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年,留守学生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就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农村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品行行为,成长问题,教育情况做出研究和探讨,并对促进留守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高中;留守; 教育;心理。
一、背景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最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在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据保守估计,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子女,在各地农村不会少于千万,由此形成的所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4年春季新学期开学之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大规模地报道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007年,深圳卫视更是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大规模的关于留守儿童的纪录和访谈类节目《大爱无边》,引起了广泛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一经提出,也很快就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4月—6月,原教育部部长周济亲自指示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对湖北省三个县市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2004年5月31日,教育部专门召开了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随着大量农民在外打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随之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关注这一问题,教育部将加大研究力度,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共同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加进甘肃省的研究进展]
二、研究的实施
日前,我们采取与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古浪三中全校“留守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研究的效度,课题组针对调查工具和工作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专门编制了学生问卷和访谈提纲。本研究的调查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为问卷调查,即通过统计对381名留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第二层次本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组织学生和部分家长、临时监护人开了座谈会。第三层次,本研究人员通过事先的调查和访问,选择了部分学生进行家庭访谈。下面报告本研究的部分成果。
三、古浪县第三中学农村留守高中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课题组发放表格381份,现收到调查表336份,其中男生181 人、女生 155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学生来源为高中三个年级。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高中学生留守现象相当普遍。从表1可以看出,在校学生中,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外出打工的最高达到68%,最低为22%,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最高达78%,最低为32%。从三个年级平均来看,高中生单亲外出打工者占61%,双亲外出打工者占39%,二者合计为100%。
表1:古浪三中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比例
接受调查人数 | 单亲外出打工人数 | 双亲外出打工人数 | |||||
总人数 | 男生数 | 女生数 | 学生数 | 比率% | 学生数 | 比率% | |
高一年级 | 133 | 86 | 47 | 91 | 68 | 42 | 32 |
高二年级 | 149 | 64 | 85 | 102 | 68 | 47 | 32 |
高三年级 | 54 | 31 | 23 | 12 | 22 | 42 | 78 |
合计 | 336 | 181 | 155 | 205 | 61 | 131 | 39 |
另外,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学生从监护人的情况上基本分三种:单亲看管,亲戚看管,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等年老的长辈看管。从学生问卷统计,三个年级学生监管情况中平均比率最高的为爷爷奶奶等长辈监管(46%),以下为其他亲戚看管(44%),和为姥爷姥姥监管(10%)。
(二) 调查项目与内容:
(1)、属何种类型留守
留守类型 | 留守人数 | 此项比例(%) |
父亲外出打工 | 175 | 52 |
母亲外出打工 | 30 | 9 |
双亲外出打工 | 131 | 39 |
此表中可看出:双亲外出打工的占了39%,属于全留守型,也就是这些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主要是靠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过着典型的“隔代抚养”的日子,这对学生“五自”能力(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培养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需要我们课题组老师的精心策划与备加关注,为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担负起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学习情况
学习情况 | 留守人数 | 此项比例(%) |
优秀 | 77 | 23 |
一般 | 227 | 68 |
学习困难 | 32 | 9 |
此表中可看出:三种学习情况的比例悬殊很大,虽然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小,但是成绩一般的学生在留守学生中还是占多数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他们平时缺少监督和检查,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又缺少文化基础,对孩子的督促、辅导存在一定困难。
(3)、行为习惯
在学习之外做家务情况 | 留守人数 | 此项比例(%) |
常做 | 173 | 51 |
一般 | 144 | 43 |
基本不做 | 19 | 6 |
此表中可看出:平时行为习惯优秀和优秀以下的各占了一半,这与非留守学生的比例相比差异不是很大,是因为父母在家的非留守学生,也是在父母的溺爱之下,通常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影响是有关系的。
(4)、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 | 留守人数 | 此项比例(%) |
能与父母沟通的 | 245 | 73 |
能与监护人沟通的 | 237 | 71 |
生活能够自理的 | 256 | 76 |
性格开朗的 | 295 | 88 |
人际关系良好的 | 312 | 93 |
此表中可看出: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农村留守高中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心理比较健康,情绪比较稳定。这样的状况与古浪三中留守高中生周边的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从经济条件说,本次所调查的留守中学生生活条件并没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受到影响,反之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其生活水平较父母不出去打工的学生显得宽裕。外出打工的父母会存放一大笔钱或定期寄钱给子女的临时监护人,父母基本每年至少回家一次,所以在家的小孩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能保障。其次,留守学生基本都采用寄宿制,吃住均在学校,由于古浪三中的公寓采取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受到学校比较严格的监管。第三,留守学生已经是高中生,基本具备了较为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和父母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父母对自己的子女表达出很高的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意识,从而使他们自己对自己做高标准的要求,在学习和其他方面都表现出色。由于古浪三中所在的大靖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所辐射的周边乡镇民风淳朴,一贯重视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期待普遍较高,所以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全国其他地区的留守小学生、初中生有较大的差异。
四、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农村留守高中生的问题
本次调查发现,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农村留守高中学生在一般的生活安排、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既有与全国留守学生一致的地方,又有其自身特点,部分留守学生成长中确实面临一些自身特殊的问题。
1、学业失教
留守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有:
其一,自身不努力。
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表现都不认真。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带课本,无笔无纸,随便把其它书放在眼前糊弄老师,上课昏昏欲睡,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的大有人在;作业字迹潦草,就像写“天书”,抄袭现象很严重。考试时,态度不端正,对考试根本不当回事,填写答案是一蹴而就,根本不看清题目,有的在纸上或课桌上信手涂鸭。
其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有限。
从监护人学历来看,高中学历的很少,即使那些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母亲,其学识水平也不一定都能够对其子女进行有效的辅导。祖父母等人更无法对留守孩子在学习上有帮助,他们只照顾孩子吃穿。
其三,家长的态度影响留守子女的学习。
部分家长当着老师的面表示,把孩子送进学校,并不是想他读出个什么名堂,而是因为现在年龄太小,无法外出打工,其读书理由,一方面可以把年龄混大一点,年龄增大自然会懂点事理,另一方面留在学校或多或少总能学习点知识。再者,不进学校自己又不能带在身边,留在社会上更不放心。说白了,这部分家长把学校当托儿所。尽管这部分家长不是大多数,却很有代表性。家长这样的态度,部分留守学生是求之不得,学业也就可想而知。
2、心理失衡。
留守学生心理状况理想,但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
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不融洽。时常因一些小事而动嘴,甚至大打出手,不计后果。
②情绪或情感问题突出。焦虑、紧张、畏缩、逃避、对抗在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有位语文成绩不错但性格内向的留守学生,曾写信告诉老师,每当作文课讲评来临,她就表现得格外焦虑,手心直冒汗,当老师范读其他同学的作文时,她想到的是自己的作文不知能不能范读,非常紧张,当自己的作文被范读,她又如坐针毡,觉得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脸颊通红。
③性格问题。表现在任性、自卑、孤僻,有少数留守学生表现出对他人的粗暴、敌视、攻击,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强烈不满,在他们眼中整个社会是灰暗的,这些孩子从不愿意安静,喜欢打斗、破坏。
对留守学生心理失衡现象深入调查,不难发现:众多外出务工父母对子女心理健康成长关心不够。尽管,大多数在外务工父母能经常打电话与自己子女联系,但电话中感情交流不够,有的完全忽视了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孩子青春期的困惑无法向最信任的人倾述,出现早恋等现象。电话中父母问得最多的是学习怎样,一定要认真读书的简单说教,其次是钱是否够用,要不要寄钱,似乎以金钱来弥补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对其照顾的遗憾,这种认识有偏差。
3、行为失范
留守学生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反复发生。平日行为散漫,我行我素,部分学生行为怪异,少年老成。学生间交往举止不文明,语言粗俗。
部分留守学生自理能力差,衣着不整,衣服脏乱不堪,头发凌乱。
留守孩子的行为失范与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教养有关,46%左右的留守孩子是由祖父母照顾,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其稍微管严,往往会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的对抗,关系僵化。另外亲戚对所接受的托管学生也不敢严于管教,生怕出现什么意外,不好交差,对孩子的行为过问少或不过问,只顾孩子吃穿,任孩子自由发展,只求到时能把一个完整的人交给留守孩子的父母,就万事大吉。
4、生活失助
部分留守学生,尤其是无人照管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合理地使用日常开支,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他日饿肚皮”的生活,此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上网成瘾,宁可不吃早餐,把省下的钱上网,没有钱,找出各种理由向监护人要。
5、亲情失落。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孩子就像缺少阳光的小树苗,他们渴望得到足够的父爱和母爱。一位老师曾不经意间向某学生问过一句"父母是不是很长时间没来电话",谁曾料,该生眼泪顿时夺眶而出,可想他对父母是多么思念。个别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渐渐由依恋发展为淡漠,最后两者之间变得冷漠。
五、措施和建议
农民外出务工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是社会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留守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校无法独自承担这个责任,家庭、政府、社会必须共同承担,齐抓共管。
1、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
①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加强与监护人或家长的联系,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管理。
②办好家长学校,利用寒暑假和其它节假日时间举办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或监护人)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育人观,提高育子能力,强化育子责任。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孤独寂寞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开心健康地成长。
④开设好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话"、"心灵驿站"等信箱,设立心理咨询室,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2、家庭方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就将一事无成。”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缺乏家庭教育的教育,也是不健全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家庭教育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生中不可弥补的损失。一是家长要权衡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利弊,要尽量做到发家致富与养儿育女两不误,不要房子大了,儿子废了,手头阔了,心头痛了。二是要转变育人观念,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和过低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养成上的正面引导不够,更是需要切实加以改变。三是提高监护水平,既要养,也要育。既要管吃管穿,也是关心学习和品德。严而不厉,身教重于言教。既要刻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也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力劳动。
3、政府社会方面
解决留守学生问题,需要政府重视,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①加大教育投入。办好寄宿制学校,改善学校软硬件环境。
②净化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莘莘学子们得以求学的基本保障,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工作的前提。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应坚决制止并加以取谛。
③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关工委、妇联及团委的作用,组织干部职工、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对子,聘请当地老红军、老模范、老教师、老干部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校外辅导员定期与学校、家庭沟通交流,校内外管理步调一致,增强教育效果。通过老同志的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留守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件关系到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只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家庭各负其责,学校倾情参与,留守学生就一定能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