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鹭药业投资价值分析--终结篇
(2015-01-2513:31:13)作者 一个人的思考与成熟
未谋胜,先谋败。先考虑风险,再考虑利润。
入市10年,越来越保守。以下为个人的闲言碎语,欢迎善意批评。
双鹭药业未来三年可能的悲观情景是什么?
1,贝科能受医保控费限制,终端销量在2016年之后仅能小幅增长,那么,双鸟在2017年之前由于分配方案调整,仍能保持30%左右的增长。2017年之后保持10%左右的增长。
2,来拿度胺专利在2017年到期,即使双鸟产品在2015年上市,也只能和celegen分享市场3年。2018年开始,国内的其他药企和国际药企的仿制药将陆续上市。而双鸟的来拿在2017年之前很难大幅放量。
3,中科生物在2015年上半年上市,悲观点,下半年上市,可以逐步贡献利润,但对双鸟2015年10亿的净利润而言,中科生物的利润很难明显提升业绩,能贡献0.2元就算乐观了。
4,扶济复凝胶目前看是独家品种和剂型,2015年可上市,但什么时候能够进入各地医保并且放量?估计要到2016年之后甚至2017年才能过亿。
5,美国dipian是遥远的未来,5年内都不要指望了。
6,加拿大公司是重头戏!根据对赌协议,当新公司净利润逐步超过3650万加元、1.825亿加元和3.65亿加元时,PnuVax公司将分别以14.7加元、57.69加元和92.31加元购买B股增持分别达20%、35%和50%。如果实现第一目标,净利润达到3650万加元,可为双鹭贡献eps接近0.4元。预计加拿大公司2015年可盈利,也许可以迅速放量。
7,卡文迪许有很多重磅储备,也许会陆续申报临床,但获批生产也是2017年之后的事情了。
8,其他子公司产品也不错,但对一个10亿净利润的公司而言,不可能产生显著贡献。
综合来看,2015-2017三年内,每年增长20%-30%问题不大(预计2015年增长率高,但2016,2017年目前仍不能乐观)。
除贝科能之外,到底哪些品种在2017年之后能成为大品种?希望扶济复,来拿,加拿大疫苗和单抗能在2017年之后逐步支撑起另一片天空。其实,加拿大公司的重点不仅是疫苗,重点是具备大规模的单抗生产能力,这可以让双鸟在国内申报众多的单抗,包括首仿或前三仿。
双鹭药业想赚钱,主要赚的不是业绩的钱,业绩大家都看得比较清楚了,主要赚的是市盈率上升的钱!
从风险的角度看,现在的价格风险肯定已经很小了,但能有多大盈利空间,则要看市场情绪,行业政策和行业增速的回暖了。那么,乐观情形哪?1,贝科能终端销量在未来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14年贝科能终端销量增长约40%,预计2015年终端销量肯定过50亿元)。贝科能由于和代理商分成机制调整,以及2014年停产5个月,双鹭药业的贝科能利润从2015年开始恢复高增长,2015-2017年增长30%以上,2017年以后增长20%以上。2,扶济复凝胶在上半年获批生产,下半年上市,如果推广的好,2015年销量过亿。2016年年均增长30%。3,三氧化二坤(准独家产品),胸腺五肽(销量未来过5亿问题不大)等二线品种保持良好增速,年均增长30%-40%。4,中科生物上半年疫苗上市且迅速放量,同时,由于对赌协议的存在,双鹭药业对中科生物增资。中科生物对双鹭药业的较大幅度的贡献利润。再乐观一些,启动并购程序,收购中科生物。5,加拿大公司的疫苗在2015年上半年上市,并在下半年迅速放量,从2016年开始较大幅度的贡献利润(1-2亿每年)。6,来拿度胺2015上半年获批,且国外专利授权成功。从2016年来拿逐步放量。7,泰思胶囊2015年结束临床,2017年左右上市。8,多个单抗品种以及卡文迪许的重磅药在2017-2018年结束临床,2019-2010年上市.9,增发收购卡文迪许,将其纳入麾下。
对双鹭药业,个人感觉已经分析的比较透彻了,以后除非出现黑天鹅或者重大事项,不再进行分析。
能走向国际的医药企业才能伟大
--关于医药企业投资的思考
(2015-01-2513:46:26)
国内药企目前面临的制约有几个:
一是,医保控费越来越严。政府没钱了,预计2015年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平稳或不景气,地方未来保增长,仍要加大投资,哪里有钱加大医保开支?!医保控费将来只会愈演愈烈。“二次议价”,浙江的“强制降价”,也许会在全国越来越普遍。
二是,审批速度过慢。这个大家已经讨论很多了。也许2015年开始审批速度会加快,但加快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很多药企会有品种获批,另一方面,每个品种的生产厂家将增多,竞争将更激烈,即使产品获批了,竞争激烈,不能放量,又有何用?!
三是,放量速度极慢。即使产品获批了,还要GMP,进医保,招标,进医院。这样折腾下来,没有2-3年,不可能放量,这和欧美的当年就能放量有极大的区别!
四是,医生的激励机制改革。即使在医院放再多不允许医药代表进入的牌子,不改变医生的激励机制,能杜绝回扣吗?!不能杜绝回扣,就不能杜绝万金油产品的盛行,就不能给药企专注研发,专注创新的激励。
最核心的还是医生激励机制的改革!改变了医生的激励机制,就会改变滥用药的现状,医生就会只开真正有疗效的药。也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医药企业专注研发有效,安全的药,才能真正让创新药企脱颖而出!如果一个药企,不能研发出有明确疗效的药,那么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如果行业的机制不能鼓励创新,这些机制就必须要改革。
中国药企的未来在哪?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中,一是,把药卖向国际,比如恒瑞逐步开始向美国卖药,但向欧美卖药不仅需要质量过关,更要面临诸多仿制药企业的竞争,并非易事,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做到。二是,研发的国际化,或者说真正做出有明确疗效的,国际首创的创新药,或者在国际上并购有实力的研发企业。这样的药企才是伟大的药企!
有人说,国内的市场足够大,大吗?美国一个超级重磅能卖100亿美元/年,国内你敢卖到100亿人民币,政府就开始枪打出头鸟了!当然,有人会说,现在卖到50亿以上的都是万金油药,但是,你怎么敢说以后真正有疗效的药卖到50亿以后,政府就不强制降价或者严控了吗?
当然,现在国内极少有药企能走向世界,现在能做出me-too,me-better的药就不错了。这些药企就是未来!
在行业增长率已经从20%-30%下降到10%-15%左右的情况下,医药企业的市盈率将何去何从?药企领头羊的增长率能保持在30%左右就算不错了!
未来是美好的,但道路注定是曲折的。
等待吧,等待政策的明朗,等待国内的药企们真正成长起来。
让我们持续关注恒瑞,双鹭,复星,信立泰,国健,华大,科伦,丽珠等可能伟大的药企。
在写完这篇文章之后,自己的感觉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未来中国的药企巨头必须是能够走向国际的医药企业。
目前看,恒瑞医药的制剂出口已经开始贡献利润,并且销量很好(据说2014年即销售2.5亿元,美国市场价格为国内价格的几十倍,即使扣除美国代理商--诺华子公司--的分成,这个销量和国内的销量相比,也很值得乐观)。
虽然,FDA和欧盟认证耗时耗钱,但未来向成为伟大的医药企业,必须走向国际。否则,随着国内医保控费的愈演愈烈,以及医药分开等政策的推进,一般的医药企业已经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同时,双鹭药业的加拿大公司的疫苗将来也可以在欧美销售。
天士力正在开展FDA认证,但对其前景不看好,即使能通过认证,因为欧美会倾向于用化学药和生物药,而非植物药。
很奇怪为什么长春高新不在美国进行长效生长激素的临床?不是号称是世界第一吗?美国的利润多高啊!非在国内这个小泥潭里面厮杀?
不知道未来中信国健会不会将其单抗卖到美国去?
复星医药目前有国际化规划吗?
舒泰神成立了美国公司,不过目前好像没有什么进展。
科伦的可立袋获得国际技术大奖,不过走向国际有难度,因为国外输液的少多了。
海正药业和华海药业被称为“海正模式",主要是原料元出口,恒瑞医药被称为“恒瑞模式”,主要是制剂和注射剂出口。个人更看好恒瑞模式。
还有哪些企业正在或者未来能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