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如磨面越磨越精细------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磨课历程 磨课总结反思

磨课者:金进球

本次磨课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部分: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教学目标的的定位,教学各环节和课堂细节处理。

一.课题的选择和确定

本次小组活动的课题选择主要征求执教者意见为主,选择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为课题主要有两点原因: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是杨老师去年每人一课曾经上过的内容,杨老师想借本次小组活动的机会能够加以提升。2.本学期在六年级关于《圆的面积计算》刚刚上过,在这一课关于圆的面积计算就是通过转换的方法,把圆通过切割再组合的方法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与本课内容教学中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教学模式上有相似之处。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

杨老师初定的教学目标大致为3点:1.通过操作、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第一次试教之后: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修改。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第一点目标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修改为初步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本课还是第一课时,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对于稍复杂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应该在接下来的练习课中加以提升。2,第3点目标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过程。我们把让“测量”的过程去掉。因为测量本身存在误差,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环节和课堂细节处理

两次试教下来,从总体上我们小组成员给杨老师的提出的建议有3点:1.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精炼,有一些教师引导的话出现重复的现象,显得比较罗嗦。2.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有一些探索性的知识点出现老师代替学生表达的现象,不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3.课堂的时间分配还不是很合理。当然经过两次的试教有了很大的改进,一次比一次好。

下面从教学的各个环节陈述磨课的历程:

(1)课堂导入

第1次试教:是先让看课件显示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草坪,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后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学生说出了很多的图形和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认为这样列举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显得比较罗嗦,对本课主题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加以简化。只保留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数格子的方法,马上引导学生探索也可用数格子的办法解决,把不是整个格子的通过平移拼成整个格子再数出面积。再让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会跟什么有关,切入正题。

第2次试教:导入部分显得简略了许多,并自然的过度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用数格子的办法解决,把不是整个格子的通过平移拼成整个格子再数出面积。接着杨老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边长乘边长”的问题,学生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乘边长” 最终没有得出结论。我们认为在这时让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边乘边”问题显得过早,反而会对下面推导面积公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把这个环节给去掉了。

(2)面积公式的推导

第一次试教:杨老师是分以下几步进行:1.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2.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按高切割再平移拼成长方形.3.让学生分别测量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否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相等。4.课件演示切割组合的几种方法,得出“长=底,宽=高”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5.让学生讨论3个问题A长方形面积是否=平行四边形面积?B长方形的长是否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C长方形的宽是否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对其中的这样几处进行修改:1.要先让学生讨论的3个问题,再对照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结论。2.对于“长=底,宽=高”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测量,测量容易出现误差,可能会出现不相等的现象。3.把平行四边形切割平移拼成长方形时不需要演示太多种类,因为这里主要是证明它是切割组合成长方形。

第二次试教: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我们又进行几处的修改:1.让学生讨论要有一定的时间。2.在演示“长=底,宽=高”采用原平行四边形中的底和高与长方形中的长和宽进行对比更有说服力。

(3)巩固练习

第一次试教:杨老师设计有这样几个练习:1.比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猜猜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2.算一算底是6米,高是4米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3.显示平行四边形两条底边分别30分米和25米,其中一条高是20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对此我提出的修改意见是:1.去掉第一题,对于刚刚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学生来说,理解等底等高面积相等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应用。

第2次试教:杨老师设计的练习显得比较合理,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列式计算。我们提出的建议:解决当出现两条底和其中一条高这一题时,要让学生建立“对应”的思想,同时可以解决为什么不能“临边×临边”的道理。

四、磨课给我们的收获:

1、执教者的收获
磨课如磨面越磨越精细------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磨课历程 磨课总结反思
  磨课之后,不管课上得如何,执教者的收获是最大的。对杨老师来说,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他不可能对每一节课都十分认真的细抠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上肯定有许多遗憾。进行磨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过程,虽然有压力,有的时候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毫无保留指出不足,但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在教学修养等方面会有所提高。另外对于教学设计思路方面,对于处理教材内容、找准重难点、选择教法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启示他自身的能力、素质肯定是得到了历练。
  2、参与者的收获
  磨课之后,不仅执教者同时其他的小组成员也获得收益,我们全程参与“听课、评课、反思”。大家在“看别人的课,评别人的课”,同时也“想自己的课,改进自己的课,在自己的课中实践”。
在这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想要在一节课内完成,要如何进行取舍,要让学生收获什么,如何更好地选择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课中有所积累,有所收获。因此磨课也给参与者有了一个更深入钻研教材的机会,共同讨论的平台,发挥集体智慧产生新的感悟,新的理解。  
   磨课,磨去了课的粗糙,磨出了课的精致与灵动;磨去了认识的肤浅,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同时也磨出了同事之间合作交流的默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29157.html

更多阅读

《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评课稿--(初稿 生活中的暖色评课稿

昆阳一小李晓静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温州市教研院和陈老师给我这个学习机会。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崭新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包容性深深吸引了我。作为下水不久的新手,很荣幸能坐在这里观摩评析优秀的同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听了余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堂有准备有组织有安排的课,余老师的教态非常沉着稳重,语言表述不急不缓,井然有序,胸有成竹。这节课的教在这节课中余老师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准确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听了刘江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堂有准备有组织有安排的课,刘老师的教态非常沉着稳重,语言表述不急不缓,井然有序,胸有成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

声明:《磨课如磨面越磨越精细------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磨课历程 磨课总结反思》为网友假惺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