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古典诗歌鉴赏题

鉴赏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一、简介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1、民歌: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2、楚辞: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乐府诗: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五言诗: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5、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例如《西厢记》(我们学过节选的《长亭送别》)

二、诗歌的分类 

从内容上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山水田园诗2.边塞诗3.咏物诗4.思乡怀远诗5.怀古咏史诗6.送别诗7.闺怨诗

1、山水田园诗:

所谓山水田园诗,是以自然景物以及田园风光、农民、牧人、渔夫等为主要描写对象,借此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或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愿望,再或揭示引人深思的生活哲理。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开创者,王维、孟浩然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王维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如:《汉江临泛》《终南山》。但是,王维诗中更多是那些带有几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的画面。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空山、翠竹、溪水、明月、花鸟……这里是一个多么清静幽美,纯洁无暇的天地,又是一个多么独立而封闭的世界。这种静谧、空灵的无人之境,正是诗化了的物我两忘的庄禅境界!

继王、孟之后,李白又为山水诗开拓新境界。李白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但是在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那里,自然山水画主要是他们寄托精神,消融苦闷之处所,而在李白,自然山水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登高壮观天地阔,大江茫茫去不返”  

如果说,王维在静态的山水中隐没了自我的话,那么,李白则常常借助动态的自然山水而浮现出诗人自我。

2、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边塞诗鉴赏方式

(1)从内容看特征------A、边塞风光;B、统治者穷兵黩武;C、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D、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E、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

(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3)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4)从词语上看:

意象: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既表现对夫妻分离的不满,也抒发了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

3、思乡怀人诗:

(1)内容上:思乡诗主要分游子思乡和征人思乡两类。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的名作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张籍的《秋思》(2004年全国卷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表达久戍边关的征人思的作品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

(2)标题上:明月高悬的夜晚最能勾起游子和征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思乡诗标题常含“夜”或“月”字,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乡诗标题还常有寒食、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如王安石的《壬辰寒食》(2008年上海卷)。

(3)典型手法:思乡诗常运用从对方与自己入笔的虚实结合手法,虚景和实景相互渲染烘托,从而突出思亲怀人主旨。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前两句实写重阳节来临自己思亲怀人之情,后两句从对方入笔虚写,设想家乡兄弟们此时此刻登高、插茱萸、饮黄酒、想念远离家乡的自己等活动,全诗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兄弟们的深挚思念之情。高适的《除夜作》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都运用了从对方入笔的虚写手法。

(4)意象上:明月、杨柳、鸿雁、杜鹃(子规)、宿鸟等都是思乡诗中常见意象。月亮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益的《从军北征》中“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折杨柳》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听后会激荡起蕴藏心中的乡思,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2年全国卷)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语义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又含离别意,自然唤起人们心底思乡之情。大雁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之景常牵动游子的乡思,如赵嘏的《寒塘》(2003年全国春招卷)中“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凄厉鸣叫,最易勾引起游子归思,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游子见到黄昏时归巢的乌鸦等“宿鸟”,就会油然而生思乡之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边关将士思乡诗中,孤城、塞鸿、胡笳、羌笛等意象常与月亮、黄昏结合在一起,通过视听双重感受抒写幽怨乡愁,意境雄浑深远,情感深沉含蓄,如耿讳的《塞上曲》中“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4、咏物诗:

是指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之物,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其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古人欣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5、怀古咏史诗:

鉴赏方法:首先要弄清史实弄明白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典故

其次要体会作者意图、感情,作到知人论世

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按内容具体分为:

A、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B、借古伤今(借古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C、借古伤己:表达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6、送别诗:

(1)具体的情感内容有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元好问的《别程女》、黄景仁的《别老母》等等,抒写的是亲人离别之情;而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送别感伤之外另辟蹊径,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坚强性格,借送别而言心志,可谓一箭双雕。
第三,重在劝勉、安慰、担忧的。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2)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
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还有杨柳、夕阳、日暮、酒、秋等意象。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7、闺怨诗:

闺怨诗是唐代诗坛一枝独秀的奇葩,闺怨诗与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一起,成为唐代诗人喜欢吟咏的题材。主要分为:

(1)宫怨:如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再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抒写了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和凄惨。

(2)闺怨: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例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再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从体裁上分,大约又可分为:

1、古体诗。相对于“近体诗”而言,一般指唐以前出现的诗歌,又称古诗、古风。其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句式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均可;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较宽,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广义的古体诗包括四言诗、乐府诗;狭义的则仅指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分别叫做“五古”、“七古”。这一类中有一种由古乐府发展而来的歌行体――汉魏乐府诗里,有不少题名为“歌”或“行”的。它同乐府诗的区别在于既不入乐,又不沿袭乐府古题。一般篇幅较长,形式灵活自由,不拘格律。多用七言,也常兼用杂言。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亦称“今体诗”。因在音韵、格律方面有严格要求,故又称“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主要特点是:(1)字句规定严格 (2)讲究对仗 (3)注意声韵和平仄。①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主要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全诗八句,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平仄要调配恰当,有一定格式。全诗共四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韵,二、四、六、八句句末必须押韵。一般只用平声韵,并一韵到底。除五律、七律外,也偶有六律,还有八句以上的长篇律诗,称为排律。②绝句 近体诗中体制最小的一种。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全诗四句,似属半截律诗,其音韵、平仄、对仗要求与律诗相似。

3、词 开始为配乐演唱所用,后来才脱离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词对句式、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词,有词牌,有题目。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从字数上分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从风格流派上分,又分婉约、豪放两大派。

4、曲 原是音乐名称,与词有密切关系,所以文学上代指“曲辞”。一般说的“曲”是指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它包括散曲和剧曲(又称杂剧)两部分。“曲”在形式上接近“词”,但比“词”灵活,短至一二字,长至二三十字。

三、常见概念、术语

鉴赏古代诗歌,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概念和术语。

1、、意象

古人所谓意象,即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2、意境

所谓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例如,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历来以意境深远、隽永著称,今天枫桥夜钟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诗首二句入题,总写江南水乡秋夜幽美宁静景色及感受,为后面钟声作铺垫。“月落”写的是夜半西沉的一弯上弦月;“乌啼”,是被月落时分分明交替的光线所惊醒的栖鸦的叫声;“霜满天”,写的是被茫茫夜气所浸的感受。这正是中世纪古城的典型夜色。接着点出停泊中孤舟旅人的不眠之愁,再加以江枫渔火作陪衬,就赋于客愁一种朦胧、迷茫、孤寂、冷清而又为这夜色所沉浸的丰富的内涵。正是在这种万籁俱寂、情思起伏的时刻,远远传来寒山寺的钟声。一个“到”字,则起到了“闻”或“传”字起不到的作用,它还有接连不断而至的意味。这种钟声被“夜半”一衬托,显得是那样强烈、清晰、深沉、悠扬,诗人的一切情思都升华了,扩散了,沉入静夜,融入永恒的夜色,使夜更加宁静,并带有一种宗教性庄严的色调。这一笔也使得整首诗得到完美的表现,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典型化的意境。

3、诗眼

先说“句中眼”。“句中眼”就是诗人着力锤炼的那个字眼,即人们称之为“响字”的那个字。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咽”、“冷”二字,分别使这两句焕然生色,故称之为“句中眼”。眼字并无定位,一般地说,眼字既可以是新警奇巧之字,也可以是平凡质朴之字。

再说“篇中眼”。“篇中眼”是全篇最为传神之诗句。此句如心脏,溉血于全身,又似脊骨,柱立于整体。眼句可以居于任何部位。有的眼在篇首,如唐代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的开头:“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这两句提挈全诗,孕蓄感情。有的眼在篇中,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承上启下,把艺人的潦倒和诗人的失意浑成一体。有的眼在篇末,这是诗词中常见的。诗眼是明亮的,但发光的不全是诗眼,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向被誉为千古名句,但它不是词眼,只是写别后之苦的一种设想,并不是统率全词的关键。而“多情自古伤离别”才是词眼,因为它将“离愁”归结到了一起,突出了全词的精神。

4、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二、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抒情: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再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2)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①乐景乐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的例子。

②哀景哀情: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③乐景哀情:例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凉的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以乐景反衬哀情,其情之哀更增。

④哀景乐情: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3)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

李忱的《瀑布联句》中“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4)咏史抒怀: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有哪些特色呢?(1)清新。其表现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四句写了四种景物,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2)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反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功力。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就是这样一首语言平淡、感情丰富且深厚的诗。(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嫦娥》等。(4)明快。如白居易的许多诗作都显示出这种特色,即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人不说对妻子的思念,却写道“何当共剪西窗烛”,语言多么简练,而内容又是多么丰富、含蓄。(6)简洁。简洁的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这方面,贾岛的诗作比较突出,如《题李凝幽居》一诗开头两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幽居的环境: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只淡淡两笔,就十分概括地写出了一个“幽”字,暗示了李凝的隐士身份。

6、虚实

所谓虚实,就是指作者不实写,仅在虚处着笔,让读者从虚的意象腾飞想象,去感受和捕捉诗中隐含的实的事物。例如,汉乐府中的《陌上桑》,写少女秦罗敷的美丽,作者没有从实处一板一眼地写她鬓如刀裁、眉如弯月等等,而是从虚处着笔,从侧面进行了渲染。

7、用典

古诗很讲究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其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8、风格

(1)豪放。“豪放”的诗,是说诗中的思想感情积极向上,大波大澜,意境恢宏阔远,形象博大新奇,语言节奏感强,充满一种奔泻的气势。李白的诗就有这种风韵。(2)直率。直率,就是直言其事,脱口而出,不迂回婉转,不含隐修饰,迸射的思想和率真的感情直接显现在字句中。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写得极为奔肆率真。(3)婉约。婉约,即婉转和顺,委曲动人。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在三个字上:曲、柔、细。“曲”,即曲径通幽。“柔”,即情调缠绵,音韵悠长,“细”,即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和瞬间的感受,表达感情细如抽丝,描绘事物毫发毕现。(4)清新。清新就是清秀奇丽。这种风格往往意境幽美,语言清丽,感情舒缓。这种风格的诗,内容上总是叙常事,抒常情,写常景。这种风格的诗,其艺术境界如同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花蕊散出的沁人芬芳。

四、诗歌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把握形象。通过诵读,感受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人物形象、自然形象、诗人自我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品味语言。分析诗歌语言,找出诗中哪个字表意丰富,哪个句子感情富有情味,尤其要重视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和数词。

掌握鉴赏技巧。在诗歌鉴赏中,技巧一般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

五、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1、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回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定要忠于原诗,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

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中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2、手法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可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实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阴晦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修辞手法主要有: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以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

(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比喻是为更加生动形象,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3、语言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位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诗的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鉴赏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古典诗歌鉴赏题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做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4、炼字类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例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做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位这些久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鉴赏,应将其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和留恋(步骤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0691.html

更多阅读

想钓大鱼的基本常识技巧 溜大鱼技巧

想钓大鱼的基本常识技巧——简介看到和你同钓一库水的钓友钓上大鱼你一定很羡慕吧?也许你会说:他的运气好,是的我承认钓大鱼是有一定的运气成份,但也不全对,因为大鱼永远是为有准备的人服务的,换句话就是你上大鱼了也不一定弄的上来,最后也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鉴赏汇编 2011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一、(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落 叶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

智能手机 基本常识 智能手机基本知识

2014-08-26 16:13:04|分类: 智慧宝典 |举报 |字号订阅·智能手机 基本常识·智能手机普及了,我们好多亲还是对一些基本的比如MTK6575单核和6577双核都没分清哦,被商家狠宰啊,尤其卖场那些越看越丑恶的MM唾沫乱飞,拿所谓连他自己都搞不清

转载 中国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大全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常识

原文地址:中国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大全作者:北京-四合院中国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大全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其特征有四方面:(1)、法是调整人的行

声明:《鉴赏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古典诗歌鉴赏题》为网友惢很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