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何易于》、苏洵,苏轼,苏辙《六国论》、《答谢民师书》读后 苏洵的六国论有感

《书何易于》读后感

什么是好官,是政绩高,收税多?应该都不是,何易于给我们了一个好官的标准,就是为苍生,为百姓谋福利的官才是好官。他可以在上司来视察的时候主动自己拉纤,只因为百姓正处在农忙季节,还可以在上头收税的时候,一把火烧了告示只为民众减轻负担,这样父母官,在最后考核的时候却只得到中上的评定,实在是说不过去。

我们现在的官员,有几个可以像何易于一样勤政廉洁的,很少,为了升官发财,为了讨好上司,不惜余力阿谀奉承,这样的官员能为百姓谋福祉吗?我看不能,但是他们年年岁末,奖金,先进却拿了一大推,这些和何易于比起来,难道不应该上我们去反思一下官员的评级制度吗?

苏洵《六国论》读后感

《书何易于》、苏洵,苏轼,苏辙《六国论》、《答谢民师书》读后 苏洵的六国论有感

苏洵的《六国论》将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拿土地“赂秦”,导致自己国力衰微,走向灭亡,即使有些国家没有送秦国土地,也因他国的行为导致势单力孤,无法抵御强大的秦国。这在当时,主要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背诵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苏洵的结论对我们现在也是有参考借鉴价值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世界上得以自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做大做强自己,提高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而不是像晚清政府一般,割让自己的领土,只会使侵略者气焰更加嚣张。另外与邻国交好,也是保全自己,给自己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苏轼《六国论》读后感

苏轼的《六国论》,从宾客,人才这一角度,论说了六国为什么能够能较长时间存在下去,而秦国却速亡的原因,在他看来,六国的君主,名士都善于挖掘收拢人才,这样便导致政局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稳定,而秦始皇的做法是将这些门客全部驱散,而只崇尚法律,这好比放虎归山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灭亡。

苏轼的观点在现在看来多少带有一些英雄史观的色彩,认为历史是有某些特殊人才的特殊能力所决定的,这有其偏颇之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人才,是永远不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的,所以我国现在提倡的科教兴国,人才兴国,便是从人的角度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苏辙《六国论》读后感

苏辙认为六国的灭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他认为,抗击秦国的关键在于要保全和秦国毗邻的韩魏两国,俗话说“唇亡齿寒”,正是因为其余四国未能在暗中帮助韩魏,联合抵御秦国,而是被某些眼前的小利益所麻痹,最终韩魏灭亡之后导致了自身无力去抵抗饿虎一般的的秦军。

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是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但是在和平的背后我们还应该看到某些不安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同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共同磋商,平等对话来解决问题。我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加快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才是明朗的,否则,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是绝对没有出路的。

《答谢民师书》读后感

此文主要论说了苏轼自己对于创作的见解,在他看来文章最重要的不是在于文辞的华美,而是在于“辞达”,即是要做到思想与内容的统一,中心的明确。因为只有这样,写作文章才会有的放矢,让读者一目了然,在“辞达”的基础上,文采便会运用不禁。

这样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写作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我们现代人无论是创作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所追求的往往是语言的华丽,这样一来虽说意境很华美,但是实际上文章的主题思想,要表达的真实感情便会淹没在这些本不需要的华丽语言中,读者也会感到厌烦。所以苏轼的建议,就是要我们首先突出中心,表现主题,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文采,确实是值得学习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0896.html

更多阅读

史学理论作业:E.H.卡尔《历史是什么》读后上

史学理论作业:E.H.卡尔《历史是什么》读后(上)作者:连大历史, 陈诚前不久,当我刚刚开始理解何谓作为一门哲学或方法论的史学理论时【1】,我感到有些兴奋。使人尊重的史学理论家们乐此不疲地谈论着历史与史学的概念,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及

《小姨多鹤》读后 仙鹤坐车的读后感

《小姨多鹤》的故事梗概:十六岁的日本遗孤多鹤,抗战胜利后,被卖到了东北某火车站站长家,成为张俭(二孩)传宗接代的“工具”,因为二孩的妻子小环被日本人惊吓导致不育。新中国成立后,张家既要掩饰多鹤的日本人身份,又要对外界和孩子们掩饰她是

声明:《《书何易于》、苏洵,苏轼,苏辙《六国论》、《答谢民师书》读后 苏洵的六国论有感》为网友久伴亦久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