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学案选修一) 岳麓版历史选修

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学案选修一) 岳麓版历史选修

第 15课 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课标解读】

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背景和条件,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内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等基本史实。重点分析、理解戊戌变法运动出现的历史根源及救亡图存的奋斗目标;分析理解康有为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高超策略和所暴露出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知识梳理】

一、历史根源

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一)开始:“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二)发展:

1.变法宣传:

①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

外纪闻》。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

②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③创办学堂: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影响: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2.施政纲领:1898年,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3.组织机构:保国会。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影响: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三)高潮:百日维新(措施)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3.内容: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变法诏书。

变法具体措施:

内 容

颁布的新法:

改革旧制:

作用

局限性

政 治方 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没有涉及论战中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 济方 面

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文 化方 面

普遍社论里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科学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规模数量和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军 事方 面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兵轮,扩建海军。

裁汰旧军。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御外来侵略

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四) 结果 :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

2.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3.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依靠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

5.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6.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

三、戊戌变法的影响及经验教训

(一)影响:

维新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1.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维新思想的传播,起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

(2)各种社团及新式学堂的创办,促进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新式书局、报刊、杂志等近代传媒的创办使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

(4)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2.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二)经验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坎坷。

【思维拓展】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

(1)相同点:

①背景:两国都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并且得到发展。

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激化。

②性质:都通过最高统治着颁布诏书加以实施;

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③内容:注重学习西方;发展教育;振兴工业。

(2)不同点:

 社会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②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

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 
①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 
①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走进高考】

1.(2007宁夏高考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6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2分)

答案: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2.(2009福建文综卷,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

答案:

(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习题点拨】

课中及课后习题答案

1.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想一想,他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1)其目的是利用古代圣贤、经典著作的影响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寻求救国道理;

(2)在顽固派旧势力还很强大,封建传统观念在许多人的思想中还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借用儒家学说和孔子的偶像低外进行宣传可以减少阻力和压力,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斗争策略;

(3)康有为的维新活动一开始就抱住孔子的理论权威和皇帝的政治权威,也表明他所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2.尝试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大意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是无法抗拒的社会变化规律。棉队恶劣的生存环境,“任天为治”、无所作为的态度是不足取的。只有发愤图强、“以人持天”、“与天争胜”,才能在竞争的世界上生存发展。

3.想一想,强学会有哪些作用?

联络官员中赞同变法或主张革新的人,介绍西学,宣传维新变法,刷新了一时社会风气;但另一方面,强学会成员来源不一,逐渐出现了派系各异、主观不一的情况,内部矛盾越来越大,影响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4.想一想,支持变法的都有那些人?为什么慈禧太后起初同意光绪帝变法?

(1)维新派和帝党

(2)一种说法:是光绪帝当时陈述的新政方案对她刺激不大,且面临内忧外患,她也有心革新政治、加强国力,故同意变法。

另一种说法:富有政治斗争经验的慈禧虽对光绪的夺权欲望、变法要求暴跳如雷,但她最终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先放手让光绪帝变法,在变法激起顽固派势力更大更普遍仇恨的时候,再下手解决。这种让权,也是慈禧被迫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是给光绪帝设下一个新圈套。同时也说明光绪帝收回权利是有限的。当然光绪帝毕竟从慈禧口中得到可独自办事的承诺,并有第三者为证,又不能不对慈禧产生一种约束。

5.这些问题说明什么?

说明顽固派势力的强大,且有总后台慈禧撑腰,光绪帝的权力有限,变法与反变法斗争异常激烈;也反映维新派急于求成,在变法进程上缺乏通盘考虑,应循序渐进。

6.“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人的献身精神?

二人的献身精神边县了维新志士为国家强盛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阅读与思考:

阅读以上材料,你是否同意梁启超的解释?如果不同意,你的看法是什么?

不同意:

过快、过激的改革,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维新派犯了激进主义的错误,他们急于求成,缺乏通盘考虑,“除旧布新”与循序渐进、抓重点、分主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改革并不矛盾。

同意:

(1)面对当时中国的内忧外患,维新派以追求完美至善的精神指定出纲领性的改革规划,但在种种现实条件的约束下归于失败。(2)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以变法的失败结局来指责变法纲领,因为纲领本就是一个高于现实的远景计划,循序渐进、抓重点、分主次等都是为现实纲领规划而采取的现实策略,不能把变法纲领的力度、强度、广度与现实策略的激进与否等而同之。

解析与探究:

根据材料分析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上的差异,并思考这种差异与两国近代化之间的联系。

差异:(1)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义务教育,在全国建立起完善的大中小学教育体制,国民受教育的比例很高;(2)清政府自洋务运动以来功利性地兴办了一些专业技术教育,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教育体制;(3)维新运动期间兴建了一些新式学堂,但规模数量均严重不足,政府投入微乎其微。推行近代教育体制的时间比日本晚30年。

联系:(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日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教育兴国;(2)清政府不注意发展近代教育,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自我测评:

1.叙述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民族危机严重,特别是甲午战败造成的强烈冲击,使人们意识到救亡图存迫在眉睫;(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简述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1)主张:实行变法,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主要内容:

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军事: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3.结合史实,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2)维新派力量弱小,不掌握实际权力;(3)维新派在方针策略方面的一些失误。

补充: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 ;

主观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其它原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于无权的皇帝身上

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列强,脱离群众;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为: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维新运动在19世纪末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B.甲午战争的震撼

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变法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4.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无关的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思想的影响D.民族危机的加深

5.下列属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是:①康有为②王韬③梁启超④郑观应⑤谭嗣同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②④  D.②④⑤

6.18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其中思想影响最大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

7.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8.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的核心为:

A.倡民权B.托古改制C.社会进化D.反对专制

9.19世纪末,维新变法 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10.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创办D.《定国是诏》颁布

11.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保国会的成立B.公车上书C.颁布变法法令 D.强学会成立

12.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学会的有:

①维新派②地主阶级开明人士③洋务派④传教士⑤革命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13.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其宗旨不包括

A.保国B.保民C.保种D.保教

14.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B.设立议院C.制定宪法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15.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16.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这行立宪制度

C.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17.百日维新的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守旧势力的是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

C.裁撤冗员,澄清吏治D.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18.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

19.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B.促进了思想启蒙

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

20.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解放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

材料二光绪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怀塔书,许应揆和四个待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压制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光绪帝令各省“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你认为光绪帝颁布的这些“新政诏书”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22.

材料一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枪、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退;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拙,兵制陈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摘自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

材料二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界得法;兴学校,广书院,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枪、洋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摘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基本主张,并判断其阶级属性。

(2)材料二比材料一的思想有哪些突破?其根本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如何评价?

23.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材料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材料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

材料三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回答:

(1)材料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是指什么?请指出图片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3分)

(2)30什么说图片所暗喻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分)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2分)

(4)材料三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2分)

第 15 戊戌变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AAC 6-10ABACA 11-15 BADAD16-20 DCBBD

二、非选择题

21.

(1)破格提拔和重用维新人士;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宣传变法诏令;严厉打击阻挠变法的封建官僚;对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打击者予以保护、提升和激励。
(2)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

(3)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维新人士来推行变法,力量有限;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使得变法诏令的贯彻受到阻挠和破坏。

22.

(1)①学习西方科学,实行经济、军事改革,富国强兵。②阶级属性为地主阶级洋务派

(2)①由学习科技到学习先进政治制度,由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②根本要求是发展资本主义

(3) ①定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②康有为等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试图依靠皇帝实现其主张,由于脱离群众而失败,但是变法实践具有进步意义。

23.

(1)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维新运动兴起。

(2)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机。

(3)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4)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0448.html

更多阅读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ppt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平均速度测量方法和注意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测量实验,理解和领会平均速度的含义和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探究态度.温故互查;1.平均速

2.4光的折射学案 光的折射实验

第四节 光的折射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2)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3)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性。学习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

导学案的实践与体会导学案讲座一之16 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

编者按:本人对“导学案讲座”分为四个系列:一导学案综述,二数学导学案,三高中数学导学案,四初中数学导学案。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本文《导学案的实践与体会(导学案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6)》分为九个版块:一是“学

声明:《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学案选修一) 岳麓版历史选修》为网友谁是谁的谁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