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文言文阅读

初三文言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_评分________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1-4题。(12分)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鹰击于殿上()②天下缟素( )

  ③长跪而之()④寡人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茬的特点。(2分)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2分)

—————————————————————————————————————————————————

二 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2)呷浪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三、阮孝绪传(节选)(9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爲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之()(2)不绵纩()(3)孝绪之必至颠覆()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屡至其门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心也()

 (3)今人曰()(3)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4分)

4.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

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 (2)林壑美尤:______________

 (3)山行六七里山:______________4)饮少醉辄: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4、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隆中对陈 寿(16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凡三往,乃见。因人曰屏()(2)欲大义于天下信()

 (3)于是与亮情好密日() (4)诸君勿复言愿()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犹鱼有水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曹刿论战》)

 C.高祖之以成帝业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曹操比袁绍此所谓战胜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七、《论语》十则(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学则() (2)学而不() (3)不不启()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人不知不愠择其善者从之 B.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不可亵玩 D.有朋远方来三峡七百里中

 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填空。(2分)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关内容链接。(4分)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

  子 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1-5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②行数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阡陌交通()②如外人()

 ③其丈夫担粪灌园()④自不如远甚也(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九、董遇读书有三余(10分)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

(1)当以“三余" 以:用

(2)讷(ne四声):口齿不流利。性质讷:秉性纯朴而不善言辞。

(3)采稆负贩:稆:一种自生的谷物。负,背。贩,卖。这里的意思就是采集谷物背去卖掉。

(4)岁:年。 

1、写出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什么时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 遇善《老子》()(2)其义自见的()

3、翻译: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始得西山宴游记(26分)

    余自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1)趣:同“趋”,趋向。引申意思为境地。

1、下列各句“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苍然暮色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C.颓然就醉 D.岈然洼然

2、解释下面字的含义(6分)

 (1)草而坐( )(2)意有所( )

 (3)外与天( )(4)箕踞而( )

 (5)回溪 (  )(3)故为之文以( )

3、填充题。(6分)

(1)第一段中描写作者游兴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始游西山的过程的一个排比句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登高望远所看的景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西山宏阔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游西山精神解脱,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点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按要求各举一例。(4分)

(1)排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答题(4分)

 (1)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自己“恒惴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山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2分)

1.(4分)①通“苍”②穿丧服③道歉④明白

2.(4分)

 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2分,重点考查“虽”“易”“岂”“直”等词语的理解。)

 ②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分,重点考查“布衣”“免冠”“徒跣”“抢地”等词语的理解。)

3.(2分)怫然怒色挠

 4.(2分)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1分)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1分)(意近即可)

二、1.(1)猛,强有力(2)代鱼

2.(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3.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4.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三(9分)

1.(1)惊异(认为……奇异)(2)穿(3)估计

2.C

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1.患:祸患,灾难是:这、这样谓:对……说故:缘故、原因

 2.(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3.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4."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五、1、(1)环绕(2)特别,尤其(3)名词作状语,在山上(4)就

  2、(1)远远望去,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3、D

  4、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六、1.(共4分)屏:命人退避 信:(通"伸")伸张 日:一天天愿:希望(一词1分)

  2.(3分)A(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C项分别译为"凭借"、"于是"。D项分别为"同"、"在"。)

  3.(共6分)(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3分,就见1分,枉驾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3分,"出于秦川"1分,"箪食壶浆"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4.(3分)A(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七、1.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满足、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2.、B3.A14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他为"文"啊。15用原文填空。(2分)(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略。6.(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略。

八、 1.答案:①tiáo②fǔ

2.答案:①交错通达②全③正,正在④遗憾。3.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5.答案: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九、翻译: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1、冬天雨天夜晚。2、研究通“现”,体现显现。3、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4、(1)读书要认真,达到其义自现。(2)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

十、1、B.

2、(1)分开 (⒉)到 (3)接 (⒋)游戏 (5)穷尽 (6)记

3、(1)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⒉)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⒊)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⒋)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1)上高山,入深林,斫榛莽,焚茅茷 (2)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3)萦青缭白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饪

席之下(4)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5、(1)是为了交代作者寄情山水的动机——聊以忘忧,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描述。

(2)西山景物的特点是:怪特。作者写景主要写山峰高耸和气势博大,但他又没有直接写山的俊俏挺立,也没有直接写山气吐纳万物,而是从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景物的渺小来衬托西山的高而怪特,从作者的主观感受虚写万千气象。用的是间接描写的角度。

6、翻译: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无论多远,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初三文言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文言文阅读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29946.html

更多阅读

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试题及部分答案 小学生英语竞赛试题

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试题及部分答案第一类:必答题(每题10分)一、填空题1、急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一般称为红眼病2、我国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反映了枫树等植物的树叶到了秋天会由绿变红的特点。3、独白是1个演员念词,

《不加锁的幸福》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学生会面试题参考

不加锁的幸福崔修建那天,我去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看大学同窗晓薇。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四五个小时,才把我带到被她描述得无限美丽的小镇。到了她的学校,她正在上课,让我先到她家去休息一下。我正疲惫着,听明白了去的路,便向她要钥匙。

声明:《初三文言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文言文阅读》为网友草莓布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