,萧何仅凭一番谈话,如何就能断定在亡秦战争中毫无建树的韩信是盖世奇才呢?

再比如,把刘邦造反分作三个阶段,正好符合共党闹革命的过程:红军求生存,抗日一致对外,国共内战。韩信只在第三阶段国共内战时期,以一个国军警卫连长的身份投诚过来,扒拉掉朱德让韩信当解放军总司令,可能吗?

再比如,刘邦不惜冒着得罪自己出生入死、能征惯战的将军,如曹参、周勃、灌婴等,兴师动众拜韩信大将军,拜完之后,却弃而不用。在接下来展开的旨在夺取全国的三大战役中,刘邦自己亲赴前线,大将军韩信却在后方坐冷板凳,岂非怪哉?

用程步读史原则,考察史书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摈弃文学描写,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韩信拜将”不过是司马迁文学出来的一个美丽的故事,虚假的传说。

口说无凭,我们先来读司马迁的原文,括号内为程步提示。熟悉原文的可以直接跳过,看后面的举证分析。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去南郑赴任的时候,有3万人前来投靠,韩信是其中之一。起初韩信默默无闻,直到犯罪将要被杀,这才垂死一呼,惊动了刘邦的死党滕公。滕公一看韩信长得不错,就下令释放了他。跟韩信一聊,很高兴,便把韩信推荐给刘邦,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不久,韩信不满意逃走,刘邦集团的二当家萧何知道后,来不及禀报刘邦,亲自去追赶。有人误解了向刘邦报告,说丞相萧何跑了。刘邦闻听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两天,萧何来拜见刘邦,刘邦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

“你为什么逃跑?”

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了。”

刘邦:“你追赶的人是谁呢?”

萧何:“韩信。”

刘邦闻听骂道:“各路将领逃跑的人很多,没见你去追,却说去追韩信,你说谎。”

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如果长期在汉中称王,用不着韩信。如果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能和您商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如何决策。”(注意:萧何说的是商议大事,而不是领兵打仗。“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刘邦:“我当然要向东发展,怎么可能长期郁闷在这里?”(注意:刘邦还没有见到韩信,便早已决意要向东发展)

萧何:“大王决意向东发展,就应该重用韩信。重用则韩信就会留下,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走。”

刘邦:“好,看在你如此推荐的面上,我让韩信做将军。”

萧何:“即使是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

刘邦:“任命他做大将军。”

萧何:“太好了。”

于是刘邦让人把韩信召来。

萧何:“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如同呼喊小儿。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就应该择选吉日,亲自斋戒,设高坛备礼仪,这样才显得郑重其事。”

刘邦无奈,只好答应了萧何的要求。

众将听说刘邦要拜大将军,都很高兴。人人以为大将军或许能够轮到自己。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众将及全军为之震惊。

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上述文字描述来看,萧何之所以追韩信,是因为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旷世奇才。只有韩信能够帮助刘邦摆脱困境,进而和项羽争夺天下。所以,萧何软磨硬抗,逼着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不仅如此,还要郑重其事,斋戒沐浴,筑坛拜将。

以上文字就是韩信拜将的大致过程,按理说司马迁言之凿凿地用了这么大一个篇幅来描述拜将这件事情,应该予以采信。然而,在韩信拜将这件事情上,司马迁的文字破绽太多,不能不令人生疑而细究。

破绽一,萧何前言后语自相矛盾

我们知道,将军是带兵打仗的。大将军无非权力更大,职位在所有将军之上而已。可是,萧何在劝谏刘邦的时候却说:“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要想争天下,没有韩信,就没有人和你商量大事了。这样看来,萧何推荐韩信是充当一个谋臣的角色,如同刘邦集团里的张良、陈平等。而这样的角色似乎跟大将军这个名头无关。

类似的角色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人物。比如孙膑。田忌是大将军统帅三军,孙膑给他出谋划策;比如孔明。关羽、张飞为大将军冲锋陷阵,孔明摇着羽毛扇出谋划策。

一面推荐韩信做谋士,一面又非要拜大将军,前后矛盾。

破绽二,萧何怎么就断定韩信能够胜任大将军

打仗是立刻就能断出胜负的硬功夫,而且胜负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大伙儿的性命。同时打仗又不仅仅因为你有一个好主意,你把兵法倒背如流,就一定能打胜仗。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在3年多亡秦战争中韩信毫无建树。不经过战争的检验,萧何怎么就能断定他一定能够担任大将军这样重要的职务呢?

更何况刘邦集团中并不缺乏能征惯战的将军。从亡秦战争到现在,一路攻城略地,并没有受到阻挡,能打大仗胜仗的将军有的是。而且论资历论贡献基本可以相当于红军时代的老革命比如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等人。现在萧何仅凭几次交谈,就认定韩信一定战无不胜比众人都强,并软磨硬抗一定要封韩信大将军?刘邦也不得不就范同意封韩信大将军?

这基本相当于把红军时代的战将十大元帅都搁一边,却把解放战争中期才投诚过来,不过是国民党司令部站岗放哨的一个下士,从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而且又要开小差逃跑,周先生一说,毛先生就一下子把他提拔为解放军总司令。这可能吗?现实中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破绽三,刘邦亲赴前线,“大将军”却后方赋闲

韩信拜将这件事情最大的破绽是与实际战事不符。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却没有参加随后刘邦发动的三大战役。

按照《史记》描写的时间顺序,刘邦封韩信大将后,立刻发动了三大战役。在这三大战役中,连刘邦自己都亲赴前线,而“大将军”韩信却在后方坐冷板凳,也没有任何出谋划策的举动,这实在是有悖常理。大将军为什么成了徒有虚名的摆设?

我知道有朋友会提出异议:刘邦的战役虽然韩信没有参加,但完全是按照韩信的建议实施的。民间有折子戏等文学作品流传,说韩信建议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才帮助刘邦顺利突破三位秦帝国降将的封锁,重新占领咸阳等地,为后来向东发展打下了基础。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博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哪个韩信出奇计》进行了讨论,否定了淮阴侯韩信出谋划策的传统印象,在此不赘。

我们先来看三大战役的三秦战役。《史记》记载了刘邦集团的其他将军在三秦战役中建功立业。

曹参首先攻克了咸阳附近的下辨、故道、雍、斄等县城。接着又在好畤包围了章邯的弟弟章平率领的军队,并将其击败。接着攻取了壤乡城。在壤乡城的东面又与三秦的军队激战并取利。紧接着回军再次将章平包围在好畤城中。章平战败逃走,曹参占领好畤,打开了进入咸阳的大门。接下来曹参又率领军队进攻咸阳,在咸阳附近与赵贲和内史保的军队激战,将其击败,乘胜攻克了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三秦战役的胜利,曹参是主要功臣。

我们再来看看刘邦的另一位战将周勃。周勃先是攻克了槐里,接着又和曹参一起夹击好畤城,又和曹参一起进攻咸阳。汉军攻占咸阳后,周勃率军向北进攻漆县,得手后追击败退的章平军和姚卬军,并向西平定了汧、郿、频阳等县。曹参率军包围章邯于废丘,周勃则率军向西面的甘肃进军,打败了西县县丞率领的军队,占领县城。又击败盗巴的军队,攻占了位于甘肃天水的上邽县。

将军郦商也在三秦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郦商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平定了位于今天陕西北部和内蒙西部的北地和上郡。在焉氏打败了雍王章邯部下率领的军队,在栒邑打败了周类率领的军队,在泥阳打败了苏驵率领的军队,同时分兵奔袭北面的翟王于高奴。

参与三秦战役的还有一位作风低调,不太引人注意,但却战功赫赫的将军,他就是灌婴。刘邦发动三秦战役,灌婴率军攻克了塞王司马欣的都城栎阳,俘获了塞王司马欣。紧接着灌婴又回军参与了围困废丘的军事行动。

三秦战役历时八个月,胜利之后,刘邦基本占据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地盘,拥有了当年秦始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本钱,为像秦始皇那样从咸阳出发重新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

如此重要的战役,刚刚被任命为“大将军”的韩信却没参加,不奇怪吗?在记载韩信事迹的本传《淮阴侯列传》中,只有短短13个字的记载:“八月刘邦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不仅没有韩信随军参谋的文字,连韩信的名字都没提。

我们再来看更重要的东进战役。

刘邦占领秦国故地之后,开始向东进军发动旨在吞并其他诸侯土地的东进战役,以求夺取天下。

刘邦从临晋东渡黄河,攻打位于今天山西省临汾的魏王。魏王投降后,刘邦又继续东进,攻打河南王申阳,申阳投降。接着攻打殷王司马卬,司马卬战败被俘。随后刘邦南渡黄河,占领了洛阳。这样一来,刘邦又占领了山西南部与河南北部的大片地区,消灭或降伏了6个诸侯王,完成了东进战役。在刘邦消灭6个诸侯王的东进战役中,也没有“大将军”韩信的身影。

这个时候,刘邦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向东进军必然要进一步攻占其他诸侯的地盘,后果可能会引发天下人的反对。如果其他诸侯联合,不仅东进难以成功,还会有杀身之祸。

这个时候,一个人给刘邦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这个建议不仅使刘邦明确了发动彭城战役的思路,也给了刘邦一个很好的借口。它使得刘邦在以后的所有战役中,始终占有了正义之师的大旗,对于刘邦最终夺取天下,奠定了舆论基础。

这个建议就是为义帝发丧。

提出这个好建议的人不是韩信,而是一个被人称为董公的老人。

项羽诛杀义帝熊心发生在汉高祖二年十月,当时刘邦并没有对此提出异议。这很正常,因为在整个亡秦战争中,谁都可以称王,谁也都可以杀王,无所谓。人命如草芥,王命也如草芥。在《真项羽》中我已经列举了诸多王被杀的事例,请参阅。所以,项羽杀义帝,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是,义帝被杀五个月后,到了来年的三月刘邦占领洛阳,这时候,董公大约是看出了刘邦这样做下去的危险,前来悄悄地对刘邦道:

“臣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如果您命三军为义帝着孝服,以为义帝申冤的名义联络诸侯向东讨伐,不仅名正言顺,四海之内还会敬仰您的美德。”

刘邦闻听此言茅塞顿开,立刻对董公道:“好。不是你老先生我想不出这样的妙计。”

于是刘邦大张旗鼓为义帝发丧,亲自袒露右臂嚎啕大哭,号令全军哀悼三日,并遍发使者告知诸侯。

至此,刘邦目标明确,名正言顺。东进沿途的诸侯,顺从的,自然归于麾下,不顺从的,名正言顺讨伐消灭。刘邦完成东进战役后,开始发动攻打项羽的彭城战役。

破绽四,可能是最后决战的彭城战役,也没有韩信参加

汉高祖二年三月,刘邦亲统大军,挟持了常山王等五诸侯,号称起兵56万,浩浩荡荡向东进兵,开始彭城战役。

可是,这个很可能是刘邦和项羽最后决战的彭城战役,也没让“大将军”韩信参加。韩信仍然在后方坐冷板凳。

我们来看看刘邦的将军大臣们在彭城战役中的表现。

首先是张良。为了保证刘邦向东推进的顺利,张良首先使了个离间计,他把齐国田荣联络其他诸侯反叛项羽的书信,交给了项羽,并保证刘邦不会再向东进。这就使得项羽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带领楚国主力去进攻齐国。项羽消灭田荣后,田荣的弟弟田横又举兵反叛,项羽又去攻打田横。这样,项羽和楚国的部分兵力就被拖累在了齐国。

将军周勃没有随刘邦东征。平定三秦之后,周勃被留在关中奉命把守峣关,以保关中不要有闪失。周勃这一颗棋子,解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

曹参以中尉的身份随刘邦东征。他首先攻下了修武,掩护大军渡过围津。这个时候,刘邦的大军遇到了楚军大将司马龙且和项他的阻击,曹参率军在定陶击败了司马龙且,继续向东推进,不久就攻占了距彭城不到80公里的砀县、萧县,从西面逼近项羽的都城。

樊哙以郎中的身份率军随刘邦东进。他单独率领一支军队攻占了煮枣。又在外黄击败了王武、程处率领的楚军。接着又攻克了邹县、鲁城、瑕丘和薛县,形成了从北面包抄彭城的战略态势。

将军郦商以陇西都尉职位跟随刘邦参与彭城战役。他率领的军队出兵巨野泽,遇楚将钟离昧,与之激战,将其击溃。

昌文侯灌婴以中谒者的身份随刘邦东征。他协助曹参在定陶击败项羽的大将司马龙且,接着协助曹参攻占砀县,包围彭城。请参见图5,彭城战役刘邦两路大军夹击彭城示意图。


韩信拜将,一个虚假的美丽传说 韩信拜将

图5,彭城战役刘邦两路大军夹击彭城示意图

上述战事的记载还纠正了《史记•项羽本纪》在我们心中造成的一个错误印象:刘邦进攻项羽的都城是乘项羽攻打齐国而偷袭得手。真实的历史是:项羽的主要战将都参与了阻击刘邦的战斗,司马龙且、钟离昧、项他等,不过都被刘邦的部将击败了。

就在刘邦于项羽的西楚国攻城略地的时候,在山东攻打田横的项羽接到战报,他立刻放弃攻城,亲率精兵三万从鲁县穿过胡陵来救彭城。闻听项羽南下,刘邦命令诸将加紧攻城,终于在项羽到达前攻陷彭城。占领彭城后,刘邦干了三件事。

第一,劫走了项羽的所有财产,破坏他的经济基础。

第二,抢掠项羽的美人,进而大摆宴席以激怒项羽。

第三,在彭城保留部分兵力守城以作诱饵,自己率大军向西南埋伏在离彭城60公里的灵壁。同时派周吕侯率军驻扎在彭城西北80公里的下邑。这样一来,一旦项羽回援攻打彭城,汉军就形成了彭城守军、灵壁主力和下邑奇兵对项羽的三面夹击之势。项羽长途奔袭,人困马乏,腹背受敌,汉军以逸待劳,三面夹击,可一举把项羽消灭在彭城西面的三角地带。关于刘邦彭城之战的战略部署,请参见我的《真项羽》第七章,以及图6,刘邦部署三面夹击消灭项羽示意图。

图6,刘邦部署三面夹击消灭项羽示意图

应该说刘邦是倾全力来实现这个计划的,这个计划也是有成功可能的。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今后将不再会有大的战役要用到“天才的大将军”了,韩信终将再次一无建树地错过这最后的战役,终生背负着好高骛远、自以为是的坏名声,终老天年。

三秦战役、东进战役和彭城战役的缺席,是“韩信拜将”的最大破绽。身为刚刚被任命的“大将军”,却在这样决定性的战役中什么事情也没做,实在是讲不通。刘邦冒着得罪众将的风险,自己低三下四地斋戒沐浴,筑坛登台拜了这个大将军,拜完了又弃而不用,也实在是有悖事理。《史记•高祖本纪》对刘邦如此简拔人才的好事只字未提,也是最好的旁征。

依据上述四条破绽,完全可以可以得出结论,所谓“韩信拜为大将军”,不过是司马迁的文学创作。

韩信显露出军事才能是在后来的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中。这次遭遇战,也是韩信参加工作4年以来第一次指挥作战。通过这次战役,韩信的军事才能才开始被刘邦认识到,那就是击败项羽的“京索之战”。很多喜爱韩信的读者可能会忽略这次战役,因为司马迁对此一笔带过。其实韩信在京索之战中的胜利远胜于后来的击败魏豹,消灭陈余和占领齐国。司马迁之所以一笔带过,是因为渲染了韩信的胜利,就会伤害到另一个要刻意拔高的人物项羽。如果项羽被一个初出茅庐的人击败,其战无不胜的神话也就不攻自破了。权衡利弊,司马迁只好对京索之战一笔带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1699.html

更多阅读

广州 五仙观,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古老的维库传说任务

“羊城”是广州的别称,它的背后有着一个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相传周夷王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天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身穿五色彩衣、分骑五只不同毛色口衔稻穗仙羊的五位仙人,降临广州。仙人们把稻穗分赠给广州人民,并祝

转载 邹越,一个时代的骗子 邹越演讲视频

原文地址:邹越,一个时代的骗子作者:祝格亮邹越,一个时代的骗子  祝格亮  邹越上次到了浏阳来演讲,我不认识他,也没有听过他的演讲。身边有些朋友人比较推崇他,我觉得这是一种盲目。  我认真看了他的演讲视频资料,基本处于高声线的状态

声明:《韩信拜将,一个虚假的美丽传说 韩信拜将》为网友籿銕殘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