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到平阳县规划局小展厅参加纪念张鹏翼先生诞辰110周年浙江省书法作品邀请展暨《张鹏翼书法选集》首发式活动。展出张鹏翼先生一些书作及受邀的浙江省书法名家与平阳书协的书法作品。
张鹏翼(1898-1996),字冲羽,晚号自怡,浙江平阳县昆阳镇人,浙南学界泰斗刘绍宽先生弟子。诗文书法皆工,尤以书法名世,邑人同誉。先生作书喜执鸡毫笔,“笔软则奇怪生焉”,功夫深到独佳,流韵梭梭见锋锷,大巧若拙,得其书作一纸,雍容可珍。苏渊雷先生评其书:“不求变而变,不祈新而新”。先生人品高尚,虚怀若谷,修己自爱,守贫居德终生,而文山砚水,怡颜书礼,百岁仙逝。《中国书法》杂志于其逝世十周年具文以纪,荣耀可风。
以上一段摘自谢云的序言,聊作对张老先生的大致了解。
在我少年时,就对自怡老人心向往之,但不知何种原因,或许是胆怯,或许是未谙世事,我竟不敢去拜访他,遗憾地与之未谋一面,而老先生对我是很关心的,他会常常在他人面前提起我,并托人给我送来一副对联。这幅对联是我平生看到的最好的书法精品,一直悬挂在我书房的最显眼位置。张如元老师每次来我家,都会在这幅作品前伫立许久,并时时感叹它的精妙。这幅对联是在老先生97岁高龄时书写的,据说,当时他的眼睛已模糊不清了,写字要有人为他提醒,毛笔蘸了多少墨、应写在什么位置等等,可见当初为我写对联时的艰辛。但这件书作又是如此美妙绝纶,如元老师讲得好:“这件作品是张老用心写成的,一般书家只是用笔墨写字,怎么能有如此境界呢?”但张老先生居于穷乡僻巷,书法名声与其成就甚不相符,这种客观因素是很无奈的。
此次平阳县终有了“动作”,但其效果实在也难以恭维。《张鹏翼书法选集》终于印了,很寒碜不说,其中的错误竟达三十多处,只好收回重印。宣传活动也只是一个表面行为,开幕式、领导嘉宾讲话、剪彩、看展览、座谈会、吃中餐,两个小时内一切搞定。开幕式上,我身旁的陈胜武轻轻对我说:“你能不能带我参观一下张先生的故居或纪念馆?”我一阵苦笑,平阳“文化”得连电影院都改超市了,哪有什么故居?我忽又想起一件事,几年前我到常熟参加一个活动,未进市城,远远就看见一条大横幅——“欢迎来到黄公望的故乡常熟”。其实,黄公望生于永嘉,常熟只是其祖籍。黄公望本姓陆,父母早逝,家贫无依,过继平阳黄氏,遂改姓名。他的孩童少年时光一直在平阳县昆阳镇坡南街度过,而现在的平阳有几人知道黄公望?又有几个文化官员会有“建一座黄公望纪念馆”的念头呢?黄子久先生尚为如此,况自怡老乎?
然今天的展览会倒让我会了好多师友。林剑丹老师、萧云春老师、钱允、黄建生、林晓林、温作市、李震、黄国光、叶邦建、蓝潮、杨兴林、蔡祖鹏、周荣强、孔令君等,济济一堂。中餐时,平阳某领导特意对我说:“陈老师,平阳现在书法力量又壮大了,你今后可要多多关注噢。”这句话让我回味了许久,作市兄趁机又搬出十年前我就任平阳青年书协主席时的“就职宣言”调侃:“我肩膀的担子一下子又重了。”令我啼笑皆非。
整个展厅,除了张老及老师的作品,对钱允、陈纬的行草书,黄建生、宗绪升的隶书印象颇深,我的小行书似乎过于文静,小家子气,钱允兄对我说:“你现在是画第一,印第二,文第三,书则第四矣。”半开玩笑的话,却一针见血,敲我脑门。
下午,赴温大上课路过展厅时,横幅、花篮、气球早就没了,展厅前空空如也,“纪念张鹏翼”活动就这样草草收场。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