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愿……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是大家熟悉的诗人,但他简短的履历还是要交待一下,因为这对理解这首诗有关。
海子( 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而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写于诗人自杀前的两个月。读过这首诗并对海子的生平稍有了解的人都会问,这个自杀的诗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诗?或者反过来问,写出这样的诗的人怎么会自杀?
其实,围绕海子,围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疑问与争论自从海子去世后一直不断。比如,这首诗是不是诗人的代表作?人们对它的理解在多大层面上符合诗人的创作实际和这首诗的本意?
这是一首抒情短诗,在海子整个的创作中,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见,即使写作此类抒情短章,风格与意象也不一样。海子的诗歌理想是十分宏大的。海子认为优秀的诗人应该走出狭隘的抒情,关注生命存在本身,去感受宇宙的秩序和生命的呼吸。海子认为诗人应该有崇高的使命感,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做一个抒情诗人以及传统意义的许多诗体诗人都不是他的诗歌理想,他要写出那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结合的“大诗”。在“大诗”中,海子表现了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和拯救人类的情怀。他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作为人类文明象征的三大宗教的创始人说:
你是人类部落的三颗星辰
我只是,只是太阳
只是太阳
你们或者长成我,或者隶属于我
——《太阳·诗剧》
他还这样说过:
在这个春天你为何回忆起人类
你为何突然想起了人类 神圣而孤单的一生
想起了人类你宝座发热
想起了人类你眼含孤独的泪水。
——《太阳·土地》
这样的作品,它所表达出来的含量与艺术风格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然是不同的。
那么,海子为什么要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在海子的诗歌中是怎样的位置,他要表达什么?我们先从字面上将这首诗的内容叙述一遍,在作品的一开始,诗人做出了一个决定:“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什么是幸福的人,幸福是什么?那就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给每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为“陌生人”“祝福”,愿他“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尘世获得幸福”。从这些简单的叙述来看,很难让人不喜欢这首诗,它明亮、开阔,温暖,清新,充满着对日常生活,对自然,对我们整个世界的热爱和眷恋。幸福是那么简单,只要你决定,似乎就可以得到,幸福就是认真地做并享受身边的事,幸福就是和亲人们沟通,和一切人分享,幸福也可有一点孩童式的天真而顽皮的“野心”,比如“给每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幸福就是那么通俗,世俗,相似,我们都可以和诗人举出一样的有关幸福的事情与场景。好像托尔斯泰所说的一样,“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人同此心,心同一理。幸福就是如此相似,不需要个性。
但是,这只是表面的叙述,或者,这首诗本来就具有两个层面,一个就是如上所说的简单、明亮与温暖,而另一个则是隐蔽的,是复杂的,暗淡的,痛苦与决绝的。诗人一开始就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那么人们就很自然地要发出疑问,昨天呢,今天呢?答案是明显的,昨天和今天的海子是不幸福的,至少说不是他所描述的如上幸福的人。就在他高调宣布做一个幸福的人不久他就低声沉吟道:“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众多有关幸福的描述中,这是一个不协调的低吟与自言自语。诗人的生活与他所描述的正相反,他无暇关心物质,他不会生活,他是孤独的……总之,他无法享受“尘世”的幸福,他想改变这一切,但是他做不到,他只能在另一个世界里。对海子来说,这几乎是命定的。因为就在他决定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时候,“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他与别人是不一样的,他也无法融入这个尘世。要特别注意这个“闪电”,这是个极其重要的意象,特别是在西方诗歌传统中,它具有天启与神谕的意义,是上天与神界在关键的时候给海子以启示。海子在“闪电”之前也加了“幸福”二字,但此幸福就非彼幸福了,海子承认别人的幸福,承认尘世的幸福,也祝福所有的人拥有这样的幸福,但是,“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注意,这句话在诗中两次出现,但有一点微妙的变化,第一次,“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次,“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次,多了“我有一所房子”,带有日常生活的味道,但是他有预感或一贯的判断,他恐怕做不到与别人一样,他的理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到了第二次,“我有一所房子”没有了,代之而起的不是叙述句,而是祈使句式,“我只愿”,第一次的句子是陈述的,平和,低缓,而第二次就不同了,是坚定的,决绝的。
这当然需要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组意象做出解析。大海是与尘世相对的,春暖花开更是如此,它是超越尘世生活的彼岸世界的一个写照,那里纯洁,神圣,永恒,神性的光辉普照大地。是海子为之献身的目的地。
如果这样来看这首诗,我们就能捕捉到诗人内心的秘密,诗人一直在追求真理,要为黑暗中行走的人们带来光明,为此,他愿意承担人类所有的痛苦。但是,这样的心路太艰难了,诗人也犹豫过,彷徨过,就像这首诗所描述的一样,他在两种生活方式中徘徊,选择,是与他人一样,还是孤独地前行?是堕入尘世,还是选择彼岸?正如哈姆莱特的经典发问一样,这是个问题!但来自上天的神谕告诉他,他也再一次确认了后者,他把上天的律令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意志,“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来解读这首诗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类似的彷徨在诗人那里并不是第一次,比如下面这首:
在水上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园
生存无需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藉心灵”
——《重建家园》
诗人对他的道路,对他的理想竟然也曾想放弃,也曾想为了生存。再如这首: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以至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日记》
这里的姐姐是母性、爱情与温柔的象征,诗人也曾经渴望那可能消磨意志的温柔之乡。但是,诗人的一生,他毕竟是一个“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的情人”,他要“选择永恒的事业”(《祖国,或以梦为马》),是一个将寻求“大诗”看得高于一切的人。
当然,这样的解读并不妨碍人们对它其他个性化的欣赏,哪怕只看重它那简单、明亮、温暖的一面,去认同那尘世的幸福,或者,在认同并分享这尘世的幸福的同时,拥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高蹈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