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香港金融保卫战 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7月2日,一条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狂跌20%。
泰市大幅贬值犹如巨石击水,在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掀起了滔天巨浪。7月11日,菲律宾央行在4次加息无效的情况下,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大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大幅贬值。紧接着,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夜之间,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130亿美元。8月14日,印尼中央银行宣布取消卢比汇率的波动幅度限制,卢比汇率就如同开闸之水,狂泄到历史最低点。
1997年7月26日,马哈蒂尔指名道姓地诅咒着一个人:乔治·索罗斯。他咬着牙说:“这个家伙来到我们的国家,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以上是摘抄。描写的是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部分,当时东南亚国家的汇率政策基本都是与美元的联系汇率(比如泰国,在此前,14年的联系汇率机制),稍微先进一点的也是有管制的有限浮动汇率政策(就是允许在一个百分比内上下浮动,如印度尼西亚),索罗斯在这些市场的操作我认为仅仅是小试牛刀,因为拿这些国家开刀,风险不大,他们的外汇储备薄弱,即使干预外汇市场,也抵抗不了几天,容易成功。但索罗斯的整个计划必须从这里开始,由易再难,索罗斯在这些国家的利润是不高的,因为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不发达,市场太小,即使恐慌形成也赚不到多少钱。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这样做逐个击倒,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持续造成恐慌,帮助投资者建立亚洲金融有问题的预期,便于后面攻击香港。
在成功攻击东南亚之后,索罗斯仅小规模的试探攻击了香港,但主要攻击放在了韩国。韩国一战导致韩国的外汇储备几乎消耗殆尽,偿付正常外债都发生问题,就有了著名的棒子全国人民捐献金子给国家偿还外债的“感人事迹”。
可见金融危机就是某些势力利用所谓合法的手段对他国发动的一场战争,这种战争完全可以达到武力所能达到的目的,还更加隐蔽,更加符合西方所谓的人道。对于失败的国家就是一场掠夺。
香港金融战前的技术准备
索罗斯的团队里各种高人尽有,经济学家、数学大师、外交家。兄弟们问了,这索爷又不是我汉高祖刘邦,怎么养这么多闲人?呵呵。非也。所有人员都有其用,攻击一个货币,基本上就是在打下一个国家,虽然不是兵戎相见,周密策划的难度与打仗可无大异。其中,经济学家负责就是寻找被攻击国家经济、金融的漏洞,说白了,就是现行经济政策与经济实际之间的矛盾点,找到矛盾的地方用经济理论反推出攻击点。
比如英国的情况,你的经济有问题,可是你的英镑不贬值,那原因在哪里?是利率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交叉汇率的问题?找到这个点,就能够制定作战计划。攻击点很多,哪个攻击代价最小,效果最大?攻击点设定后,就要数学大师上了,数学大师按照经济学家选择的攻击计划,设计出模拟方程式(此处展开一些,西方经济学就是大量的数学方程模拟和推导结果,研究效益最大化的科学)计算效益,计算风险,计算投资总额。
如果攻击点单一,模型设计也很单一(比如攻击英镑,只研究现汇和期汇的方程,也说明英镑实在是太有问题,都不用像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大型设计),攻击东南亚,也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战斗。而攻击香港,由于索罗斯亚洲一战最后就是剑指香港,他花费的研究也最多。
香港一战之所以最难,是因为香港经济上的弱点不多,香港经济一直被称作是全世界市场化最高的经济体(历年排在前三)香港正负一直延续港英正负留下的管理经济的方式,正负不干预市场,市场利息在官方利率下自由浮动,进出口免税。97年的香港经济应该说与东南亚国家比,是相当健全的。如果非要找问题,主要是英国在退出香港之前,出于自己的目的,大量推动基础建设,将多年的财政收入投入民生建设,甚至发行正负债券,造成97香港回归前,香港经济非常繁荣,但这种繁荣是钱堆出来的,一旦正负手中的财政资金难以为继,势必减少大型基建投资,所以我们当时对回归后香港经济会有一定的下滑是有准备的——该我们投的都让英国人给投了。
所以索罗斯的香港一战其实是有点无中生有的。也许他的经济学家就是看到香港经济的放缓,认为是有机可乘的。
如果以上述条件为前提,索罗斯的香港一战主攻的是香港经济的下滑,实际上,在97年由于全球经济的原因,各大经济体的股市都处在下滑的过程中。但是如果一个市场恐慌,下滑的幅度就会远远大于正常下滑的幅度。索罗斯看中的就是投资者能够认同香港经济下滑,并通过前面一系列亚洲国家的金融危机使投资者加强香港经济下滑的预期。那么,主攻方向就是股市!
索罗斯可供攻击的目标主要是三个:港币、香港股市、香港股指期货。
这三个有什么不同?相对而言,港币最实,波动最小,股市稍虚之,虚拟化程度最高的是股指期货。而攻击这三点的代价港币最大,股指期货最小,但收益却是股指期货最大,因为它最虚拟最容易产生波动。
在发起香港之战前,他如何思考自己的战略战术。■■■
在可供攻击的目标中,港币最实,所谓实,是相比较股票、以及股指期货而言的。最实的攻击起来最难,与攻击英镑相比,在香港经济没有太多弱点的情况下,攻击港币而导致市场预期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脱钩是需要较大代价的(港币联系汇率的健康程度,远远大于攻击英镑时英镑的健康强度)。可是获得的收益又不大,即使联系汇率被打破,以香港经济的健康程度,也无法达致攻击泰铢而迫使泰铢20%贬值的幅度。
但是攻击港币又是必须的,因为动摇港币的联系汇率,才能真正导致香港市场的全面恐慌,才能动摇投资人对香港经济的预期。而且,由于前面对亚洲其他国家的货币的攻击都取得成功,市场是存在港币被攻击的预期的,索罗斯一定要利用这个预期。哪怕是佯攻,那怕是用真金白银佯攻.
股票与港币相比,实的成分减少,虚拟的成分增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股票市场交易的或者说炒作的是每个上市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期,虽然有对该企业正常经营的评价,但估值更多的是依靠对该企业未来几年能够给投资人带来的收益来衡量。说白了,就是炒未来。如果未来暗淡了。估值就会下降,持有人就要抛售。
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包括该企业自己的经营状况,包括所在行业未来发展的预判,而所在国家地区经济的预期也极大的影响对该企业的股票价值的评估。特别是在一个外汇不管制,对境外投资人不限制的地区,因为该企业的收入是港币,如果港币贬值,外国投资人用未来美元对港币汇率评估收益时,发现即使港币收入没有减少,一旦换成美元,也实际减少,这种预期一旦形成,投资人就会减少在港投资上市公司,说白了,就是抛售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
所以,如果想操纵股市下跌,攻击港币也是必须的。在该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行业未来发展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对汇率的攻击更是唯一的方法。
股指期货是三者当中最为虚拟的,股指期货是针对香港股市指数未来发展特定时期的预期而进行交易的赌博,几乎完全是在交易预期。一旦对未来看跌的预期占据主导,股指期货下跌是比股指期货下跌速度更快的。并能够反过来影响真实股市的交易心态。同时由于股指期货的交易量没有交易量的限制,这个市场的交易量可以远远大于实际股票市场。所以,一旦左右了股指期货市场,收益巨大。
影响股指期货,一定要影响香港股票指数,影响股票指数,可以四两拔千斤,用较少的钱就影响股市的走势,怎么做呢?
每个股票的指数构成,实际上是选取了股市当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股票,他们的价格在股票指数中分别占据不同的比例,那么这些股票被称作成分股,他们的价格变动直接就会影响股票指数的变动,比如深发展占深圳股指的比例为1%,那么以2010年10月26日的价格10.00为起始,10月27日,深发展的价格上到11.00,别的参加股指的成分股价格都不动,27日的深圳股指即为100+(11-10)×1%=100.01。以此类推。万科占5%,27日也从5.00涨到6.00元,那么指数为100+(11.00-10.00)×1%+(6.00-5.00)×5%=100.06。以此类推。
明白了股指的构成,我们就知道了,要影响股指,就要让这些成分股的价格变动,而不是把全股市的股票的价格都变动。呵呵,明白了么?四两拨千斤。
一旦一个股票市场的股指的成分股选取不当,病猫较多,加大对这些有问题的成分股的攻击,能更有效的操纵指数变化。所以,索爷的手下,还有一群对港股成分股分析的高手,他们的任务是多找病猫。
所以,索罗斯制定了以下的战术。
1、预先秘密的埋伏大量卖空香港股指期货的头寸,主要的利润来源将来自这里。这个抛空股指的合约由于不能使每天的股指期货交易量出现异常的增大,所以,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分散进入。股指期货的交易保证金非常的少,基本上只需要交易额的5%即可,所以,可以最大程度的放大交易金额。
2、尝试试探性攻击港币,然后正式开始佯攻,大量抛空港币,使港币与美元的汇率连续触碰联系汇率的底线,可以突出攻击港币的超大成交量,造成货币市场恐慌。
3、在连续攻击港币后,开始在香港股票市场连续抛空成分股,选择成分股中的经营情况比较差的股票进行大量抛空,操纵股指下行,同时通过媒体以及市场传闻动摇港币的信心,导致境外投资者为避免汇率风险而抛售香港股票,并将抛售股票而获得的港币再通过外汇市场抛售而换回美元汇出香港。此时,港币市场与港股市场已发生联动,并形成恶性循环。
4、开始公开加大股指期货卖空的成交量,引起市场注意和恐慌,导致股指期货下行,进而形成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恶性循环。
这里要特别说明,索罗斯抛售的港币并不是他自己所有的,而是通过信用借款自银行拆借而来,这点成为后来香港政府的主要阻击战场
从1997年7月开始掀起波澜的的那场金融风暴,如火山喷发般迅速席卷了亚洲进而搅动了整个世界,那些在风暴中倒下的国家,身陷经济崩溃的泥潭,只能任人宰割,而依然在风暴中挺立的香港,它的金融市场也已经遍体鳞伤。在这个时候,特区政府已经意识到,尽管已经化解了国际炒家们的数次冲击,但更猛烈的风暴还没有到来,特区政府必须以更强硬的手段、更主动的姿态去迎接挑战。也是在这个时候,一直在等待最佳时机的索罗斯正在不断积蓄能量,准备对香港发动最后一击。这场香港金融保卫战的大决战终于在1998年8月拉开了帷幕。
1998年8月5日,国际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的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只是略有上升。
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系统,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提高造成股市下跌。
8月7日,因为已经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的业绩表现不佳,导致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稳定同业拆息率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比一年前几乎下跌了10000点,一年之间总市值蒸发了2万亿港元。■■■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发出指令,大量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一定要将8月的股指抬高600点。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8月24日,为了打破炒家的套利计划,港府再度主动出击,动用50亿港元入市干预,当天恒生指数剧烈震荡,曾经出现短时间暴跌300点的状况,随后又被迅速拉回,收盘时恒生指数上扬318点。
对于香港金融市场的阻击者和保卫者来说,这绝对是个惊心动魄的八月。决战的帷幕已经拉开,决战的最后时刻即将到来。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国际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向上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血本,反之港府之前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等于扔进了大海。两个在金融市场上缠斗了整整一年的对手终于等到了决定生死的最后一战。
1998年8月27日,当天全球金融领域不断传来坏消息,美国道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了3%~8%。香港股市面临着严峻考验。在时任特区财政司司长曾的指挥下,港府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稳托升了88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同一天,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公然宣称:港府必败。这种以某个公司或个人的名义公开向一个政府下战书,扬言要击败某个政府的事件是史无前例的。这里面当然有威吓的成分,但也显示出索罗斯的野心和信心。对于这场决战,双方都有备而来,而且谁也输不起。
8月28日,这也许是香港自从有股市以来最漫长的一天。
上午10点整,交易正式开始。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盘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了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港府照单全收,成交量一路攀升,而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和790亿三个数字上。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随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港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
如果抛开这一天惨烈的战况不谈,那么28号香港恒生指数收盘时的点位7829点实在是个非常平淡的数字,它甚至比前一天还下跌了93点,但是这个数字对香港金融市场的意义却是不可估量的,它让香港股市站稳了脚跟,让国际炒家不但没有了获利空间,而且由于他们的合约已经到期,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巨额亏损。这场龙争虎斗后来被写进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金融教科书,也成为很多影视剧里的重要剧情,但是在课堂上无论怎样去实战推演,或是在电影里如何去动人演绎,都比不上那一天里真实的精彩。
1998年8月28日这一天,对于众多投机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他们带着席卷东南亚的战果和横扫香港的野心而来,他们的作战计划也不可谓不周密,也许他们唯一的败笔是低估了香港特区政府的决心,一向奉行零干预经济政策的港府,竟然携带着980亿美圆的外汇储备,同时进入股市和汇市两个市场进行大规模的保卫战。
28号这一天,国际投机资金几乎倾巢出动,企图将股指彻底打压下去,而港府则将所有的卖单照单全收死守股市。这一天的交易金额达到了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单日最高交易纪录。
在28号的决战之后,国际炒家还做了一番困兽之斗。他们认为,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都不可能使特区政府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8月的合约转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而特区政府立即做出决定,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天,恒生指数飙升588点,站上8000点大关。国际炒家的亏损进一步加剧,最终不得不从香港败退而去。
在整个救市行动中,香港政府共动用外汇基金约1180亿港元,炒家们终于铩羽而归。据称,美国国际大炒家索罗斯在香港汇市和股市的投机炒作中,损失约8亿美元。
至1999年7月,香港股市回升至14000点以上。原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在2001年宣布,经过大约32个月的努力,特区政府不仅已经收回当时投资的1100多亿港元,而且目前还持有1000多亿港元的股票。
关于香港金融保卫战,朱总理高度评价说,特区政府处理金融危机的能力,可以打90分。
更多阅读
羊群效应的例子 次贷危机中的羊群效应浅析
一、相关概念 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当采取相同策略交易特定资产的行为主体达到或者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羊群效应就发生了。羊群效应分为理性的羊群效应和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在金融市场
中国企业:把握金融危机中的战略机遇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受欧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发达国家或将陷入衰退。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这得益于我们有着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发展基础。“危机”一词意味着危险与机会。在1998年
危机中的货币政策: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的货币政策 在扩大流动性工具的时候,我们一般遵循中央银行在危机中操作的古老规则:向稳健的机构提供无限的流动性,但实行惩罚性利率和必须有足额抵押品 为了分析美国的当前状况和未来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联储在过去里两年
饥荒羽绒羽毛 安徽羽绒羽毛原料大王 在金融危机中的起伏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可能不会想到,一年多来,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中,大洋彼岸的中国羽毛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起落沉浮。 在羽绒羽毛原料供应高达中国总量70%的安徽省无为县,从去年下半年出口订单减少、大批国内服
管秀华:谈福建省纺织行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2009年是金融危机继续发展的一年,我国纺织行业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大,受到冲击也较大,福建省纺织业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开始实现复苏,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供行业吸取,这是值得整个行业关心的话题。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