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苑漫步”:一堂综合性学习展示课

古诗苑漫步:一堂综合性学习展示课

李清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中学部语文老师广州 510451)

[摘要]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古诗苑漫步”为切入口,按缘起与理念、策划与准备、活动与展示、反馈与反思四阶段,全面叙述一堂综合性学习展示课,清晰呈现一线语文教师在实践、探索新课标下的“综合性学习”新课型的思考与困惑。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古诗的辑、诵、赏、演、唱

第一部分缘起与理念

要开公开课了,想突破一下,于是想到自己从未开过的综合实践课。曾经听同备课组老师上过,觉得各有特点,可借鉴学习的地方颇多。例如:周小凤老师上的“说狼”。让学生先行搜集语句、了解习性、欣赏作品、辨析风俗,再班级交流,最后写作心得。由一个话题拓展开去深入探究,这是使用新课标教材后的第一回,很有新意,很受启发。又例:张亚娟老师幕后策划的“让世界充满爱”。分小组按“友情”、“爱情”、“亲情”、“师生情”等主题准备,搜集名句、文学作品、现实典例等,各小组做成幻灯片,派代表讲解展示。整节课由两个主持串联各个环节。分组自行准备,自做课件,自我主持展示,这也是第一回。

那么,我该从什么角度去突破呢?先要确定课题。因为刚刚上完第五单元(文言文单元),而且近两年以来,在诗词背诵和赏析上,下了比较大的工夫,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和赏析能力的积累,所以决定上“漫步古诗苑”综合实践课,让学生的才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锻炼和展示。

先学习教材,抓住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导语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诗在中华文明中的特殊地位,并直陈漫步古诗苑,即接受美的洗礼的教化作用。教材还设计了三个项目: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三个环节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可操作性比较强。后面附录了“‘唱’古诗”这种别致的方式,并举例说明,但不作要求。

我认为教材重点仍放在古诗的读与赏。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高赏析古诗的能力,在这一过程获得审美熏陶,塑造理想人格,同时充分发展包括口语交际、写作、合作探究以及运用新的媒体检索信息、展示成果等综合实践能力。

完全按教材建议构思设计?似乎可展示性不强,缺乏让学生心动的东西。必须让他们在读赏古诗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表现自我的成功快感。让每一种才华都能在古诗苑中绽放。诗,不一定要是酸的,穷秀才的酸,脱离现实的酸,孤芳自赏的酸,都会让诗走向绝路。让诗回归活力年轻,让古代愤青的叛逆逼现。古诗可雅可酷,既然孩子们爱酷,雅酷(俗)共赏有何不可?有点意向了。

再研究教参。我记得教参对每个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有极其详尽的指导,从活动目标、活动指导建议到活动评价、有关资料,每一样都十分齐全。

先插叙一笔。强调提高综合实践的能力是新课标指导下的一个方向,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步子一下迈得太大,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以我个人两年使用新教材的实践而言,六个单元,六次综合实践活动,太多。教参提的要求非常高,一个活动从前期准备到展示交流,需要三到六个课时,而且,几乎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都跨校内外,跨学科,有的还要求学校其他活动也配合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我以为这里有一个概念所属不清的问题:在以往,从学校到年级、班级各个层面都有一些活动,而这些活动无疑需要语文能力的参与(听、说、读、写最基本的能力嘛),但并不等于这一切活动现在必须收到语文这个学科来管。语文老师无能让学校或年级的活动与自己的教学同步。到现在为止,我所看到的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处理方式,一般会变六次为真正的两次,其他四次仅从语文知识的角度或阅读拓展的角度稍作点拨。一个学期,能做到真正厚度积累两个专题,再加以拓展整合、探究提高,三年下来,收获就非常丰厚了。另外,从教材编排来看,以往系统的作文训练,完全让位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读完初中三年,能具备基本的作文能力吗?相对于阅读教学、拓展欣赏,我们学校的作文教学,也几乎是个盲点。作文仅仅止于阅读、实践、交流之后,有所感悟?它有没有必教(学)不可的规律?

这是我使用新教材两年后,对于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点思考。不吐不快,故而插叙一笔。

现回到正文。深入细致研究教参。先解读活动目标。教参洋洋洒洒说了三点,归纳起来就是:

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接受审美熏陶,提高文化品位;

2.积累感悟,发展思维,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3.激发热情,体验成功,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再解读活动指导与建议。要点如下:

1.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也给学生展示自己在朗诵、编辑、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方面特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

2.写作能力的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要有动手写画的内容,要写出独特体验和真实感受。

3.口语交际、交流合作能力的训练,除了在辑、品、诵环节进行,还应该通过质疑提问、交流评点来训练。

最后解读活动评价。整理要点如下:

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着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尊重和保护学习古代诗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具体如下:

1.辑、诵的准确性和新颖性

2.赏、评的真实性和独到性

3.整个过程的交流合作意识、创新实践能力

反复学习与思考教参,我感觉自己的想法得到印证。诚哉斯言:

◆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也给学生展示自己在朗诵、编辑、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方面特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摘录教参原文)

◆着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尊重和保护学习古代诗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摘录教参原文)

必须让他们在读赏古诗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表现自我的成功快感。让每一种才华都能在古诗苑中绽放。(我备课之初的想法)

此时此刻,思路日渐明晰:大胆创新,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做成一道辑、诵、赏、演的诗词大拼盘,让每一个孩子的特长之花都在古诗苑(花园)中绽放异彩!

第二部分策划与准备

这样思考了一两天,有了眉目,于是开始行动。找我的宝贝课代表王明子(女),策划与准备就交给她打理了。星期三上完初二(10)班的课跟她交流了一下,她很快就听清楚了我的设计意图和核心创意。我把上公开课的基本信息,在电脑上打出来,交给她完善。

公开课基本信息——

时间:下周二(现在周三)班级:初二(10)班

课题:漫步古诗苑课型:综合实践展示课

课堂四环节:辑、诵、赏、演

当天晚上,王明子和胡可为商量整理出设计方案,经我修改如下:

漫步古诗苑综合实践展示课

设计方案

前奏:音乐——《敦煌》)

主持人导入(2分钟)

环节一:

分门别类辑古诗

时间:10分钟

专题一: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吴怡村六首

配古典幽雅图片

专题二: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林小涵六首

配山水风光图片

环节二:

声情并茂诵古诗

时间:8分钟

配乐:小提琴独奏《冥想曲》

(作者马斯奈)

1.《行路难》朗诵:黎思华

2.《蜀道难》朗诵:叶创平

3.《满江红》朗诵:刘妮川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刘楚然

环节三:

别出心裁品古诗

时间:10分钟

画意古诗

李清照词《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

绘画:陈彦洁

朗诵:胡文馨

赏析:苏岚(每词100字左右赏析)

配乐:《高山流水》

音赏古诗

1.苏轼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黑管演奏:李熙吉吉

朗诵:梁书仪赏析:凌莉君

乐曲:民歌小调

2.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萨克斯演奏:胡可为

朗诵:方芳赏析:谢莉亚

乐曲:《春江花月夜》

环节四:

才子佳人演古诗

时间:8分钟

配乐:古典名曲《十面埋伏》

导演、编剧

张天乐邓影彤

预备演员

张天乐邓影彤 陈思 冯一达

刘楚然高川 蔡智伟

策划意向

诗人穿越时空聚会,谈诗论诗,比试才华。

主持人总结(2分钟)

尾声:齐唱《卜算子》(2分钟)(各环节衔接预留2分钟)

总策划:王明子胡可为

主持人:王明子陈梓豪

课件制作:王明子做一总课件,包括标题及各个环节;幻灯片插图为国画花卉,每小组分别准备一个课件,最后综合。

音乐剪辑:胡可为

图片剪辑,课件合成:吴怡村

在做设计方案的时候,各个环节形式、内容、人选的确定,王明子与胡可为已经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现在由她俩通知大家分头准备。各个小组均安排了负责人,并且约定好一起练的时间。下了晚自习,我和王明子一道找来张天乐和邓影彤,通知她俩负责话剧的策划、编剧、演员挑选、排练、道具准备等一切事宜,要求做到要有“戏”(矛盾冲突)可演:寻找一个恰当的聚会理由,展现各位大文豪、大诗人的才华,同时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要联系现代生活;要活泼好看。让她们回宿舍好好议议,明天(星期四)中午必须拿出初稿,课外活动时间争取排练一次,看看演出效果。演员同学也好利用周末时间熟记台词。两位点头答应着走了。

张天乐、邓影彤中午一点来到我的办公室。两位似乎还没有想到文豪聚会的恰当理由。后来我提示他们,刚学完了《马说》,能否让韩愈开个企业人才招聘会,让各位去应聘。她俩做如梦初醒状。其实,星期三开始我也一直在琢磨,晚上我就有了这个思路。第二天中午没有去吃饭,已经把整个话剧的框架构思出来,并且完成了开头部分。我把文案给她俩看,并且说了我的想法,让她们俩接着写完。因为那天教研组下午和晚上都有任务,我不能不去。所以万般不放心的情况下,还是把这项艰巨的工作交给了两个小女孩。一点十五分我把电脑让给了它们,它们俩分工合作,邓影彤负责文字撰写,张天乐借用另一台电脑上网查诗词名句和对联故事。她们俩时不时交流几句,只听见噼里啪啦一阵键盘敲击声,文字简直是成片成片地在屏幕上增长。尽管又饿又困又着急开会迟到,可还是耐心等到二点半才离开。短短一个半小时,他们几乎完成了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文字。我真的非常佩服她们思维之敏捷,网络查找之娴熟,还有打字速度之快。当时我也一眼发现了剧情和人物语言的毛病,但囿于时间的关系,也实在没有办法修改润色了。例如:比拼对联而非诗歌,不能完全切合“演古诗”的题意,这个毛病比较大;文字搞笑成分偏多,会削弱人物的性格魅力。有经验的一眼就可以看出,开头和后续部分出自不同手笔,开头是我写的,雅正优美,说明比较充分,但一个半小时才写了百分之十的内容;后面是两位学生才女写的,通俗搞笑,情节转换轻松自如,对于人物动作造型和表情变化也很少解释。一个半小时,完成了接近百分之八十的文字,这个效率令人倾倒,不得不承认自愧弗如!

对于这两个孩子的责任感和才能我十分放心。于是交代几句,就离开了。周五上课一问,昨天课外活动时间并没有排练。“老师,不怕的啦。带回去背熟台词就行。”两个“总监”都这样说,我能不放心吗?两个女孩倒是把剧本打印出来,发到各位演员手中了。再看看,几位有表演任务的同学,也是轻松快活的样子。孩子们,真的爱表演、爱活动、爱表现自己。这就好办。

周五上完语文课,布置周末作业。督促各个小组回家认真准备。将“漫步古诗苑”的材料,包括活动方式,一至七年级所有学过的诗词,《卜算子》词和谱,发给全班同学,要求每位同学阅读全部材料,选喜欢的五首古诗分类、赏析,并且学唱《卜算子》。

星期天返校回到办公室,一束灿烂的菊花挂在我的办公桌抽屉上,原来是陈梓豪把李清照(冯一达饰)的道具带来了,先送给老师欣赏。真懂事。还知道用一个胶袋盛水养起来,也说明很细心。

打开电脑,上到校园网的ftp,学生做的课件已传上来了。检查王明子和吴怡村、林小涵做的课件,前者太简单,原来王明子听错了要求;后者太复杂,根本不可能在十分钟之内完成。于是调出王明子和吴怡村利用午休时间集中修改、合成课件。胡可为与陈梓豪也自动留下协助。胡可为已经找到了全部需要的音乐,剩下按实际需要剪辑长度。

中午,全体话剧表演的同学也留下排练。和两位导演确定好座位和表演用的桌椅摆放方式。然后观看话剧排练,发现有的同学还在看着台词说,上台、下台没有舞台位置感,动作和表情不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还好吐字发音没有太大的问题。我没有把自己的焦虑表现出来,只是平和地告诉每位演员需要注意的细节,和两位导演交换了意见:台词一定要熟练,必须脱稿;桌椅(道具)摆放,演员进出要有整体效果;动作和表情要“大”。就由两个“女强人”负责继续排练。

课外活动让各组分头练习。晚自习时间分别找到“音赏古诗”两个小组,指导他们合了几遍,感觉比较满意。过问了一下“画意古诗”,看了陈彦洁画的画,简短地说了一下要注意的地方(这个小组合练得不够,后来就显得呆板)。让林小涵和吴怡村大刀阔斧地删减内容,两个小家伙其实真的已经具备了独立辑录、赏评古诗的能力,准备很充分、详尽。有点不情愿,但受上课时间限制,只有忍痛割爱。

王明子利用周末已经撰写好了全部的串词。开场白和结束语都十分精彩,在督促各组准备、修改课件之余,还在和陈梓豪合练。不知道这个小女孩的精神劲从哪儿来的,她照常上课、写作业、负责班级管理,还要承担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表演工作,而且,对她来说,这样的大型活动几乎周周都有。但是,从来看不到她脸上有倦色,更看不出一丝烦躁。她性格开朗、情绪稳定、自律性强,有很强的领导、组织才能,而且善于创意策划,中英文的主持、表演都难不倒她,中英文写作能力也很强。每次的串台词都是她自己写,老师最多润色一下。这次的开场白和总结我浏览了一下,完全不需要我做哪怕极微小的改动。真的十分欣慰。

第一节晚自习巡视全班,发现表演用的帽子、招聘牌还没个影,一看,两位负责的已经做完了各科作业,悠闲着看厚厚的课外书呢!显然是忘记了。第二节晚自习再进班,简单逼真的帽子和招聘牌已经放在桌子上了。邓影彤、张天乐仍然在看厚厚的课外书。佩服佩服!一问,是邓影彤、张天乐和钟健君等几位女孩子做的。真的快!

下晚自习后,全体有任务的同学留下合演一遍。但负责话剧的两位女导演就不见了,据说是到外面另寻地方练去了,后来才知道是回去吃夜宵了。心理素质真好。或者就是效率高吧,一个中午和一个课外活动足以搞定。想想,也并非不可能。假如提前给全班同学看,明天反而没有新鲜感了。再说,弄得十分疲劳也未见得有什么提高。哎,由他去吧。反正是她们俩全权负责,砸了锅唯她俩是问就是。(笑谈)

开始合练,一听叶创平那个娘娘腔的朗诵,再看林小涵紧张得涨红的脸,我心里暗自嘀咕:明天怎么见“观众”。没办法,只有耐心指导,再耐心指导。根据其他三项表演时需要的时间,林小涵与吴怡村的“辑古诗”再次删掉不少。练完了,也指导完毕了。再次检查课件,一张张翻阅,看图片、看文字、听背景音乐。

一切准备就绪。

第三部分活动与展示

时间:2005年3月22日(第五周星期二第3节)

地点:初二(10)班教室

课前气氛:

我进教室的时候,课桌已整齐地摆放到两侧,教室中间留出长方形空地。主持人王明子(女)和陈梓豪(男)站在讲台右侧电脑台前,神情庄重稍有点紧张。幻灯打开,大朵色彩绚丽的国画牡丹背景闪现,草书“古诗苑漫步”缓缓升起——定格。音乐随之而起,是轻松悦耳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听课老师鱼贯而入,堵住了教室后门,渐渐向里伸展,最后,和后面的学生连成一片。孩子们小声地讨论着,眼睛不时地望向后门,表情里有新鲜、紧张和盼望;有表演任务的同学似乎还在背台词、看起来又像在小心商量着什么,一片忙而不乱、静中有动的景象。我坐在讲台的右侧角落电视机旁,观察并记录着这一切。

主持人导入:

铃声仿佛是命令,主持人轻点鼠标,钢琴乐音停止,全场的注意力集中到讲台这边。骤然间,胡琴悠扬的抒写、琵琶恣情的拨弄、古筝热烈的弹拨……洞箫弦管急遽而降,辉煌灿烂、磅礴大气的民乐响彻耳际,那是“女子十二乐坊”的最新力作《敦煌》选段。

音乐在即将转入主题抒写的鼓点过门中戛然而止。

主持人王明子眼神大方地关注全场,神色肃穆、庄严,声音清楚,但有点低沉、沙哑,说道: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了解中华诗词,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中华诗词,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

让我们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

相比王明子,陈梓豪略微显得稚嫩,但也不失严谨向上。他接着说: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以朗诵、品味古诗为主线的活动,一定能培养我们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我们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亲手写一写,用心品一品,联手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一定能提高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幻灯片切换成本节活动课的四大环节:分门别类辑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才子佳人演古诗。背景是国画荷花,泼墨大写意,抒情浪漫。主持人简单介绍,然后有请第一个环节主讲人上台。

主持人落落大方的举止,清晰流利、主旨明确的表达吸引了台下的学生和老师,教室里十分安静。我不由得欣慰一笑。

环节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快步走上讲台的是林小涵(男)和吴怡村(女),这两位是班里最沉默内向的孩子,但是笔头工夫很厉害,而且做事十分认真。策划者挑选他俩完成这一环节,真是用心良苦,旨在发挥他们所长于的阅读感悟和写作赏析能力,又逼迫他们大胆开口说话。

没想到这一对搭档还准备了简洁的开场白。先是吴怡村说:

从幼儿时人人会吟唱的《咏鹅》到今天我们人人会背诵的《将进酒》,我们接触了大量的古诗。在诗歌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我们感到生命的丰富多姿。打开记忆的闸门,检阅整理以往学习过的古诗,趣味良多——声音虽清楚,但毕竟小了点,况且表情也比较呆板。紧接着是林小涵,声音就更小了,不过还算清楚:

唐诗,从表达的内容和情调分为许多种,例如:山水田园,离愁别绪、风花雪月、名胜古迹…….我和吴怡村分别准备了山水田园和离情别绪两个专题。下面先由我介绍一组山水田园诗——

出现了一个不应有的停顿,不过总的来说口头表达超出了我的想象。要知道,他可是班里最害羞胆小的男孩子,平常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小得就像蚊子叫。耳边仍然是林小涵的声音:

山水田园诗中,那闲适的生活,幽幽的景致往往隐藏着诗人的种种思绪和抱负。其中尤为突出的有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他们并称“王孟”,但诗的风格大致不同。

王维(701-761),字摩诘,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说山水田园诗,自然必说“王孟”,尽管是照录资料,但要做到恰当地取舍,已经不容易了。那一句“闲适的生活,幽幽的景致……”是林小涵独特的感悟。

接着出示《鹿柴》诗题。林小涵问:

谁能背下?

叶创平同学抢先举手,一口气背了下来,这首诗对他来说确实很小儿科。幻灯随即打出《鹿柴》整首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小涵请全班同学一齐背诵了一遍。

这首诗确实是王维的代表诗作,但讲解者以大家都很熟悉为由,没有深入说出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提问学生也仅停留在背诵这一层面,处理未免太肤浅、简单了。

接着出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这首诗老师没有介绍过。林小涵示范朗诵之后,让全班同学跟他朗读,再作了比较详细的讲解。尽管时有磕绊,但大意是清楚的。将它录之如下: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诗人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春天气息。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地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

接着由春景写到农事,农民们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着新一年的日历。

前六句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景象,结尾两句写诗人的感受: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端起酒杯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领略与享受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诗人凭借他敏锐的感受,捕捉住春天的迹象,在看似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描述中,给人以美的遐想。

这首诗比较难,但林小涵不但字读准了,而且意思也说对了,可见准备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尽管他脸几乎贴着屏幕比画,将背影交给听众的形象显得很没有经验,提问基本上是自问自答,不敢也不能和全班同学真正互动,但对他而言,已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了。

林小涵接着介绍孟浩然,语言表达越来越急切,看得出有一种很想多说点什么的欲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没想到他仅只介绍了大家都很熟悉的《过故人庄》。请同学背诵和说名句就匆匆结束了。

一看表,已过去了将近六分钟。

在准备时,林小涵收录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各十首,每一首都有比较详尽的解释和品析。为了准备这次活动,他浏览大量古典诗词,学习、借鉴别人的赏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成文。又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不断去粗取精,最后达到能较为流利背诵的熟练程度,对他而言,确实是一种全面的锻炼。尽管在选诗、赏析、口头表达上还有很多问题,课堂气氛也有点沉闷,但看得出林小涵对自己的表现是比较满意的。突然,我又意识到,为什么没有特别强调辑录时对“王孟”诗中同中之异的把握呢?我想,假如有老师的要求,以林小涵的文学功底是可以做到的。

林小涵回到座位,由吴怡村主讲她辑录的“离情别绪”专题。听她不慌不忙地娓娓道来:

古往今来,描写离情别绪的文章很多,尤其是古诗中的词句,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别,离去也。其中的情绪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乐观性质的。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另一种则是伤感性质的,这类词句尤其多。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陈子昂的“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郑谷的“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村姐(吴怡村的昵称)的稳定大度是有目共睹的,但作为一个“演讲者”而言,还是缺乏点激情、感性的动人力量。从她自信从容的姿态表情中,从幻灯片上个性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她对诗歌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她能把握专题总体特点;分类比较准确,便于掌握;举名句为例,色彩鲜明,感染力强。

紧接着她以王维的《相思》、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送友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具体展开。每首诗让全班同学齐读,然后对诗歌大意和名句作简单介绍。幻灯片做得很简洁,上为诗歌,下为扼要的大意和点评,一首一张,一目了然。所选诗歌很有代表性,作家和诗歌内容、情绪的风格基本上兼顾到了。

也许是受了主持人时间限制的提示,村姐做事简练快捷的作风此时更是体现鲜明。在四分半钟的时候她开始总结:

我们这滔滔不绝的言语在作为古中国深邃的主要文化遗产之一的唐诗面前是显得如此地渺小,但是也算得上是在古诗苑的一次小小的漫步。我相信,通过这一次小小的漫步,定会使大家对古诗产生一定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倘若有一天,大家有幸成为学者或外交家,你大可以像李白一样以诗会友或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一下中国唐代艺术的结晶——诗歌的风采。

仔细看来,语言应有些瑕疵,但看得出她语句中的骄傲自豪。足矣。

用时十一分钟,这个环节已经结束。在预定的时间内比较流畅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尽管临时删减了许多准备好了的素材,两个不善言辞的孩子还是有比较出色的表现。听讲的同学都十分配合,读、背、讲没出纰漏,但看得出有点压抑和紧张。

环节二:声情并茂诵古诗

主持人王明子简单两句话就导入了这一环节。幻灯片切换出朗诵者和朗诵篇目:《行路难》朗诵者黎思华,《蜀道难》朗诵者叶创平,《满江红》朗诵者刘妮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者刘楚然。背景是国画峭劲墨竹。

马斯奈的《冥想曲》起,在极富感染力的小提琴音波中,整个教室像一叶扁舟,在波涛汹涌的情感大海中劈浪远航。早在教室外待命的黎思华同学从容走上讲台,随着音乐背诵《行路难》。毫无疑问,她做到了熟练、准确、流利,但对于李白那种起伏不定的情感把握,豪放洒脱诗风演绎,还很欠缺。接下来是叶创平朗诵《蜀道难》。说实话,我还真为他捏了一把汗。叶创平诗歌背了很多,而且能模仿写古典诗词,但他的普通话确实不敢恭维,就在头天晚上练习时,他还是拖泥带水地一副娘娘腔样。没想到,他不但背得十分流畅,而且发音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纰漏,也有一定的情感表现,总之,落落大方。刘妮川对《满江红》理解是比较到位的,于是努力将声音往高昂激越中用,只是嗓音天赋一般。刘楚然激情豪放的大嗓门,倒为表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毕竟少年缺乏那种苦难深沉的人生体验,读得难免有些虚飘。也许,从高标准的朗诵艺术去评价这四位同学的表现,也许真算不上出色,但他们面对众多听课老师能不怯场,能够超水平发挥,这已经达到锻炼的目的了。朗诵和背景音乐几乎同时停止,约5分半钟,时间掌握得非常好。

陈梓豪走近讲台前,一边点击鼠标切换幻灯,一边说:

刚才四位同学的诗歌朗诵带给我们听觉上的满足。下面,看看我们班的同学又是怎样别出心裁地品味古诗的呢?李清照词《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有请陈彦洁、苏岚、胡文馨三位同学上来为我们展示她们独具匠心的“画意古诗”。

环节三:别出心裁品古诗

掌声响了起来,是很有规矩的礼貌热情的那种。孩子们,真乖!耳边似乎回荡着天山雪水潺潺的声响,似乎看到雪域原野,看到青天如洗……那是《高山流水》带给我的美好遐想。

(一)画意古诗

三个可爱腼腆的小女孩已经来到讲台前并列站好。在古琴清越典雅的声音衬托下,胡文馨先朗诵: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古诗苑漫步”:一堂综合性学习展示课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接着是苏岚解说她作的文字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苏岚还在赏析,陈彦洁已把画展示出来。目光不敢正视观众,表情羞怯,只是木木僵僵地双手举着画,估计坐在远处听课的老师会看不太清楚。第一首词的配画赏析很快完成了,三个小女孩配合不太自然。后面两首,在主持人的暗示下,有一些进步。

仍然是胡文馨先朗诵: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音倒是清晰可辨,但感情投入不够。苏岚接着解读她的文字赏析:

这是一首因丈夫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之词,情意深切,别具一格。

阴霾的日子里,女主人公愁闷终日;铜炉里的香料慢慢燃尽,更令她觉得时间难捱。时光流逝令人感伤,更逢佳节重阳,倍感惆怅。
下片主人公来到庭院,东篱把酒,透出文人士子的随意与洒脱。孤独寂寞之感,伤时叹逝之情,寓于“暗香盈袖”。黄花在西风夕照中摇落,此时词人既惜花又自怜,“人比黄花瘦”,更让人忍不住轻轻叹息……

在主持人的提示下,陈彦洁双手举着她画的“清照诗意图”下到座位边走了一圈,但也只是低着头,怯怯地似笑非笑。等苏岚说完时,再回到讲台立正站好,还是不能放松的样子。

到最后一首词,三个孩子终于比较自然了。读得更投入些,赏得也比较口语化,不再是照着文稿念。但胡文馨读《声声慢》节奏偏快,也不够沉痛悲切。苏岚的语速还是嫌快。陈彦洁表情终于自然了,也许是意识到了精心绘制的图画,如果不好好展示,真是一种浪费。这次下到座位旁,倒是基本做到了举止表情大方得体,还适当地把她绘画时构图着色的想法说了说。下面录《声声慢》原词和赏析如下: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不妨看作她一生忧患经历的总结。词人以铺叙的手法,通过晚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表现秋日黄昏寂寞愁苦的心境。词中所写的愁,由于以国破家亡的具体生活为背景,包含着深沉的内容,与一般无病呻吟的悲秋之作不可同日而语。

充分发挥声律音调的表现力,是这首词的一个突出特点。开头的七组叠字,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全词字音的选择和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真切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

陈彦洁根据李清照词创作的三幅画,我之前看过,人物是小女孩想象中的古代佳人,姿态取远眺或斜倚,清雅骨感,神情脱俗带点忧伤;背景是长瘦无叶的不知名的枝干,摇曳着几朵黄花,地上也有花瓣数朵……笔触极细致、极繁密,色调淡雅清丽,看得出对于清照其词其人有自己的观感。

三个女孩无论领悟诗词的能力,还是文字表达、绘画水平,都是不错的。如能在配合的形式上多作准备,做到自然对答,巧妙穿插读与赏、文字和绘画,并注意互动,那是最好的。

(二)音赏古诗

山雾迷蒙,烟波渐远……古乐消散,女孩们退下。“黑管组合”李熙哲(男)、方芳(女)、凌利君(女)上到讲台。主持人告诉我们,开始音赏古诗之旅——

黑管悠扬深沉,吹奏的是二十世纪末最震撼灵魂的爱情歌曲——《my heart will goon(我心永恒)》。动人的旋律萦绕脑际,耳边似乎响起celinedion(席琳·迪翁)破空而至的挚爱宣言: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每一个夜晚,在我的梦里)

i see you,i feel you(我看见你,我感觉到你)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这就是为什么我知道,你的生命伴我永恒)

far across the distance(越过遥远的距离)
and spaces between us(越过遥远的太空,横贯你我中间)
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你已经来了,表示你将陪伴我,直到永恒)

音乐拖出一个长长的尾音,渐渐停止,托出方芳动情的朗诵: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黑管声又起。歌声和淘声澎湃着教室的空气,似乎尘埃也为之飞舞……

near...far...(近和远)
wherever you are(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你的模样)
i believe(我相信)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我们的心会直到永恒)
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再一次,你打开这扇门)
and you're here in my heart(你在这儿,在我的心中)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我的心将会爱你,直到永恒,永恒)

音乐将教室的空气推向滚烫,每个人的内心都可能回荡着这样感人至深的画面:超越生死的爱情宣言,催人泪下的真爱选择,壮烈的死,坚强的生……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他把生留给了真爱情人.她说:Iam socold.他说:Don’t saygoodbye.她说I loveyou,Jack.他说:Don't die……Love you……love this life…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29721.html

更多阅读

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动感课堂》导学案之三十五】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⒈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编辑古

2013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综合性学习

2013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综合性学习01【2013东城一模】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为配合北京市开展的中小学生“减负”活动,班级准备出一期以“减轻负担,快乐学习”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完成以下任务。9.阅读材料,提取关于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复习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复习课长凝中学 李立康摘要: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关注的问题,但往往有很多老师在复习教学中会陷入“做试卷,讲试卷,再做试卷”的题海怪圈,教师应积极理解复习课的作用,复习课的

作文学案之场面描写:一堂生动的xx课

7班8班优秀作文选登一堂生动的“体育”课国际学校七(八) 陈可意伴着我们震耳欲聋的吵闹声、欢呼声,下课铃慢悠悠地打响,天似乎也放晴了……早操时间,我们刚一下楼,那雨点便毫不留情地袭来,我们个个仿佛蔫了一般,垂头丧气地为“英勇牺牲

声明:《“古诗苑漫步”:一堂综合性学习展示课》为网友瀟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